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和同理心,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1、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和同理心
  同理心是需要学习的,公德心并不会与生俱来。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自觉进行换位思考的,父母必须适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1、如何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和同理心
同理心是需要学习的,公德心并不会与生俱来。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是不会自觉进行换位思考的,父母必须适时对他们进行教育。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呢?
家庭内部也要讲公德
家庭内部也分公共和私有领域,父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应先从家庭生活开始。从小让孩子尊重家里其他人的利益,考虑别人感受,在大家共享的空间里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除了在自己房间里可以随意活动,进入其他人的房间都要尊重主人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进父母房间之前,孩子必须先敲门;动用别人用品前,一定要征求意见;用完马桶一定要冲水;在自己房间听音乐声音不能太大,以免干扰到别人;洗完澡后地板要顺手擦干,以免下一个人进卫生间会滑倒……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他的心中就会有别人,懂得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孩子从家中进入学校,走向社会后,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行为得体的人。
孩子以父母的言行为范本
在孩子还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之前,他们的言行几乎都是模仿父母,就像一张张白纸,上面所有的色彩和痕迹,都是父母留下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都做了精准的记录,并通过自己将来的言行复制出来。
比如,如果父母带着孩子外出乘车,每次都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从不插队,孩子就知道这是乘坐公共交通的规矩,他将来独自乘车时也会如此。如果父母在外从不随手丢弃垃圾,孩子就知道,即使是小小的一张纸巾,用完也要扔进垃圾桶里。如果父母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彼此之间说话时都注意压低声音,以免影响到他人,孩子就知道在外面和在家里是不同的,不能高谈阔论随意喧哗…只有父母的行为考虑到公共利益,才可能影响孩子成为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父母要用同理心理解孩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首先自己对孩子就要有同理心,不能靠口头的教导::你要谅解别人,为别人着想……"光说不练,孩子既不会照做,也难以真正理解同理心为何意。真正能够改变孩子的,是他自己常有:被理解"的体验,只有孩子经常被父母理解、支持,才能滋生出理解他人的能力。
如果父母和孩子谈话向来是从上至下地灌输、说教,就很难触碰到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自然也不会主动去理解父母。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表达感受或情绪叫,父母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认真倾听,不评价,不急于批判,纠正或给出建议。父母应让孩子自由表达想法,自己梳理情绪,自己分析原因,可以适当地说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比如,:你现在一定很生气":谁遇到那种状况,都会像你一样难过"等描述性语言,而非评价性语言,可以让孩子产生:爸妈真了解我"的感受。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更强的同理心,才能减少对立的场面,缓和言语上的摩擦。而仔细分析父母和孩子z间的矛盾,多半是因为双方都不具备同理心引起的:
父母:这又吼又叫,吵死人的音乐有什么好听的?
孩子:这是让我灵魂颤动的音乐!
父母: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你为什么总是这种态度?
孩子:我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你不停地唠叨,不信我唠叨你试-试!?
父母:你和同学讲话就有说有笑,为什么一看到我就一句话都没有了?
孩子:朋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父母:要考试了,为什么成天还想往外跑?
孩子:考试、考试,就知道考试!出了门,只有外面的世界才能让我放松!
其实,时光倒转三十年,想一想我们当年的青春岁月,不正是孩子这副模样吗?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首先要强化自己对孩子的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这样,你会发现,孩子是那样的天真可爱,朝气蓬勃!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王丽带孩子去市场买菜,在市场外面有一个花甲老人在卖自家地里的蔬菜,价格要比市场便宜,而且更新鲜。王丽跟老人讨价还价,最后原本6元的青菜,王丽给了老人5元。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突然跟王丽说::妈妈,刚才卖菜的那个老奶奶真可怜,她看上去比外婆还要老,却还要自己来卖菜。"孩子接下来的问题却让她无法回答,孩子问,:为什么老奶奶那么可怜,你不多给她1元钱呢?"王丽无语。在孩子的童心面前,她真的无法自圆其说了。
在心理学中,同理心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直接影响个体与外界的融洽关系。同理心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和想法,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和感受上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同理心就是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沟通、获得他人好感和信任的桥梁。如果没有同理心,很容易漠视他人,对他人的幸福和悲伤视而不见,也会嫉妒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对他人的失败和不幸幸灾乐祸。可以说,缺乏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毒药。孩子还处在建立与世界、他人关系的最初阶段,当孩子流露出同理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妥善呵护,切不可忽略不计。当孩子说:某人可怜":某人并不是坏人"的时候,父母绝对不能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世界观,那样对孩子而言将是一场灾难,因为他也许再也不会树立同理心,而会视他人为地狱了。
在亲子关系中,同理心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孩子同理心的差异与亲子教育方式关系很大。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强调他的错误行为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比如:因为你做错事,奶奶也被骂了),孩子的同理心就会较敏锐,比较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父母一味就事论事,责怪孩子愚蠢的行为(比如:你怎么做事总是不动动脑筋?),孩子的同理心就会不足,甚至缺失。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理解自己,但是自己很少主动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他们会觉得,:我们已经为你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你不能理解我们的苦心?"可是,如果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那么孩子怎么去接受这些?除非他放弃自己的感受,可是这样一来,孩子的情商发展势必受到影响。如果父母自己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孩子的同理心是无法建立的。如果母亲看不起穷人,习b么做孩子的肯定也会瞧不起穷人,因此才会发生开宝马的母女俩侮辱清洁工人,遭到围观市民反感的事。当新闻里出现有关灾难的报道时,父母可以说:他们肯定很苦":孩子的玩具都没了吧?孩子上学怎么办?"这么一来孩子就能感受到受灾的人们的难处,同时增加了他的同理心。
为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要善于捕捉孩子情绪的变化,让他们自己说出内心的感受。特别是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闹了矛盾,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和支持时,父母应引导他自己面对问题。要引导孩子不仅只考虑自己,也要替对方考虑。当孩子能够从对方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时,同理心也就初步建立了。
教育孩子未必一定要让孩子大公无私。事实上,完全利他是不存在的。不过,这不妨碍培养孩子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个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孩子陷入这样孤独的境地。
专家支招
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前提。孩子某些不近人情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心理诱因。比如有的孩子总是不听父母的建议,常常取笑别人,埋怨老师等,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缺乏同理心。在亲子教育中,父母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言传身教地告诉孩子同理心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重要性,孩子才会理解父母的良苦苦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培养孩子(学龄前儿童)的同理心
一个年幼的孩子不愿意放弃他的玩具,因为他的玩具几乎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他让另外的孩子玩他的玩具,他就不确定这些玩具是否还属于自己,以及是否还能拿回来。分享的过程要求孩子在情感和智力层面建立新的认识。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加强了他的分享能力。
1、他拥有所有权。“这是我的!”年幼的孩子必须首先认识到他拥有某些东西。这些所有物是他本人的延伸。在给予和分享过程开始之前,一个孩子必须从拥有私人物品中获得安全感。
2、他的世界变得更宽广。“这是你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周围的事物并不全归他所有。他对其他人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你会听到他开始重复念叨诸如“妈妈的钥匙”“爸爸的汽车”,或“詹妮的溜冰鞋”。他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我的”,有些“不是我的”。
3、时间非常重要。“妈妈,要多久?”鉴于他的一天曾经像永远那样长,孩子现在已经可以理解诸如“几分钟就好”或“数到10就行了”的说法。对时间最初的理解让年幼的孩子可以和他珍贵的财产短暂分开——有时候还是犹豫不决——但他明白这个东西还将会再度属于他。
4、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来玩儿。”蹒跚学步的幼儿和3岁的孩子倾向于并排玩耍(也称平行游戏),但很少会玩在一起。大些的学龄前儿童开始渴望友谊。在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小社会时,他们逐渐领会到围绕着诸如公平/不公平、给予/获得、正确/错误这些理念的相关规则。他们学习到了社交互动中的相互迁就关系。年幼的孩子意识到,虽然玩具是他的,但他的朋友可能也喜欢。他也明白朋友只是玩一会儿,接着就会还给他。
在这个阶段,分享是对他人产生意识的证据。在年幼时需求和性格都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4、如何培养宝宝(婴儿)的同理心
在婴儿期栽种同理心的种子,在童年期悉心培育它,然后看这个美丽的特质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绽放。比其他定义成功儿童的特质更显著,同理心能力的建立在婴儿期就应打下基础。婴儿们可以从别人照顾自己的方式中学习如何照顾别人。父母们通过他们同情理解宝宝的方式传授同理心的技能。把宝宝看作是独特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感受的父母同时也把同情他人的方式展现给宝宝。当他们回应宝宝的需求并帮他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同时也让宝宝做好准备敏感应对自己和别人的需求。要具备同理心,首先要理解人的情感。宝宝从爸爸妈妈的抚养关系中第一次学习各种感受。当宝宝哭泣的时候,妈妈回应以温柔的抚摸和关心的一句“我来了”,宝宝就会明白压力会被随之而来的安慰缓解,所以感到悲伤也不用担心,而且感受能够被控制和转移。宝宝还会认识到,自己身处一个充满同情、爱和可预见性的世界中。
孩子与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与他和父母的关系相似。在最初的几个月中,父母就是婴儿的全世界。他将凭借聪最初世界收集到的信息,去理解他将走入的广阔世界。
即使是不到1岁的宝宝,也已经具备了初级的关于同理心的神经化学通路。当婴儿听到另一个婴儿的哭声时,他也可能会哭泣。妈妈哭的时候宝宝大多也会哭。所以,亲密育儿法所采用的高度感受和回应的风格,对宝宝快速发育大脑中同理心的通路起到了强化作用。
5、好家教不会漏掉同理心和公德心
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如果孩子能够运用同理心,他就善于体察别人的意愿,能够理解他人,真诚地同他人沟通、交往。
有同理心的孩子情商高
注重家教的父母一定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这既是今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又是孩子人生路上必备的素养。什么是同理心?简单地说,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总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想一想他人的利益;不能总强调自己的观点,也要考虑一下他人的想法。其实,早在两干多年以前,孔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和后来西方心理学界提出的:同理心"异曲同工。
同理心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如果孩子能够运用同理心,他就善于体察别人的意愿,能够理解他人,真诚地同他人沟通、交往。这是一种很强的能力,拥有同理心的人,往往很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这是因为,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对他人付出真诚,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真心地对待。同理心会使孩子走向自我教育的道路,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行为标准,所以,同理心强的人,往往也是情商比较高的人。
公德心使社会更有序
同理心最典型的体现是公德心,即在公共场合不妨碍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公德心是现代人最基本的道德修养,但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孩子都缺乏公德心。
我在新闻里看过这样一个20岁的青年,他在路上接了一张广告单,他随手~撕,把碎片扔在地上,结果被风吹得满地都是。他旁边有一个40多岁的女性,看到后就提醒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男孩掏出一把刀捅向她::关你什么事儿?1"结果把她捅成重伤。
这个男孩自己没有公德心,别人提醒他之后,不仅不感到惭愧,反而变本加厉去伤害人家。这种行为让人不齿,他的父母没有管教好他,所以他变成了一个没有教养的人。
当:9.11"这个灾难性的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最初预计死亡人数可能达到2万人,但实际数字是3000多人,而且有600多人是消防队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统计误差呢?
在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大厦时,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是地震。美国民众应对灾难训练有素,知道地震时不能乘电梯,所以大家纷纷走楼梯。而且,所有人下楼梯时都靠右边走,把左边留给救援人员上去,而且,在楼梯中间还有一定空挡,以便救援人员可以抬着抢救到的伤员优先下楼。整个撤退井然有序,没有慌乱,没有喊叫,没有争先恐后,更没有出现踩踏事故,伤亡的人员大大少于预计。这主要得益于在美国人皆有之的公德心。
20世纪70年代,我们在美国大街上有时会看到一些大声喧哗、不讲秩序的人,那一定是日本人。现在,再看到这样喧哗吵闹的一群人时,十有八九都是中国人。自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国民素质慢慢得到提升,他们到任何国家都会受到欢迎。相比之下,中国有很多人还是比较缺乏公德心的。比如,在国外,华人女性在超市挑选水果或蔬菜时,会用手把果蔬翻得乱七八糟,反复挑选比较,甚至捏来捏去,实在让人看不过去。
在国内,不讲公德心的情况就更多了。在车站,只要公交车进站,候车人群就会立刻一窝蜂往上挤,把车门口堵得满满的。在饭店,人声鼎沸,热闹喧天,大家说话基本靠喊,每个人高声谈笑如人无人之地。在地铁,有人手机响了,讲电话的人声音大到全车厢的人都听得见。在电梯口,垃圾桶上一般都铺有小石子或者碎沙,这本来是方便吸烟人士熄灭香烟再进电梯的,但我经常看到有人在上面吐痰,这太恶心了。你把痰吐在碎石子上,别人再去熄烟,手就粘到痰上,这就是缺乏公德心。在公共场合,任何时候吐痰都应该吐到纸巾上,然后包起来,再丢到垃圾桶里。有的人对公共物品从不爱惜,图书馆借来的书,喜欢哪一页随便就撕了,完全没想到还有别人要看!有的人在大街上碰见熟人,两人亲热地站在路中间聊天,其他人只好从旁边绕过去。
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要成为社会独立的一员,如果没有公德心,就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不能用同理心和他周围的人相处,就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很可能因为固执己见而遭到误解。所以,公德心和同理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们,孩子的心智无法成熟、发展会受到局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