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反思)

2022-12-10 19:10:13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反思(一)课堂情境设立中存在的问题。1.课堂情境生活化之后数学味反而降低。在教学活动上,教师常常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但是往往生活味很浓,数学味淡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反思

(一)课堂情境设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情境生活化之后数学味反而降低。在教学活动上,教师常常把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但是往往生活味很浓,数学味淡泊。在这样失败的情境中,不仅不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数学知识感悟,还会降低课堂效率和质量。

2.课堂情境有活动但是缺乏体验感。在少数教师的课堂上,课堂情景的创立缺乏详细的计划,学生在课堂上一会讨论这个问题,一会又讨论那个问题,从表面看完全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上这种活动缺乏目的性,没有感悟和反思,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除了感到高兴外,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没有多少实际帮助,,学生无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二)开放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开放过度,教师不能及时、有效的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逐渐适应了开放式的教学,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开放教学的程度,致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比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教师一上课就给学生布置了问题,之后便是站在讲台上监督纪律,让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来尝试解决教师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学生自己结组讨论,而不作任何讲解,課后评论也多数由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直到练习巩固时才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新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学习方式几乎出现在了每节课堂上。常常教师一宣布讨论,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就立刻活跃起来。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几种现象:第一,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常常抢着各说各的理解,每个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导致谁也不在倾听;第二,有些学习小组内,发表意见的常常都是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产生争执,而其余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一言不发,有的甚至做起其它的事情。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图片的内容,体验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2.感受图片分格线的格式,以此猜测儿歌的内容并学习仿编儿歌。   3.体验参与游戏带来的快乐。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

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幼儿园公开课反思表

在这里谈一下我个人看法,上课的时候,老师告诉小朋友,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都要爱护她,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画大熊猫,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画纸,一套彩笔,老师开始教小朋友画大熊猫,大熊猫画完后,老师说大熊猫饿了怎么办呀?对我们去为大熊猫吃竹子,这个时候在大熊猫身边画上一些竹子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论是欣赏故事,还是参与“卖伞”游戏时,都十分地积极热情,投入度比较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们能在我的引导下,根据连续画面提供的信息,大致说出故事的内容,也能结合画面讨论故事的内容,对“卖剩”的三把伞进行大胆的猜测,通过观察和想象,能积极地进行大胆地猜想,语言表达有理有据,且完整度比较高,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我预设的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自己:整个活动中,我能调动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幼儿,用比较开放的态度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将绘本内容拆散了用另外一种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用游戏的方式与幼儿互动,活动气氛较好。但,依然稍显得着急了一些,应该再放慢脚步,让孩子们自主地来观察和发现画面中更多的细节。在最后一个环节中,也可以尝试表演的形式,让幼儿有更多参与的可能,也许这个故事会更深入幼儿的心。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反思中班

中班数学求同求异教案反思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总结反思与总结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