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的一日活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时间占)

2022-12-10 19:28:4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时间占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一)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1. 创设温馨、安全、有序的环境  应该让幼儿在一日生活

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户外时间占

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一)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1. 创设温馨、安全、有序的环境

  应该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到愉快、温馨、安全、有序,这样,幼儿才愿意探究,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和游戏。幼儿园环境包括在园幼儿直接生活与游戏的活动室环境和户外环境。

  “温馨的”环境,要求教师一方面注重营造幼儿与同伴、教师间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的友好合作氛围,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关心和了解每一个幼儿,主动与其交流,热情回应他们的不同需要。

  “安全的”环境,要求教师同时保障幼儿园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安全。其中,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在:凡是有幼儿进入的场所、场地都应有成人看护,保障其人身安全;保证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和各种活动材料的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玩具、工具、器械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确保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安全的心理环境体现在:让幼儿在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要选择活动,自由地进行探索、交往和表达;允许幼儿以不违反生活常规的、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和探究。

  “有序的”环境,要求教师做到:制定幼儿能理解的并符合其特点的公共规则,如进入活动区的规则,以帮助他们有序地开展活动;环节过渡要自然、有序、安全;成人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指导。

  2. 常规安排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常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稳定的生活制度与常规,为此,应保证幼儿有规律地生活与游戏,避免幼儿因不必要的紧张、忙乱而产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应相对稳定地执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使每个幼儿知道每日日程的基本安排,形成初步的生活节奏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应尽可能地减少环节转换。

  (2)常规安排应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一日生活安排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还应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表现、进程、需求等)灵活调整。一方面,遇到特殊情况或需要可适当临时调整日程安排,但要事先告知幼儿,以使他们有心理准备,避免其情绪产生太大波动;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活动环节中,可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适当地缩短或延长某个活动。

  3. 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保持平衡

  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其中,教师组织的活动应包括晨谈、教育活动、餐前/离园准备等活动。

  两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要求: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场地进行自由游戏;教育活动尽可能地采用小组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表达和表现机会,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并积极做出回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内容需要适量采用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幼儿主动探索和游戏。

  (二)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策略

  1. 注重安排的整体效益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一个教育整体,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应充分发挥活动间的互补作用,做到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为此,应树立一日生活安排的“效益观”和“整体观”。

  (1)效益观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在家的生活。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注重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效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本目的的实现)。相应地,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2)整体观

  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各环节有机配合的“合力”,即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一日生活的有效安排,应从“整体观”出发,有机地整合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不应只注重每个活动环节的精细打磨(玉盘里的大、小珍珠),更应跳出细节,关注如何“串珠成链”,让一日生活迸发出整体的光彩。

  2. 注重班级成人之间的默契配合

  成人之间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的配合,体现了成人教育的一致性。成人之间的配合不当、不一致不仅会导致生活安排的无序,还不利于幼儿控制感和安全感的产生。

  3. 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规及其变化

  如前所述,幼儿对稳定的一日生活常规的了解与熟悉,有助于其心理控制感和安全感的建立。在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与执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赋予幼儿这个“小主人”以足够的“知情权”。为此,入园之初应花时间向幼儿介绍和讲解一日生活制度和常规,还应在常规调整和变化前告知幼儿。

  4.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安排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这一理念体现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要求教师同样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外在规约向调动幼儿内驱力转变。为此,应帮助幼儿将生活制度和常规内化,引导其逐步从外在的控制与管理向有效的自我安排与管理转变,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掌控者。

  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的具体安排与组织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与策略,还应当关注五类基本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活动类型不同,五类基本活动在具体的安排与组织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我们着重对“自由游戏”和“教育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一)自由游戏的安排与组织

  在幼儿园学习环境中,活动区(也称“区域”、“区角”)主要应被用于为幼儿的自由游戏——而不是教育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意愿或想法选择活动区、同伴及材料。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不少教师可能会担心:幼儿自由了,就失控了,他们会随意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制造混乱、浪费时间;幼儿只会去重复做那些简单的事情,这样他们就永远也无法掌握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学会的。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教师该做什么呢?那就是——观察儿童。我们时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没时间观察孩子”,而当活动区真正还给自由游戏后,教师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水平制定或调整教育活动计划,以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安排与组织

  1. 小组活动的组织策略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分组活动”,后者有可能只是“集体活动”在形式上的变化(更小的“集体”)。

  安排与组织小组活动时,应注意: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活动材料;活动中提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材料和工具;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经验和方法,幼儿有困难时可针对其能力调整任务难度;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如,通过任务设计、材料选择来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让幼儿自己把握活动的进程,独立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 集体活动的组织策略

  安排与组织集体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场地的选择、幼儿座位的安排要灵活多样,材料的呈现要照顾到全体幼儿;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量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兴趣、情绪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和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过程中成人之间默契配合,关注幼儿的个体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户外活动根据要求每天应

幼儿园半日活动流程,亲子活动,进园,先是晨间户外活动,排皮球,骑小脚踏车,袋鼠跳等等,活动好了,就排队做早操,做完排队到教室,洗手,派发早间零食,牛奶和坚果饼干等。

吃好老师开始弹琴唱歌,之后上课,上完课,开始自由活动玩玩具,再就到了午饭时间。

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 ) 小时的户外活动

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

很多时候,会遇到活动中幼儿因为场地太小发生碰撞的现象,或者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安排好孩子的位置发生一些活动中的安全事故,其实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活动场地有一个很好的调控。

首先,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自己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其次,必须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

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最好是有日照的泥草地,让幼儿能在活动时接触到阳光。草地上的草不能过厚、过软。这样会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技能掌握有负面的影响:如小班的幼儿在草地上四散跑,就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

一般,我们许多幼儿园仍以水泥地为主。那么,老师则要避免幼儿擦伤或跌伤。

活动设备的检查维修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设备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向滑梯的坡度要适当,边脚要光滑。着地点应铺垫子或安沙坑,以减小滑落时的下挫力;摇椅、荡船等玩具制造或安装时要注意:重心要低,吊环要牢固等。

翘翘板是幼儿喜欢的玩具。有的跷跷板的正面磨的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却不在意。其实,跷跷板背面的两侧最重要。有的幼儿在玩跷跷板的时候,脚后跟被跷跷板压下时刮伤。虽不会太严重,却常常发生。如果把背面的两侧做成斜坡或圆角的,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在活动以前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检查一遍各种器具、设备的安全。在活动过程中,要避免幼儿因使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不安全情况。

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是安全问题中的主体。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尤为重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须要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的教育和熏陶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则可在各项活动中针对性的授予。

比如说: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同时,在户外活动中,制订合理的常规要求,并逐步养成幼儿按要求活动的习惯,杜绝不合理,不安全的行为。

注意幼儿活动时的着装

幼儿的年龄小,运动机能尚不完善,协调性差。为保护幼儿的身体,户外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穿上适脚的球鞋、运动鞋。并注意鞋带是否松散。

户外活动时,幼儿会大量出汗。所以,在活动前可以先脱去外衣,活动结束休息时再穿上。确保不因出汗而着凉。贴身的衣物以棉制品为好,以及时吸掉汗水。紧身而不透气的衣物会牵制幼儿肌肉的运动,容易引起拉伤及皮肤的不良反应。

在活动以前,教师还要注意检查幼儿的口袋,及时收好幼儿口袋中的危险物品,并妥善保管。有的幼儿爱把一些玻璃、小刀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特别是垫上运动时,便会酿成事故。

另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强度合理,技能独立。以免幼儿在掌握时发生混淆,而导致错误动作,甚至引起事故。

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幼儿明白户外活动中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危险的不能做的。

首先,将这些户外安全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下楼梯的时候,时刻提醒孩子靠右行走不能推挤,在平日活动中让孩子熟悉老师一些手势,多进行正面教育。

其次,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让幼儿去判断推测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怎样处理。

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孩子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活动中就不会乱,强化幼儿的体育活动常规意识,把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放在活动后的小结中,让幼儿知道遵守常规的重要性。最后,要加强孩子友好教育,让孩子学会相互帮助一起分享。

提高幼师的安全技能

怎样适当的处理运动中的意外事故,而使其伤害性降到最低呢?幼师的安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应该定期的丰富和巩固老师们的安全技能。处理运动中事故一般要掌握跌伤、骨折、脱臼、扭伤等应对措施。

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健康的主要活动环节,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环节。只有老师们严谨、踏实、注意一切事故的隐患,才能够防患于未然!

在安排幼儿的生活环节时,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是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第十三条 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半。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幼儿户外游戏活动一般每天不少于

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2、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螃蟹头饰若干,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入场做准备活动。二.游戏活动部分。1、谜语导入游戏活动主题。师: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是什么,“八只脚擡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长把泡沫吐。”(幼:螃蟹)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谁能学学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请幼儿模仿)师:螃蟹这个小动物可爱吗?(可爱)

师:你想变成一只小螃蟹吗?(想)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螃蟹吧!(师发头饰)请大家带好头饰和螃蟹妈妈一起学走路吧!

师:春天到了,可爱的小螃蟹从水里爬上岸,它们想: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来玩游戏吧,于是他们玩起了运球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想)怎么玩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们。

游戏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游戏远远比读书识字更加有好处,所以可以经常组织小班体育游戏“采蘑菇”时,活动前通过情景教学:在路上遇到扭伤了脚的袋鼠妈妈,我们要帮助它。以此来激发孩子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游戏中还结合主题教学,让孩子把采回来的蘑菇进行分类,按要求把蘑菇放在各个篮子里。

在去采蘑菇过程中设置的路障中:跨过小河,爬过山坡、钻过山洞来发展幼儿的动作,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很愉快且积极性也高,他们乐意参与活动,能做到动、静收放自如。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游戏方法 。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

在活动中,教师既是孩子的伙伴也是一名引导者,教师应巧妙的引导孩子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

1.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 )

01

早上七点半到八点,此时家长会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入园,接受入园晨检,比如看嗓子,舌头,老师通过听声音和观察看孩子是否有感冒等症状。进入班级之后,进行洗漱,安排孩子们吃早餐。

02

八点到八点半是早餐时间,此时有的孩子还没入园,可能是在家吃了早餐才来,但尽量让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一起,这样才能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八点半到九点半,会有区域活动,比如做手工,之后会有教育活动,比如学英文,念古诗。

03

九点半到十点,是入厕以及洗漱时间,之后会有加餐,一般是牛奶和饼干,蛋糕等小零食。十点到十点半,会有户外活动,一般都是在学校的操场里进行,老师会组织玩儿游戏。

04

户外活动之后,孩子们活动量大,此时会有饮水时间和准备吃午餐。十一点半到十二点是午餐时间,等小朋友都吃完午餐,老师会安排孩子们饭后散步,一般就是在教室外的走廊进行,孩子们排排队,你跟着我,我跟着你,走一小会儿,有利于午饭的消化。

05

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半是午睡时间,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午睡时间太长了,但是要知道想让孩子午睡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哦,孩子们能在一点睡着就不错了,这样他的午睡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哦~

06

两点半到三点,孩子们起床,上厕所,梳洗,饮水,加餐。三点到三点半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孩子们起床补充能量之后就要运动一下了,三点五十到四点十分,会有教育活动。

07

四点二十到五点是晚餐时间,吃完晚餐孩子们就可以准备离园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吃晚餐太早了,但是孩子们活动量大,有的孩子回到家还要再吃一顿的。这样也方便家长来接送孩子,太晚了天黑了家长们也会着急的。

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

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一、 户外游戏活动的意义:

1、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父母、祖辈的爱不恰当的经济满足和过度保护,使得幼儿在过剩的爱中成长,多数幼儿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运动能力落后,自我中心意识强。

2、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不能保证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特别是一些私立园,“安全第一”的意识深入每一个老师的心底,为了确保不出意外,他们采取了“堵”的极端做法,宁愿让孩子在屋里看动画、玩插塑、做作业,能不出去就尽量不出去。非正规的老师由于相关幼教知识的缺乏,不懂得户外游戏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一味的培养“乖孩子”,殊不知是以牺牲幼儿的健康为代价,得不偿失的很,

3、 由于受“歪风早教”的影响,为了迎合一些家长,包括公立园也开设了诸如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有的幼儿园增开了课程,挤掉了本来属于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4、《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足以看出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龄前阶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可塑性大,身体各器官的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身体形态结构没有定型。为此,根据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开展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提供条件。并充分利用户外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作适当锻炼,对提高幼儿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机能和发展幼儿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起到较大作用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境的适应能力抵御疾病的能力。二、户外活动的特点:

1.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虽然分为园内和园外两种,但是园内活动和园外户外活动是相互补充的,园内活动仍然是封闭的,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与社会的接触有一定的距离,而园外活动则是社会中的真实操练,在成人的监护相对减弱的情况下,幼儿必须相对独立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此时,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两种户外活动形式虽有不同,但都是以教育目标出发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户外活动不是随意性的,它只是教育环境、教育形式的变化,,是室内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2.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

教育任务的四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出给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社会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上,直接参与的社会性活动更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存的教育形式,有可提供充分利用的社会教育基地,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中能更好地体验理解、友谊和真诚。在美工方面,大自然的美、社会的人类制造的艺术美、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的心灵美,都会在幼儿与社会上其他成员的交往中获得体验。如;勤奋好学的学生,无私奉献的解放军等。

3.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幼儿与教师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系,这与家长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爱偏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孩子过多依赖家长,这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里的培养,而户外活动把培养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园外广阔的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没有成人的过多干预,使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现。同时,幼儿在群体活动中也将受到群体心里因素的影响,是幼儿潜在能量得以充分的发展。

4.户外活动是教师了解、帮助、指导幼儿实现其个性发展的有机机会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儿童的独立性、坚毅性及合作精神比较缺失。所以幼儿期是需要适当“锻炼”的,而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社会生活,适当体验和感受不同生活角色的情感,积极主动体验或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情趣,同时相对独立地去面对艰苦和困难,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幼儿在群体中,受群体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幼儿生来就有的潜在的能量得以充分的展示。教师在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时,应当起到什么作用呢?正确做法是: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且更容易发现幼儿在探索和操作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教师及时与灵活的提问,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有问题,在思考中自然会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兴趣导致了个性发展,通过鼓励,促进了个性发展。

三、户外活动的类型

1.游戏活动 : 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等

2.集体教育活动 : 节日联欢、演出、参观、游览、访问等,但要注意有针对性、安全性、目的性、计划性、教育性。

3.活动区活动 : 是指户外活动区

4.远足: 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亲自感受环境的美、社会风貌的美。

四、户外活动的原则

1、活动量的渐进性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

运动量的合理安排。采用运动后即时脉搏测定法来掌握幼儿的运动量,这种方法简便、容易掌握。从实验观察,单个动作练习一般进行8-10次,运动后即时脉搏升至174-186次/分为宜,每次练习总时间为15-20分钟,运动后身体微出汗最为合适。

2、经常性原则:应坚持不懈的进行。

保证每天带幼儿到户外去运动、发展各种能力,满足他们玩的需要。

3、动静交替的原则: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如小班幼儿很喜欢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有时玩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嘘,这时教师可以带他们一起玩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如:“我是能干的大公鸡”等,让幼儿在原地做一些小动作的活动,这样就控制和调节了幼儿的运动量,更好地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

4、全面锻炼的原则:保证各个部位,各种技能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如:幼儿的颈、胸、腰、上肢、下肢等身体部位,都要协调发展。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都要得到锻炼。

5、个别对待的原则: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跨栏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的跨栏,让幼儿自由选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还有对个别肥胖儿的教育和体弱儿的和照顾等。

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材,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一)体育活动设计的步骤: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二)幼儿阶段,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

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整理如下 :

小班:易掌握单一的动作,而技巧性动作难以接受;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喜欢角色化的游戏内容,不喜欢玩角逐、竞赛、运动量大的活动,以独立运动为主。

中班:能掌握简单的不同动作,而创造性的大动作仍有困难;喜欢集体游戏,对合作性运动有兴趣,而竞赛性的游戏只重过程,目的性不强。

大班:能掌握技巧动作,会动脑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玩一些创造性强或几种运动器械组合,需同时完成几个动作的内容;喜欢玩创作性大、有变化性大、竞赛性强且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就钻爬目标为例,设计一节体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动作发展的特点。如:大班幼儿较适合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钻爬活动,用于钻爬活动器材也可以稍长一些。为此,可准备富有情趣,多层次的活动器材:一组平铺的大垫子——由于大垫子上没有任何障碍,胆子小、动作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有安全感,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爬行活动;一组阶梯状的垫子——将一组小的方形垫子摆成阶梯状,垫子高低方向的变化,可增加爬行过程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锻炼幼儿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一组全封闭似的钻爬相结合的弓形洞,增加其神秘感,并且,这种弓形的形式符合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幼儿产生探索与活动的欲望。当然,单一的钻和爬活动容易使幼儿厌烦,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此,通过增加辅助材料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将一些活动规则渗透进去。例如:为幼儿提供一些玩具枪、信件等,这样幼儿便可以模仿解放军打仗、送鸡毛信等情节进行侧爬或匍匐爬的练习。活动能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大肌肉的发展。

六、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户外体育游戏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给其安全感,让幼儿感到轻松愉快,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愿望,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和不同发展水平及多功能、可变化的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在户外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兴趣需要的游戏材料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身体的发展。

1、整体把握,营造和谐的户外场地

《纲要》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土堆、围墙壁画、墙角的植物、土堆的盘山小路、楼梯下的角色游戏区、草地上的环保标志、楼梯扶手上的吊饰、地面上的格子、脚印、台阶的各种几何图形等,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教科书”,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极具动态性,注意整体布局的变化和色彩搭配,设置水池、石子路、草地、砖地、沙池、树木、土山等,使户外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有阶梯,有平地,给幼儿感官上多种刺激,顺从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局部的功能开发都体现了环境的探索价值,使它们各有特点又互相辉映,形成一个和谐统一体。

2、合理划分,创建户外活动区

近几年,在幼教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为此,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使之区域化,体育活动区包括球区、绳区、大、中型器械区、田径区、钻爬区等,满足各种教育目标的需要,为更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提供条件和帮助。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体育区: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体现《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再如饲养区:设置“爱护小动物”、“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标志图,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知道保护动物的意义,达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到的“爱护动植物,使幼儿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教育目标。

3、科学投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玩具、材料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材料的投放是教育教学和活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材料丰富,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除了购置的一些用具,如:绳子、球、橡皮筋等,我们还应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原则,亲自动手制作了大量的体育玩具。如:可将粒粒橙、酸奶瓶、椰子罐用松紧带连接起来做成拉力器;用手帕和酒瓶盖做成降落伞;把竹子截成很多段变成竹棍,引导幼儿一物多玩:可让幼儿接力赛跑,也可做骑马动作,幼儿间可相互合作玩“开火车”“放烟火”“跳方格”等许多游戏。不管是材料的数量、还是种类,都丰富多样。这样,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

第二,提供满足幼儿不同水平发展的的材料。根据幼儿发展具有差异性的特点,在投放材料中应考虑材料的层次性,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和健康的发展。如:提供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可拼凑的平衡木;在投掷游戏中,设制大小不同的投掷箱,有的口小些,有的口大些,有的高些,有的矮些,有正的,有斜的……在这些蕴涵着不同要求、不同内容的材料中,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激情昂然,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幼儿从多种角度锻炼了投准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运动的适应能力。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都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第三,提供可引导幼儿不断创新的材料每一种玩具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一些常见材料,如球、圈、绳、垫子、沙包等,都可以创造性地玩。我们可在熟悉各种活动材料的功能和掌握其技能后,开发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创造性地一物多玩。如绳,除了常见的玩法(跳),还可以合作玩“荡绳”、“钻绳”、“抛绳”、“踩绳”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再如垫上运动,除了垫子的常规平放可玩出各种垫上动作以外,可将垫子垒高叠放,玩出各种翻爬、跳的动作;相叠交叉,形成山坡状,提高垫上运动的难度……不同的玩法发展不同的动作和能力。还有一些废旧的半成品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多种游戏材料:纸箱、纸杯、可乐瓶、报纸、轮胎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来选择这些富于变化的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创造了抛接球、羽毛球、小推车、报纸球、树挂等多种游戏材料,使幼儿在快乐的体验中获得大肌肉和小肌肉方面的锻炼。

第四,玩具、材料要及时调整。

幼儿在预先设置好的环境中,自主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展开活动,但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教师要善于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为幼儿的想像、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五,让幼儿参与玩具、材料的投放。“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每个区摆放什么?怎么摆?墙角如何布置?这些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

七、户外体育游戏组织过程老师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安全性

安全是体育游戏中最先考虑的因素,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如检查活动器械、活动场地,湿了要擦干,损坏的要更换。针对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的特点,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并向幼儿交待清楚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孩子们在活动时先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告诉他们一些自我保护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如:让幼儿知道户外活动时不应将手叉在口袋内,如果摔倒了,手放在口袋内,就会摔伤脸。摔倒了用手撑住地,就不会摔伤脸等。在活动时,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同时要注意卫生保健工作,活动前减衣服,活动后加衣服。在活动中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目的性

游戏内容的选择和玩具材料的使用应根据近期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投放。要防止一成不变“老面孔”的内容出现。对新的活动形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易到难。(三)兴趣性。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形式单调的体育活动不能激发幼儿体育的兴趣。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幼儿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可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或增加情节、角色,使之更有趣味性。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幼儿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椅子活动会令孩子们感到乏味。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使幼儿能逐步掌握。如某一基本动作技能的培养可首先通过短时间单个基本动作练习,然后把提高运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起来,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不断提高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大脑处于这种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幼儿心情愉快、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坚持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结伴或单独活动。

在一天之中幼儿室内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累计不应低于

雪中送炭

(椅子.桌子):将椅子两两相对摆成一条约3米长的小路,并间隔半米左右摆上一个障碍物(纸盒);装有水的瓶子若干。第一个幼儿手持装有水的塑料瓶子,迈过障碍物,平稳走过小路,到目的地后放下水瓶,迅速跑回。其他幼儿依次进行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跳跳乐

(垫子.桌子):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在幼儿尝试用双脚夹住靠垫跳的基础上,双脚并拢跳,进行夹靠垫游戏。在快乐、自由的夹靠垫跳跃游戏中感受跳跃运动的快乐。

大家来网鱼

(不需要道具):玩法:两个幼儿手拉手做一张鱼网,8个人共做4张鱼网,分别站在大圆圈上,其余幼儿做鱼,站成一路纵队。游戏开始,扮鱼网的幼儿两臂上举成拱形,鱼沿着大圆圈,一个跟着一个由网下钻过,同时大家一起唱歌:“许多大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大鱼游来了。”接着扮鱼网的幼儿唱:“快快捉……住!”在最后一个住字时,扮鱼网的幼儿两臂立即放下。

规则:鱼必须一个跟一个在鱼网下不停地钻过;扮鱼网的幼儿手臂要伸直,当唱到住字时,才能放下手。

鼻子鼻子

(不需要道具):大家一起一只手摸着鼻子,老师一直说鼻子鼻子鼻子,突然变换口令,变成,其他的东西,小朋友们一起指那个东西。

加深:说一些不常说身体部位。如手腕、脸颊、脚腕、胳肢窝等等,这些让孩子更加了解自 己的各个身体部位。 加深:认识方位(左、右) 。孩子的方位认知顺序是先上下、然后前后、最后是左右。中班的小朋友分不清左右,这些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和某个事物的方位都可以在游戏中说。比如“鼻子鼻子鼻子鼻子….,椅子前腿”。

暂且这四个吧,反正很多的!

绘本教学

欢迎关注本专栏!

某日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里

我认为3至6岁幼儿体育游戏时间可以这样安排:

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一般早上入园晨间活动30分钟左右,大班午间操30分钟左右,户外体育活动40分钟左右,餐后散步2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