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粗细排序幼儿园教案(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设计意图)

2022-12-12 11:12:3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设计意图秋天来了,幼儿园柿子树上接满了一串串的柿子,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串串的红灯笼,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经常驻足在柿子树下,看着一个个的柿子渐渐变黄

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幼儿园柿子树上接满了一串串的柿子,远远看上去就像一串串的红灯笼,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他们经常驻足在柿子树下,看着一个个的柿子渐渐变黄、变红;细细数着柿子的个数;找到藏在叶子底下的果实。《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艺术能力。因此,通过观察柿子树,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柿子树。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描尝试表现柿子树的形态。

2.能表现出柿子在柿子树上的前后遮挡关系。

3.体验写生画活动的趣味性,乐于观察秋天各种植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粗细记号笔,纸,画架,水彩笔或油画棒。

【活动过程】

1.猜谜引出写生主题:柿子及柿子树,激发幼儿兴趣。

谜语:树上挂着小灯笼,绿色帽子盖住头。身圆底方甜爽口,秋天一到满身红。(打一水果)

1. 观察柿子树,感知树枝间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关系。

(1)引导幼儿站在柿子树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柿子的不同形态。

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设计意图及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

  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 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

  (1)请全班幼儿脱下衣服,听教师口令,大家同时把脱下的衣服穿好,时间为一分钟。教师帮助幼儿统计、记录第一次穿好衣服的幼儿人数。

  (2)继续第二次游戏,同样统计、记录完成任务的幼儿人数。

  (3)请幼儿对前后两次游戏结果进行对比。并请两次活动结果不同的幼儿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时间不够,第二次时间就够了。

  3、分组探究:玩“一分钟”游戏比赛:

  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请一名幼儿当记时员,其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参加游戏:①一分钟画画;②一分钟串项链;③一分钟拍球;④一分钟跳绳;⑤一分钟搓汤圆;要求幼儿对自已前后两次的游戏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四、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游戏活动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附故事:

  《一分钟》

  丁零零,闹钟响了。明明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明明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呀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明明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看了看时钟,说“明明,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明明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

中班数学教案按粗细排序

今天中班的小朋友学习了趣味数学课,数学课的主题是比较长短,每一个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出乎老师的意料,都非常的认真,小朋友们利用手里的材料去进行比较长短,小朋友们收获很多,大家真的很棒。

按宽窄排序教案中班设计意图

幼儿园中班数学理念内容如下:

1.让孩子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数字去表示物体的数量。  

2.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两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4.认识、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将物体按宽、窄排序;引导幼儿仿照ABB的规律给物体排序,并能发现规律知道接下去该排什么,中间漏掉了什么。

5.能从各个方向说出物体的位置,并能区别第几和数量几的不同,如第5和5个是不同的。

6.能准确说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感知10以内的单、双数,能分辨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PPT

幼儿园优秀教案:比长短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中能用目测和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长短,体验自己发现结果的成功感。

  2.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篮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带、(每人两件,一件长的,一件短的)

  2.录音机、音乐《小鸟飞...

中班长短排序设计意图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发展目标

1.养成专心倾听的好习惯,大胆清楚地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2.能运用连贯完整的语句介绍个人的经验或事件。

3.清楚完整的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描述家人外貌相似的地方,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家庭生活中的快乐感受,。

4.学习复述故事和口头故事结局,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用完整的语言,比较连贯的复述故事和讲述图片的内容。

6.清楚流畅的向同伴介绍自己熟悉的故事角色或作品。

二,幼儿健康教育发展目标

通过穿珠链,提高手指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知道眼耳口鼻手和脚的作用,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通过各种创造活动,锻炼手部大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和灵活性。

初步建立均衡饮食的意识和习惯。

用肢体动作表现速度的快慢,锻炼大小肌肉的协调能力。

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正确坐姿,懂得看书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护视力。

三,幼儿社会教育发展目标

四,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目标

五,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目标

按粗细排序中班教案设计意图反思

1、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有它的整体性:如小班孩子,他的生长发育,他的言语表达能力,他的艺术发展(美术,音乐),他的计算能都有一定标准,每个幼儿都必须去达到这个标准,中班,大班也有一定的标准。

2、但也允许他们有个别差异,有的孩子这方面能力强一些,有的那方面能力弱一点,很正常,十个手指也有长短

3,所以既要整体性的发展,也允许个体差异。

按粗细排序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在圆柱体上绕线。   根据缠绕的圈数判断线段的长短。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积木,上面有一段彩色线(线的一头固定在圆柱体上,各圆柱体上的线长短不一)。   粗细相同的圆柱体五个,上面缠绕彩色线2—6圈,l一5的数字标签。   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5页,彩色笔。   活动过程:   绕线圈。   幼儿操作小教具(圆柱体积木),将线段整齐地缠绕在圆柱体积木上,然后用手按住线头,数一数自己绕了几圈。   将线段放开,与同伴比一比线段的长度。   与同伴交换圆柱体积木,再次缠绕比较,感知圈数与线段长短的关系。   按线段的长短给五个圆柱体排序,并依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贴上1—5的数字标签。   出示已缠绕线圈的五个圆柱体积木。比一比哪个圆柱体上绕的线最长,哪个圆柱体上的线最短。   比长短。   请幼儿翻开活动材料,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理解操作要求。   数一数不同颜色的绳子分别绕了几个圈,找到相应的长短标记后连线。   观察、比较各种颜色彩条的长度,给相同长度彩条下的灯笼涂上相同的颜色。   请几名幼儿展示操作结果,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比较粗细中班教案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官,培养幼儿对人体秘密的兴趣。

  2、通过看看、说说、摸摸、画画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人体头发的一些简单的特征、用处及保护。

  【活动准备】

  假发套、镜子每人一个,蜡笔、纸每人一份,关于头发的课件,年老者一位。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看、摸摸、比比了解头发的简单特点。

  1、看看:幼儿自己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头发是什么样的?(颜色、长短……)

  摸摸:每位幼儿自摸头发,什么感觉?(弹性、柔软、光滑、硬毛糙……)

  2、比比:幼儿自己结伴,互相观察头发(从颜色、粗细、多少、硬软上去比较)。

  3、结合教师制作的课件进行小结,我们人类有各种各样的头发,有颜色不一样的,有长、短不一样的,有粗细不一样的,有硬软不一样的……)

  二、并初步了解头发的用处及保护。

  1、你们最喜欢什么头发(泛讲)

  2、你们知道自己的头发有什么用呢?(美化自己,保护头皮……)

  3、头发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勤洗头、勤理发,每天洗头,小朋友不要烫头发……)

  三、简单了解头发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

  1、小朋友是不是一生出来就有这样美丽的头发?

  2、婴儿的头发是怎样的?(光头、头发很少)实物投影仪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让大家猜猜这是谁?并请出这两名幼儿与照片上比一比。

  3、人的头发会不会变呢?请出一位老者,让幼儿看头发(花白色秃发)。

  4、结合课件演示小结:头发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有的人不喜欢白头发,有的人觉得头上光秃秃的很难受怎么办呢?

  四、玩假发套。

  出示几种不同式样的假发套,提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按幼儿意愿打扮,帮老者带假发套。比比:重点观察年老者带了假发套以后,变得怎样了?(年轻了、漂亮了……)

  五、延伸活动。

  为自己设计发型。幼儿人手一纸、笔等等

中班数学按粗细排序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教学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