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乌鸦喝水名称
幼儿园故事名称:《乌鸦喝水》
有一只乌鸦不好看,但特别聪明,智慧过人。
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满心欢喜。它飞到
一、幼儿园乌鸦喝水名称
幼儿园故事名称:《乌鸦喝水》
有一只乌鸦不好看,但特别聪明,智慧过人。
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满心欢喜。它飞到水罐旁,一看罐里的水不多了,嘴探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
它使劲地用身体撞水罐,又用翅膀推水罐,想把水罐弄倒,好喝水。可是水罐又大又重,它的力量太小了,弄不倒这罐子。
忽然,它急中生智,可以叼些石子放到罐里,石子多了,罐子里的水不就升高了吗?这么想,就这么做了,它不厌其烦地一块一块地用嘴叼石子,功夫不负用功的乌鸦,终于放了很多石子,水上升了,它就喝到了水。
它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解了渴。
二、《乌鸦喝水》的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19 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 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乌鸦从找水到喝水的一系列变化过程
德育目标 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美育目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笔记
一、自渎课文、自学生字。
1、 范读课文;
2、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二、交流讨论,识字写字。
1、 组织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 梳理问题;
3、 识字,出示生字卡。
4、 总结
5、 写字,教师巡视检查,相机指导。 1、 读课文,画生字;
2、 借助拼音读生字;
3、 整体感知生字字形。
4、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1、讨论交流,提出问题
2、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
3、介绍识记的方法;
4、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听谁的介绍记住的。
1、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
2、 生字笔画书空;
3、 自由练写。
鼓励自主学习
培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法
培养写字能力
三、自主尝试,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3、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 说为什么。
培养朗读能力
练习设计 1、 识字、写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笔记
一、复习,出示生字卡。
二、提问讨论,理解课文。
问题:1、乌鸦渴了,它发现了水,可它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3、 聪明的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4、 用“渐渐”说句子。
三、看图读文,解说图义。
四、联系实际,相互评说。
1、 说说你自己遇到了那些困难,然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2、 评一评谁的注意或者是办法最好。 1、指名读
2、开火车、做游戏
讨论
1、 分大组抢答老师的提问;
2、 提出一两个认为重要的问题;
3、 大组互问,同组人合作学习。
1、 看图找出对应的段落来读;
2、 看图解说,评优秀解说员;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说给同桌听,再在全班说;
2、 评价。
巩固知识
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制作生字卡片;
3、 回家跟爸爸、妈妈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 你遇到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设计:
19、 乌 鸦 喝 水
三、“乌鸦喝水”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 常亚歌 题记:
但凡老师认真准备的课堂,我们是很难判别它的“好”于“坏”。因为,这个“好”与“坏”的标准取决于各自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选择。如果非要对某节课做出界定的话,那么,我想,对教学目标商榷或许是我们议课活动中最大公约数。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一篇课文。这个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人人皆知的。因此,也使得这节课堂上教学任务相对轻松了不少。
这节课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老师进行了以往生字词的检测:
乌云 乌黑 乌鸦喝水 喝茶 渐渐口渴 渴望 花瓶之后,老师切换了多媒体,把刚才几个字词编进一段话中:
中午上学时,妈妈担心我口渴,就想了一个办法,她给我装了一瓶白开水,让我带到学校等口渴的时候再喝,渐渐地,也有不少小朋友带来白开水喝。
“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是一只活泼的乌鸦。”
“是一只活泼又聪明的乌鸦。”学生不断变着花样回答这个比较宽泛的提问。
“因为,它把石子放在瓶子里了。”这个学生着急地答道。
“还有吗?”显然老师不太满意这个回答。
“因为它把石子放在瓶子里,把水给压上来了。”旁边的一个学生赶忙站起来进行补充。
“很好,你回答得很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老师说道。
课进行到这里,好像应该完成了基本教学任务:认读生字词,了解故事大意。但是,老师此时好像还有“事情”要做。
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先是围绕着“到处”一词进行分析,得出乌鸦的执着精神,再通过乌鸦“一个一个”放石子得出乌鸦的坚持和耐心。最后,老师在完成上述两个目标任务之后,又作出一个大胆的教学尝试——以实验的方式来还原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在实验结束以后,老师接着播放了一首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并再次强调从乌鸦身上学到的各种精神。
在议课中,我们认真听取了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她想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前提下,通过主要字词的理解和分析,发现乌鸦的聪明智慧和不懈执着精神。对于小学一年级而言,我个人认为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还有待商榷。比如我们能否把教学目标更多地落在语文的工具性的训练上。如全体学生都能正确通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复述故事大意,尝试用“到处”和“渐渐”说话。
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正确朗读课文的目标不难实现,对于用“到处”和“渐渐”进行说话练习也不会太难,然而在复述文章大意上需要给予重点关注。学生的复述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要始终作为语文课堂上的一个训练点。以本课为例,在学生复述的同时,老师可以把每个学生提到的关键词一一列出,如“瓶子”“口渴”“石子”“到处”“渐渐”等。在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完整地复述课文大意之后,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性的提示,即把黑板上的关键词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如乌鸦—口渴—找水—瓶子—石头—喝水。这样,大部分学生就能沿着这条词语提示进行故事的大体复述。这样的训练要坚持下去,并且开始得越早越好,训练越系统越好。因为,这种流利的说话不仅是口语交际的需要,更是将来流利写作的需要。
写到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整个议课过程中,我们没有一个听课老师嘲笑或批评执教老师的“错误”,而是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然后再在教学设计上进行重建。我想,这种教学方案的重建会对所有听课老师心中的既定方案进行一种比量,而这种比量才是助推教师成长的最大动力。(作者单位:济源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