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瑞思给孩子 “有边界的自由”,让孩子随着自己的节奏自由发展

2022-02-10 09:03: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瑞思给孩子 “有边界的自由”

导读:2013年2月,瑞思10名小学员及家长与瑞思部分老师踏上了8天的美国西海岸游学之旅。在本次行程中,瑞思的小学员走进美国alta loma小

1、瑞思给孩子 “有边界的自由”

导读:2013年2月,瑞思10名小学员及家长与瑞思部分老师踏上了8天的美国西海岸游学之旅。在本次行程中,瑞思的小学员走进美国alta loma小学,与美国孩子一起,学阅读、上数学,参与教会活动,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美国小学生的生活。还和与自己结成“小伙伴”的美国小孩一起,参与分组活动,完成团队任务,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假期。

亲身体验、实地观察、新视角看世界。

无处不在的“规则意识”

当孩子们真正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在这片被称作“自由国度”的土地上,每位团员却感受到了美国社会中的每位公民高度自觉的“规则意识”。

排队的哲学——在去往目的地小学的路上,无论是在机场登机口还是售票处,美国孩子都会跟在爸妈身后安静等待,很少见到在队间乱跑打闹的场景。大家也会有意为前方正在办理手续的人留出足够的私人区域,保证他的个人隐私。

过马路的规则——在很多路口,都会设有手动过马路按钮,在指示灯设计上会给行人留出足够的时间,也会给驾驶者足够明显的提示,在前方红灯亮起时,驾驶者都会提前十米踩下刹车。

美国父母如何践行“尊重他人”

美国地广人稀,对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每个人都有着很强的个人意识,如果一个美国人要从你身边贴身走过或要快速超过时,都会很有礼貌的说“excuse me” 。

在游览景点的几天中,路遇很多长得超级可爱的外国小孩,想和他们合影可要提前征得他们的同意哦!这次旅行中,我们的一位中国老师就遇到了一个“高傲”的小公主,当她的父母看到女儿不想合影的态度后,也向我们表示了歉意,确实,尊重孩子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

跨文化、多维度,深度交流与沟通

美国好孩子标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瑞思的小学员们在调整好时差后,美国小学实地跟班学习正式开始,孩子们被按年龄分入不同的班级,瑞思的老师们也走进不同的班级听课学习。

瑞思孩子们对于美国课堂的融入速度让美国老师都感到不可思议。这当然得益于在国内瑞思的学习,同样的课堂布置、桌椅摆放、课程环节设置,都让孩子们仿佛回到了国内的瑞思课堂,丝毫没有陌生感,每天和自己结成“shadow friend”的同学一起,在课堂高声回答问题,体育课爬上高高的攀爬架,课间还不忘交换零食,孩子间的相处简单融洽。

瑞思的老师也在美国的教室里找到了很多共同之处,比如使用的教材均出自hougton mifflin集团,课堂形式也是以语文课、数学课和科学课作为三门主要学科进行课程安排,以及学校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在评价一个学生时,美国教师更注重孩子是否真正拥有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国内瑞思教学中不断强化和实践的,因此教师间的国际交流找到了更多的话题和认同感。

比较异同,搭建关联,激发思考与创造

左手travel log,右手录音笔

在出发前准备行装时,瑞思就为每位小学员人手准备一册travel log,可别小瞧这个小册子哦,他是每位学员体验美国之行的指导手册,上面不但列出了每天要记录的要点,也留出了针对每日行程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采访的计划,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还要进行认真的观察思考。

站在美国学校舞台上

为期8天的美国小公民体验之旅,在一场美国小学的全校公开展示课上画上完美句点。瑞思小学员手捧自己的课堂作品,穿插在美国小伙伴中间,走上礼堂的舞台,大声讲出自己的作品及感受,在座的每位中国家长与瑞思老师所感受到的骄傲与自豪,使得旅途中的辛苦与劳累转瞬即逝。

一次难忘寒假经历,从小奠定国际视野

这次难忘的游学为每位孩子和家长留下一份难忘的寒假回忆。

在美国这个提倡自由,宣扬自我的国度,我们看到的美国儿童并没有表现出随意和散漫,而是一种作为公民良好的个人修养,合作与团结也深深融入每个美国儿童的血液里。他们会为操场上跑倒数第一的同学加油,会在分工协作时善意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会知道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此次归来,让我们更多的理解了美国式的“自由”,那是一种有节制、有边界的随性,而不是对孩子的放任和散养。

回国后无论是瑞思的老师,还是每位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基本公民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儿童成长中两个最重要的“身边人”,在学校,教会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持续的求知欲望;在家,父母有责任教导孩子如何做一名真正的“社会人”,学会人际交往、礼仪规范。当然家校不是分隔开的,只有老师与家长达到密切的沟通,在家校合力的作用下,瑞思的教育理念才能取得最广泛深远的影响。可以想见中国的孩子将在10年后,与美国儿童走上同样的国际舞台,今天我们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印在他们心底,化为未来立足世界的底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让孩子随着自己的节奏自由发展

  许多倍感竞争压力、为孩子前途操心的父母走进了:为孩子的未来牺牲孩子现在"的怪圈,煞费苦心地提早让孩子踏上学技学艺的征途。如何培养天才的书籍成了一些家长的圣经,家长的理想已经超越北大、清华,奔向哈佛、牛津。许多孩子走路还踉跄的时候,就被赋予了飞跃大洋的使命。中文还讲不周全的孩子就开始学英语,家长逼着孩子向路上偶遇的外国人打招呼。家长给孩子定下了理想的时间表:1岁学认字、2岁学数数、3岁学钢琴、4岁学画画……殊不知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其自身的时间表——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童年的乐曲有其天然的和谐节奏和旋律,人为地加快演奏的速度,改变乐谱,只能产生刺耳、走调甚至可怕的音乐。

  威廉·詹姆士·塞德兹的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早期智力开发,威廉从婴幼儿时便不得不整天苦读。小威廉的确早早:成才":3岁能自由地阅读书写,4岁时发表3篇300字左右的文章,6岁生日晚会上宣读了一篇解剖学论文。上小学那天上午9点被编入一年级,到中午12点,他妈妈接他回家时,他已经成为三年级的学生。8岁,威廉进了中学,11岁上了哈佛。然而童年时期辉煌的成绩并没有把威廉引向成功之路。过度教育使他精神失常,住进了精神病院。出院后,威廉一心想过普通人的生活,便在一家商店做店员,一生无所作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理论:支配孩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熟,二是学习。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对成熟起一种催化作用。孩子的生理、认知如果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学习不但困难,还会给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也强调从孩子现在的角度,而不是孩子的未来角度看待童年生活。他说::生活就是成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另一个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种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孩子的童年阶段是短暂而意义重大的,家长为什么要催促着孩子逾越这一阶段,为什么不让孩子从从容容地去创造并体验自己的生活,充分吸收童年阶段特有的养分呢?

  许多家长把孩子早期教育的重点放在智力开发上。智力发展的确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对智力发展的促进并不依靠填鸭式的学习。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和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智力发展与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天生气质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泼、主动、好奇的学龄前孩子在智力测试方面的成绩较好。与老师、同伴相处融洽,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学前儿童在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优于别的孩子。而被动、退缩的孩子因为与外界的接触相对较少而学得也少,有的孩子甚至主动地回避与环境的接触。因此家长既要重视以传授知识、启发智慧为主的智力开发,也不能忽视动机、态度、兴趣、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家长不能局限地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而应同时注重孩子的情感调控能力、与他人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个性,不要试图改造孩子的性格,而是在尊重孩子的气质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找到与环境之间最佳的契合点,辅助孩子与环境中的人、物进行交流互动,让孩子在学到知识以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来自家长。如果家长给孩子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愉快的学习机会,让孩子通过:做"来学习,孩子就容易具备达到智力发展顶点的基础。家长所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接受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探索世界;让孩子自由表达观点与情感;启发孩子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与孩子一起玩耍,教孩子做事,给孩子读书。有研究发现,孩子能力高低的差异围绕着家长的养育方式的三个方面:家长能否为孩子设计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能否扮演:顾问"的角色,家长能否把握自由和限制的平衡。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

  你是否曾后悔你的育儿决定?看到孩子必须承担你决定的后果,你是否感到悲伤?你是否曾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不够公平,而想加倍地补偿孩子?你是否曾觉得世事艰难,怕孩子得不到应得的东西?

  如果你曾这样想过,那么这是上帝给你的一个机会。你的孩子将参与这场冒险,亲历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见证神奇的化为真实。上帝会借着这样的机会让信心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当母亲决定过虔诚的生活,决定把孩子托付给上帝,她们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宽广,自己和孩子都有了更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当你向上帝祈祷,想达成你的心愿时,请耐心等待上帝的回应。等待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就好像修好门前的路,邮差才更容易把你等的包裹送到。这个过程会启迪孩子,让孩子看到信心和希望,也让孩子看到上帝的神秘和万能。

  当你第一次给孩子吹肥皂泡时,你注意过孩子的眼神吗?

  孩子是那样好奇和兴奋,完全对五光十色的泡泡着了迷。孩子会挥舞着小手,想抓住泡泡,他们不懂泡泡背后的化学原理,对此也不感兴趣。孩子只是沉迷在这新奇的体验里。

  就像看肥皂泡一样,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他们没见过的、他们不懂的事情时,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父母也无须为此担心,虽然看上去,未知的经验让人恐惧,实际上这些都是上帝的安排、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度保护会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的言论自由与集会自由

  一些家长不但给孩子们言论的自由,而且还加以鼓励。为此而批评孩子的情况不多见,如果有的话,很多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家长习惯的做法是谈心、说服和讨论。

  但是有家长会说,在孩子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时,自己感觉太过于聒噪而想要平和地制止是很难的,这时,父母要意识到,培养好孩子就是要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考虑到周围的人与自己享有平等的权利,要遵循对成人和儿童都适用的坚定不移的原则::既要举止自若,又不要滥用自己的自由,不可以利用它来危害他人。"

  在宽松随便的气氛中,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能够学会掌握好自己的言行,注意使之声音不至于太响。说句实话,这样的试验在很多家里没能成功。但是,当家长亲眼看着孩子们进餐时热烈争论该谁去打水或取水果时,会不会回忆起自己母亲讲述她那遥远的童年,那长时间地,鸦雀无声地进餐的情景。在那种时候,她和她的九个兄弟无权互相谈话,也无权与父母谈话。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为了孩子们的平等权利,有时候就得容忍他们吵嚷一阵子。

  孩子们非常起劲儿地维护集会自由的权利。这个权利,只能在孩子们的朋友们可以自由来去的家庭,才能实现。我发现,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在小客人很多的时候。不用说,他们在离开之前,应当帮助收拾好房间。当然也不要忘记,许多孩子们出出入入的家庭是不会那么井井有条的,这也是自然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