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父母寄语? 为什么传承优良家风重在子女?
一、家风传承父母寄语?
孩子们,咱们家的家风就是对人真诚,不贪不占,与邻友善,和睦相处。无论你们将来走到何处,与什么人打交道,都不要忘了咱们家的家风,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一点能耐,就看不起身边的人,高高在上,忘乎所以,这样的结果是很悲惨的,牢记家风,管好自己,使自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二、为什么传承优良家风重在子女?
好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是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教养,是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约束,自我提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传承优秀的家风》。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作者讲了这么一个实例:有位父亲花了大把的钱把儿子送去国外上学,并托付在国外的朋友照顾孩子。那孩子经常逃课来朋友家居住,不但经常挑剔饭菜不合自己口味,进门不和主人打招呼,自己的房间从不整理,还邀请小伙伴来家里搞派对。比他小的主人的儿子看不惯,问这个孩子怎么这样。那孩子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说:“谁让你们家接受了我爸爸的嘱托,既然接受那就有义务!”孩子甚至当着主人的面通过电话向父母抱怨他们对自己太苛刻,并责问怎么找了这样的一家做朋友。主人不想让朋友为难,只好忍气吞声地接受着这个孩子。后来,那孩子终于因为学习态度不正、品行恶劣被学校退了回来。
一个出生有钱人家、有着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作家老舍曾写道: “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父母文化程度,关涉的是父母德行素养。
我的父母作为生活在50、60年代的一代农民,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勤恳劳动,艰苦朴素,孝顺老人,与邻里和睦相处。在三个孩子的教育上,他们如众多的父母一样自己省吃俭用,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机会。父母虽然没有一大堆的教育观念,条条框框,却用自身告诉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
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好的家风不仅是家庭的传家宝,更是整个社会的传家宝。然而,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上,整个社会以及家长们常常被各种功利心所绑架,忽略了自身以及对孩子家风的教育。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钟怡华校长也曾指出,现在的家庭教育最可怕的不是孩子怕父母,而是父母怕孩子,这是本末倒置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形成良好的家风呢?
第一,要求家长们应该向传统文化中寻求精神力量。家长应重视自身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传承优秀“家风”中要多学习、多钻研,要身教重于言传,才能达到对孩子的教育与传承的目的。俗话说,“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如《红灯记》里的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三字经》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这里面都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又如当今社会所有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即自立、拼搏、刻苦、仁义、助人、涵养等都是从小被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优秀的“家风”的熏陶所获得的。所以,要求家长们要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第二,家长要转变观念,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唐翼明教授说:现在一个最大的误区是忽视了德育,忽视了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人受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这个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所以,不仅在知识方面要教育他,更重要是在人格上、道德上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大学的教育目的就是让人变成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人,让他明白应该明白地做人的道理,使他达到完美的程度,强调的并不是知识和职业训练。孩子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使之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三,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因此,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家庭教育和家风的传承要与学校教育配合沟通。只有双管齐下,目标一致,才能使家风建设落到实处。学校要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请“五老”同志进校园宣传一些“家风家规”知识。在母亲节里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重阳节里开展小记者调查采访活动,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昔日长辈们艰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孩子更加珍惜当今美好的生活,增强孩子应对困难的决心,切实将道德品质教育、优秀的家风融入到生活中去,把优秀家风传承好、发扬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得到一些好的影响。学校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用文明行为践行中国梦。
我们是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好家风的传播者和缔造者。所以,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倡,构建,传承和谐、自然、友好、优秀的家风,摒弃家庭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修正自己的行为准则,积极给儿女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用行动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同为促进社会风气好转,促进国风民风的清正以及正能量的传播而付出努力
三、传承好家风串词?
当然,以下是一组传承好家风的串词,供您参考:
1. 承前启后,传承好家风,让美德代代相传!
2. 凝聚心力,传递快乐,好家风树立家族之根!
3. 齐心协力,传承好家风,繁荣家族百年好邦!
4. 拼接彩带,传承好家风,祖先美德永流传!
5. 道德铸魂,传承好家风,后代显家族新风!
6. 传承好家风,让老祖宗放心上天,让后代心存感恩!
7. 拥抱好家风,擦亮家人眼,让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8. 一脉相承,传承好家风,续写家族发展新篇!
希望这些串词能够激发您对传承好家风的热情,让家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四、传承好家风推荐类型?
答一、是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䯝,孝是儒家论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勤俭持家,以勤节约不铺张浪费,贪图享乐,三、真诚待人,与人交往,诚心相待,待人真诚,别人以真情回馈。四向善好学,学习态度和热情并非被逼迫,提高个人修养。以德才兼备为佳。五、家风清廉,不可任由腐败滋生。六、兄弟姐妹互相爱护,不可有所偏颇。七、实事求是,不可云里雾里不着边。更重要方面那就是爱国,爱国才能有家。
五、传承好家风传承好校风活动内容?
通过小品,舞蹈,朗诵宣扬好的家风、校风。使好的家风校风传承下去
六、好家风事迹材料?
现在,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 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奶奶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政治课”,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
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七、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感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八、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怎么写?
家风家训:
好的家风家训持守,最重要的积极向上进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义利观,公义待人,心里追求圣洁,谦虚谨慎低调,不提倡二过,有过反思反省及时发现改过。
学习善良,因为善良需要持之以恒来学习,形成习惯便是人生品格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殷勤,诚信 坚持亦然。
改变自己,使每一天的自己超越昨天过去的自己,日积月累就是成绩成功成就的人生;新的一天反思反省自己哪里需要完善改进,规划完善今天的目标很重要,日积月累成长成才成功成就!
希望 希翼盼望都是好的,不要寄托于明天更好,而要奋斗付出爱在今生之今天!今天属于自己,明天与过去都成为奢望;今天付出是什么,是你的目标成为150斤标准型男,吃饭少量,运动坚持,自律、节制不能向我,因为我的目标是200!(距离目标还有20公斤)
学会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借鉴别人所长所优都是提高 提升自己,努力高质量的人生可以改变自己与别人;
九、传承好家风有哪些字少。?
传承好家风,家风即门风,是家庭和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和生活作风。
中国传统家风有以下这些
做老实人,做诚信人,做善良人。诚实守信,开明勤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待人真诚,为人谦和,孝道尽力,亲情相助。谨言慎行,宽厚忍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尊老爱幼,虚心治学,仁爱治德等。
十、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学生做什么?
我个人认为学生应该做好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