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 需要找对方家长吗

2024-01-17 17:47:5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一、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 需要找对方家长吗
可以告诉单独和幼儿园的老师说说,最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建议不要找对方的家长。小孩子之间互相欺负是常事。
二、孩子胆小在学校受

一、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 需要找对方家长吗

可以告诉单独和幼儿园的老师说说,最好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建议不要找对方的家长。小孩子之间互相欺负是常事。

二、孩子胆小在学校受欺负怎么办

对抗校园霸凌的第一条:不管在任何时候,一旦被欺负,一定要用行动坚决的反抗

就算打不过也要打,而且每一次都要打,千万不要怕被老师和家长说,几次之后,对方知道你的不好欺负,基本上就不会再欺负你。

三、如何处理孩子被校园欺凌

一、安抚孩子的情绪

首先,家长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受到了校园欺凌,他的身心都会受到巨大的伤害。作为父母要多陪陪孩子,或者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疏导。

二、查出事情的缘由

对于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家长发现孩子遭受了以后,要迅速向孩子问清楚事情的缘由,查清楚来龙去脉。并且找到施暴者与之进行交流,向施暴者施压,告诫施暴者以后不要再欺负自己的孩子。

三、向老师学校反应

对于孩子遭受的校园欺凌事件,家长要和孩子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反映。让学校和老师肩负起照看孩子的责任,加强对校园欺凌的监督和对施暴者的管教。

四、与施暴者家长交流

找到校园暴力的主要施暴者的家长,双方家长可以电话联系,不过最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好好沟通一下,把问题都说出来,让其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管理。

五、触犯法律的报警处理

对于触犯法律的校园施暴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家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报警处理,通过法律的途径来惩罚校园欺凌当事人。(同学间因故看不顺眼挑衅生事、辱骂、互殴、群殴等行为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过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故意伤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过失至人重伤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非法拘禁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侮辱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聚众斗殴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寻衅滋事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等等。)

六、持续跟踪关注孩子

持续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看看孩子在学校是否继续受到校园暴力的侵害,遭受校园欺凌,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定期和孩子谈心交流,引导孩子走出校园暴力的阴影。

四、孩子内向懦弱怎么办?

母亲问题:我的女儿两岁半,性格很敏感,很内敛。如果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通常回来也不在当天告诉我,要过一两天才敢跟我讲。有好几次都是这样。有一次回来说,有个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又推了她一下。还有一次说挨着她坐的小朋友一直用力推她,还打她。问她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都说是好几天了。王博士,我真的很担心。她要是被欺负当天就告诉我,我就能去幼儿园找老师问。还有,象她这么懦弱,总被欺负,时间长了是不是会养成忍气吞声、不敢反抗的性格?请您指教,麻烦您了。回答:我相信,作为与女儿朝夕相处的妈妈,你认为孩子敏感和内敛的结论是正确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格内向。这里,我就孩子的行为表现做一下分析,谈谈我的看法,供你参考。和其他所有内向的孩子一样,敏感和内敛使你的女儿处在任何环境中的时候,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与适应所需的时间,都要比性格外向的孩子长很多倍。在与其他同年龄交往的时候,她往往也处于被动状态。直到时间足够长,对小朋友足够了解,她或许在有的时候会稍微主动一些。然而,这只是孩子在三岁以上的一种常态。你的女儿只有两岁半,对于绝大多数儿童,三岁前的人际交往形式,基本上是平行式的或“挑衅”式的交叉交往。平行式就是在一起玩,但互不往来。而“挑衅”式的,就是我很想和你一起玩,但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因此,会你推我一下,我拉你一把,我抢你的玩具,你拿走我的蜡笔。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交往行为方式。老师会不断地对这些不当行为做出“非强化”的反应。久而久之,随年龄增长,他们才能慢慢学会与社会价值一致的交往方式,即知道该用什么方式交往,才能获得同伴们的合作。以这一点为根据,你的女儿两次告诉你的“故事”,即便是真实的,那么,也说明与她发生冲突的孩子并没有恶意,而只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行为方式而已。能够看出来,你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这可以理解。但是,一旦将这种强烈的焦虑传给你女儿,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心理学研究表明,成人对儿童的行为关注度越高,强化程度就越高。无论你采取的是鼓励与表扬,还是批评和惩罚,或者仅仅是做一种忠告和指示,都是如此。就是说第一次当你女儿将她自己被“欺负”的事告诉你的时候,你内心的反应一定非常激烈,并在你的表情、语调、态度和行为上也表现得很强烈。这样,本来既无心也无目的的一句话,竟然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立即使你女儿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一过程强化了你女儿说被欺负“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你也许会形成吧经常问孩子是否被人“欺负”当成家常便饭。这样不断地加以强化,最后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时高度关注自己被“欺负”的任何事件。然后,回到家里,为了赢得妈妈的欢心(自我中心控制欲),就会主动讲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而且也会由于2岁以上的儿童想象与现实不区分的心理特点,让孩子逐渐为讨家长欢心而学会不断“编造”事实(不是撒谎,只是心理特点)。此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与成人对儿童施加的恐怖性威胁与肢体虐待不同,六岁之前儿童之间的任何冲突,即便是固定儿童之间的经常性冲突,也不会造成心理伤害,更不会造成人格与性格扭曲。这是因为儿童的认知与思维的特点,还不能让他们就人际关系的认知,形成稳定和持续的情感状态(郁闷,纠结,压抑,无助)。因此,请别因为孩子之间的冲突在意和焦虑,更不能破口大骂,甚至是大打出手。其实,几乎所有发生在孩子之间的冲突(伤害性的除外),孩子们自己都能够在短时间内自行解决。而自行解决的过程,才是他们人际交往学习的重要步骤。换言之,即便你的女儿是内向性格,冲突也不会让她觉得是“受欺负”,这只是你的心理反应通过态度与行为强加给你女儿的副产品。忠告: 第一,六岁之前,尤其在三岁之前的低年龄段,对于孩子身上的任何“不当行为”,若想使其很快消失,最好的策略就是周围成人的“忽略”。忽略是学前阶段改变儿童行为的最重要、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包括父母实施的家教,以及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的纪律约束。无论在哪一种场合,关注次数越多,程度越强烈,方式越特别,其行为就被强化的越到位,越结实。这就是为什么“淘气”的孩子越骂越淘气的真实原因所在。学会忽略,这是专业的重要素质。 第二, 父母千万不要以孩子为自己的生活中心。这样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让孩子成为生活中心,就会对其所有的方面过分关注,从而使孩子的自由空间减到最小,甚至是不复存在。早期教育至关重要,这是没有异议的。但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正如给孩子以一定的关注一样,都应该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须知,如果让孩子总是在我们成人设置好的“框架”中成长,那将是一种悲剧。因为那样,他们未来不仅不会在发展上超过我们,甚至还不如我们。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庞大 “啃老”一族,就是最典型的实例。其实,孩子未来之所以能超过我们自己的基本前提,就是因为我们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自己那部分不同于我们本身的个性,得到了充分与彻底的张扬。家长们,请一定要学会放手。 第三,性格内向不是问题。性格形成是以先天气质为基础的。而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天生我才必有用。一个内向的人在面临屈辱和挑衅时,不必直面奋起,从而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退路和斡旋空间,也更彰显自己的修养和魅力。只有流氓和地痞性格的人,才会不假思索,拔刀而起。尽管他们宣泄了愤怒,但也同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内向和外向的孩子都能成才。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众多的例子。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顺着孩子的气质与个性去养孩子和教育孩子。气质不能被改变,以气质为基础的性格也不能不改变,只能被“塑造”。你不必让内向的孩子见人一定去“问好”,也不必让闲不住的孩子“静静听话”;没必要对敏感的孩子大呼小叫,稍微提醒一下就足够了;也没有必要对张狂倔强的孩子柔声细语,要给予强烈的刺激。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别去照书养,一定要顺着个性养。而只有你们作为父母的,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心态放平和一些,照着个性养必然成功,而照着期望养一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