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家长怎么辅导幼小衔接?

2024-05-05 07:32:3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学习准备  主要是要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如书包内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课准备什么用品,要井井有条,养成习惯,家长不要为其包办,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

  1、学习准备

  主要是要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如书包内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课准备什么用品,要井井有条,养成习惯,家长不要为其包办,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避免入小学后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并懂得爱惜和保持学习用品的整洁。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整理玩具等方面做起,开始手把手教幼儿整理。渐渐地,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整理,家长这时做必要的指导,最后整理工作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期间重要的是父母要放手,这样做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

  2、听课习惯

  为解决好幼儿园和小学课堂设置松紧,时间短长方面的差异,平时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训练,比如要求他们在看童话书或故事时,保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专心致志,不玩玩具,不吃零食。即在一定的时间里做某一项比较单一的事情。一会儿玩玩具,一会儿看画报,一会儿看电视是最要不得的,当然这一切要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来进行训练,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3、读写姿势

  读写是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更要从幼儿园时期抓起。

  养不成好的读写姿势,既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第一次”教育,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一个良好的读写姿势,以促进他们的成长进步!

  4、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我们要先让孩子爱上学校。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培养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孩子入学前,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注重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幼儿按时吃饭睡觉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孩子升入小学,就成了学校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就要与大家在一起,如果不和大家在一起,自己就会很孤独,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应如何正确自行处理。受伤了怎么办?

  5、提升注意力

  我们知道,“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这种注意主要靠环境中新奇、有趣的事物引起。而小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他们学习时需要依靠自己意志的努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平。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因势利导,使之形成习惯;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例如字怎么写,故事怎么说,积木怎么摆图案,这就是要求幼儿认认真真地看,不能粗心马虎。

  6、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给孩子一些可以自己读的书,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地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知道孩子到底对故事理解了多少,从而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

  7、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

  家长应该开辟出一方学习小天地,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学习房间或一个角落,要求安静、简洁。

  8、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习

  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形状、数量关系等的感知和学习。可以利用超市的排队长龙、屋顶的模样、餐前餐具摆放等事情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兴趣和探究的冲动。

  9、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

  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出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使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交往上的小小挫折,学会宽容待人。

  10、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家门,寻找交往对象。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楼房里,很少与周围邻里来往,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与亲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讯形式进行。幼儿几乎没有与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地孩子习惯了一个人单独玩或只与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体中。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

  11、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幼儿的行为举止。

  做到尊重理解幼儿,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感觉“父母是爱我、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同时注重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与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积极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