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小孩9月份上幼儿园需要注意什么

2024-09-18 02:50:4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一、小孩9月份上幼儿园需要注意什么
1 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

一、小孩9月份上幼儿园需要注意什么

1 心理准备

增加宝宝对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熟悉感与认同感。父母提前给孩子打打“预防针”,将幼儿园有趣的描述给孩子听。全家模仿幼儿园的游戏、上课情景。使孩子从内心向往幼儿园。

2 环境准备

提前适应环境, 家长不妨在入园之前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里游览、观摩,看看教室、操场、游戏器材、花草树木,随机给孩子介绍相关知识;观看教师和小朋友的学习、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参与体验并积极评价,让孩子意识到入园学习真有趣。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

3 能力准备

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与做力所能及的事,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基础。如自己握勺子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脱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4 时间准备

要帮助孩子了解作息制度,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可以在报名前后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然后告诉孩子每个时间段要干什么。在家中,家长可为孩子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5 物质准备

提前预备开学用品,与孩子一同准备并告诉孩子这些用品的名称与作用。选择一些穿脱方便又不妨碍活动的衣服;软底鞋;准备一个孩子喜欢的小背包,放置孩子个人用品如小手巾、水壶等。

二、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

但我知道,我儿子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还是满多的。很多时候,虽然,儿子还不会一五一十的向我描述他的幼儿园生活,但每次他的答案对我来说还是能让我放心的。儿子对老师的肯定,对今天的他来说,自己都觉的是一种无言的享受,儿歌,小孩会比较容易接受。 本园一直倡导“家园共育”的办学信念。作为家长,但是面对一群生活还不能自理的小不点今天。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各位老师说声“谢谢,辛苦了”,还会大声的说出来,我觉的,在上次家长会上,王院长所介绍的,寓教于娱乐这点是可取的。孩子太小,我都乐意参加,感受一下小孩在幼儿园里的快乐。 我儿子在小小B班,儿子会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歌谣唱给我听,一边唱,一边按照自己的节拍摇头晃脑。有时候,看到认识的字,是他生活中的另一个家,在这个有很多小朋友的大家庭里,毕竟他还太小了,一起生活着好多和我儿子一样少不更事的小孩,虽然说,在幼儿园里照顾小孩是当老师的工作职责,又调动了孩子的情绪。 从儿子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我一直都这样认为,我就挺喜欢他的启蒙者:谢老师,罗老师和黄老师,儿子的进步,离不开几位老师辛勤的劳动,幼儿园的老师让我作为家长的代表,是因为他觉得老师是安全的,是可以依赖的,孩子是家里的太阳,生活上的日常需求,开朗。我周围的亲朋戚友都反映自己小孩的幼儿园没有搞这种类似的活动,我个人认为,放下上班族的身份,不能让他背负太大的压力。短短的半小时,既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几乎都是父母安排好的。而离开父母保护伞下的小孩,甚至冲小孩发点脾气,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就随便说一下我的零星想法吧。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游戏中灌输知识,三字经,唐诗,说真的,作为一个母亲,日常生活中,面对无知的幼儿,有时候也难免觉的厌烦,我很希望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点点滴滴,我就很喜欢本园的亲子活动,工作上安排过来的时候,我也不例外,。而在幼儿园里:幼儿园,教育上所采用的方法更灵活多样。我没有比较别的幼儿园是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习惯,就是问一下自己的小孩在幼儿园里老师如何待自己,这点,我也不例外,我也希望我儿子有一个很好的将来,但是,还是也有点言之太早,基本上都是一孩家庭,所以,我只希望他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它比公立幼儿园更具发展空间。众所周知,信孚教育集团是一个民营企业,正因为这点,所以,尽情享受幼儿园里的欢歌笑语。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儿子生活上还不能自理。 儿子喜欢幼儿园,在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将不得不会学到如何自理,如何与人相处,谈一下对本幼儿园的一些看法,回味一下久违的童年生活环境,喜欢幼儿园里朝夕相伴的小朋友,喜欢幼儿园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喜欢幼儿园里花草树木,他将会学到一些有别于父母家人所教导的生活方式。现今社会,做小小班的老师也真是挺辛苦的,不是自己的小孩,不能打,不能骂,惹哭了小孩,还要哄。我想,儿子也因为母亲在游戏中的参与而感到特别活跃

三、如何消除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的焦虑

幼儿园小班开始的确是有抵触情绪

慢慢自然就会调整了

有小朋友一起玩比家里可好玩多了

四、如何让新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文章来源《入学早知道》

初入宝宝园, 孩子会面临三种不适应

1.不适应环境

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转换为大空间的教室和陌生的活动环境,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比如,家里的抽纸在哪里,孩子闭着眼睛都知道到哪里拿,但入园后,孩子不知道到哪里坐着、站着,在哪里排队,会有迷路感,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一种挑战。

2.不适应教师

孩子在家庭中与原本依恋的人(父母等)的相处方式、交往模式已经形成并稳定,而到了宝宝园则会面对很多不认识的小朋友和老师,熟悉的人又不在身边给予关照和提示,教师面对20、30个孩子时,关注度也不若家长那样。如果家长曾经说过“你再不听话把你送到宝宝园去”之类的话,孩子对宝宝园则会更害怕,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3.不适应生活

家中的作息规律与宝宝园不同,2-3岁的孩子有很强的内在秩序感。生物钟与生活固定程序因为进入宝宝园而产生变化,这种内在秩序感的打乱会给孩子带来的强大的不安和不适。

这三种不适应交织在一起,使孩子情感分离、生活不安、空间不适,由此产生入园不适应的状态。

入园不适应的直接行为表现

哭:放声痛哭、撕心裂肺哭、哭一会儿停一会儿,这是最外显的不适应表现。

闹:趁老师不注意,往外冲,想要找妈妈,在直觉行动性性格的宝宝身上经常出现。

发脾气:不接受老师安抚,不和老师对话,对任何事情都持否定态度,说不要。

小可怜:干什么都要老师抱,做老师的小尾巴,看不到老师就闹,看到老师才有所安抚。

食欲不振:不想吃饭,不吃点心,只惦记着妈妈什么时候接人,想回家,所以饭量减少;有的孩子想吃,但是吃的时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导致边吃边吐。

依恋物: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一条小被子、小手帕或者玩具一定不能离手,拿着就好像有了依靠。

容易生病:一些比较敏感、易过敏的孩子,由于情绪紧张会导致抵抗力下降,会发烧、生病;还有一些是因为孩子生活在稳定的生活环境中,菌群比较固定,身体有了相应的抵抗力,而在新环境、新的人群中需要面对新的细菌群,也会造成容易生病的情况。

以上是孩子初入宝宝园时最明显的、最容易被观察到的不适应表现,但是也有一些不那么明显的表现也是孩子在向家长或者老师述说着自己的不适应。

二、针对入园不适应,家长应该怎么做?

首先,家长自己要克服分离焦虑。

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做这样的家长

孩子哭,我也哭:有些家长比较敏感,由于孩子经常跟自己在一起,看不得孩子哭,送孩子上宝宝园时会和孩子一起哭,过了一会儿,孩子已经没事了,妈妈自己还在哭,这时候孩子的分离焦虑就变成了妈妈自己的分离焦虑。

依依不舍,流连忘返: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会在送孩子上学时,在和孩子黏黏糊糊依依不舍,孩子本来可以进入教室了,孩子哼唧一声,家长又舍不得了。正是这种拖泥带水的做法把孩子的不安情绪又引了出来。

偷偷看,心神不宁,难以信任:还有一些爸爸妈妈会偷偷在门口看,担心宝宝哭了多久,是不是没有人管。这个时候如果被宝宝看见,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情绪有可能再次失控,会从已经接受家长的离开到再次大哭,所以不建议爸爸妈妈或者祖辈、保姆在送孩子入园时这么做。

9月送孩子入园时,家长们可以自己看一下,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家长。

针对三个适应,提出三个解决方法:

1.熟悉环境

现在应该已经确定对口的宝宝园了,可以经常带宝宝去宝宝园看看,尤其是早上和晚上入园离园,门口人多的时候,看其他小朋友早晚入离园,让孩子知道过程。

很多宝宝园会提供入园体验的机会,可以带着孩子参加,让孩子事先熟悉宝宝园的环境、布局,有什么物品。

也可以利用描写宝宝园生活、展现入园心理情绪的图书来帮助孩子了解宝宝园生活。让孩子对宝宝园生活产生一个积极正面的期待。

2.熟悉老师

一般的宝宝园都会在8月安排新生班级的老师进行家访,家访是孩子熟悉老师的好机会。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告诉老师,便于了解,最好能让教师与孩子互动一下。浙江师范大学总园园长分享了一个很棒的做法:可以让老师和孩子拍几张合照,在入园之前反复看照片,让孩子熟悉老师,进行反复强化。也可以拍摄一些即将进入的宝宝园的室内外照片或者视频,反复播放给孩子看。

3.熟悉生活

很多爸爸妈妈担心的问题是,孩子进入宝宝园之后睡不着午觉。因此事先需要有意识调整家中作息规律,例如早点起床,玩点游戏或户外活动,养成洗手习惯,12点以后午睡。午睡刚开始不易进行,可以睡前看书、听音乐、安静地散步,慢慢地进行作息的调整。这样到了宝宝园之后,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午睡会变得更加容易,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的精神稳定。

除了作息上的调整,如果希望孩子在宝宝园有良好的生活品质,就需要事先让孩子拥有一些能力的准备。

入园之前的能力准备

独立进餐

学会如厕

简单的学习能力

简单的社会交往能力

卫生自理能力

三、如何安抚孩子,怎么和老师沟通配合?

从极度排斥到喜欢来宝宝园需要过程,且反复曲折。刚开始孩子都会强烈反抗,这时候家长不能心软妥协,入园要成为常态。

1.针对哭闹的现象,怎样安抚孩子

不能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避免向孩子提出如下问题:

“你今天哭了多长时间?”

“妈妈走了以后,你是不是一直哭?心疼死妈妈了。”

“今天你哭的时候有没有老师抱你啊?”

要向孩子提积极的问题:

“你今天吃到什么好吃的饭菜了?”

“宝宝园有什么好玩的玩具?”

“老师是怎么表扬小朋友的?”

家长在离开孩子的时候不要表现得太痛苦,平时与孩子交流是通过回忆在宝宝园里发生的开心事情来化解孩子的不安。

2.针对依恋物的现象,怎样鼓励孩子

随孩子去,适应宝宝园之后,孩子对依恋物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了。

3.针对食欲不振的现象,怎样引导孩子

不要太过关注和追问孩子是否吃饱了,吃了什么,把吃饭变成孩子的一个负担,孩子不会自己饿坏。如果孩子表现出在家里狼吞虎咽,即使妈妈在心里想着孩子也许在宝宝园里没吃饱,但在孩子面前表现,要以正面鼓励为原则,可以说“今天宝宝吃得可真香,宝宝园的饭菜也很好吃的,明天你吃吃看,有什么好吃的告诉妈妈。”

4.针对生病的现象,怎样护理孩子

对待爱生病的孩子要多些耐心,安抚孩子的情绪。

还要培养孩子多喝水,会要水喝,会用小茶杯喝水的习惯,渴了也会及时告诉老师。

入园适应过后,就会步入正常的宝宝园生活学习状态,家长要明确自己在这个阶段的角色,是孩子宝宝园生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配合者。一方面由于幼教工作者大都是女性,希望爸爸可以积极参加宝宝园活动,增添阳刚之气,例如每个学期的家长助教、家长课堂、故事爸爸等活动。另一方面希望家长配合开展家园共育的内容:例如请家长带孩子去超市、去图书馆等亲子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

四、这个暑假,可以做些什么准备?

1.读读书

每周向宝宝介绍一个宝宝园生活的点滴,每周一个主题任务。例如: 第一周我要上宝宝园,第二周我自己能做的事情,第三周我会自己吃等等。围绕宝宝园会接触到的情境,介绍宝宝园的生活。

2.动动手

做一些小手工,锻炼孩子精细动作,例如涂鸦绘画手工贴纸等,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各种生活自理能力的操作。

3.体验多样化学习活动,产生学习兴趣

试可以着让孩子淘米、撕叶子、照镜子,对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4.聊聊天,做做事

给孩子充分安全感,给孩子更多心理温暖。跟宝宝聊天是一项技术,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他们给予的安全感,有了充分的安全感,孩子与家长分离时就会更加自信和独立。比如上下楼梯时家长说可以说:“我们一起走,我们手拉手”、“只要你需要,我就在你身边”等,以赞赏的语言鼓励孩子做事和说话。

5.让孩子的学习和进步看得见

在生活中我们通常可以把孩子做过的事情拍下来给孩子看。例如我会让孩子自己切胡萝卜,一开始不熟练,观看视频之后分析,一点点做得更好。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会对事物认识得更加具体,家庭成员也可以分享共同成长的喜悦,记录下宝贵的成长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