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园、家庭怎样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2024-12-23 11:33:3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点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点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而未来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种敢于面对现实、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自我激励精神;具有关爱他人、关心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那么,幼儿园、家庭如何重视和加强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才能形成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

不论孩子有多大,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如:对待小班的孩子可采用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抱一抱等肢体语言,去满足孩子的正当心理需要;对待中大班的孩子可采用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来沟通教师和孩子间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

道德情感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教师应该和家长一起抓住同情心、诚实正直和羞耻心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 同情心的培养

同情心是人们社会交往及获得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让孩子成为善良体贴、责任感强、富有同情心的人,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他。如:大班音乐中的歌表演《让座》,孩子们非常喜欢,当孩子们会唱歌曲后,他们会模仿歌曲中人物,此时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此时家长和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样在无意之中,孩子就会萌发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关心同伴、乐意分享的优良品质。对待他人就会富有爱心,会随时随地做好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会以你为榜样,富有同情心。

2、诚实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同虚伪打交道,犹如跟魔鬼打交道。可见,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诚实这一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孩子建立信任感的必要条件。如: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确实某种原因不能办到,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这样孩子才能信任你。信任感是诚实品质的基石,要使孩子建立信任感,教师和家长必须尊重他的隐私,这样双方就会越来越信任、坦率和真诚。诚实正直的品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要懂得羞耻心

羞耻心是不良动机和错误行为的枷锁。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某一次错误行为感到羞耻,然后感到内疚,那么它给孩子的记忆是深刻的,一时半儿是抹不掉的,如:有一次,我班一位孩子哭闹着不肯到幼儿园,原因是他把自己的刘海剪掉了,觉得难看。后来家长告诉我,说他在家剪纸,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了,这下把妈妈气坏了。我知道后,跟他个别谈话了解,才知。原来,他想尝试一下头发能不能剪掉,结果,咔嚓一下,头发掉了。就这件事,我在全班对小朋友进行了自我保护教育。这件事对他来说记忆是深刻的,而这记忆时常会提醒他自己不再重犯错误。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当提醒和公开孩子的错误是必要的,并且引导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这种负面情感可以塑造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积极创设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

在适当范围内,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要采取“帮而不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大班《害虫和益虫》探索性教育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自己去抓昆虫,结果,孩子们抓到了蚱蜢,抓到了螳螂,蚂蚁,蚊子、苍蝇、蝉等许多昆虫,但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于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问家长、自己去分析、识别,找答案。经过他们探索得出益虫和害虫的结论。然而当前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的教育状况,相当不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养成。因为溺爱的教养方式,及易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的养成。因此幼儿园应以各种教育手段激励孩子,并和家庭一起应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环境,让孩子明白不懈努力的价值,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如:我班有一位家长谈到这样一件事情,她在买菜时买回了龙虾,女儿要饲养,母亲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而是配合女儿,在饲养龙虾的过程中,引导女儿观察、探索,逐渐使女儿知道了龙虾的蜕变,明白了龙虾的生活习性。

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日渐浓厚,而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因此,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融洽和睦、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但想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总之,丰富健康的幼儿园、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稳定。

三、要重视孩子EQ的培养

所谓EQ,就是情商思维,它主要包括面对现实思维的思考、乐观的思考等。

由于独生子女的依懒性,他们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此时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对他们今后独立克服困难越不利,过分顺利的环境会导致抗挫能力的下降,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面对现实,去树立克服困难的心理。现在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际上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例如:我班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针对这件事,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他奶奶对我说:“明明是我唯一的孙子,是我的一切,我愿意为他做最大的牺牲。让他自己做事人太小了,我觉得太可怜了。”结果,开学了,奶奶不放心,还是想到幼儿园来喂他吃饭,想给他穿衣穿鞋。人家会穿脱衣服,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在家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渐渐地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他哭了,使他缺乏自信心。还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期望值高,让孩子学这学那,学的不好,要责骂孩子,使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因此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

经验告诉我们,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悲观的态度,易使人患忧郁症。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生活中多赞同孩子的乐观想法,少说一些泄气的话,要多对孩子进行积极乐观的评价。家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要教会孩子情感表达以及控制情感的方法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形成良好人格,教会幼儿情感表达及控制情感的方法很重要。平时,当孩子们活动时,难免会出现矛盾,此时,孩子们会把各种消极情绪表露在外,如:愤恨、哭闹、甚至打架,此时,老师和家长可以用眼神来暗示,或适当的语言加以疏导,相反,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出现负面影响。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例如:有一次珠心算口算比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就要开始了,超超小朋友人虽小,但参与意识强,他说我们要得第一名,他自信的样子实在可爱。比赛开始了,孩子们个个充满自信,都准备得第一。但比赛总有输赢,结果是残酷的,超超这组输了,超超小朋友生气了,一脸的不高兴。看着他沮丧的样子,何不给他们讲个故事来消消气。于是,我编了故事《小红不高兴了》。老师讲述故事后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小红在家、幼儿园为什么要生气、哭闹?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你有没有遇到不高兴的事?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哪会怎么样?如果你遇到生气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等等。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不高兴时应该控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可以将生气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可以作别的事情,这会忘记生气的事情,很快又会高兴起来。这样做既不妨碍别人,也会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通过这件事,班级里孩子们生气的现象少了。

丰富活动区内容,对增强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效果非常好。让幼儿在各区域中体验成功,学习合作,如设置区域“娃娃变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选择适当的眼睛、嘴巴贴在娃娃的脸上,反映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再如设置建构区,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搭建构造,在共同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事实告诉我们,凡能清楚的意识到什么使自己高兴、痛苦、兴奋、内疚、自豪,并能将这些情绪用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不会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又要敏锐地识别他人的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幼儿学会既能识别他人的情感,又能学会如何适当控制自己情感的方法,那就更有利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