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把握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2022-03-20 08:54: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1、动作思维阶段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

1、儿童思维发展的3个阶段

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1、动作思维阶段

桌上放着一个苹果,宝宝矮小够不着,这时他发现旁边有凳子,于是把凳子搬过来,自己爬上去,成功地把苹果拿到手。儿童学会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到三岁的儿童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

2、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3-6岁的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这时,家长可在儿童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儿童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儿童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

3、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6-11岁是培养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一只狗有4条腿,两只狗有8条腿,三只狗有多少条腿?这种问题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题。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儿童现成的答案。

2、把握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一、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必须先了解人的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并不仅是老师的事情,父母也应承担更多的培养责任。而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实践过程中,老师和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

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及,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

实际操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父母个孩子多买一些动画书、卡片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动脑筋的故事,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

·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能为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其实,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父母随时随地的启发。

实际操作:父母可以问孩子,当看到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上什么上面。随便你提出什么需要想象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大大出乎你的预料。

注意事项:要知道孩子的回答都是他所想象的,这是难能可贵的创意!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对错观念强加于孩子,更不要嘲讽、责罚孩子,以免打击他的积极性。

·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思维的模式: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答案。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会使大脑就会积极活动。

实际操作:最初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父母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孩子两岁后,就不像以前那么爱向父母提问题了,这时父母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有的孩子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父母给他答案;甚至有时候孩子还在自己思考的过程中时,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虽然看似孩子的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我们都知道这种做法对发展孩子智力毫无意义,况且这样做还会产生一种副作用——依赖感。孩子如果依赖父母的答案,而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便不可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实际操作:高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的方法。也就是启发孩子,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提高而且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实际操作:父母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儿童身心发展各阶段特点

壹、低年级

1.生长缓慢而稳定,女孩比男孩早熟、易感染疾病。

2.为发泄精力,很少有静止的时候,爱赛跑、跳高、跳绳、做模型、玩家家酒。

3.注意力短暂,对于长期要求注意力的活动易显出坐立不安。

4.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要求父母或老师回答,爱绘画及色彩,可以独自游戏或工作。

5.由与邻座小朋友玩,发展到小团体游玩,因富于想象力,而常产生恐惧。

6.从大人的态度、语言或表情来察知是非的辨别方法,受到赞许的就是对的,受到责备的是错的。

贰、中年级

1.身体健康良好,并喜欢耗力活动,常保持动态的情形:跑、跳、追逐等。

2.注意力加长,并且能延长工作时间.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加强。

3.喜爱有组织性的游戏,从事有竞争性的活动。

4.开始形成同性同侪(爱跟同性别同学、朋友在一块儿),以表示被团体接纳。

5.男、女孩的兴趣分歧,自以为已经成长,言行中表现出成人姿态。

6.对来自他人的批评或讥讽相当敏感,喜欢借着助人行为或自我成就取悦教师。

7.对善恶的解释有了个人的看法,不再完全依照成人的说法和标准。

参、高年级

1.因身体的发展与运动量的增加,食欲与饭量增进,可能超过成人 °

2.个体个别发展的差异颇显著,部分孩子有早熟现象 °

3.女童普遍比男童更早迈入青春期。

4.易感染小疾病且易于疲劳。

5.表现出较成熟且多样性的兴趣。

6.男孩喜爱有组织的游戏。

7.同辈的规范开始显得重要,对同伴有依赖心及归属感。

8.常会感到成人的不公平。

9.男女孩间常会互相戏弄嘲笑。

10. 与成人之间因言行冲突而产生适应困杂。

11. 爱幻想有偏见。

12. 常设法引起公众的注意。

13. 对实际社会发生兴趣后,则注意细节,因知识有限,常用情绪与偏见眼光判断事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儿童早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孩子对一切事物的特点、起源和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会问:雨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有白天和晚上?"这时,家长不必给孩子详细解释科学道理,只需要告诉他这些现象就可以了。比如,:下雨,小树和草就能长大了。":白天亮,小朋友可以玩;晚上黑,大家好睡觉。"可见,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还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事物的一些方面,还不能进行有逻辑地思维。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其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1)自我中心(egocentrism)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前运算思维的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也就是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很难想像别人的观点。举个例子,如果你让一个孩子和一个玩具熊各坐在桌子的一边,桌上放一座房子的模型,当你拿出一些不同角度房子的照片,问孩子小熊看到什么时,大多数6岁的孩子一下会挑出和他自己所看到的画面一样的照片。显然,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作出判断,不能理解小熊的角度和自己是不一样的。不过,有些研究者发现,对于熟悉的场景,并且问题更容易让孩子理解时,幼儿是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的。比如,在桌子上放着有房子、树、池塘、草地的模型,让一个小入围着模型走,不时停下看风景,这时如果问孩子:小人看到了什么?"3岁的孩子也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2)守恒(conservation)

  皮亚杰还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理解的物质的:守恒",也就是物质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后,物质的含量或性质保持不变。例如,孩子知道两只一样大的玻璃杯里装着一样多的水,当把其中一个杯子的水倒进一只新的高一些、细一些的杯子里,水面升高了,这时,大多数3~4岁的孩子会说新杯子里的水多。他们只注意到杯子的高度。5~6岁的孩子虽同时注意到了杯子的高矮和粗细,但还不能确定这两者的关系。到8岁左右,孩子才能有把握地作出正确判断。对于数量和长度的理解也是如此,如果把堆在一起的纽扣分散摆放,孩子会认为纽扣变多了。把两支一样长的笔错开平行放置,孩子会认为其中一支更长一些。这说明幼儿的思维只集中于问题的一个维度,还不能意识到一个维度的变化总是伴随着另一个维度的变化,也不会用同一性、补偿性和可逆性来理解事物的逻辑关系。

  (3)分类

  多数4岁以下的孩子不能按事物的功能和本质对事物进行分类。例如,他们会把猫和椅子归为一类,理由是猫喜欢坐在椅子上。在按颜色、形状分类时,会不断改变标准,一会儿按颜色排列,一会儿按形状归类。到6~7岁,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个阶段的孩子也不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将它们按顺序排列,除非这个特征非常明显。比如,孩子不能按照长短顺序将铅笔排列整齐,但他可以挑出最长的和最短的铅笔。

  (4)想像

  幼儿还不能区分想像中的和现实中的事物,认为太阳会走路,觉得卡通人物和真的人一样有生命。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象征性游戏越发感兴趣,拿扫帚当马骑,拿筷子当枪使,和布娃娃办家家。孩子还常常会做噩梦,变得容易害怕,觉得故事里的大灰狼和怪物会跑出来。孩子还会害怕闪电、黑暗、水等自然现象,或是害怕身体受伤害。对危险适当的害怕有利于阻止孩子无畏的冒险,保护他们的安全。但过于强烈的害怕会挫伤孩子探索世界的信心和能力,影响性格的发展。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吓唬孩子,或对孩子的安全表现出过分的担忧,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暗示。对于已经出现的害怕,简单的鼓励有时并不奏效。家长可以针对原因作解释,让孩子相信不用害怕;或者改变环境,让孩子觉得安全,比如睡觉时开着灯,放轻柔的音乐。如果家长教会孩子对一些情况的应对方法,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控制局面,他的担忧和恐惧就会减轻。比如,孩子怕黑,家长可以教孩子开灯来改变环境,或者唱歌来调节情绪。孩子怕水不愿学游泳,可以先让他在脸盆里捏着鼻子闷水。不要强求孩子一下子克服害怕心理,或因此训斥孩子。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处在这个幻想年纪的孩子,经常把自己希望发生的或根本没有发生的事当作现实,讲给别人听,其实他们并不是刻意地吹牛或撒谎。:我们家有动物园。":我爸爸带我去过北京。"有时孩子会编造故事。例如,孩子玩金鱼时弄死了一条,他告诉家长有一个坏人进来用刀杀了金鱼。这时候,父母不要因孩子:撒谎"而恼火,并急于实施惩罚,最好向孩子解释金鱼是怎么死的,没有什么坏人的存在。:金鱼是因为你拿到水外面活不了了,根本不是别人进来弄的。"不要追究孩子的错,告诉他该怎么做。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想像、对和错,而不至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羞愧心理。

  (5)概念

  幼儿初期对概念掌握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很差的,他们只能掌握比较具体的实物的概念,而不易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性质概念、关系概念、道德概念。直到幼儿晚期,儿童才有可能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说,孩子更容易理解能亲眼看到、接触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东西。比如,孩子能明白两个苹果吃掉一个还剩一个,但搞不懂2-1=1。所以这时教他们单纯的数学为时尚早。幼儿对事物的概括能力有限,概括的内容贫乏,一个词只代表一个具体的东西或特点,而不是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到幼儿晚期,概括的内容才渐渐丰富。另外,幼儿概括的特征大多是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的特点。而且概括往往不精确,有时过宽,有时过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