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让孩子远离攀比之心有方法,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就好攀比

2022-05-06 17:09: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让孩子远离攀比之心有方法

  攀比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心理问题。攀比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不利于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完善.  对

1、让孩子远离攀比之心有方法

  攀比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心理问题。攀比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不利于孩子人格和性格的完善.

  对于孩子的攀比心理,父母要重在合理引导,使之朝有利于孩予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与他人比的是学习、对集体的贡献,父母就要肯定和支持,如果孩子在吃穿享受上存在攀比心理,父母就要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孩子克服攀比的不良习惯,避免孩子误人歧途,对身心造成危害.

  写给父母的建议

  建议1: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往往不懂得节约,养成了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孩子不清楚家庭的经济状况,常因攀比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需求。而父母爱孩子,就想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最终导致孩子处处攀比,不懂得节约。

  孩了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攀比也多是受到外界环境的诱导。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了懂得节约,不买奢侈品,不和他人盲目比较,逐步培养孩了节约的习惯,帮助孩子走出攀比的泥潭,促进孩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建议2:变孩子的攀比为良性竞争

  孩子的攀比心理既有不利的影响,也会刺激孩子的上进心。父母要对孩了.的攀比心理进行引导,使其转变为良性竞争意识。

  白菲菲今年上初二了,英语成绩一直很好,最近因为她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弱科数学上去了,结果英语成绩有些下降。这次班里的渠嘉考了第一名,这让白菲菲很嫉妒。她不想比其他人落后,尤其是英语。

  回家后白菲菲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父母。父母知道孩子的竞争意识很强烈,就鼓励她好好学习,不仅要在英语上赶上别人,其他各科的成绩也都要超越别人。在父母的鼓励下,菲菲将自己的攀比、嫉妒心理转化成了竞争意识,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白菲菲的父母善于因势利导,将孩子的攀比心理转化成了进取心。

  父母要抓住孩子的攀比心理,鼓励孩子在学习、能力、品德等方而进行竞争,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就好攀比

妈妈跟人聊天,无意中提到了同事家的宝宝特别聪明,在一边玩耍的青青听到了,当即大哭。妈妈赶紧过来哄:“我们青青也很聪明啊!”青青情绪恢复后说:“我会背唐诗!我会跳舞!我爸爸有小轿车!我还会算算术呢!他不会,是不?……”

看着女儿把家底一件一件地抖搂出来,一副势必要把对方比下去的样子,妈妈有点哭笑不得!孩子怎么这样啊?处处都要比别人强,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好啊!

攀比心是天生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攀比心,宝宝也不例外。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宝宝的进步,但是攀比过了头,处处想着这个比别人强、那个比别人高,就会损害宝宝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这么说呢?0~3岁的宝宝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都不是很如果家长满足了他们被关注的需要,他们就比较自信。反之,宝宝就会通过其他的行为继续赢得父母的关注,比如漂亮衣服、与众不同的做法等一些哗众取宠的行为来突出自己。

宝宝的攀比,有的时候是受父母的影响。妈妈之间经常谈论一些物质的东西,谁家买了房子、高级私家车,谁做了什么发型、买了什么牌子的衣服等,耳濡目染宝宝也就学会了攀比这些表面的东西。

妈妈们想尽办法给宝宝穿得漂亮,这种本不愿落后于别人的心理,被宝宝捕捉到后,成为宝宝与人攀比的强大的心理后盾,平时宝宝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的消费心理又为宝宝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

由此看来,宝宝攀比绝不是宝宝个人的错,而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小心酿造的苦果。妈妈唯有从养育宝宝之初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弱化环境的影响,尽量防止宝宝消极攀比,攀比心理才会成为宝宝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激励着宝宝不断进步。

家长不要惯着宝宝

我们都希望宝宝能够快乐成长,但快乐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知足。好攀比的宝宝不知足,所以不快乐。这一点与家长的教育有关。

有的妈妈看到别家宝宝有什么,就给自己宝宝准备什么,宝宝想要什么,就满足宝宝的愿望。这样做,其实是在以行动鼓励宝宝“别人有的咱就要有,别人买得起咱也买得起”,宝宝当然不客气了,看到别人有什么就要什么,长此以往,宝宝就会变得骄纵无礼、自私浪费、依赖懦弱。

所以,妈妈要理智面对宝宝的攀比行为,让宝宝自主、自立。

1.直面宝宝的攀比行为

当宝宝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漂亮的花裙子的时候,也会吵着让妈妈去买。这个时候,妈妈要明白,宝宝并不一定是真的喜欢那个小朋友的裙子,很可能是听到别人恭维那个小朋友了,所以也想被人夸奖。

这时,妈妈可以拿出宝宝的裙子,对宝宝说:“这件上次某某阿姨夸奖好看,这件某某奶奶夸奖好看,我家宝宝有好几件漂亮的裙子!每个小朋友都有漂亮的裙子,因为每个小朋友的妈妈都要给她买最漂亮的裙子!来,宝宝也穿上最漂亮的裙子!”

宝宝攀比心上来的时候,想的就是别人有我一定要有,受此情绪控制,宝宝会缺乏理智,此时妈妈不要跟宝宝解释、讲道理,因为宝宝听不进去。妈妈最好以实际行动击败宝宝的想法。比如,用宝宝的好几件去比别人的一件,用宝宝的长处去比,用宝宝有的东西比别人没有的东西等。

妈妈不躲闪、以硬碰硬的做法,能够帮助宝宝看清事实、看清自己,察觉自己的行动很鲁莽,也就放弃了。

2.改变攀比的兴奋点

宝宝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宝宝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与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宝宝这种上进心理,引导宝宝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习惯。

雪过天晴,宝宝看到别的宝宝踩雪,自己也想踩,妈妈可以鼓励宝宝:“咱们回家换一双旅游鞋,然后再来踩!但要注意不要溅别人一身泥啊!”当宝宝看到别的宝宝吃冰棍,也要吃,但是宝宝正在拉肚子,妈妈可以对宝宝说:“你正在拉肚子,吃过冰棍就要住进医院打点滴了!喝点凉白开,更舒服啊!”

妈妈以不同于宝宝要求的方式许诺宝宝,既满足了宝宝的攀比心,也让宝宝明白了不一定要处处跟别人一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恰当方式。

3.妈妈不比较

平时,妈妈不要拿宝宝的某方面跟别的宝宝比,也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妈妈不比较,宝宝也就不会去攀比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让孩子克服攀比心态

  攀比是很多孩子共有的特点,攀比有它的两面性,一是它能加强孩子的上进心。当孩子在一些优点上与人攀比时,这能促使孩子进步,比如,孩子间在学习上的你追我赶,这就有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个是它又能使孩子的缺点恶化。当孩子在一些不好的习气中与人攀比时,这能使孩子的缺点膨胀,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孩子间在穿着上争时髦,在家境上比贫富等,这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人格的缺陷。因此,不要让孩子学会攀比。对于喜欢攀比的孩子,要让他认识其中的害处,改变孩子攀比的虚荣心理。

  因此,不让孩子有盲目攀比的心态,这是职场妈妈从小教育得当的结果。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散步,在一个牛肉面的小摊子边,孩子看见卖面的小贩娴熟地将十几个砂锅摆到炉子上,把酱油、盐、味精放进砂锅里.一个砂锅还放一点面,刹那之间就做好了十几碗,而且还一边煮面一边与顾客聊着天。这时,孩子突然抬起头来说::妈妈,我猜如果你和卖面的比赛卖面,你一定输!"

  对于孩子突如其来的谈话,母亲莞尔一笑,并且立即坦然承认,自己一定输给那个卖面的人。母亲还说::不只是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

  这个母亲的回答是恰当的,可能换成另一母亲会说:

  母亲的本意可能是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得来的,但她忽视了孩子问话的本来意图:妈妈和卖面的谁更强?妈妈这样回答,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比卖面的差,但妈妈不会勇敢地去承认的。这样,在孩子的心里,也就会在今后模仿大人,不愿去承认别人的优点。不去承认别人的优点的人,也就不会去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些正是孩子爱攀比的开始。

  但这一位母亲还说了一句::不只会输,而且会输得很惨。我在这世界是会输给很多人的。"母亲是在告诉孩子:不如人很正常,承认也不足为耻。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的教育使孩子不会有上进心的。其实我们不要担心,因为学校里的教育者整天都在激励孩子上进,孩子缺乏的正是对上进的正确认识。如果孩子上进心太强,而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这样就会造成孩子攀比,就会造成:死爱面子活受罪"的状况。不要让孩子盲目攀比,就要让孩子对自己的长短有一颗平常心,职场妈妈对孩子这种平常心的培育,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慢慢来影响孩子,这就是对孩子的引导作用。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没有必要处处都要比过他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不能做的事说:不"。这样,就会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于孩子已出现的不良攀比苗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出不同的对策。

  阿敏是一个14岁的女孩子,活泼可爱。最近母亲发现,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艳,每天她会早早地起床,在打扮上花很长的时间。在孩子的书包里,装着一面小镜子,一有时间她就会拿出镜子端详自己。学校老师反映,阿敏在和几个孩子比穿着,把心思全放在打扮上了,现在的穿着一点都不像一个学生。

  造成孩子盲目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虚荣心,虚荣心导致孩子去追求华而不实的事物。克服虚荣心就是从思想上斩断孩子盲目攀比、炫耀的根源,这是让孩子克服攀比的着手点。

  于是,阿敏的父母找了一些有关人穿着的正反面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客观地评价,把这种评价当成生活中很随意的谈话,交谈的对象不一定非要是阿敏,但一定要使她听见。

  阿敏的父母常常这样说::大家都说隔壁小文穿的好,今天遇见她,看她穿的还真是不错!"

  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父母给阿敏的这个信息所带来的结果是:她会去观察小文,把自己与小文对比,既然大家都说小文好,孩子就会在不自觉中向小文学习。

  同样地,在不经意中父母还让孩子多听这样的话::在电视上这个女孩打扮的太妖艳,我的同事都非常讨厌这个形象。":阿敏,今天王阿姨看见我说,看你没带耳环,她说你是这个楼里最漂亮的女孩,说得我高兴死了。":阿敏,你还是把头发扎起来吧,这样看起来你更精神。":穿的简单,看起来就很精神。"——这样的话说多了,孩子就会意识到,人们更认同的是自己哪种打扮,自己没有必要非得和班里同学那样打扮自己。慢慢地阿敏的打扮就会趋于正常化,好打扮的攀比心理改过来了,她平时的一些其他与打扮有关的举动也就随之不存在了,父母就得到了克制孩子攀比心理的效果。

  喜欢盲目攀比的孩子,在生活中总会很爱虚荣,做事时一切以面子为重,这样爱虚荣的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常带有很大的束缚。教育孩子时妈妈要知道::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家长!"作为职场妈妈,只有正确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实实在在地对待生活,这才能使孩子从攀比中挣脱出来。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不要让孩子学会攀比,对于喜欢攀比的孩子,要让他认识其中的害处,改变孩子攀比的虚荣心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孩子不要攀比懂知足的方法

  知足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要教导孩子如何珍惜自己已经所拥有的,第二个则是要教导孩子如何能从内心感受到真正的满足,而非将快乐建筑在欲望的满足上。

  情境:

  孩子跟爸爸妈妈说,我比较想去当王妈妈(化名)的小孩,因为她小孩的衣服都比较漂亮,又可以常常出国去玩!

  解决方法

  善用隐喻故事教育孩子

  常雅珍助理教授提醒,利用隐喻故事要有技巧!故事的情境不能跟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完全相同,否则孩子一定能够感知到你是故意讲给他听的,在影射他,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更不愉快的反效果。

  知足小故事(一)

  从前从前,有一只小猫咪与狗哥哥被一位好心的老爷爷照顾着,但是,小猫咪常常很羡慕住在对面的猫咪,每天都可以吃最高级的鱼罐头,住的地方又大又漂亮,她告诉狗哥哥说,她决定要离开老爷爷!于是她离家出走了,没想到来到对面的住家,这家的主人完全不理会她,她又不好意思回到老爷爷的家,只好在街头流浪,直到有一天,小猫咪看到了街上的寻猫启事,才深深了解原来了解老爷爷一直在找她,是真正爱她、在乎她的。

  常雅珍助理教授说,她与孩子分享完这个故事后,会问问孩子,你有没有做过很像小猫咪做过的事情呢?与孩子充分的讨论互动,让孩子有机会主动地自己去思考反省,自己曾经做的或说过的话。

  知足小故事(二)

  从前从前,在一个镇上,住着一个金哥与一个铁哥,铁哥总是觉得自己过得很穷苦,常常羡慕金哥,不但住在富丽堂皇的大宅里面,吃香喝辣,而且每天上学都有八人大轿子抬着他去上学。

  有一天,铁哥在树下睡着了,在梦中遇到镇上的土地公,他又向土地公公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好,他很羡慕金哥的生活。土地公一开始鼓励着铁哥,跟铁哥说:「你以后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这个镇的县太爷唷!会有更好的生活。」没想到铁哥一点都听不进土地公公的话,并要求土地公将他的灵魂跟金哥交换,于是土地公答应让他试一试当金哥的滋味。

  铁哥如愿以偿地变成金哥,一张开眼睛,有温暖的丝绸棉被,又有佣人可以使唤,正感到万分欣喜之际,却发现自己两条腿动也不能动!铁哥才知道原来铁哥从小患有腿疾,不良于行,这就是为什么每天金哥上学,都要别人用轿子抬他的原因!

  「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并非有钱最快乐,我们不必羡慕别人,要相信当自己才是最好的。」常雅珍助理教授认为从这些隐喻故事可以让孩子反省,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在的满足,而非外在物质的享受。父母除了设计一些隐喻故事来启发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实是提供「身教」,随时怀抱感恩的心情,真诚的表达内心的谢意,提供孩子做好的楷模,孩子耳濡目染下,也会身体力行,心怀感恩。家长也可以随时给予孩子机会教育,向下比较,让孩子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