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谦让?,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2022-06-15 09:03: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谦让?

谦让,是孩子优良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是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在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品质的缺乏,其

1、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谦让?

谦让,是孩子优良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是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在定程度上造成了这种品质的缺乏,其原因为:

1、家长的宠爱造成了孩子缺乏经常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 ,久而久之便滋长了唯我独尊,独占一切的思想。如有的孩子常常会说:“我喜欢的玩具,干嘛要给他玩……”这些家庭的骄子不会谦让,也不会谦让。

2、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孩子在经济上往往得到最优先、最可靠的保证,一些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投资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3、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吃亏,无论什么事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第一位。例如: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经老师调解孩子已经和好,可父母还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非去横加指责地训斥别人孩子一番。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损害孩子的良好性格与品德的形成。

那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谦让呢?

1、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

2、注重言传身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成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如:带孩子坐公共汽车时,家长在车上看见年迈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妇女,便主动起身让座。这虽然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在孩子幼小心灵中进一步增强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意识。

3、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使孩子学会“谦让”语言和动作,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学会谦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哭对婴儿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有些父母和长辈就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赶紧抱起来哄他,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婴儿由于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要求,只能借助于哭来表达,因此,他的哭声包含着许多原因,父母要学会区分他的哭声,正确对待孩子的哭,而并非全用抱来制止他的哭。

正常情况下,婴儿最常见的哭的原因是饥饿,吃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了,所以,一旦感到饥饿时他会哭得很厉害,哭声响亮,而且显得很伤心。同时,他的头还会不时向两侧转动来寻找奶头。尿湿了,他也会哭,只不过这时候的哭声就不那么强烈,同时会见出现身体的躁动不安。如果婴儿哭哭停停、哼哼叽叽,眼睛不停地左顾右盼,多半出现在睡醒后想找大人。以上这些情况,只要分别对待,给孩子喂饱奶,换上干净的尿布,或者大人轻轻拍拍孩子,他的哭声就会停止或者又会接着睡觉。如果大人一听到孩子哭,就不分原因去抱他,孩子的要求没有被理解,问题没有被解决,他的哭声会更厉害。时间一久,还会让他知道哭是要求大人抱的最好方法,以后会养成他利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孩子一哭就去抱不是一种好的养育方法。哭对婴儿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父母大可不必为此而心疼孩子。哭本身可以锻炼孩子的发音器官,可以运动全身、增加肺活量,有利于他的体格发育。当然,孩子生病而哭则另当别论。

不提倡孩子一哭就去抱,并不是让父母不去抱孩子,相反,父母及长辈应该多抱抱孩子,但不应该等孩子哭了再去抱他。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家的时间有限,更应该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和他说说笑笑,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爱。这样,抱孩子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疑问

  孩子让人烦的地方不仅仅是执意而无根据的情感表达,他也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你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他的问题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仅仅为了让人注意他。不应该拒绝孩子真诚的提问;但是对于那些虚假的问题则不能徒费口舌。这种问题可以从孩子问问题的方式上很容易地判断出来。他根本不在意,甚至有时根本等不及得到答案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父母们总是无法识别。他们甚至在孩子经常重复某些问题时也不能意识到。当他们失去耐心时就粗暴地训斥孩子,使孩子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受到惊吓和伤害。

  在一个朋友家里我曾经观察到下面这一幕。母亲让3岁的女儿坐在腿上给她读一本画书。每翻一页女儿就会让妈妈停下来回答问题::这些人在干什么?"或:为什么这里有只狗?"每一次母亲都耐心地回答。过了一会儿我插话问小姑娘:这些人在做什么?"她的回答完全正确!下一页时我保持安静,小姑娘问了一两个问题,母亲耐心地作答。就这样,在某一页我问孩子答,下一页孩子问母亲答,直到结束。读完这本书后我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母亲惊讶地问::什么游戏?"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刚才发生的一切。

  这个情节既不可悲也不可笑,它表明了家长对孩子们的小把戏一点也不觉察,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这种吸引注意的手段。这个小姑娘在睡觉前叫了父母三四次,要水,要上厕所,要擦鼻子,要一件忘了的东西,父母一一一遵从直到忍无可忍。这种游戏通常都是这样悲剧性地结束。

  不能放纵孩子继续问这些没有思想的问题。仔细听来并不难区分孩子的问题是真是假。但你必须如道,有时孩子会用让人吃惊的问题来扩展他们的思维,随后他们会有很多真诚的问题。然而,要区分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出于思考并不困难:为了引起注意而提的问题总是有固定的类型或总是无意义的询问。永无休止的:为什么"有可能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但更多的是想得到关注。即使你已经判断出孩子不是想得到知识,也不应该责备他。你可以提醒孩子他可能不是真的想问这些问题。

  这可以用非常友好的方式来完成。如果他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日的,他很快就会停止这些乏味的问题。如果你决定回答他这些问题,那么你的答案就应该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他早已知道那些合乎逻辑的答案了。你可以跟他玩个小游戏。你和他轮流提问通常也是个好办法。他先问你,然后你再提问他;或者你可以用同样的问题来回敬他;或者你可以编造一个荒诞的小故事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游戏都必须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他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向他表明,如果他需要你的关注的话,你可以满足他。如果你当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告诉他以后再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想用正常的方式回答他的问题来让他安静下来,那只能是浪费时间;谎称:我不知道"或向他大喊大叫来制止他也不行,这样只能使他继续提问而使你更烦。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我们不能忽视或取笑孩子为了求知而提出的问题。对孩子的轻视会导致他丧失信心,从而使他转向其他的信息渠道,或者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能够客观严肃地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有能力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酌。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他太小了不能懂之类的话。你必须费点工夫弄清孩子问题的要旨。如果回答紧扣问题的话,它就不会超出孩子的理解力。一个成年人可能会认为孩子的问题无法回答。他认为问题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是因为他联想到了回答问题之后相关的其他问题。然而孩子的问题不会超出他的思维能力(当然仅限于认真的提问)。

  除了客观的或唐突的问题之外,还有所谓的修辞疑问句如:对么?":你真的那样认为么?":你是这个意思么?":你这样想吗?一所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充其量只能是愚蠢和无根据的。但是好责备孩子的家长,总会用这些问题来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或至少是不友好的评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