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跟婆婆在小孩的教育观念不同而有矛盾,怎么办?

2022-06-20 16:29: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妥协,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既然一岁半之前都是你带孩子,说明你没有一份离不开的工作,建议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还是你自己带吧。
上小学之前是孩子性格习惯形

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不能妥协,要坚持科学的方法。

既然一岁半之前都是你带孩子,说明你没有一份离不开的工作,建议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还是你自己带吧。

上小学之前是孩子性格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没有对孩子科学的教育管理,可能真的会耽误孩子一生。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你可以酌情找份工作,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太影响妈妈工作,甚至现在的小学都有弹性的课后服务,你都可以工作。

鉴于你们家庭的实际看,不建议当前你和婆婆住在一起,你们的婆媳矛盾很可能会影响到你们的婚姻关系。因为你先生不是一个立场明确的人,不是很善于处理婆媳矛盾。

教育孩子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容不得掺杂人情与面子,两代人都是为了爱,但是观念差异大是很正常的,老人普遍会溺爱,不能为了给谁面子就忽略孩子成长。

我身边因为婆媳观念差异滋生矛盾,导致婚姻破裂的也非常多,所以要未雨绸缪。

提前和你先生沟通好:我们要孝顺老人,但是婆婆年轻时别住在一起,保持好距离,自己的孩子自己负责,不要仰仗老人,为人父母了,要做有担当的成年人。

孩子哭闹任性,怎么教育?

马斯洛认为,人的内心需求有五个层次。

一是温饱感(姑且称其为“温饱感”),即生理需求,主要有食物、睡眠等;

二是安全感,包括家庭结构安全等;

三是归属感,主要指亲情、爱情和友情;

四是认同感,被他人尊重、自信等;

五是自我实现需求,即对自己有合理评估与定位。

我想说的是,人的内心需求一般是从低层次满足到高层次满足,也就是说,只有低层次需求满足了,才会对高层次需求产生需要,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实际上人的内心需求有时是穿插进行。

题主的问题,我想这个孩子属于低龄段,在幼儿园或者在小学低段。如果从人的内心需求来分析的话,孩子任性是个人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安全感:一个优秀的家庭,一定是民主、和谐和温馨的氛围,家庭中父母关系和谐,相互尊重,亲密感表露无遗,这些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会让孩子对家庭感到满足与温暖,安全感也得到满足。所以,如果家庭结构出现问题,如单亲或留守等,孩子内心会感到焦虑不安,影响情绪。二、归属感: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或者父母对孩子管理只是简单粗暴式的管理,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轻则责骂,重则殴打,导致孩子与家庭产生隔阂,心无所依,这样的孩子也会产生任性表现。三、认同感:在这一层面,最能说明,如果在前两项都没有问题的话,比如说,有的家长否认前两项,认为家庭既没有支离破碎,也没有指责打骂,但孩子仍然如上所述,任性、骄横,那应该是认同感出了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父母一贯地对孩子溺爱有加,但从不尊重孩子感受,不听从孩子想法,不耐烦孩子情绪,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打着“爱”的旗号越俎代庖,漠视孩子的感受,排斥孩子的情绪,怀疑孩子的能力。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日益增长的自主意识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无法排解,孩子只能以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

只可惜,这些行为密码,作为家长的,有的竟无法解读,因此会出现更多指责与专权,甚至断言孩子的任性是与生俱来的,这会导致更多的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解决呢?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毽翻飞 建议: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与感受,不要试图去改变孩子的感受,要有共情意识,与孩子增强信任关系。二、尝试用尊重的语气来跟孩子交谈,在试图解决问题前,给孩子以选择权。三、努力营造民主氛围,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孩子的事要与孩子商量解决。四、父母要有自我反省意识与勇气,孩子的问题十之八九是由家长造成的,解决也是从家长层面开始的。五、跟孩子明确做人的原则与底线,不能触碰,也没有商量余地,即使孩子闹情绪也要坚持。六、增加父母与孩子的共处陪伴时间,这种陪伴当然是“人在心也在”式的陪伴,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真心陪伴,适时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与理解。

总之,抚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难度不亚于宏伟工程,只有心与心的交流,用一颗心去摇动另一颗心,孩子才会感同身受,并在父母言传身教之下,变的理性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