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闹,倒地撒泼,该怎么处理?
孩子一不如意就趴地上打滚哭叫,这在生活中是常有的事,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有过切身体会。可以直白些说,发生这种事情完全就是大人宠溺的结果。一般刚做父母的都没经验,第一次碰上这种情况都是心中不忍,向孩子妥协,使孩子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结果当然是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別理他,拿定主意坚持住,让他自己爬起来,以后就再也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了。
孩子在公共场合用哭闹解决问题该如何改正?
为什么不能打。只要是错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提醒。如果影响到别人要马上制止。只有对错误不要有任何心慈。才会有更阳光的未来。打他不是狠。不管教他才是对他最大的伤害。要把他的错误在刚萌芽中就要抹去。才不会有砍杀大错误时的痛。小时候打一下就能改正的错误,如果不管,到大了有可能会有更痛的惩罚。
小朋友在公共场合下哭闹,打他不行,哄他不行,不理他也不行,该怎么办呀?这太简单了,可以启用万能钥匙。现代社会的万能钥匙是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老少皆宜,又是从小孩到老人,人人爱不释手的“智能手机!”你拿个智能手机往哭闹的小孩子面0前一放,我敢保证,小孩子的哭声会嘎然而止,马上破涕为笑的拿起手机,非常熟练的玩起游戏来了!如今手机高于一切,一机在手,等车等船不觉得时间难熬了;所有烦心的事可以到手机上消化了;陪小孩子玩耍不如陪手机了;开会学习不用维护组织纪律,会场一片安静,人人低头看手机了!朋友聚会不用说话都去网上聊了!手机现在是时代“宠物”,人之“娇子”!在人们的概念里,这世界上仿佛没有手机解决不了的事情?所以,不管是小孩子如何哭闹,大人们心情如何低落,只要送他(她)一部智能手机,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哭闹时是不理会还是屈服?
孩子哭闹都是有原因的,最好要从孩子的心理入手,不要草率行事。
我们家的门孔每隔一段时间就不好开了,必须给孔里灌铅才行。遇到门孔钝了最急人,每次大包小包的拎着回来,却半天都进不了门,越是打不开,越是要使劲的开,盼望它能咔吧一声响,开窍了,而实际适得其反,越是使出蛮力,它越是迟钝不理睬,直到你轻轻的温柔的一点点试探,它不出一会准入了窍。对待孩子也是这样,遇到孩子猴急的时候,当场说教,耳提面命,哪怕身体的刑罚,很少有管用的,非要你安静下来给予同理心,再平静的时候给予教导才好,孩子的门孔那时就啪的开窍了,急的时候干不成事。
同理心对孩子来说有点像海绵垫,当他烦躁不安时,能让他感到有舒适;当他哭泣伤心时,能让他得到安慰缓冲;当他淘气捣蛋时,让他有个台阶下;当然,同理心的表达是有方法的,同理心不等于溺爱,同理心只是对他们情感的理解,但不是对行为的认同和支持。例如孩子不喜欢一个玩具,把它摔到地上,这时你会怎么说呢?粗暴管理型的父母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摔东西干什么?“,放纵型父母会说:“那我们换一个玩具吧”,还有一种是说“你是不是不喜欢这个玩具?所以才会扔掉对不对?(同理心)你不喜欢这个可以再换一个新的(告诉如何解决),不过你这样把玩具摔掉是不对的,玩具会很疼,下次如果你不喜欢就轻轻放回去好不好?来,我们一起捡起来吧(告知问题,提出责任)“,只有最后这种才是同理型处理法。
孩子不喜欢交际害怕陌生人,应该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不要一刀切,孩子适应外界的陌生环境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越是孩子害怕您越是不理解,要把他推出去,会适得其反,孩子会更害怕,您可以这样说“宝宝有点害怕是不是,妈妈陪着你和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小朋友们不喜欢一直哭鼻子的孩子,我们和他们一起交朋友吧”,然后大人需要陪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自然就不需要每次都要你陪伴了。记住凡事从同理心入手,让孩子感觉安全和温暖。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里提到:同理心具有回避或驱散冲突关系的力量;同理心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上的安全场所,使我们的孩子能体验到艰难的感受,比如被拒绝或失望。除此之外,练习同理心还意味着,你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是一种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生存技能,它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也是爱和尊重的表现,很多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所以变得坚硬,良心冷漠,对别人缺少同情和怜悯,于是手段之残酷令人惊恐。同理心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人性的温暖和保护,就如冬日的毛毯。
(我是黑门拾穗,愿作孩子的人生摆渡人,和家庭幸福的提醒人!若您觉得有用,欢迎留言点赞或探讨。公众号:当代父母成长必读故事;ID:Parents-growing)
其实我觉得你这个不是孩子哭闹的问题。而是孩子面对新的挑战时,家长怎么引导的问题。不得不说,我觉得你的方式是错的。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这无可厚非,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可是你一开始就把哭闹、胆怯的孩子推出去。那么孩子的安全感又在何处呢?
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慢慢渐进式的。你应该一点点让孩子拥有交友的热情,渴望,学会基本的交友方法之后才能能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试想一下,当孩子还没有学会在水里漂浮,你就把孩子推进水里的情景。那种害怕,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孩子的社交,我觉得家长要合理的引导。
1.告诉孩子怎么去和小朋友相处,相处的原则:分享,礼貌,不抢夺。
2.孩子遭到拒绝时,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然后该出手时就出手,带孩子进行陪伴。必要时使出小妙招,吸引小朋友一起玩。(小妙招多是家长带孩子玩的游戏之类的。)
3.对孩子好的的社交行为进行鼓励。
4.先让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玩,是个不错的选择。
5.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遇到,也足够两个孩子兴奋的了。我就经常看到我女儿大老远就叫喊着同学的名字跑过去。其实他俩在幼儿园还是对头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