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宝宝如何教育,教育宝宝为什么会失败呢
1、2岁半的宝宝如何教育
2岁半的宝宝如何教育呢?怎样教育2岁到2岁半的宝宝呢?一起来了解下2岁半的宝宝有哪些特性吧。2岁宝宝教育的重要阶段性使得很多家长对2岁宝宝
1、2岁半的宝宝如何教育
2岁半的宝宝如何教育呢?怎样教育2岁到2岁半的宝宝呢?一起来了解下2岁半的宝宝有哪些特性吧。
2岁宝宝教育的重要阶段性使得很多家长对2岁宝宝的教育很重视。但是由于2岁宝宝有其特定阶段的心理:对抗性",使得2岁的宝宝:不听话"特别难教;所以2岁宝宝的教育就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只要家长掌握了2岁宝宝的特征和2岁半宝宝教育的方法、技巧,2岁宝宝的教育就是轻松与快乐。
小提示:2岁左右孩子到了第一个心理反抗期,这一时期如果家长用打骂的教育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反抗的表现是特别明显的,家长在教育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运用一些技巧,比如这一时期孩子总会和家长反着来,家长如果掌握孩子的情况,可以先反着说,比如孩子不愿吃饭,就说不让孩子吃饭,玩好了再吃吧,这样孩子可能反其道而行之。
一、2岁-2岁半宝宝特征分析
宝宝在2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其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常常会使人觉得2岁的宝宝不好教养。那么,2岁的宝宝有哪些特征呢?
1、逆反心理出现,凡事都要自己来做
当宝宝长到2岁时,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他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常常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要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
举个例子——2岁半宝宝的教育
宝宝在出门以前可能会要求自己穿衣服或鞋子,但是却又因为不熟练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穿了很长时间还是穿不好,这时父母肯定会很着急,还要伸手帮助,但是宝宝却又固执地要自己来完成这件事情,时间一久,父母可能会失去耐心而唠叨两句,孩子也因为委屈而大哭,接着一场亲子闹剧再度上演……
当上述情节一再上演时,照顾者自然就会觉得2岁的宝宝真是太难对付了,不闹时乖的像可爱的小天使;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简直像个:小恶魔",实在让人不敢领教。
2、依赖心理&分离焦虑
父母才刚离开一会儿,宝宝早已鼻涕眼泪的涂了一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非得做到寸步不离吗?父母可能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在反抗之余,却又对你产生的严重的依赖,一旦离开你,他马上就会哭闹。
2岁正是宝宝产生:依赖"之时,因此这时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主要照顾者)产生:分离焦虑",他就像一块橡皮糖似的粘着父母或照顾者,一刻也不想分开,否则会哭闹不休,如此:依赖 "让家长很伤脑筋,就连出门也成了一大难题。
在这时,父母常常会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入托儿所。还有些宝宝此时语言能力较弱,仅仅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即使家长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仍然哭闹不止,所以常常会给父母留下:和2岁的宝宝难以沟通"的印象。
3、与别人难以相处
2岁的宝宝即使上了托儿所,通常也是老师心中难缠的角色。通过观察我们发现2岁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同学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宝宝刚从舒适的家里进入另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些不适应,在家里他是惟一的宝贝,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想拥有,这是2岁宝宝的一个特性,也常常让父母和老师们感到很棘手。
2、教育宝宝为什么会失败呢
在我国有一句很精神的古文::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如果不教养孩子的话,那么就是父亲的过错。是的,生育一个孩子容易,但要把一个孩子抚养教育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导致宝宝教育失败的重要因素又是什么呢?
1.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
父母总是用父母的权威或是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父母高高在上,任何时候都是孩子的不对与错。其实父母所不了解的是,孩子与大人之间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居高临下就会导致孩子表面上服从,而内心里充满了反抗,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表面上乖巧的孩子,背地里可能出现重大叛逆,父母不妨蹲下身上,站在孩子的高度看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这样对孩子更公平,也更有益于亲子关系和对孩子的教育成长。
2.求全式责备教育方式
孩子就是孩子们,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面面俱到,更不可能跟上大人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在孩子出现一些小问题没有处理好的时间,大人切不可一责到底,指责孩子的不是和对孩子提出严厉的要求。长期这样孩子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以为自己真的什么做不好,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变得沉默少言或是形成幼年心理阴影。在这样子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胆小、内向、自卑。
3.不做榜样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父母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孩子的影子。有着良好习惯的父母,孩子身上也有着良好的习惯。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却过于放纵,要求孩子不准看电视,自己却在孩子做作业时把电视机的声音放得很大,影响孩子做作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孩子的榜样,不是一个坏榜样,而是要做一个好榜样。
4.过于溺爱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过于溺爱是现代许多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下,在溺爱的情况下会导致孩子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不良生活习惯,让孩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导致孩子过于自私自立,一切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认为家人为他服务是应该的,没有任何感恩的心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一岁宝宝的自理教育
●走得好。走是大脑控制下的全身运动,走路能使小儿的活动范围扩大,看到的东西和接受的刺激也就随之增多,同时也解放了双手,这样,双手可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都能刺激大脑的发育。走时,要求小儿用足跟着地走,如果发现小儿是用脚尖走或走而不稳,或抬高腿走,或一岁半还不会走,那么要找医生看看。
●手和指尖的灵巧活动。这是指练习拇指和食指的对捏动作,这对小儿今后的生活、劳动、学习和使用工具都很重要。因此,要从小儿一岁起就练习握笔、画画、捡豆豆、插棍子、搭积木等。
●训练与人交往的能力。一岁多孩子会走了,又是模仿能力形成时期。这时小儿可跟在妈妈后边,一边模仿,一边活动,做做模仿动作,多练习说话。但更要注意多与小朋友交往,这样可以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也能促使语言发育得更好。
●要使吃、睡、便规律化。这几方面的自理和规律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的表现,能促使小儿体格发育健壮和大脑正常发育。要在这个时期训练小儿会用语言表达吃、睡、便的要求,会用杯子喝水,会用勺子,会自己用手拿东西吃,会自己去小便,并能控制大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宝宝教育的泡菜效应
一、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启示:教师之间、父母之间、教师与父母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一致,否则极容易形成双重人格。家园同步教育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对某些成人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启示:幼儿直接浸泡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环境之中,每一位教师和父母是否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孩子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是否健康?每一种因素将对幼儿产生怎样的作用?对显在的有害因素是否予以了积极的消除或控制?从心理健康角度看,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往往超过了物质环境的作用,老师与父母为孩子营造了怎样的精神环境?是否是多支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多欣赏、多自由、多自主、多选择精神环境?
三、态度效应
有关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实验:在两间墙壁镶嵌着许多镜子的房间里,分别放进两只猩猩。一只猩猩性情温顺,它刚进到房间里,就高兴地看到镜子里面有许多“同伴”对自己的到来都报以友善的态度,于是它就很快地和这个新的“群体”打成一片,奔跑嬉戏,彼此和睦相处,关系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后,当它被实验人员牵出房间时还恋恋不舍。另一只猩猩则性格暴烈,它从进入房间的那一刻起,就被镜子里面的“同类”那凶恶的态度激怒了,于是它就与这个新的“群体”进行无休止的追逐和厮斗。三天后,它是被实验人员拖出房间的,因为这只性格暴烈的猩猩早巳因气急败坏、心力交瘁而死亡。
启示: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和关心孩子,要时时对他们报以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因为教师的态度会成为孩子从镜子里看到的态度,会激发出孩子成倍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回应教师,教师友善、和蔼可亲的态度和儿童回应的态度共同营养双方的精神、温暖双方的心房、保健双方的心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