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应该怎么办
为
很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新生儿也有可能会患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指凡血糖低于2.2mmol/L的新生儿,不论足月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自然,他们也不知道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了。
为此,为各位爸爸妈妈介绍,关于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
1、葡萄糖储存不足
早产儿:肝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越少。
小于胎龄儿:除糖原储存少外,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也低。
围生期应激:低氧、酸中毒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刺激肝糖原分解增加,加之无氧酵解使葡萄糖利用增多。
其他:如低体温,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等,常由于热卡摄入不足,葡萄糖利用增加所致。
2、糖调节机制不平衡
维持血糖平衡主要依赖胰岛素促进糖原生成和增糖素促使糖原分解。胰岛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过多,常在出生后4~6小时发生低血糖,可持续至生后48小时。
3、糖原分解障碍
糖原累积症和小于胎龄儿可能由于糖原分解减少而发生低血糖。
4、遗传代谢病偶可见到。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新生儿睡眠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如果不自动醒来,应叫醒宝宝。
我家小猪刚生下来,腿会动不会站怎么回事?
一、病因
在养猪业中新生仔猪低血糖病较常发生。主要由于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不善,新生仔猪缺奶或无乳,仔猪冬季受寒冷刺激,体内糖原消耗较大及内分泌紊乱等诱发本病。
二、症状 该病常发生在出生后2-3天内的仔猪,偶有7天以后才发病的。发病仔猪突然卧病不起,停食,精神萎顿,无意吮乳,对周围事物无反应;进而出现神经症状,头向后仰,四肢伸展作游泳状,瞳孔散大,眼球不能活动,体表感觉迟钝,皮肤发白,四肢末稍发凉。发病仔猪血糖含量比同龄健壮仔猪低50-80%,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多数仔猪在发病后3-6小时内昏迷而死。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几乎全部死亡。
三、病变 外观无明显变化,颌下、颈下及胸腹下侧常有不同程度水肿
,水肿液透明无色;血液凝固不良;肝脏呈桔黄或黄红色,边缘钝薄,切开肝脏血液呈淡黄色,质地极脆软犹如嫩豆腐,稍碰即破,肝小叶分界不清;肾呈淡土黄色,表面常散有针头大的出血点;膀胱粘膜有时也可见出血点;脾呈樱红色。边缘锐利,切开平整不见血液流出。
扩展资料:
防治
采取病因疗法,补糖,改善饲养和加强护理。5%~10%的葡萄糖溶液15~20ml腹腔内注射,每4~6h一次,直到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也可灌服l0%~20%葡萄糖水,每次l0~20mL,每2~3h一次。病仔猪置于温暖环境中。活泼的小猪要尽快地让其学会在盘子里饮奶。此外,还可把小猪寄养给其他泌乳母猪。初生仔猪应及早吃初乳,防止饥饿,注意保暖,避免机体受寒。
参考资料: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新生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各方面都比较较弱,很多新手爸妈对宝宝的一些表现不太了解,掌握好相关知识才能照顾好孩子,以下分享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1 呼吸特点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
睡眠特点
在新生儿期,新生儿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全处于睡眠状态,新生儿每天约需睡眠20小时以上。睡眠的数量和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工作也很重要。
泌尿特点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呈黄色。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宝宝大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
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未见排胎便,则应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肛门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儿大便后应洗阴部,并拭干。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新生儿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新生儿老尿,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新生儿会出现脱水热。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会阴部要勤洗。并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儿醒来,便给端大便。每次新生儿睡醒来,给端小便,在月子里便养成端大小便的习惯。这样,以后就更容易护理。
体温特点
新生儿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易于散热,体温会很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针对新生儿,一定要定期测体温。每隔2~6小时测一次,作好记录(每日正常体温应波动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出生后常有一过渡性体温下降,经8~12小时渐趋正常。
新生儿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体温下降,尤以冬寒时更为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摄氏度~26摄氏度,新生儿保温可采用热水袋或用装热水的密封瓶,将其放在两被之间,以婴儿手足暖和为适宜,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用暖水袋加温。无上述条件者,可将新生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温。
体态特点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妈妈们会发现,新生儿的`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全身都会发出动作。清醒状态下,新生儿总是双拳紧握,四肢屈曲,显出警觉的样子;受到声响刺激,四肢会突然由屈变直,出现抖动。妈妈会认为新生儿受了惊吓,其实这是新生儿对刺激的泛化反应,不必紧张。
新生儿颈、肩、胸、背部肌肉尚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所以新手爸爸妈妈不能竖着抱新生儿,必须用手把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几点固定好,否则会造成脊柱损伤。这也是减少新生儿溢乳的有效方法。
血液循环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胎盘循环的停止,改变了胎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的特点和血液流行。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从功能上的关闭逐渐发展到解剖学上的完全闭合,需要2~3个月的时间。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偶尔可以听到心脏杂音。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140次,且易受摄食、啼哭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四肢容易发冷和出现青紫。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2 (1)新生儿胎便:生后24h内排出,3~4天排完;呈墨绿色。
(2)新生儿消化系统: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奶;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3)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
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病理反射――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
(4)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IgG能通过胎盘,但早产儿体内含量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5)正常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
②生理性黄疸;
③乳腺肿大。
其他略。
新生儿护理
①保暖;
②喂养:目前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弱者可推迟喂养,但应静脉补液,以防低血糖;
③呼吸管理;
④预防感染;
⑤皮肤黏膜护理;
⑥预防接种;
⑦新生筛查。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3 容易误判的新生儿生理现象
1、胎脂:初生时,足月的孩子身上皮肤覆盖一层白色皮脂,这种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会逐渐自然脱落消失,不需要特意去清洗,更不能用硬物去刮除,以免损伤皮肤。
2、皮脂腺增生: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儿的前额、鼻子、上唇、面颊等处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多于生后数周内逐渐缩小并消退。不能去挤压,否则容易诱发感染。
3、粟粒疹:为皮肤表面白色的小囊肿,直径1-2毫米,内含多层角化物质,多见于颜面部,各年龄段都可出现,但新生儿更常见,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不需处理,大孩子如果持续不消退可以让医生挑破排出内容物。
4、马牙或板牙:性质和粟粒疹类似,只是位于牙龈或上腭中央,大多可以自行脱落,不需特殊处理。民间有“挑马牙”的习俗,容易导致感染,要鄙弃陋习(yiqig。cn)。
5、蒙古斑:新生宝宝在躯干、臀部、四肢有些青色斑,好发于东方人,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大多数在一岁以内会逐渐渐退。在国外有被误认为家庭暴力导致的淤青。
6、新生儿毳毛:新生儿出生时全身有许多毛,背部较明显,称为毳毛,会逐渐自然脱落,有的地方习俗要刮毳毛称为刮“猪毛风”,同样容易孩子的皮肤毛囊受损,导致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发生危险。
7、螳螂嘴:新生儿两侧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也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