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和教师有关,性爱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和教师有关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门卫生机构的事,与学校和教师无关,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额外负担。这种观念
1、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和教师有关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门卫生机构的事,与学校和教师无关,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额外负担。这种观念产生于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误解。其结果导致了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漠视。事实上,解决心理障碍问题,防止心理变态与精神病等,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次要方面;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占主导地位的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显然这些任务应该属于学校教育的目标范畴。
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额外负担的观念的产生还与对素质教育缺乏深入的理解有关。虽然现在素质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心理素质强调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必然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任何国家的基础教育都不能忽视的。而恰恰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与考试,强调学生之间学习上的个人竞争,忽视人际合作,歧视失败,不允许失败,只给学生施加压力而不教给应对挫折的方法。一旦出现了意外,也只是强调挽救和补差,结果很多学生越补越差,有的甚至不得不以辍学告终。因此,只要是相信素质教育是合理的,就不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额外负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性爱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性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类有关:性"的心理活动。性心理随着一个人生理发育的成熟而发展,随着人类性观念的演变而不断完善。许多因素可影响性心理活动,如人们对异性的态度、择偶条件、对婚姻的看法、夫妻间应保持的关系、性生活在整个人生所占的地位等。怎样才能达到性心理健康的要求呢?学习、了解有关性的科学知识,掌握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性心理健康必不可少起点。
首先要有关于性的科学知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非常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早在1959年召开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时就提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并提出一定要把这件事当作破除封建思想和移风易俗的大事抓好。
男女性心理存在一些差异是客观存在,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生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要注意不能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束缚,女性要改变过去在两性关系中被动、从属、不能有个人欲望的受束缚的错误思想。
没有健康的性心理,就不能树立正确的择偶观,青年男女决不能把两性间的相互吸引作为要结婚的理由。一个人应当选择一个能成为他(她)终生的伴侣,能帮助他(她)战胜困难和具有健全人格的异性作为配偶而与之结婚。
其次,婚后如何获得协调一致的夫妻性生活,也与心理因素极为密切,夫妻间的互敬互爱,平等相待,互相体贴,互相配合是夫妻性生活和谐的极为重要的心理条件。夫妇双方对性欲的要求和享有性欲的满足与性快感的权利是平等的,不是单方面的,更不能一方从属于另一方。
另外,加强对大众的性知识与性心理卫生教育极为重要,要使人们认识到性的欲望不是低级下流的,是人的生理需求,但要用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约束自己,不要受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而去追求性刺激玩弄异性。每个人都应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制约。
要使每个人都受性教育,使每个人都有良好的性知识;对于性没有由于恐惧和无知所造成的不当态度;性行为是符合人道的;在性的方面能做到:自我实现";能负责地作出有关性方面的决定;能较好地获得有关性方面的信息交流。让全社会各方面、父母、教师共同努力做好性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性心理健康水平,使每个人成为全面健康的人!
3、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
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但什么是健康呢?传统的健康概念就是没病没灾。而现代文明家长已不满足于这一身体健康的标准,他们同样关心孩子现在能否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未来能否适应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他们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体会到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选择的多样性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风险;人类正步入21世纪,也步入了高科技的信息时代。
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知识以空前的速度积累和更新,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既要学会品尝胜利的欢乐,也要能经受可能的失败、挫折的磨练。凡此种种,高节奏的环境给现代人造成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固执心理健康教育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像家人抱怨的那样,总喜欢:一条道跑到黑"。不少具有这种行为风格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但与之一步之遥的另一面就是固执了。那么———固执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也呢,我们又能用什么方法来做好这个健康心理教育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悲情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却常常陷入某一个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戚、朋友、旁观者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有一天,当他受尽折磨,终于解脱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那么,这种心理问题为何存在,它对人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此访问了几位专家。 何种因素导致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在解释人的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认为,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并不一定是由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女孩深陷爱情骗局,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在骗她,但女孩子就坚持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这就是另一种的固执。
执迷不悟常见吗
曹芬元认为,每个人都会产生过执迷不悟心理,这是很常见的。人在认知时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受主观影响,有时认知会偏离客观事实。就比如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的人没有先入为主的那种经验和情绪,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清"。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士谈道:有时候自己太过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所以就觉得以后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同时又想着:你们说不行,我偏要试一试,证明给你们看,你们都是错的"。还有人说: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那样,只是觉得有样东西自己没有尝试过,很想试一试。有时别人也说了,自己心里也觉得可能会失败,但是又隐隐觉得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强烈的欲望去试一试,像这种情况的应该去上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调整执迷不悟心理
李玲说,执迷不悟对人的影响,要依赖于其主观的定义。如果你坚持的是对的,那么其正面的影响就要大些,有的时候成功与固执只有一步之隔。但如果以此固化自己的思维,会导致前进的停滞,无法创新。如果是因为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固执,那会使自己无法客观地认清事物,只是在一味地逃避。她说,我们应当用开放的意识,去分析利弊。对于负面的影响,要分清楚好处与坏处,那么这种影响会减轻。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自卑或是与他人缺少沟通,负面的影响就会增大。
曹芬元希望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认清现实与假设、主观与客观。她指出,遇到事情应当理性,提醒自己情绪会让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任何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要将人与事情联系起来,不要带着成见去认知。
至于认知失调导致的执迷不悟,李玲说,调整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或否定认知的一个因素,二是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进行调整,三是再增加一个能够减轻这种痛苦的因素。如果执迷不悟非常严重的话,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就只有靠医生来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