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教宝宝走路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宝宝学走路需注意什么

2022-02-10 20:45:13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教宝宝走路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

教宝宝走路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晚会影响宝宝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太早则容易使宝宝的腿变形,最合适的时候是宝宝可以扶站很稳的时候,甚

1、教宝宝走路的合适时机及注意事项

教宝宝走路太早或太晚都不好,太晚会影响宝宝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太早则容易使宝宝的腿变形,最合适的时候是宝宝可以扶站很稳的时候,甚至还能自己站一会儿了,这个时候就是宝宝练习走路的最佳时机。

教宝宝走路时应注意的事情

1.每次学步练习前,要先让宝宝排尿,然后撤掉尿布,以减轻下半身的负担。

2.选择一个摔倒了也不会受伤的地方,特别要将宝宝四周有棱角的东西都拿开。

3.激发宝宝走路的兴趣。当宝宝能走几步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地上玩球,当球向前滚动时宝宝自然会有追的欲望,完全不会顾及摔倒,可能连续迈出几步,这样就会增长宝宝的信心。

4.室内空气新鲜。如果天气不允许宝宝在室外学习行走,那就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学步加快了宝宝的呼吸速度,所以要在宝宝下地走路之前,就先把窗户打开通风换气。

5.爸爸爸妈妈妈应该从宝宝学迈第一步起,就让他有个正确的姿势。行走能促进宝宝血液循环.加快呼吸,锻炼下肢肌肉。行走姿势正确对于宝宝的身体发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6.每天练习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7.当宝宝迈出第一步时,要认识到这是非常可喜的一步,标志着宝宝将要走向独立,爸爸妈妈这时要给予鼓励,说一句“宝宝真棒”,这样可以激励宝宝锻炼行走的信心。

营养均衡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营养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充足、合理的营养为宝宝的身体注入活力,宝宝的肌肉发育良好,大动作的发展才会顺畅。

所以,每天的饮食中必须的饮食中有一定分额的奶制品,而品种丰富的副食品则又给宝宝带来更多营养素,细心、精心为宝宝准备好每一餐,也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做的。

除充足的营养外,身体健康不常生病的宝宝自然发育较快、较好,学起走路来也可能比常生病的宝宝快。宝宝一生病,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少活动,当然就会使一些动作发展延后。所以好好照顾宝宝,别让生病耽误宝宝身体发育。

只要经过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共同努力,宝宝肯定能够迈开大步,用自己的双脚去体会这个精彩的世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宝学走路需注意什么

当宝宝晃晃悠悠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往往既期待又紧张。其实,走路就是宝宝进入另一个成长阶段的象征。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只要父母在4个方面多加注意,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给宝宝断奶

  添加辅食后一段时间,孩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大增强,到8~10个月时就可以考虑断奶了。

  但什么时候断奶没有强制要求,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适当调整。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母乳,因此而减少了其他食物的摄取,尽早断奶为好。因为此时的母乳已经无法满足孩子的全部营养需求,如果把母乳当做营养的主要来源,容易营养不良。如果孩子吃奶的同时,辅食也吃得特别好,那就可以再喂一段。

  生活环境变化较大或者孩子身体不适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这种时候是不适宜断奶的,所以在搬家、旅行、换看护人或者孩子生病不要断奶。

  如果实在吃不准,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一个体格检查,确定身体好,消化功能好,再断奶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断奶后怎样保证营养断奶后孩子营养的接续容易出问题,因为断奶而出现营养不良的孩子比例不小。父母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断奶指的是断母乳,而不是所有奶类。相反地,其他奶类应该适当增加,首选仍然是配方奶。每天都要保证有500毫升以上的奶类摄入,可分为2~3顿,安排在早起后、晚上睡觉前或下午3点左右。

  其次,孩子的辅食营养要尽量丰富而全面,一日三餐与大人同步,另外在每两顿饭之间安排点心。开始时每天的主食要保证100克左右,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蔬菜以绿叶菜为主,初期每天总量50~75克为宜,可逐渐增加到100克左右;豆制品每天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腐干为主;肉、鱼、脏腑类每天控制在50~75克,不同品种轮换食用;油、糖一般每种每天控制在10~20克即可。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宝宝学走路应注意什么

宝宝学走路是件大事儿,家长肯定都十分关心,那么作为家长的话,我们在宝宝学走路这件事上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爸妈别急

很多家长面对宝宝学走路时都急得不得了,生怕自己的宝宝比别人晚了,其实在宝宝学走路期间,最忌的就是父母太过着急,宝宝走路也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10个月能走的宝宝也有,过了一岁还不怎么会走的宝宝也有很多,都是正常的,只要你在平时适当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他到时间肯定就会走了。

2、选软一点的鞋子

很多时候,年轻的爸妈认为哪双童鞋好看就给宝宝买,也不去注意一下鞋子是否够柔软,这种可是不称职的爸妈哦!在学走路期间,最好是给宝宝穿柔软的鞋子,甚至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光脚爬行、走路,宝宝的骨骼还没有长定型,硬底鞋和皮鞋不利于宝宝小脚的正常发育,记住哦!

3、少用学步车

学步车确实能省不少麻烦,但是四平八稳的学步车也剥夺了宝宝体验平衡的机会,很难练就好的平衡感,这样对自主的走路反而还有些不利,而学步车最为诟病的就是它可能导致罗圈腿,让宝宝走路姿势严重错误,所以大家不要过于依赖学步车哦。

4、注意环境的安全

不让宝宝在学走路时受伤相信是爸爸妈妈们最大的愿望,比如家里的桌角、开水瓶、地上的水渍或者外面的车辆、地上的坑、石头等都是可能伤害宝宝的“凶器”,而爸爸妈妈的职责就是让这些危险远离宝宝,让宝宝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走路。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