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美好情操
1、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今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与期待吗?我们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倾听、理解、包容我。我们曾目光闪亮地
1、父母的陪伴会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今天,已为人父母的我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与期待吗?我们一定曾希望有人能倾听、理解、包容我。我们曾目光闪亮地跑去告诉大人们一个个很神奇的想法,但常常会被告知等你长大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了。当我偶尔发现有人愿意认真地倾听我们的想法时,我们会非常开心非常快乐。现在我们也成了父母,我们将如何来陪伴孩子们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与一个海阔天空的未来。
如何抚育和教育孩子是我们人类文化行为中的重要事件。作为父母,我们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科学研究的结果突出地说明了,出生后来3-5年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满足孩子在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将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植就良好的根基。
父母需要不断地与子女建立密切的关系,因为这是教育子女的基础。父母怎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卓有成效,最有效的就是去了解你的孩子、做孩子的玩伴和孩子一起游戏,同时进行有效的正面支持与奖励。
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游戏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教养策略。当孩子的某一行为得到父母的肯定与支持时,该行为就可能重复。但是在生活中,许多父母不知不觉地采了完全相反的方法。他们无意中对子女不好的行为给予奖励,教他们做完全违反父母本意的事情。数以百万计的父母就是在无意之中教会了他们的子女一些不好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喜欢的——与同伴好好的玩、把玩具给同伴玩、不任性、不发脾气、听父母的话,父母通常并不会理会。父母觉得这些好的行为都是应该的,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好的行为不给予奖励,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不再好好做,而是调皮捣蛋,把汤洒到地板上、抢玩具、欺负小妹妹、从母亲钱包里拿钱,顶嘴不听话等等。由此会引起什么后果呢?他行为好的时候父母毫不理会,一于他干了坏事马上就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教训他,惩罚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注意了他坏的行为,即反面注意。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样做的父母违反了我所谓的:不脆的土豆片法"。孩子显然喜欢吃新鲜的土豆片,不喜欢已经不脆的。但如果只有不脆的土豆片,不吃就什么也没有,他也会选择不脆的土豆片。同样,孩子喜欢引起父母正面的注意,而不是反面的注意。但如果只有反面的注意,或根本不注意,那么孩子的选择通常是引起父母反面的注意。对孩子来说,即使是反面的注意也比毫不理会好。
结果,许多父母教给孩子的恰恰是他们所不想教的。他们对孩子好的行为没有奖励,其实是将孩子生活中好的行为抹杀了。他们对孩子不好的行为特别注意,其实是给坏行为以奖励。
那么,父母如何对孩子行使一套极的教育方法呢?首先需要把感情和行为明确分开。所谓:感情"是指内心感情状态,如爱、高兴、兴奋、生气、悲伤和恐惧。感情世界是孩子自己的世界,父母对此丝毫不能影响或改变。孩子感到兴奋、悲伤、恐惧、生气时是无法控制的,他对自己的感情不能负责,因为感情是自发的。孩子的行为则完全不同。行为是外的,看得到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孩子生气时无法控制自己,但可以管住自己不向别的孩子扔沙子,不打弟弟,不抢玩具。虽然父母无法影响孩子的感情,但对孩子的行为却可以大大地施加影响。其次,对孩子的管教必须都市:看得到的"行为,这一点很重要。举例而言,父母常常会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不负责任",这样就太过笼统模糊,不利于我们对孩子作出要求,对于:他做事不负责任",其实就是:他的玩具衣服屋乱放"。
当孩子最初开始学习用新的和令人满意的方式做事时,每次做到了都能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这一点很重要。而当他学会了新的行为,并且开始理智地正常地去做时,父母就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有良的沟通。当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赞许的并因此而得到奖励时,父母并不仅仅是在鼓励孩子继续这样的行为,对父母来说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学习全神贯注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孩子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以他的方式在展示他自己,无论是你接纳的还是你拒绝的,他们都是那个表达着他们自己的孩子。并且,从他们活泼的生命力量中,我们清楚地知道那是走向未来的能量,今天成年人的陪伴与关注,耐心与支持、包容与鼓励,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海阔天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怎样培养孩子的美好情操
儿童的美好情操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儿童时期的情操与周围众多的事物相联系,情操的内容不断丰富,其深刻性不断增加。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观察儿童心理上的变化,给予耐心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特别需要培养和发展以下几方面的高尚情操。
(1)道德感:注意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关心家里的亲人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从小让孩子懂得做好事光荣。鼓励他们交朋友,珍惜友谊。培养孩子尊敬父母和老师,懂礼貌、守纪律。
(2)进取心:儿童的求知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他们遇到事物会十分敏感,会向父母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这是孩子智力发展的标志,父母面对这些问题应该耐心和确切地回答,应该主动地启发、鼓励、诱导他们提出问题,做好启蒙老师的工作。鼓励孩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3)美感:培养儿童美感要从他们的特点出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绘画、音乐、舞蹈、表演、阅读文艺作品等方面的兴趣。引导孩子识别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坏的事物,使孩子的情操越来越美好,丰富多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职场父母如何给孩子优质的陪伴
很多职场父母认为陪伴孩子就是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玩耍,其实这种陪伴只是最基本的,可是说是最累人的,不是优质的陪伴。所以很多大人都认为一个人没办法带好一个孩子,养孩子成为一个家庭最重的负担。那么,孩子需要家人轮流这样无时无刻的陪伴吗?
当妈妈因为要全身心陪伴孩子而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时会变得疲惫烦躁,孩子肯定能感受到。其实,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多在于一岁前,当宝宝一岁后学会走路时就需要放手让宝宝自己去玩耍了,不用总陪着孩子玩耍。这便接触到了优质的陪伴。
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
很多人都记得孩提时父母干活自己在旁边玩耍的场景,父母慢慢的干活,自己也开心的做自己的事情,一种非常温馨、享受的状态在脑海中不时浮现。这种愉快安详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父母的工作不包含那些:打电话应酬、上网、看书",而是做家务、做手工等让孩子能看得见,也能模仿的工作才是陪伴孩子时应该做的工作。
专心玩耍的孩子其实对周围的环境有无意识的感知,当妈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状态很轻松、喜悦时,孩子也会吸收这种喜悦的状态;当妈妈专心的做事时也是传达孩子一个好的示范,这两点为孩子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因此,家长们不妨学习下这种做法,周一到周五的时间安排不同的家务,然后轻松的做着这些家务,孩子有时可能会过来帮忙,有时会一边玩自己的,但孩子的状态也会是平静喜悦的,如果想要孩子参与进来,可以不用直接说,而是用唱歌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在一个一天玩到晚歌声不断、有韵律有节奏的家庭中成长,一定会记得那些做家务的美好时光的。可以说,只要父母做家务的状态好,那么所有的家务都是一种优质的陪伴。
有的父母会提出疑问,可以边工作边陪伴,那家长是不是不需要陪伴孩子玩耍了。肯定也要陪伴孩子一起玩,特别是孩子希望你陪他玩游戏时,父母应该充当一名跟随者,让孩子表演,想孩子学习怎么玩游戏。
边工作边陪孩子与全身心的陪伴孩子两者都很重要
1、父母一边工作一边陪伴孩子的同时也是陪伴自己,可以让大人有更好的品质和孩子相处。比如在孩子的陪伴下做家务是很享受的事情,有了这样的时光,家长陪孩子玩耍时也会很专心,当孩子睡着后,家长就有足够的时间安排看书、上网等事情。
2、父母全身心陪伴孩子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亲子间的话题更多。但是没有一个成年人能全天候的、平静喜悦的陪着孩子玩游戏。所以需要结合工作。
3、工作和玩耍相结合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陪伴。父母和孩子玩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玩耍,从父母身上学习到优秀的品质,当父母边工作边陪伴孩子时,孩子能学会如何自己玩耍,陪伴自己度过时间。很多孩子离开父母就不知道干什么好,是因为他没有机会自己玩耍的缘故,就像大人无聊时不知道做什么一样,我们都需要一点无聊的时光,和心拉近距离,真正独立思考。
4、这样的陪伴有助孩子拥有真正的自我。当孩子独自玩耍时,他在发展自我,当父母陪伴孩子玩耍时,孩子放下是放下自我。两者相结合让孩子既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也有放下自我的时候,是健康的成行状态。(()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4、孩子的成长,除了喜羊羊还需要父母的陪伴
前几日,一则“连云港9岁男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烤全羊’的情节,将同村5岁、8岁两名小伙伴,绑在树上点火烧成重伤。”的新闻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事发后,两兄弟从连云港转到解放军第一附属医院治疗。“被烧伤两兄弟”的父母将动画制片方和点火男童的法定监护人告上法庭,要求两被告依法赔偿受害人医疗费等。这一情况引起了人们的议论,由于模仿造成的孩子被烧伤,到底是谁之过?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先考虑一个情况:有多少家长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孩子探讨过动画片的故事情节的?在分享情节感悟的时候,家长有没有告知孩子,哪些情节是应该并且值得学习的,而哪些是坚决不能效仿的呢?有时候家长只是一味的认为,孩子只要安安静静的坐在那儿,不吵不闹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已经埋下了安全隐患。就拿这起事故来说,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缺少对事物问题发展严重性的判断,当看到或听到新鲜事物时,会想着去模仿、学习和尝试,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学习期。如何使孩子接受和模仿的都是正面积极的信息,就得看孩子平日接触到的信息和受到的教育了。不能玩火,其实真的就是一个常识性的安全教育问题,玩火尿床,估计你我曾经都是这句话的虔诚教徒。扪心自问一下,孩子缺少的难道不是沟通和陪伴?
现如今留守儿童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这些孩子缺少陪伴和沟通,动画片就成为了这些孩子们最重要的童年记忆。儿童动画片是为了满足孩子们喜欢色彩和声音的需求而产生的,为达到教育孩子和吸引孩子的效果,夸张、夸大、拟人手法的运用必不可少,和现实相差极大,很多在动画片里可以出现的画面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实现,这些道理成年人懂,可是孩子不懂。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来说,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如果能陪伴孩子们一同观看那是再好不过,对于可行性可以做出及时的确认与否定,让孩子树立一个明确、清晰的观念,学会自己辨别是非真伪,从动画片中寻找快乐,激发想象力,同时让大人真正的了解孩子,让他们知道模仿存在了实现与不能实现两个方面的信息,自己要从观念和根本上进行区分,从而树立好自己的选择和认识。不能陪伴孩子观看动画片,也应该把基础的安全防护教育做到位。
根据调查“动画片”和“影视剧”高居未成年人最喜欢电视节目类型的前两位,区别于成年人最喜欢的“新闻节目”和“电视剧”。这类虚构类节目更富想像性,超越现实生活,可使儿童“卷入”故事进程中,获得“镜像自我”,进而展开对完整世界的幻想。但是很多人还是有顾虑,家长工作繁忙,怎样才能避免孩子再出现不分实虚一味的模仿呢?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还有能接触孩子的人士共同努力去及时教育孩子,让他们分辨事情的可行性,养成自我判断的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童年生活健康平安,更对孩子日后深入了解事物的科学解释做好了一定的铺垫。观影的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段时,甚至可以提前告知他们,火是很危险的不能随便点燃,高空降落是需要足够的高度和足够的空气阻力才能实现安全落地,只要大家足够重视平日的教育和沟通,完全可以避免“被烧伤两兄弟”的惨剧再次发生。
动画片是孩子们童年欢乐的重点,几乎每个人都曾是它的迷恋者。与其纠结于它的个例事件,不如把眼光放宽一些,多多思考一下它给这几代孩子带来的欢乐和正面教育。祈祷这样的惨剧能不会再发生,同时也希望家长、社会对于孩子多一点关爱,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多一些关注和陪伴,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建立好强大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学会辨别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同时祝愿两兄弟能早日康复,也希望每个孩子在正确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