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急!BB恋物这是咋回事?,解读孩子的恋物行为
1、心急!BB恋物这是咋回事?
  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对某样物品情有独钟,可能是一个小泰迪熊,可能是一个小抱枕,也可能是一床小被子……那么,宝宝的恋物
1、心急!BB恋物这是咋回事?
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对某样物品情有独钟,可能是一个小泰迪熊,可能是一个小抱枕,也可能是一床小被子……那么,宝宝的恋物情结到底是咋回事呢?对宝宝的成长有影响不?一起来看看!
一、宝宝为什么恋物?
1.陌生环境的影响
一个陌生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适应感,孩子初到陌生环境会通过某个熟悉的东西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和安抚自己害怕等不良情绪。
2.经常与父母分离
安全感主要是在孩子小时候建立起来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和孩子有充分的相处时间,不要因为工作或者应酬而忽略了孩子感受,如果爸爸妈妈一直不再身边宝宝就会将对爸爸妈妈的依恋感转到对物品上去了。
3.不和孩子嬉戏玩闹
很多父母很严肃,认为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比在家里跟父母玩闹要好,但其实这种想法太过极端了,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很希望能和父母一起玩耍皮闹、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话,孩子就会通过恋物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缺失。
二、家长不用过多担心
孩子有了恋物情结,很多父母开始担心起来,其实,孩子恋物也不是特别严重,只要父母稍加引导就不必过分担心了。
1.大多三岁后消除
恋物其实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一个正常现象,恋物其实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不再紧张和害怕时,这种恋物癖,就会自动消失了。并且,多数孩子在三岁以后就没有这种癖好了。
2.不影响生活无需纠正
如果孩子的恋物癖好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不需要强行地抢走孩子的东西,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缓解这种情况,但不能硬逼着孩子上交依恋的东西。
三、恋物情结怎样引导?
帮助宝宝远离恋物,学会引导很重要。
1.不强烈禁止
不要直接跟宝宝说不可以,或者偷偷地将宝宝心爱之物丢掉,这样会引起孩子对爸爸妈妈的反感和抵触,会使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爱哭闹。
2.多陪伴宝宝
孩子依恋物品而忽略父母,其原因还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所以,父母要知道,父母的陪伴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多地陪伴孩子。
3.扩展宝宝多元兴趣
想要引导孩子的恋物情结,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父母可以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从恋物情结中走出来。
总而言之,孩子有恋物情结,只要在确认不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的情况下,父母不用过分地担心,要适当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慢慢地走出恋物情结。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解读孩子的恋物行为
恋物行为“追根溯源”
那么在儿童的世界里,为什么会有恋物行为呢?
一般是因为儿童的心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而导致。
对依恋的需要。我们知道亲子之间存在着一种依恋,孩子会依恋一直照顾她的人,通常这个依恋对象是妈妈。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能保护他们不受外界环境中有害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使她不会因独自一人而磕破弄破;也能在害怕时,从妈妈那儿找到安全。但是,由于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孩子无法从他们那里找到安全,得到依恋。于是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会转移注意力:既然不能时时刻刻恋“人”,那只能转而求其次,即“恋物”。因此,有专家认为:当孩子在需要妈妈而得不到满足时,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
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这是我们经常听说的:“皮肤饥渴”。心理学家曾用猴子做过试验。用两个假的母猴作代替母猴。一个是由金属丝构成的“金属母猴”,另一个是圆筒及其外面一层柔软的毛巾组成的“布母猴”。结果发现小猴子与布母猴产生了依恋的关系,而金属母猴却没有得到小猴子们的依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身体接触是否舒适决定着孩子是否产生依恋。从这个实验中,我们也能看到:动物也需要舒适的身体接触,动物也有“皮肤饥渴”。而人呢,更是存在着这种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得到的不仅是感知觉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们的所“恋”之物都是那些比较柔软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恋物行为的利弊权衡
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和愉快时,那些父母的替代品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孩子的需要,也同样帮助孩子稳定了情绪、得到了安全和快乐,从而弥补父母的不足。这种依恋的替代同样也能使孩子产生自信、自控,从而拥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
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恋物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也会产生负面效果。重度的恋物行为会使孩子根本无法离开所恋之物,一旦离开或由意外导致无法复原的话,孩子心理的成长将遭遇重大考验。更有甚者,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需要,其恋物行为会发展成为恋物癖。性学研究表明:性变态中的恋物癖者在儿童或少年期就已显示出明显的恋物迹象。
爸爸妈妈怎么办?
爸爸妈妈们需要多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我有很多时间陪孩子吗?
——我经常抚摸孩子吗?
如果有,那恭喜你们,更要恭喜你的孩子。
如果其中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甚至都是否定的,那爸爸妈妈们得赶紧改变一下自己的抚育风格,多陪陪孩子,多安抚安抚孩子。他们一定很需要你!
假如你的孩子已经有了恋物行为,那么“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 适当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因为孩子在一个人的时候,最有可能需要依恋物的陪伴。
* 准备一些更具吸引力的玩具或其他物品来逐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 在睡觉之前,可以利用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从而减少对某特定物品的依恋。
* 睡觉时,妈妈可以讲讲故事,在房间里点一盏小灯,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
* 设置一个情节,让孩子把所“恋”之物送给她最喜欢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欢那条粉红色的毯子,又喜欢阿姨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可以建议她把小毯子送给小宝宝,做个小姐姐。
* 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多带孩子做室外活动,多交几个好朋友;或者出外郊游,欣赏人文、自然景观,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的性格开朗了,对物品的依恋自然也会减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宝宝恋物,与育儿方式有关
从出生到二岁,孩子会对某些东西上瘾,但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时正是是孩
子的吸吮期。可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还是对奶嘴、奶瓶、手指等物品恋恋不
忘时,就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戒掉。
一、长期的吸吮习惯影响咬合
牙科医师表示:虽然在六个月以前有吸吮反射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延长到
长恒牙之前,确实会对上下颚骨的发育有影响,尤其是到了4、5岁之后还有这样
的习惯,正中间的门牙就会出现开咬的情况,就得强迫戒掉了。
长期使用品质差的安抚奶嘴及不当的吸食姿势,也会造成乳牙移位及奶瓶嘴
。所谓乳牙移位是指,因长期吸奶嘴,会将上排乳牙推向前、下排乳挤向后的情
况,因而产生咬合不正及开咬等问题,所以及早戒除奶嘴其实是必须的。
戒奶嘴的黄金时期
根据统计,0~2岁的婴幼儿大约有50%会有吸奶嘴的习惯,专家表示:这是因
为当胎儿还在母体内便已经自然地将手指放进口中,到宝宝出生到2岁左右进入了
口腔期,宝宝会藉由口腔的活动来获得满足,除了以吸吮的方式来进食,维持生
长发育之外,更可经由吸吮的动作促进唇与舌头附近的触觉,进而得到满足的感
觉,因此,奶嘴便成为宝宝身旁重要的用品。如果在此时期,父母一味地禁止宝
宝吸安抚奶嘴,反而会让宝宝因为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悲观、退缩的行为。
如果宝宝在四岁之后还戒不掉吸奶嘴的习惯,因吸食不好的安抚奶嘴所造成
的咬合不正等问题,将永远无法自然矫正,因此父母最好在宝宝二岁左右,就帮
宝宝戒除吸安抚奶嘴的习惯。专家也提醒父母,如果家中宝宝长期吸吮手指头,
除了因为手指头不干净,容易影响上下颚的发育,甚至连手指形状、皮肤、指甲
都会因长期吸食而变形。
专家认为:太晚戒奶嘴、手指,会使牙齿门牙出现“开咬”(即上下门牙咬
合位置不正确,在中间会形成一个洞)的情况,并因此影响咬断食物,例如吃面
时,就不容易将面咬断,如此多半是因为小朋友习惯吃手指或奶嘴所造成,如果
已经到了4岁左右还戒不掉这些习惯的话,就得去看医生。
二、孩子有恋物癖该怎么办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时,宝宝即会透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
,例如: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就有了吸奶嘴、手指等动作出现;为满足触觉舒
适的感觉,就出现了抚摸棉被角,或是藉覆盖熟悉柔软的毛巾、毛毯、棉质纱布
、玩偶、枕头等方式。
但是从发育的观点来看,这些现象都是自然的过程,尤其是小宝宝时期,当
因为想睡觉、肚子饿、尿片湿、兴奋、不顺意的愤怒情绪等情形出现时,父母或
照顾者可能会随手拿些替代物来安抚孩子的情绪,这些经常被随手拿来使用的物
品有:奶嘴、纱布、柔软的毛巾、被子、枕头、娃娃等,只要不是的过度或不当
使用,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数的孩子是
不会对这些替代慰藉物产生依恋情形的,长大后自然对婴幼儿期所依附的人及物
品会慢慢的转移,而不再强烈需求。
但是如果这些习惯就是一直戒不掉时该怎么办?其实不用刻意禁止已经养成
的习惯,因为戒不戒掉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影响,有的只是外
观上的不好看,但如果这些习惯是孩子的自信心来源,或许等到时间到了,孩子
自然会不喜欢,因为对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是他所能掌控的,如果孩子一直戒不
掉这些习惯,或许该回溯原因,是不是在口腔期时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或者是父
母亲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再来想想该如何戒除这些习惯。
如果大人都一直戒不掉烟、酒的坏习惯,又何必强迫孩子一定不能如何呢?
只要等到他大了,靠自知能力或者群体的力量约束他,自然而然这些习惯就会消
失了。但如果父母一定要孩子戒掉这些习惯,还是有方法可循,以下我们就逐一
来说明。
三、帮宝宝戒奶嘴有技巧
专家的三点建议:
·尽量减少孩子吃奶嘴的时间与次数,慢慢地,他就会对这样东西生疏,但
是帮助其改善的父母要持之以恒,不是孩子一吵闹就拿给他。
·当孩子一直吸奶嘴时,父母可以跟他说:“你吸嘴嘴我听不清楚你说话,
你要拿开再跟我说喔!”,或者和孩子约定好,起床后就不要再吸了,睡觉前再
吸就好了。尽量不要将焦点摆在这件事上,以淡化处理的方式,孩子自然而然就
会忘记这件事了,如果父母一直说,他反而更喜欢这么做,为的是要引起你的注
意,因为唯有做这个动作时你才会注意到他,演变成一种故意的行为。
·当孩子已经长了牙齿,可以吃副食品时,尽量让他们吃固体食物,唯有在
口腔期得到满足,才能对于奶嘴的需求不那么强烈。
父母的育儿方法,可能与宝宝的恋物依赖习惯互为因果,人类的成长是一连
串由依赖到独立的发展过程,从依赖母亲的子宫孕育胚胎,成熟了就独立脱离母
体出生了。而婴儿期同样也从依赖喝奶吸收营养以维持生命成长,到成熟了就自
然会跟母乳或奶粉告别的。
最后,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或许不会把一些依恋的物品看作是有害的东西
,但是孩子对它癖好一形成,可能会发展成宝宝对某些特定物品产生强烈的依赖
,因而影响独立健康人格的发展,父母亲千万不可忽视这个问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宝宝为什么会“恋物”
宝宝对某一物品特别依恋,与其形影不离,达到难舍难分的地步,甚至连吃饭和睡觉都要拿着或放在身边,这样的现象称宝宝“恋物”。“恋物”的种类常见有:绒毛玩具、布娃娃、手帕、枕头、毯子等。“恋物”在2岁以上的宝宝中和某些精神异常的疾病(如自闭症)后比较多见,造成宝宝“恋物”的原因有:
获得舒适感觉:
喜欢柔软和舒适的物品,如绒毛玩具、毛毯、被子、衣服等,起初是无意识地对该物品有好感,逐渐变成触摸这样的物品后获得舒适感觉,尤其是独处或感到孤寂时,宝宝对这种物品有了安慰感,逐渐就形成了“恋物”。
获得安全感:
生活环境单调,亲子问感情和语言交流少,缺乏适当的身体接触,宝宝感到孤独无助,缺少乐趣,而宝宝却从某些物品的接触中可以找到刺激和快乐,久而久之,这种自慰行为日益频繁地发生,以至于宝宝对这些物品产生深刻的依恋。
宝宝与家人分离、家庭关系不融洽、父母争吵、分居或离异等,都会造成宝宝内心的焦虑、恐惧和紧张不安。为了寻找安全感和依恋感,宝宝本能地会将注意力转向周围的物品,寻求自慰的“依恋物”,试图从中获得保护。
依恋妈妈用物品替代:
当妈妈要离开了,为了满足对妈妈的依恋,就用一些妈妈的物品来替代妈妈,这样,宝宝触摸着妈妈替代物品就有了安全感,感到妈妈在身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