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先培养学习兴趣,再督促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022-08-07 22:15: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先培养学习兴趣,再督促学习

  所有关于学习的问题,都是方法的问题。所以,与其唠叨孩子÷的学习成绩,倒不如多找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主动

1、先培养学习兴趣,再督促学习

  所有关于学习的问题,都是方法的问题。所以,与其唠叨孩子÷的学习成绩,倒不如多找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主动学习。

  不管我们多么聪明,不管我们的学历有多高,我们都没法帮助孩子学习。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就像大脑,只受主动性的支配。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应该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笑笑最不喜欢上数学课了,就连生日许愿的时候,也希望让他的语文和英语越学越好,唯独把数学丢掉。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不喜欢数学,没办法。

  笑笑的妈妈为他报了几回数学兴趣班,想着刺激一下他的学习兴趣,但因大多数老师都信奉填鸭式教育,结果适得其反,笑笑对数学的反感就更加强烈。

  笑笑的妈妈又使出杀手锏,把数学迷舅舅请来了。

  舅舅来的时候,手里只带了一本书和一堆模型。笑笑缠着舅舅跟自己一块制作模型,但是舅舅却埋头在那本书里,一边看一边拿笔在纸上画,忽哭忽笑,根本就不搭理笑笑。

  笑笑看舅舅看书如此入迷,他也被吸引了,就过来看到底是什么书。他只瞟了一眼,头就大了,原采书眉上写着:数学游戏"几个字。笑笑马上转身,自己去玩模型。

  可是笑笑的经验有限,弄了半天,只做了一个四不像的东西。他沮丧极了,又来求舅舅,舅舅说::别闹,你看阿凡提一会儿就把这几个人绕晕了。"

  :什么阿凡提?"

  :你看啊,就是分酒的那个问题,有一个三升桶,有一个五升桶,要想得到四升酒,怎么办?"

  舅舅一边向笑笑解释,一边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刷刷两下,画出两个形状怪异的桶、笑笑一看就笑了。

  舅舅根本不理他,他拿着铅笔在两个桶上点来点去,嘟嘟囔嚷着:我先盛满三升桶,然后再把这三升桶的水倒进五升桶里,然后再把三升桶里的水盛满,再倒进五升桶。"

  :那就溢出来了。五升桶装不了六升水啊!"笑笑嚷着提醒舅舅。

  :对对,那还得剩下,是不?"舅舅没有看笑笑,他还是低头点着两个桶,不过他似乎受到了笑笑的点拨。

  :哎呀,还剩下一升哎呀,我知道了,这太容易了。你看,这是一升吧,把那个五升桶倒掉。然后把这些水倒进去、然后再盛满三升桶,四升不就出来了,"笑笑说道。

  :我外甥好聪明哦。"舅舅夸赞遒。

  夸完,他又低头继续做其他的题。笑笑把脑袋凑近,也认真地看起书来。

  把枯燥的学习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使他主动学习。一般来说,随着孩子攻克难题的次数增多,孩子会对相关学习内容越来越感兴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存在这样一个顽症: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经常是被迫地进行学习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的学习兴趣索然,根本毫无求知欲望。因此,长期以来成绩很不理想。

  那么,究竟什么是兴趣呢?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这种意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瑞士教育家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还有人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用外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内力,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巧设悬念—一引趣

  有人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且有思考性的问题或精心设计导语,就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如我在讲读语文第八册教材中《年关》一文时,先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喜欢过年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喜欢!"我又接着追问::那你能不能讲一下你们家过年时是怎样的情景?"大家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高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之后,我马上将话题一转::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愉快地分享新年之喜。可是在旧社会,我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风霞一家又是怎样过年的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这样,就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大家都精神集中,情绪饱满。自然,反馈上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又如我在讲授健康教育《眼球的构造与功能》一课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好不好?":好!"学生们精神振奋地答道。接着我便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喊道::眼睛!"采用这种形式的开场白,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当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可见,巧妙地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情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力量。

  二、电化教学——掘趣

  电化教学手段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包括根据教材内容制作幻灯片、放映教学录像、绘画教学挂图、配乐朗诵等。采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强化形声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它为发展学生情性因素创设了一种绝妙的情境,是挖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我在讲读老舍先生的作品《趵突泉》一文时,为了挖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进入角色跟随作者一起欣赏美景,一起进入那美妙的情境,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形式。在悠扬、美妙的乐曲声中,同学们倾听着趵突泉水的声音,欣赏着趵突泉的美景,仿佛也走进了那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音乐结束后,同学们依然兴趣盎然,读起文章来也是琅琅上口,富有感情。可见,适宜的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挖掘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语言生动,幽默——染趣

  教师想要吸引学生跟着你走,以争取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在课堂中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如果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粗气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的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语言诙谐幽默或充满激情、语音甜美便能大大渲染课堂气氛。有人说::幽默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味精。"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语言能够保持大脑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同样,恰当地运用充满激情的语言也能达到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目的。如我在讲授《咏柳》一诗时,就使用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一提到春呵,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无限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曾用自己的彩笔来描绘春天的绚丽的景色。"这段话,我说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于是,我便深刻地体会到:教师只有教学语言富有感情,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激起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最终目的。

  四、动手操作——激趣

  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化理解,产生兴趣。如我在讲授健康教育课《眼球的构造与功能》这一内容时,就将眼球模型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看书,对照模型正确说出眼球的构造,重新组装起来。这无疑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到学习有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过去一片死气沉沉的课堂已变成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具有浓厚学习气氛的课堂。在区、市级的对外公开课上,学生们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观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隋感,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提高素质,成为学习的主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培养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求知欲有很大作用。培养青春期男孩的学习兴趣对其自主学习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青春期男孩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是引发思考的催化剂,是人们对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人类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正确韵好奇心对青少年的学习和今后的人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成就了事业。要培养青春期男孩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大自然,观察社会。

  第二,畅想成功的喜悦

  青春期男孩都血气方刚,喜欢打赌,可以利用这点给他们建立小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逐步实现。初步成功给他们带来小小的喜悦之后,再设立中长期目标,和他们一起畅想成功后的喜悦。利用他们对成功后喜悦感的期待,培养积极学习的兴趣。

  第三,树立信心

  有的青春期男孩有自卑意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尤其经过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成绩提高不大,甚至没有提高,就完全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对待这样的孩子就要首先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告诉他们他们很棒,提高成绩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只要坚持不懈,以他的聪明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以此激发他学习的兴趣。

  第四,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指示灯,青春期男孩已经有了树立理想的意识。爸爸可以借此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鼓励他们为之奋斗。理想的指引能使孩子有兴趣学习,并且独立自主地学习。

  第五,知识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事物本质中,在它们的种种关系和相互关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人们的思维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兴趣的无穷尽的源泉。"可见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螬加。有不少学生有这种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之一。

  第六,培养多种爱好

  青春期男孩兴趣广泛有利于多个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就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这是为青春期男孩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创造条件。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难学,物理不好学,大部分没有学好物理的学生都这么认为,这对刚刚接触这门课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其实物理并不难学。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传播知识的需要,也是改变教与学双边关系的需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被兴趣所左右,尤其是物理学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似是而非的概念和繁难的习题感到头痛,情绪低落,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成绩就无法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引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言课是中学生的物理启蒙课,引言课讲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去幻想、去探索、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引言课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可以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多彩的世界,还可以用一些精彩的演示,如:杯水倒置"、:木筷提米"、:纸盒烧开水"、:分币升高了"等,这些有趣的小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使学生感到物理这门课又重要又新奇,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实验,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好物理的愿望。在课上,学生对实验特别感兴趣。但强烈而新鲜的实验现象往往使学生欣喜若狂,若不及时引导,实验就会变成看成热闹而干扰了实验的效果,所以实验前必须严格强调实验目的,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定向观察上来。例如,在讲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几个小实验:(1)在桌上、手上涂相同的水迹;(2)同样多的水分别滴在桌上,涂在桌上;(3)在桌上涂相同的水迹,并对其中的一块吹气。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水迹变干的快慢,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

  演示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三、利用新教材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新编物理教材,从适应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出发,教材图文并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知识的逐渐增多,注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如学习:密度的应用"后,怎样鉴别金银首饰的真伪;学过:惯性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车子没有停稳以前,千万不能从车上跳下来,坐汽车时,为什么车子起动我们往后仰、汽车刹车我们往前倒等。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这样可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持久的学习愿望。

  四、利用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史故事,讲科学家的趣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讲:浮力知识"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光的传播规律"前讲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讲:阿基米德原理"时讲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否纯金的故事。

  五、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兴趣

  人本身就有一种竞争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追求,为此在平时物理检测中,可以先易后难,尽可能让学生得高分,课堂提问也因人而异,确保有较高答对率。特别是中差生,一有所长即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内心中产生我能学好物理这种自信心,这也促使学生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

  总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我相信,若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兴趣,教学效果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培养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

  我们目前对整个学习及其各个学科的态度和情感,都是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特有的结构倾向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其中一些产生了相对良性和积极的感受与态度体验,另一些产生了相对恶性和消极的感受与态度体验,这是由学习对象迎合主体心理趋向的多少和程度决定的,也是由学习活动带给主体的快乐和痛苦的程度和比例决定的,迎合的方面越多、程度越高、类型越重要,带给主体的快乐和利益越多越大,越容易引起主体强烈的兴趣和喜爱之情,也越容易激发起主体强烈的探求和行动的欲望;反之,则会使主体产生抵触、厌恶、惧怕、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培养热爱、兴趣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就是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创造各种条件,使学习的对象和活动能够更多地符合我们的心理趋向,使学习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利益和快乐,这样,良性的态度和情感便容易建立起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人手。

  第一,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首先要善于挖掘学习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的好奇心和本能的求知欲,喜欢探索,希望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真相,希望能够:看清"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围的世界,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即所谓认知的需要,同时,也希望从人类的各种精神产品中获得滋养与享受,获得成长与发展的力量。而所有这些,都蕴含于各种学科与各种类型的知识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直接间接地满足人的这些欲望和需求。因此,知识内容的本身有许多就是对人有本能吸引力的,就是有直接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在满足我们的认知需要以及其他类型的需要,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品味知识带给我们的独特滋味和享受。例如,诗歌能给我们带来韵律的美,数学能给我们带来逻辑和秩序的美,而天文学则向我们打开了了解无限的星空和宇宙的一扇窗口,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发现、体验了学习内容带给我们的直接满足和乐趣,只有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带给了我们直接的吸引力,才会产生最稳定最重要的直接兴趣,也才有了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还要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以使我们在学习某一内容时,能够尽可能的轻松、容易、顺利。我们在学习中越是进展顺利,越是成绩斐然,越是能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越容易产生舒畅、愉快、自信的情绪;反之,频繁受挫,屡屡进攻仍然毫无进展,毫无建树,或是虽然也学会了,但经历了过多的挫折,付出了过大的努力和代价,则势必挫伤我们的积极性,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引起我们的焦虑、畏惧、沮丧、颓废等消极情绪。而良性的情绪体验经过不断的累积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恶性的情绪体验在不断的沉淀中就会诱发消极的情感与态度。日常学习中,我们感兴趣的科目、喜欢的科目通常都是学得好、能力强、充满自信、伴随着良好的情绪体验的科目,而不是那些能力差、让我们付出过多辛劳、有着更多挫折经验的科目。因为,学得好的科目通常也会学得相对顺利,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自然会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良性的态度。

  第三,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还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各种间接的动机因素,以促成对学习多层面和更广泛的动力支持。关于这方面,是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与之相适宜的方法和策略的。例如,动机研究中经常提到的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等,都是不同性质与层面的动力因素,它们都是学习的对象、学习活动本身及其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事物与主体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心理趋向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学习活动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动力影响。其中,由好奇心和认知需要与直接的学习活动引发的动机属于直接兴趣或直接的学习动机,其他各种类型的动机因素均属于间接动机,虽然是间接动机,但是对学习活动常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实际中,仅靠认知需要的发动或者说仅靠知识本身的吸引就能长期坚持学习,虽不能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至少也是少数人和少数情况下的特例.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复杂的动机作用的产物,每一个人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支持其学习的动力因素都会有所不同,否则,仅凭知识本身的吸引和魅力,大多数人可能早就放弃学业了。因此,了解各种间接动力因素的类型、作用性质及效果,进而激发和唤起更多更强的间接性的动力支持,对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具体来说,要产生和培育更多的间接动机,首先要关注、寻找和挖掘学习活动多层次的间接意义、附带价值以及与主体相顺应的成分,以使学习能够增添一些吸引人的理由进而得到更多的动力支持。人的需要体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是由许许多多的或先天或后天,或物质或精神,或本源或衍生,或概括或具体化的需要、意愿、希望、企盼等组成,例如,生理需要,认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以及由这些基本需要衍生出的、有着特定目的和内容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需要和倾向,这些心理趋向都具有发动和支持特定行为的潜在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当现实中的某种对象或活动在触动某种心理趋向或与某种心理趋向发生关联的时候,它们便会被发动和激活,处于特定的唤醒状态,进而对活动产生特定的动力(或阻力)作用。其中,一项活动越是能多的符合需要体系中的内容,越是能符合那些重要的、高价值的内容,越会从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动力支持,反之,只能得到较少和较小的动力支持甚至是阻力和障碍。但是,对于一项特定的活动来说,它与我们需要系统中各内容的联系并不是固定的和必然的,也不是能够完全被意识到的,许多情况下,我们意识到的或发挥作用的只是其中的部分,一些本来有联系或者本可以建立联系进而发挥作用的内容,我们却没有发现或意识到,使得许多本可以提供动力支持的因素被忽视或埋没了,造成了动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我们活动的运行状态。例如,父母的殷殷期待本身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但许多孩子意识不到或处于麻木状态,这一动力因素便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再如,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考不上大学,进而关系到在社会上的立足以及未来的前程,它所对应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反向动力,本身具有重大的动机作用,但它常常并不能被主体清晰地意识和切身地感觉到,因而,许多情况下,其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等等。因此,在实际中,为了使我们的学习能够尽可能顺利而强劲地进行,尽可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进行,一定要善于发现、发掘学习及其相关因素与主体各个层次的心理趋向之间的关系,以使学习除了直接的知觉意义之外,还有更多的附加意义,能够满足我们多层次的间接需要.以增加学习的吸引力,增强学习的动力。例如,我们虽然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但学好了、成功了,能够提升我们的能力,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能够拿奖学金,能够在同伴中特别有面子,能够让父母感到荣耀,能够考上好大学,能够找上称心的工作,能够移居某个喜欢的城市生活,等等,这些我们想得到的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需要、意愿、追求、目的,当与具体的学习联系起来并成为其间接的目的或附带的收获时,学习也便具有了新的魅力和间接的吸引力,这便是所谓的间接兴趣和间接动机。由间接动机引起或参与的活动,其活动本身可能不符合我们直接的心理趋向,但符合我们间接的、其他方面的心理趋向,或与之紧密联系的事物符合我们某方面的心理趋向,这样,虽然在表层上和直接点上得不到支持,但却在其他方面或心理深层上得到了支持。为此,在实际中我们要时时注意唤起人心灵深处各种强大的本能力量和冲动,如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让这些深层和基础的需要经常性地处于活跃和兴奋状态,并把这些基础的欲望、冲动以及它们所对应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与眼前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为具体活动的兴奋和运行提供充足的后备能源。同时,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善于营造和创建各种具体的动机情境,如设立某个具体目标,与同学就某个具体任务进行竞赛,把自己的计划公之于众等,以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具体的动机源,使我们的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动力支持。

  其次,要产生和培育更多的间接动机,还要善于营造和创设各种能够顺应主体心理倾向的条件和情境,如对直接的内容与对象进行加工改造,以使原有的内容增加某些迎合主体的顺应性成分,甚至可以把学习的对象或活动人为地与其他符合人的心理倾向、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的事物、事件进行联结和联系,以组成一个复合体或联合体,让那些符合心理倾向的事物把直接的内容带动起来,从而产生¨以顺带逆"的综合效应。例如,有些内容,如枯燥乏味、抽象困难的内容,对我们缺乏直接的吸引力,甚至引起我们的反感和排斥,但表达的形式、讲述的方式如果迎合我们的心理趋向,就可以激起我们的好奇,引起我们的兴趣。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许多小孩子的学习内容都是以一些动画片,色彩鲜艳的图画,儿歌,童话等形式来讲述;讲述新的原理和规律的时候,如果与我们的先前经验挂钩,尽量多地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经验,适当穿插一些有关科学家及其发明创造的一些逸闻趣事,或者做一些吸引人的实验,就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也更容易被理解;另外,在讲课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述,好听的声音,活跃的现场气氛等等,都是引起我们兴趣、吸引我们注意进而易于消化吸收的好的方法和形式,也容易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等等。总之,把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内容经过特定的加工和组织,使其生动具体,通俗易懂,乃至妙趣横生,以迎合我们某方面的心理需要,就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也易于消化吸收。再如,学科内容我们没什么直接的兴趣,但我们喜欢讲课的老师,喜欢老师的性格,老师的风度,老师的讲课风格,还由于该学科的老师喜欢我们,器重我们,经常给我们以表扬和鼓励,让我们体会到关怀、温暖、期待和自身价值,我们往往会爱屋及乌,会渐渐地喜欢上该科目,至少出于这些间接因素的带动,使我们减弱直接的抵触和阻抗,使我们以积极的至少是中和的心态对待该学

  科,而不是以对抗和抵触等消极负面的情绪对待之,这样,就会对学习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另外,让我们感到自豪的学校,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一帮同舟共济、互帮互助的同学朋友,以及对不好好学习或放弃学业所带来的后果和惩戒的恐惧,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理由和间接支持,进而影响到我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反应。

  第四,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还必须善于借助外部环境的影响。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除了要看事物与自我结构的关系外,还要以所处环境的社会标准为参考。这就是说,人在看待和评价事物时,是以主客观的两套标准来做衡量的,如果仅仅顺从主体的内部标准,那么常常会与客观的标准发生冲突,它们或者行不通,或者会受到客观的惩戒,因此,最理想的办法是在主客体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和平衡。事实上,人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都是以这条原则来行事的,由此形成的主体结构,包括价值体系,包括行为方式,都是既部分地迎合主体本能的欲望和趋向,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的标准。而且,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人必须顺应环境,必须与环境保持一致,必须以客观要求为行为指针!当人与环境发生冲突的时候,最终妥协的只能是人自己。正因为如此,社会的价值才能内化为个体的价值,社会的崇尚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崇尚,才有所谓的流行、时尚等现象的发生。在学习的问题上,我们也要善于借助于社会和外部环境的力量以促成良好态度的形成。例如,即便我们自身不喜欢某一科目,但社会上对其倍加推崇甚至形成热潮时,也会带动我们,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态度。同样的,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一个尊重知识,离开了知识就寸步难行的社会,一个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一个学好了就能带来巨大回报、到处弥漫着浓重的学习气氛的社会,其个体必然因这种熏陶和浸染而溶人进大量学习的:细胞",对待学习的态度也自然是积极的。因此,良好的、重视学习的社会环境,更具体的讲,一个有好的学习风气的学校,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班级,一帮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同学,对学习兴趣的产生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明显的助力和帮助作用。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某种兴趣小组,参加一些有关的专业比赛,参加某种学术会议,参加某一专业主题的夏令营等等,对激发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的态度,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创设一些条件和人工环境,使其学习的氛围更浓厚一些,对主体的积极影响也更大一些,这样的环境和条件,对提高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的有利。

  总之,一旦我们对学习形成了诸如兴趣、爱好这样良性的态度倾向,我们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上就处于非常有利的态势,而且这种倾向的强度越高,对学习越有利。有这样的态度和心理倾向做支撑,我们更容易唤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更容易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热情,更容易冲破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障碍,更容易抵御各种与我们争夺意识的其他干扰和诱惑,而所有这些,都会强有力地促进学习的高效运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