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疑问,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1、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疑问
  孩子让人烦的地方不仅仅是执意而无根据的情感表达,他也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你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他的问题是为
1、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疑问
孩子让人烦的地方不仅仅是执意而无根据的情感表达,他也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你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他的问题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仅仅为了让人注意他。不应该拒绝孩子真诚的提问;但是对于那些虚假的问题则不能徒费口舌。这种问题可以从孩子问问题的方式上很容易地判断出来。他根本不在意,甚至有时根本等不及得到答案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父母们总是无法识别。他们甚至在孩子经常重复某些问题时也不能意识到。当他们失去耐心时就粗暴地训斥孩子,使孩子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受到惊吓和伤害。
在一个朋友家里我曾经观察到下面这一幕。母亲让3岁的女儿坐在腿上给她读一本画书。每翻一页女儿就会让妈妈停下来回答问题::这些人在干什么?"或:为什么这里有只狗?"每一次母亲都耐心地回答。过了一会儿我插话问小姑娘:这些人在做什么?"她的回答完全正确!下一页时我保持安静,小姑娘问了一两个问题,母亲耐心地作答。就这样,在某一页我问孩子答,下一页孩子问母亲答,直到结束。读完这本书后我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母亲惊讶地问::什么游戏?"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刚才发生的一切。
这个情节既不可悲也不可笑,它表明了家长对孩子们的小把戏一点也不觉察,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这种吸引注意的手段。这个小姑娘在睡觉前叫了父母三四次,要水,要上厕所,要擦鼻子,要一件忘了的东西,父母一一一遵从直到忍无可忍。这种游戏通常都是这样悲剧性地结束。
不能放纵孩子继续问这些没有思想的问题。仔细听来并不难区分孩子的问题是真是假。但你必须如道,有时孩子会用让人吃惊的问题来扩展他们的思维,随后他们会有很多真诚的问题。然而,要区分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出于思考并不困难:为了引起注意而提的问题总是有固定的类型或总是无意义的询问。永无休止的:为什么"有可能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但更多的是想得到关注。即使你已经判断出孩子不是想得到知识,也不应该责备他。你可以提醒孩子他可能不是真的想问这些问题。
这可以用非常友好的方式来完成。如果他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日的,他很快就会停止这些乏味的问题。如果你决定回答他这些问题,那么你的答案就应该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他早已知道那些合乎逻辑的答案了。你可以跟他玩个小游戏。你和他轮流提问通常也是个好办法。他先问你,然后你再提问他;或者你可以用同样的问题来回敬他;或者你可以编造一个荒诞的小故事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游戏都必须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他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向他表明,如果他需要你的关注的话,你可以满足他。如果你当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告诉他以后再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想用正常的方式回答他的问题来让他安静下来,那只能是浪费时间;谎称:我不知道"或向他大喊大叫来制止他也不行,这样只能使他继续提问而使你更烦。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我们不能忽视或取笑孩子为了求知而提出的问题。对孩子的轻视会导致他丧失信心,从而使他转向其他的信息渠道,或者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能够客观严肃地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有能力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酌。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他太小了不能懂之类的话。你必须费点工夫弄清孩子问题的要旨。如果回答紧扣问题的话,它就不会超出孩子的理解力。一个成年人可能会认为孩子的问题无法回答。他认为问题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是因为他联想到了回答问题之后相关的其他问题。然而孩子的问题不会超出他的思维能力(当然仅限于认真的提问)。
除了客观的或唐突的问题之外,还有所谓的修辞疑问句如:对么?":你真的那样认为么?":你是这个意思么?":你这样想吗?一所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充其量只能是愚蠢和无根据的。但是好责备孩子的家长,总会用这些问题来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或至少是不友好的评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哭对婴儿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有些父母和长辈就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赶紧抱起来哄他,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婴儿由于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要求,只能借助于哭来表达,因此,他的哭声包含着许多原因,父母要学会区分他的哭声,正确对待孩子的哭,而并非全用抱来制止他的哭。
正常情况下,婴儿最常见的哭的原因是饥饿,吃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事了,所以,一旦感到饥饿时他会哭得很厉害,哭声响亮,而且显得很伤心。同时,他的头还会不时向两侧转动来寻找奶头。尿湿了,他也会哭,只不过这时候的哭声就不那么强烈,同时会见出现身体的躁动不安。如果婴儿哭哭停停、哼哼叽叽,眼睛不停地左顾右盼,多半出现在睡醒后想找大人。以上这些情况,只要分别对待,给孩子喂饱奶,换上干净的尿布,或者大人轻轻拍拍孩子,他的哭声就会停止或者又会接着睡觉。如果大人一听到孩子哭,就不分原因去抱他,孩子的要求没有被理解,问题没有被解决,他的哭声会更厉害。时间一久,还会让他知道哭是要求大人抱的最好方法,以后会养成他利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孩子一哭就去抱不是一种好的养育方法。哭对婴儿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父母大可不必为此而心疼孩子。哭本身可以锻炼孩子的发音器官,可以运动全身、增加肺活量,有利于他的体格发育。当然,孩子生病而哭则另当别论。
不提倡孩子一哭就去抱,并不是让父母不去抱孩子,相反,父母及长辈应该多抱抱孩子,但不应该等孩子哭了再去抱他。现在的年轻父母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家的时间有限,更应该多抱抱孩子,亲亲孩子,和他说说笑笑,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爱。这样,抱孩子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童时代,既有天真可爱的地方,又有顽皮淘气的一面,为人父母者,不仅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也有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孩子因为淘气不懂事,犯了错时,作为父母、老师应当循循善诱,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使他们从小明白是非对错。
然而,现代的许多家长却只顾一味地批评孩子,常常忽略了教育的方法。他们不清楚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犯了错,他们不知该选用哪一种更恰当有效的批评教育方法,教育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尽如人意。
邻居家有个五岁的小男孩浩浩,常常听人夸他聪明、活泼、好动,做事富有创意,可偏偏就有人不喜欢,他的妈妈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独自在家的浩浩又有一个新创意,他看见一只玩具狗有点脏了,决定帮他洗个澡,拿来刷子、肥皂,把狗放浴缸里,打开水笼头,开始给狗洗澡,这儿刷刷,那儿搓搓,瞧,他洗得多认真。狗没有洗好,倒把自己洗了一下,全身湿淋淋的。可他好像又有了新的想法,放下刷子,让狗睡在浴缸里,水笼头也不关就走了。去哪儿了呀,原来,他又去给娃娃烧饭了,在地上挖呀挖,湿孩子又成了泥孩子,等妈妈回来以后,看见了泥孩子已是哭笑不得,又听见哗哗水声,走进房间一看,呆了,水已从浴室里流出来,房间地板上也是一片水汪汪。这时,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抓住浩浩,在他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巴掌,说:“以后再乱搞,看我不打死你!”妈妈帮浩浩换了衣服,至于那只狗,喝饱了水,晒了十天半月也没干。
浩浩再也不敢给狗洗澡了。可没过几天,他又有了一个新创意。他要让自己像妈妈一样又香又白。这个创意已在他心里想了好久了。他每天都看见妈妈抹粉,可是,当浩浩拿起妈妈的粉盒,一不小心,把它打破了,粉洒了一地。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当妈妈问起此事时,浩浩赶忙摇头:“不是我,不是我。”
浩浩两次犯了错,但前后两次心态是不一样的,由于第一次妈妈不听它的解释,动手就打,似乎孩子长了记性,第二次浩浩就学会了撒谎,于是孩子不诚实的品质也萌发了。所以,身为父母,应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
一、 要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活在世上,谁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好奇、好动,但知识贫乏,能力有限,故常犯错也是正常的。家长要向孩子传递一些辨别是非的知识,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以与孩子谈谈心,交流一下感情,以孩子的角度来进行交谈,传递一些道德知识,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可以通过欣赏图书和看电视节目,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同时,家长也要经常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示范,使孩子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由现象发展到本质,由别人转向自己。
二、 给孩子解释的权力
像浩浩妈妈这样动辄就打,一点也不给孩子的机会,造成孩子学会撒谎,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浩浩妈妈给孩子解释的权利,让他说明事情的来笼去脉。听过之后,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也不会出现撒谎的行为,父母在打孩子时,有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立场上思考一下孩子犯错的原因。如果有,那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好心,是可以原谅的。
三、 揭过不提,一次过失不是永错
过去的事无论是对还是错都让它过去。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一次过失,常常挂在嘴边:“小心点啊,别忘了上次你怎么样啊!”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幼儿总结经验,牢记教训,实质上却强化了幼儿的过失记忆,使幼儿在情感深处留下了永远的伤痕,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处处小心,父母没教过的一切新创意只能存在于大脑中,不敢去尝试,久而久之,大脑中创意的灵感也消失了。让幼儿听话的目的达到了,家中也不再有水漫房间的事发生,只可惜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大脑亦“沦为常脑矣!”所以揭过不提,是为上策。
顽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犯了错,家长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化消极为积极,正确引导,既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又要随时注意“纠错”,使孩子成为“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疑问
深秋的一个周末,妈妈带着3岁的亮亮去公园玩。
在这个季节里,公园的树叶都变黄了,随着一阵风吹过,满地的落叶飘舞起来。亮亮好奇地看着飘动的树叶,问了妈妈很多问题:“妈妈,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树叶为什么会变黄?”“树叶掉下来会去哪儿呢?”妈妈懒得理会这个好问的小家伙,就敷衍亮亮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但是,亮亮还是在沉思,一路上都陷在这个关于“落叶”的问题里。
从公园出来之后,妈妈带亮亮去看儿童电影。亮亮的小脑袋瓜里又装了无数个问号。“妈妈,为什么电影里的人会动?”“为什么变形金刚会说话?”妈妈不耐烦地斥责亮亮:“小孩子哪儿来那么多问题啊?回去问爸爸就知道了。”
许多孩子平时总爱问“为什么”,父母对此感到无比烦恼,因为孩子一系列的问题让人难以招架又无法回答。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误解,因为这是很多三四岁的孩子都存在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已经基本能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且把注意力大多放在运用这种语言的、词语的能力上,用以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而他们3岁的时候能够安静地听你给他讲解“为什么”,是因为那时候的他们还不懂得在乎自己是被认为聪明还是笨。
孩子爱提问,更说明了他们对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显示出他们对世上陌生的事物充满了疑惑,也显示出人类固有的求知欲。而三四岁的孩子,正好开始了对世界的神奇探索,每一次触摸、每一个发现,在父母眼里已经熟视无睹的现象,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充满了神秘,充满了吸引力。所以,父母千万不可以“不知道”、“你怎么这么笨”的方式来回答孩子,否则,就会强烈打压他的求知欲望。
对于孩子的提问,父母们应当有这样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学家。关注自己生存的世界、实践他们的设想、研究身边各种体验和经历带来的结果,是他们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
如果父母一意孤行,对孩子的提问总充满抱怨,那么,这就有可能让一个未来的科学家“消失”。专家认为,虽然孩子们对科学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但是他们对科学本身的探究与欲望却来自于成人的引导与培养。这份对科学的情感不能靠灌输,也不能手把手地教,而只能依靠孩子不断的、直接的体验。只有让孩子们直接与科学现象接触,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才能使孩子产生探究的需要。
当孩子有问题向你提问时,父母们应当把握机会,让孩子不放弃好奇、不放弃探究,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好奇心不被泯灭:
1.认真倾听孩子的问题
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属于对一些事物不认识而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还是属于要究其根源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父母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耐心地听完。这样,才不会扼杀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如果父母没有听明白孩子的问题,可以让他重复一遍。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愿望,也不能清楚地提出问题。所以,父母此时就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2.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
接下来,你就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了。如果他的提问属于要求知道某些物体,那么,父母就要正确地告诉孩子物体的名称,最好加以适当讲解,以引导孩子对物体认识得更全面。例如,当孩子见到洒水车时,他会问:“这是什么?”父母不但要告诉他这叫洒水车,同时还要进行讲解,或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为什么它叫洒水车。最后启发孩子,观察洒水车是怎样工作的。
有些问题,则是孩子要求了解事情的原因而提出来的。这时,家长可以尽量引导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观察,积极动脑或动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另外,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很多科学道理都太难懂了。所以,在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用最简单的方式,不要用那些非常冗长、严谨的科学解释把孩子吓着了。比如,孩子走在街上,抬头看着天,就会问父母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时候,你只需要简单地告诉他,大自然给了它这种颜色,因为这是最漂亮的颜色。这样,孩子不仅得到了答案,心里也会非常满足。
3.陪同孩子亲近大自然
为了让孩子自己解答疑问,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田间走走。让他采摘野花,玩玩泥土,捉捉小虫,了解那些动物、植物都叫什么名字,都是怎么生长的。
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会给予孩子很多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例如,可以让孩子去郊外玩儿风车。通过这样的行为,孩子会发现:风来了,风车才会转;没有风的时候,要使劲挥动手臂,小风车才会转起来;风越大,风车转得越快。一个简单的事情,就会演变出很多的科学道理,如果孩子经常受这样的思维训练,对他未来的帮助就会非常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