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时惩罚孩子 这4个育儿误区别再犯,对孩子惩罚慎用打骂
1、抱怨时惩罚孩子 这4个育儿误区别再犯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比较盲目,会因为宠爱孩子或者受情绪影响走进教育孩子的误区。请认真看看以下这四育儿误区,可能会对你有
1、抱怨时惩罚孩子 这4个育儿误区别再犯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比较盲目,会因为宠爱孩子或者受情绪影响走进教育孩子的误区。请认真看看以下这四育儿误区,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1.详细的回答孩子每一个问题
其实你不必回答孩子每一个问题,孩子每天都会不停的问你一些小问题,你需要做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有些父母和教育学家认为回答孩子的问题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能力。所以他们会认真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详细的问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七岁之前,孩子的大脑是没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所以你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解释问题,他们的大脑并不会吸收理解,所以你的解释是没有用的。在孩子七岁孩子前,尽量用简短易懂的词语来解释孩子的问题,即使是简短的词语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当孩子渐渐长大,你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跟孩子讨论问题。
2.抱怨时惩罚孩子
许多家长在孩子不停的抱怨的时候,会选择惩罚孩子,因为家长实在是精疲力尽了。但这样做是不正确的,试着跟孩子眼神接触让他保持安静,但这并不是让你在孩子抱怨,发牢骚,闹别扭的时候忽视不理孩子,而是建议你要有意识的看着孩子的眼睛,什么话都别说。有时候沉默对于父母来说是最有力的工具。沉默就是对孩子发出一种暗示,我再看着你,听着你的话,但是我不回应你,孩子就会考虑自己说的话和做的事是不是错了。
3.孩子不知道你爱他
想想你小的时候,当你犯了错误时候,如果你的父母不对你说我爱你,你认为你的父母还依然爱你吗?家长要试着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或许认为孩子心里知道你爱他,但是孩子需要你面对面的告诉他,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当孩子行为不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我爱你,但是我并不喜欢你的行为。”即使在你很生气的时候,也要对孩子说我爱你。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无条件的爱。
4.常规会限制孩子自由
许多家长害怕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教育孩子会限制孩子的自由,事实恰好相反,用一种设定好的时间表或者计划表来管理孩子,这会让孩子更加信任你,因为你知道他什么时间需要什么。当孩子有了固定的睡觉时间表,孩子就不会因为睡觉吵闹了,这样你也有了固定的休息时间。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有正确的时间观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对孩子惩罚慎用打骂
惩罚≠怒骂责骂
你打骂过孩子吗?相信90℅以上的爸爸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使是一些好脾气的父亲,也会有冲动的时候,而冲动的后果就是动之以武。
打骂孩子在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信奉着“不打不成才”、“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诫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被看做是家长的私有财产,打骂孩子成了“家庭私事”,很少会有外人插手。即使有人稍加指责,家长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打他骂他是为了严格要求他,是对他负责任!”正因为这样,在很多中国父母眼里,“严格”就成了打骂的代名词。
没错,打骂孩子对其言行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实意地改过,他不过是屈服在你的责骂和棍棒下,被迫而违心地改正。这样的改正,不过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当有一天,孩子被你打麻木了,责骂和棍棒对他失去了制约作用,这些问题又会再一次地暴露。
棍棒下的“乖”孩子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乖。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是希望他好,决不是希望他害怕棍棒。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抗议严刑,一边又成为严刑的执行者。“我就不信打不怕你”成了许多父母孩子的口头禅。在他们眼里,孩子之所以不改正,是因为打骂的力度不够,于是,越打越重,丧失理智不知轻重,有的甚至因出手过重而打伤或打死孩子,这样的悲剧值得深思。所以,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前,应先弄清楚什么样的严格才是正确的严格。
提醒爸爸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会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会学会怯懦;如果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会学会斗争。如果这不是你想看到的,那么就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把握对孩子的奖赏和惩罚
母亲觉得奇怪,怎么那么安静,于是决定去查看一番:她发现两岁半的阿烈又在忙着把卫生纸往马桶里塞。以这种方式来堵塞马桶的行为,已使阿烈被打过好几次屁股,母亲在盛怒之下对他吼道::为这件事,我究竟要打你多少次呢?"她一把抓住阿烈,脱下他的裤子,抽打他的屁股。傍晚时,父亲发现马桶又堵塞不通了。
为了同样的行为,挨了这么多次打之后,为什么阿烈还非得继续这么做不可呢?是他年纪太小,不能明白吗?绝非如此,阿烈完全知道他在做什么。他故意重复这一行为。当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为什么。他的父母说::不——你不能那样做。"他的行动说::我要让你们瞧瞧我能——无论如何我都能!"
假如惩罚能使阿烈停止堵塞马桶,一次体罚就已经能奏效。重复体罚却没能给孩子留下多少印象。这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
惩罚和奖赏,严格来说,是归属于专制的社会制度。在这里,权威享有一个统治的地位,有特权按照人民的功过来给予奖赏或惩罚。同时,因为专制霸道的社会制度是奠基于据有优势统治权力的坚固架构上,这种判断被接受下来,成为生活准则的一部分。儿童遵行这些准则,等待并且希望有朝一日亦成为拥有特权的成年人。今天,我们整个的社会结果改变了。儿童已经取得了和成人平等的社会地位,我们成人不再享有一种优越的地位,我们凌驾孩子之上的权力消逝了。孩子知道这一事实,他们不再承认我们是一个占优势的力量。
我们必须体会到,硬要把成人的意愿加在孩子身上,是徒劳无效的。再多的惩罚也不会带来持久的服从。今天的儿童愿意接受任何分量的惩罚,乃是为了去维护他们的:各项权利"。迷惑不解的父母错误地希望,惩罚终会产生效果;而不能认清他们所实行的方法,实际上是怎么也行不通的。充其量,他们只能从罚得到暂时的效果。当同样的惩罚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运用时,它不能奏效的这一事实就越发明显了。
惩罚的运用,只会促使孩子发展出更强而有力的反抗和挑战。小阿烈在他幼稚的年纪,已经开始走上一条挑战和反抗的可怕路径。
六岁大的瑞塔整个早上一直在吵吵闹闹:她拒吃早点,被妈妈责骂了一顿;瑞塔和三岁大的妹妹打架,妈妈罚她回自己的房间半小时;瑞塔把花木连根拔起,妈妈责骂并且威胁要打她屁股;瑞塔把邻居的猫咪绑在晾衣绳上,几乎使猫窒息而死,妈妈罚瑞塔坐在厨房里的一张椅子上;最后,瑞塔把她午餐的牛奶扔在地板上,针对这件事,妈妈拉起瑞塔进她的房间,结结实实地打了她一顿,并且叫她留在自己的房间内,过完午后其余的时光。一小时之后,一切都安安静静,妈妈心想瑞塔可能睡着了,就往房间内瞧瞧。她看见卧室的窗帘在瑞塔所能及之处都给切割成条状了。妈妈惊慌失措,大叫说::哦,瑞塔!我要拿你怎么办呢?"
瑞塔在胆大妄为的表象之后隐藏了她的气馁。她的行为是在说::当我坏的时候,至少你知道我在你周围。"后来,在妈妈一再地施予惩罚时,瑞塔最后以她的行为告诉妈妈::如果你有权伤害我,我也有同样的权利去伤害你!"一场可怕的、渐次进展的反击和报复随之而起。妈妈愈惩罚,瑞塔愈反击。这就是惩罚的结果。不幸地,儿童比成人更易于恢复精神体力,而且更能坚持到底。他们能够在计划、点子和能耐上,都超过他们的父母亲。结果是父母亲到了忍耐的极限,摇头并且在痛苦中呼喊出::我不知道要怎么做!"
惩罚,或者权威性的想法——:服从我,否则……",需要以一种互敬和合作的意识来取代。虽然儿童不再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但是他们未受过训练而且没什么经验,仍然需要我们的领导。一位好的领导者,能感动并激发他的追随者,做出适合情境的行动,家长也必须如此。假如孩子知道我们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同等的人类对待,让他们具有平等的权利去决定要做什么时,他们会愿意接受引导。在孩子被用力打的时候,对他尊严的侮辱是相当大的;同时妈妈的尊严,在她责打孩子之后(特别是事后她感觉内疚的话),也将所剩无几。我们应该认清,有时候,孩子挑衅行为是他目的的一部分,要借此证明他:坏",或者使我们忙于一场权力竞争,或是要对以往的:不公正"做出反击。如果我们体罚他,就正巧与他的意念不谋而合,不自觉地落入他的陷井。
我们做父母的可以学习采用更有效的方法,激发孩子产生一种内在的渴望,要去遵守命令所提出的诸般要求。我们可以创造出一种彼此尊重和体谅的气氛,并且提供~个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愉快地相处。我们可以做这一切而用不着夸示权力,因为权力会引起反叛,同时破坏了教养孩子的目的。
然而,若是在重新训练自己以引导方法来面对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被激怒了,以致体罚或责备孩子,我们应该坦承自己是在宣泄挫折的情绪;而不要试图骗自己是:为了孩子的好处"才体罚他。事实上,每个人都无法十全十美,总有些时候,我们表现得就是像个人而不是教育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自己的脆弱一笑置之,并且继续对准更富建设性的目标努力下去。
妈妈给八岁的比尔一块钱让他去面包店,她则走进超级市场内。他们在外面再相遇时,妈妈向比尔要找回的零钱。比尔怒吼道::你怎么会要找回的零钱呢?"妈妈答::怎么啦?比尔!我需要那些钱。"男孩愤怒地把找回的零花倒进妈妈手时。他尖声急促地说::我不明白,我帮了你一个忙,不是吗?"妈妈迷惑不解地注视着比尔说::是,你是帮了我一个忙,儿子。"他们走向车子的时候,比尔身体的每个线条,都表现出他的愤恨情绪。
假如一个孩子必须接受奖赏或惩罚,那意味着他缺乏自我引导的能力:这就要由成年人来给予协助……。可是,假设孩子是由自发性动机来引领自己行为的发展,那么附加于其上的奖品和处罚就多余了,它们只会侵犯孩子心灵的自由。
为好行为而奖励孩子,和惩罚一样会妨害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两者同样欠缺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平等对待关系中,一项工作的完成是因为它必须要做,满足感则来自两个人合作完成一事的和谐性,就像比尔和他妈妈所做的那样。但是比尔对他有贡献于家庭的事实毫无概念;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当他:这对我有什么好处"的想法遭遇到:什么也没有"的回应时,他便表现出愤怒不满。多么大的一个震惊!比尔对事情的看法多么狭窄局限。他内在天生的社会使命感,被他错误的想法给扼杀了——他以为唯有去摄取,才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只有在所做所为获得某种回报的时候,他才觉得有所归属。
为什么孩子要接受报酬才去做一些家庭杂务呢?他们住在家里,吃穿都由家里供应,并且分享其中一切的好处。倘若他们的确如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平等的身分地位,他们就有责任去分担辛劳。由于奖励办法的施行,孩子认为除非对他有好处,否则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在这些情况之下,他们不可能发展出一种责任感。过于强调:对我有什么好处"的结果,使得我们用尽各式各样的奖赏;可悲的是,没有任何奖赏能完全满足人心。
儿童应该分担及分享家庭生活的所有层面。在花钱方面,他们也享有一份,通常以零用钱的形式出现。这是他们在金钱上的分享,他们应该可以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花用。在家庭杂务和零用钱之问,不应有任何的关联。孩子做家务琐事,是因为他们要对家庭幸福贡献心力。他们得到零用钱,是因为他们分享福利。
母亲把两个小女孩留在停车场的汽车内,好让自己能从容无碍地去添购杂货。她一跨出车门,她们俩就开始哭。:乖乖的,我会替你们带回一个玩具。"妈妈说。三岁大的女儿问::哪一种的?":哦,我不知道——某种玩具就是了。"妈妈一边匆促地回答,一边走开。
母亲企图借给予物质上的获益来赢取合作。儿童并不需要受贿来做乖宝宝。他们是真正想要做好。孩子表现良好行为,乃来自他渴望归属、有用地贡献心力,并且能与人合作。我们为使孩子有好行为而贿赂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在告诉他,我们不信任他;而这种不信任,足以令他沮丧不已。
奖赏不能给孩子归属感。那也许是家长当时的赞许表示,可是另一时刻会如何呢?妈妈和爸爸仍然会赞许吗?抑或是需要另一种奖励呢?假如我们拒绝给予一个特别的奖赏,孩子会解释成是自己的努力徒劳无功。如果孩子得不到: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的答案而拒绝合作的话,家长们就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除非他认为奖赏足够,否则他不会跟你合作。如果没有得到任何特别的回报,为什么他应该不厌其烦地去做他该做的事呢?物质主义的心态就这样可怕地滋长起来了;贪得无厌的胃口根本没有满足的时候。一种完全错误的价值观就这样树立起来,孩子总认为一切东西都是世界欠他的。这就是十六岁年轻人的感觉。对他来说,遵守高速公路规则以保障生命安全的简单常识,在他自己那套价值观念中不具任何地位。他偏好把车子瞄准危险,横冲直撞,以示挑战。为什么他应该要留意遵守高速公路规则呢?奖赏在哪儿?他拥有他的汽车。比守规则有趣得多的事是去看看他能体验到多少兴奋刺激,去表现他是多么精明的家伙,可以为所欲为而不会被抓住。此外,若他一旦被抓,那点小小的惩罚算得了什么?挑战的刺激是值得的。反正老爹会去处理妥当。
这就是奖赏和惩罚的最终结果::他们还没有奖赏我,我要惩罚他们。如果他们惩罚我,我会回敬他们,我会要他们好看!"
满足来自参与并做贡献的美好感觉——在我们目前以物质来奖励孩子的办法之下,在我们借奖赏来赢取合作的错误努力之中,我们实际上是拒绝了让孩子去享有基本的生活满足感的机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你有惩罚自己的孩子吗
调皮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容易犯错,因此父母教育孩子需注意方法,适当的惩罚有必要,但是不能以惩罚为主,更别提是体罚了。那如何运用惩罚并与奖励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下面给你一些贴士让你从中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不论孩子是在恶作剧还是干坏事,要记住惩罚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训练孩子和惩罚孩子之间是有差别的。通常,家长似乎会通过前者来达到后者的目的。然而,惩罚,体罚或者训斥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1. 偶尔惩罚很重要
有时候你被孩子的行为激怒,这时候你觉得惩罚是唯一的选择。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接下来你该怎么做呢?
2. 惩罚并非意味着打屁股
其实我们知道,惩罚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体罚,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得到你要的结果。
3. 制定严格的规则
首先你要制定严厉的规则并让你的孩子了解这些规则。你也要和你的孩子沟通在这些规则下该有的行为是什么。
4. 为你的孩子树立榜样
假如他看到你没有确定你给他们制定的规则是必须每人都要遵守的,那他们就不见得一定会去遵守。所以,你要先规范自己的行为模式;
5. 规则一定制定就不要改变
让孩子知道这些规则是一定要去遵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他们偶然违反并在几天后都没得到教训,我敢保证后面他就不会再去遵守这些规则。
6. 把规则现实化
不要只为他们的利益制定规则,在制定规则是要确保优先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7. 确保让孩子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确保你已经很好地跟孩子沟通了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到时候惩罚就很重要,但要记住不要体罚。
8. 在惩罚孩子之前要他们意识到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确保你最大限度遵守这些规则。如果你事先没有完全让他明白做某事会带来的后果,就不能惩罚他。
9. 表现好有奖励
惩罚似乎很重要但是事实上奖励好的行为比惩罚更重要。如果你持续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奖励和鼓励,惩罚就会显得多余。在此你也要记住,你承诺给孩子他表现好就会有奖励,你就一定要奖励他们。不要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为什么你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能体罚?
1. 原因很多:第一,因为你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孩子的许多行为模式都是模仿你的。所以在你对孩子的行为有期望之前,要保证你为孩子做了好的行为榜样。
2. 体罚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并且会留下坏的记忆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3. 频繁打孩子会让他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会做更多坏的表现。
4. 体罚会造成坏的记忆, 而且事实上,会影响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感情。这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为擦不掉的记忆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举止。
5. 总而言之,训练孩子的行为很重要,但是任何体罚都不是对的。体罚似乎是达到我们目标的最简单的方法,但这样会侵蚀你孩子的自尊心。确保你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结果就会朝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