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对奇装异服的喜爱,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2022-02-22 20:00:0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对奇装异服的喜爱

  当今社会,格外开放,孩子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另类服装成了孩子追求个性的——个重点。孩子喜欢一屿另类

1、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对奇装异服的喜爱

  当今社会,格外开放,孩子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另类服装成了孩子追求个性的——个重点。孩子喜欢一屿另类的衣服,并敢于大胆穿在身上,却让父母十分揪心,不禁在心里暗想: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是好呢?

  着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孩子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遵从什么样的打扮原则才是合适的,很多父母都为此苦恼。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往往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他们都喜欢不遗余力地追求自己的个性,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很另类,让别人关注自己。喜欢穿另类的衣服不仅是他们的特点,也是多数孩子标榜自己很特别,引入注目的一种:手段"。

  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都喜欢追求时尚和潮流,很多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偶像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模仿是他们寻找社会认同的一种方式。

  但是,孩子在穿衣打扮上如果想得多了,在学习方面就会放松,有的甚至会因此耽误学业。从孩子穿:奇装异服"的目的来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哗众取宠,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自己的衣服得到大家的认同与赞美,希望自己能够更快地融人流行当中。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心态下,如何能够搞好学习呢?把时间、精力用在不应该的地方,上课走神,学习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孩子是一个纯消费的群体,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衣食住行完全依赖于父母。有些孩子家庭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为了不被人瞧不起,为了虚荣,攀比不顾:家情",吵着闹着向父母要钱购买自己所钟爱的:时尚衣服",增加父母的额外经济负担。这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表现,是一种虚荣心理在作祟。

  另外,不少喜欢另类衣服的孩子都存在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奇装异服只是他们试图引起别人关注的一种手段。孩子10岁至20岁,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面对孩子的另类,家长不要对孩子一味谴责,而应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选择奇装异服的真正想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

  小玉是本市一名高一的女生,最近喜欢上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属于奇装异服的衣服,她的妈妈很生气,认为她这样穿很不体面,让她换下采,她却振振有词地说妈妈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妈妈非常严厉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无论如何都不让她穿那样的衣服,谁知却差点儿引发一场持久的:家庭大战"。面对女儿的:狡辩",妈妈非常痛苦和无奈。

  后采,小玉的妈妈发现不光小玉这样穿,周围的好多孩子也都这样。

  环境对成长期的孩子采说可谓是影响非常大的,家长的话远没有周围环境给孩子带采的影响深刻。

  此外,父母或许会经常拿孩子跟他们那个年代相比较。在孩子看来,父母的许多观念都已经太老了,因此,孩子对父母的教育产生怀疑。父母认为孩子的行为应与年龄相符,而孩子对违背常理的事情更向往,如穿着另类,打扮超前等。家长和孩子都从自身的角度想问题,因此不能相互理解。

  值得家长注意的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让自己得到充分肯定,而穿着打扮是最容易被人看出来的。当他们看到偶像明星的穿着打扮,如果跟他有相似的审美观,通常很快就会开始模仿,他们认为这样足很有个性.符合时代潮流的。

  让孩子知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家长的生活背景,年龄与孩子都有一定的距离,价值观也会相差很多。而服装无所谓好坏,只是是否合时宜,时间,地点,礼节以及年龄。父母应该在着装方面给孩子做好表率,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才是合适的。

  孩子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活泼整洁,在公共场所切不可穿奇装异服,标新立异。但我们不能否定孩子的爱美之心,更不应该抹杀孩子的个性穿着。我们要多和孩子沟通,可以定期举行孩子形象展示活动,培养和提高孩子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装扮,懂得应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装扮,最后让他们自己主动改变。要让孩子明白,服饰美只有在心灵美的折射下才能发出同等的光辉。我们要鼓励孩子在追求服饰美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追求外表美与心灵美的高度统一。

  另外,家长应该把孩子对着装的过分关注引导到其他方面,支持和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孩子很自然地融人集体生活中,受到团队积极向上的影响,这就会避免或减少很多不良的影响。同时,父母应当理解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引人注目的,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为家庭或学校作贡献的机会,让孩子得到他人的认可。

  孩子们在青春发育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身体,里里外外,都在变化,他们经常想知道他们的真实自我是什么。家长和十几岁的狡子要有敞开诚实的交流,对孩子的选择表示尊重也很重要。同时,在你真正尊重他们选择的时候,你还需要和孩子有坦诚的交谈,谈谈底线责任问题,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你能容忍的,什么是你不能容忍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童时代,既有天真可爱的地方,又有顽皮淘气的一面,为人父母者,不仅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也有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当孩子因为淘气不懂事,犯了错时,作为父母、老师应当循循善诱,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使他们从小明白是非对错。

然而,现代的许多家长却只顾一味地批评孩子,常常忽略了教育的方法。他们不清楚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犯了错,他们不知该选用哪一种更恰当有效的批评教育方法,教育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尽如人意。

邻居家有个五岁的小男孩浩浩,常常听人夸他聪明、活泼、好动,做事富有创意,可偏偏就有人不喜欢,他的妈妈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独自在家的浩浩又有一个新创意,他看见一只玩具狗有点脏了,决定帮他洗个澡,拿来刷子、肥皂,把狗放浴缸里,打开水笼头,开始给狗洗澡,这儿刷刷,那儿搓搓,瞧,他洗得多认真。狗没有洗好,倒把自己洗了一下,全身湿淋淋的。可他好像又有了新的想法,放下刷子,让狗睡在浴缸里,水笼头也不关就走了。去哪儿了呀,原来,他又去给娃娃烧饭了,在地上挖呀挖,湿孩子又成了泥孩子,等妈妈回来以后,看见了泥孩子已是哭笑不得,又听见哗哗水声,走进房间一看,呆了,水已从浴室里流出来,房间地板上也是一片水汪汪。这时,她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抓住浩浩,在他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巴掌,说:“以后再乱搞,看我不打死你!”妈妈帮浩浩换了衣服,至于那只狗,喝饱了水,晒了十天半月也没干。

浩浩再也不敢给狗洗澡了。可没过几天,他又有了一个新创意。他要让自己像妈妈一样又香又白。这个创意已在他心里想了好久了。他每天都看见妈妈抹粉,可是,当浩浩拿起妈妈的粉盒,一不小心,把它打破了,粉洒了一地。有了上一次的经历,当妈妈问起此事时,浩浩赶忙摇头:“不是我,不是我。”

浩浩两次犯了错,但前后两次心态是不一样的,由于第一次妈妈不听它的解释,动手就打,似乎孩子长了记性,第二次浩浩就学会了撒谎,于是孩子不诚实的品质也萌发了。所以,身为父母,应学会正确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

一、 要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活在世上,谁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孩子好奇、好动,但知识贫乏,能力有限,故常犯错也是正常的。家长要向孩子传递一些辨别是非的知识,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以与孩子谈谈心,交流一下感情,以孩子的角度来进行交谈,传递一些道德知识,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可以通过欣赏图书和看电视节目,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评价能力。同时,家长也要经常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示范,使孩子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由现象发展到本质,由别人转向自己。

二、 给孩子解释的权力

像浩浩妈妈这样动辄就打,一点也不给孩子的机会,造成孩子学会撒谎,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浩浩妈妈给孩子解释的权利,让他说明事情的来笼去脉。听过之后,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也不会出现撒谎的行为,父母在打孩子时,有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立场上思考一下孩子犯错的原因。如果有,那你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好心,是可以原谅的。

三、 揭过不提,一次过失不是永错

过去的事无论是对还是错都让它过去。有些父母对于孩子的一次过失,常常挂在嘴边:“小心点啊,别忘了上次你怎么样啊!”这样做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幼儿总结经验,牢记教训,实质上却强化了幼儿的过失记忆,使幼儿在情感深处留下了永远的伤痕,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处处小心,父母没教过的一切新创意只能存在于大脑中,不敢去尝试,久而久之,大脑中创意的灵感也消失了。让幼儿听话的目的达到了,家中也不再有水漫房间的事发生,只可惜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大脑亦“沦为常脑矣!”所以揭过不提,是为上策。

顽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犯了错,家长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化消极为积极,正确引导,既让孩子的个性自由发展,又要随时注意“纠错”,使孩子成为“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于婴儿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该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舒展的眉眼和绽开的笑脸。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各种疑问

  孩子让人烦的地方不仅仅是执意而无根据的情感表达,他也会用问问题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你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他的问题是为了获得知识,还是仅仅为了让人注意他。不应该拒绝孩子真诚的提问;但是对于那些虚假的问题则不能徒费口舌。这种问题可以从孩子问问题的方式上很容易地判断出来。他根本不在意,甚至有时根本等不及得到答案就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父母们总是无法识别。他们甚至在孩子经常重复某些问题时也不能意识到。当他们失去耐心时就粗暴地训斥孩子,使孩子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受到惊吓和伤害。

  在一个朋友家里我曾经观察到下面这一幕。母亲让3岁的女儿坐在腿上给她读一本画书。每翻一页女儿就会让妈妈停下来回答问题::这些人在干什么?"或:为什么这里有只狗?"每一次母亲都耐心地回答。过了一会儿我插话问小姑娘:这些人在做什么?"她的回答完全正确!下一页时我保持安静,小姑娘问了一两个问题,母亲耐心地作答。就这样,在某一页我问孩子答,下一页孩子问母亲答,直到结束。读完这本书后我说这个游戏真好玩,母亲惊讶地问::什么游戏?"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刚才发生的一切。

  这个情节既不可悲也不可笑,它表明了家长对孩子们的小把戏一点也不觉察,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这种吸引注意的手段。这个小姑娘在睡觉前叫了父母三四次,要水,要上厕所,要擦鼻子,要一件忘了的东西,父母一一一遵从直到忍无可忍。这种游戏通常都是这样悲剧性地结束。

  不能放纵孩子继续问这些没有思想的问题。仔细听来并不难区分孩子的问题是真是假。但你必须如道,有时孩子会用让人吃惊的问题来扩展他们的思维,随后他们会有很多真诚的问题。然而,要区分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出于思考并不困难:为了引起注意而提的问题总是有固定的类型或总是无意义的询问。永无休止的:为什么"有可能是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但更多的是想得到关注。即使你已经判断出孩子不是想得到知识,也不应该责备他。你可以提醒孩子他可能不是真的想问这些问题。

  这可以用非常友好的方式来完成。如果他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能达到日的,他很快就会停止这些乏味的问题。如果你决定回答他这些问题,那么你的答案就应该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他早已知道那些合乎逻辑的答案了。你可以跟他玩个小游戏。你和他轮流提问通常也是个好办法。他先问你,然后你再提问他;或者你可以用同样的问题来回敬他;或者你可以编造一个荒诞的小故事来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所有这些游戏都必须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他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向他表明,如果他需要你的关注的话,你可以满足他。如果你当时没有时间,你可以告诉他以后再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想用正常的方式回答他的问题来让他安静下来,那只能是浪费时间;谎称:我不知道"或向他大喊大叫来制止他也不行,这样只能使他继续提问而使你更烦。我们必须再次强调,我们不能忽视或取笑孩子为了求知而提出的问题。对孩子的轻视会导致他丧失信心,从而使他转向其他的信息渠道,或者会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能够客观严肃地提出问题的孩子,是有能力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酌。绝对不要对孩子说他太小了不能懂之类的话。你必须费点工夫弄清孩子问题的要旨。如果回答紧扣问题的话,它就不会超出孩子的理解力。一个成年人可能会认为孩子的问题无法回答。他认为问题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其实是因为他联想到了回答问题之后相关的其他问题。然而孩子的问题不会超出他的思维能力(当然仅限于认真的提问)。

  除了客观的或唐突的问题之外,还有所谓的修辞疑问句如:对么?":你真的那样认为么?":你是这个意思么?":你这样想吗?一所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充其量只能是愚蠢和无根据的。但是好责备孩子的家长,总会用这些问题来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或至少是不友好的评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