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取决于什么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以幼儿为活动主体,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动作的协尘枯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但是体育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丰富性以及游戏个体之间交往的频繁性,使得这一活动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由于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对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加之现代许多家庭对孩子溺爱有余、培养不足的不当教育方式造成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差,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往往手足无措,而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很多的老师因为怕出现安全问题,在开展这一活动时,给幼儿诸多的限制,使得幼儿没有真正活动起来,更谈不上活动密度、强度上的问题。体育活动目标和幼儿安全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最终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安全因素主要缘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客观原因 1、活动场地和投放材料上的隐患。供幼儿活动的水泥地面太硬,游戏材料有锋利的边角,或是因为天气的缘故使得活动场地存在有隐患,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东西如钉子、石头、小树杈等都可能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另外,大型玩具、活动器械等年久失修、破损,也可以成为不安全的因素。 2、活动人数和活动时间上的冲突。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无法全面地照顾到每个幼儿,容易引发意外饥告事故。另外,活动时间的同一性,如几个班的幼儿同时在一个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造成场地面积的不足,也使得幼儿之间容易产生拥挤烂兄明现象。 二、幼儿自身原因 1、幼儿身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幼儿身体发展的水平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的活动能力也参差不齐。同样的活动内容,因为幼儿个体之间的承受程度不同,身体状况的差异,也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在发育阶段,在活动中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是幼儿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有些幼儿往往在活动中由于集体意识差,谦让、友善不够,规则、秩序的概念较为淡薄,玩性大发时容易一拥而上,发生争抢、拥挤等现象,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3、幼儿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差。每项活动中都有一个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活动规则,同时也是避免出现事故的一个限制,幼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忽略这些规则而出现人身的伤害。幼儿年龄小,他们活泼好动,具有“不怕危险”和“勇于猎奇”的特性,但是他们明辨是非不准确,遵守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危险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防范意识淡薄。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时,必须重视幼儿的安全工作,但是为了怕幼儿受到伤害而固步自封,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采取应对措施,消除危险因素,既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幼儿的安全,这才是积极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路。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避免不安全因素 1、活动材料的提供要安全
为了避免幼儿在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上受到伤害,教师要从孩子方便使用的角度出发,保证材料、器械的安全。除了活动的组织者每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整理好活动场地和活动材料外,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安检员,每天对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械等进行安全晨检、离园检查和活动后的检查,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检察工作要趋于细化,特别是对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小尖锐异物的排查。比如我在组织我们班小朋友做体育游戏或体育活动前,我都要到场地上观察一番,看看地面有没有石子,钉子之类的危险物品,我也要检查供幼儿活动的材料是不是有破损等。 2、活动的时间、场地安排要科学合理
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活动的组织者可以和辅助的老师协调,分组进行活动,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场地的划分选择上,应遵循活动量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为幼儿提供面积不等的活动场地。在组织班级开展体育活动中,划分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比如跳绳的围成一个圈,拍球的在另外的圈内,玩飞碟的另外辟出一块场地等等,这样做有效地降低了孩子们间的碰撞事故。 3、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所教年级的每一位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协调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同时也要考虑到个别幼儿的能力以及身体状况。对于参加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特别是那些年龄小、能力弱的,除了注意场地、设施、器械等方面的防护外,还要从心理上满足幼儿的安全需要。适当减轻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可以避免因超负荷运动而产生的意外。如我们在玩平衡木时,活动能力强的,轻易就走过去了,而那些活动有困难的小朋友看到同伴练习平衡时,也会产生自己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欲望,但真正面对时却又十分胆怯,常常不敢走或要拉着老师走,这时我便会降低难度,并在幼儿通过时伸出手扶一扶、拉一拉,给予一定保护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有心理上的安慰,那么幼儿的畏惧心理就会慢慢减退,就会大胆尝试这一动作,从而获得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以及成功的愉快体验。不求统一要求,但求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纲要》指出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体育活动中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和技能是安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缺乏运动经验和安全意识,同时又好动,这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根据情况及时提醒幼儿什么动作是危险的,教给幼儿跑、跳、投掷、钻爬等运动的正确姿势。比如我在让幼儿练习跳跃时,就会选择合适的高度,以确定幼儿跳的安全性;玩圈时,我会提醒幼儿圈不能套在其他小朋友的脖子上,以免那个小朋友喘不过气来;玩运动器械时,我都会选择宽敞的地方,在组织幼儿进行小兔跳的活动时,让幼儿知道不能低头向前冲,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周围的活动情况,避免碰撞跌倒。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活动情况,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幼儿分析哪些是危险动作,分析不安全因素或是事故出现的原因,让幼儿逐步积累运动经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这些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的方法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能让幼儿终生受益。 5、教育幼儿严格遵守活动规则 体育活动中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规则是让幼儿有序进行运动的必需条件,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认真讲明游戏的规则,并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这一规则。例如:幼儿在练习抛接球时,要告诉他们应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抛出的球打到周围小朋友的身上,而且方法要正确,不能使用摔、砸等方法,以免弄伤同伴。在跑步时不能开小差,告诉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前面小朋友不向前跑,自己就应该保持好距离,原地跑动而不应用手去推前面的小朋友,眼睛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避免碰撞跌倒,如果跌倒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头部。教师在讲解体育活动的方法与规则、动作要领时,注意要避免因讲得过多或过于繁琐而使幼儿对动作要领不能较好掌握,对活动规则与过程理解不够。示范时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不能模仿幼儿的错误动作,避免幼儿因好奇而模仿错误动作。对于违反规则者可进行适当的惩罚,使幼儿萌生严格的规则意识,保证活动的安全系数。 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不可或缺的,虽然在运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但是如果教师重视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抓好常规教育,和家长及时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是旨在首位的,安全活动是一切体育活动展开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