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该注意哪些问题
您好!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
一、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该注意哪些问题
您好!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入学前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幼儿教师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端,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剩余1442字)
三、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教育求解
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负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关键词:幼儿;转折;入学前教育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因为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联系,就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智力、体力的发展上没有很大差别,小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继续;而区别在于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这意味着幼儿需要放弃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对于中国儿童来讲,这一转折尤其巨大,好像一夜之间,孩子需要从一个“玩童”转变为一个承担义务和责任的“准成人”。这对大多数儿童来讲并非易事。所以,为了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异,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对教师进行幼小衔接学习培训,明确目标
新学期开始,首先对老师进行培训,组织大班的老师参观小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座谈,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征询他们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并聘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医生举办业务讲座,介绍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和幼教理论,进一步拓展本园教师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使老师更深入了解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教育原则,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组成专门的研究小组,通过反复调查,论证,修改了大班的一日常规及教学内容;其次,增加幼儿对学校的感性认识。老师分期分批组织幼儿参观学校,并参与小学升旗、入队仪式,让幼儿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然后请升入一年级的学生与大班孩子进行交流、游戏,讲一讲自己入小学的感受。通过幼小互动,引起了幼儿对升入小学的热切期待,有目的地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我还明确告诉他们,小学与幼儿园有哪些不同,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并且乐于接受一些入学准备和训练。
二、重视幼儿的情商发展,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一般要有两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社会适应问题实质上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关,情商高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上进心,能不断自我激励,能与他人融洽相处。为此,我着重培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幼儿的学习能力、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等。
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养成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我们除了挖掘教材有关有意注意培养的儿歌、故事,还创编了《课堂别学坏习惯》《这样做真不好》《课堂趣事》等儿歌,以及故事《咪咪钓鱼》《我知道》《糖果的故事》等等;其次,在大班开展“每天读书半小时”“故事大王”“诗歌朗诵”“童话表演”等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开展“自我服务”活动,让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整理图书、玩具、床铺,通过每周六的劳动,让每个幼儿洗自己的手绢、擦桌椅,以及进行小种植活动等,逐步增强幼儿爱清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3.通过开展“玩具大家玩”“我懂礼貌”“大拇指”等活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培养幼儿关心集体、爱护别人的良好态度。从日常小事入手,向幼儿进行热爱集体,友好待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让孩子学会交往,发展其社会性。
4.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不如意,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关键要顺其自然,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信心加强法,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能做得更好”;在区域活动中设立“小小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展示台上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情境训练法,在大班健康活动中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如森林历险记,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创设了一道道障碍,如七彩路、沼泽地、躲避猛兽、过小河等,让孩子想办法克服困难,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另外,还可以用榜样暗示法、精神胜利法、换位思考法、家园共育法等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培养规则意识,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该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秩序,让孩子从小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不能违反。例如:站队时不能拥挤;大声喧哗;收玩具时摆整齐;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合作能力;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游戏开始时孩子两人一组→四人组→八人组→到最后十六人组,游戏充分体现多人合作、团队意识带给孩子的快乐。又如体育活动:“舞动的丝巾”,刚开始孩子一人舞动小丝巾,到四人舞动大丝巾,到最后全体孩子玩彩虹伞,孩子由个体→小组→集体逐层过渡,使孩子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把幼儿衔接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课堂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孩子学习的主要形式,把幼小衔接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游戏中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主题活动“有啥不一样”中,教师带领大班幼儿到附近小学去实地了解和体验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然后通过集体交流和讨论,感受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并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尤其要引导幼儿关注几个问题,如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等。
四、争取家长支持,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广泛宣传幼小衔接的目的,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搞好幼儿衔接,不仅要靠幼儿园和小学的努力,更要靠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系列小贴士或咨询活动。我园是教育系统的幼儿园,又和区属的一所小学对门儿,所以我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进行咨询活动,并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并制定了家长反馈意见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使命,家园只有形成育人合力,才能提升教育的价值。为此,我开展了体验式家长培训活动,效果显著。
活动案例:心灵之旅
活动定位:家长两人一一对应,一人蒙上眼罩过障碍;一人做帮扶者。
活动反思:你自己的孩子就是一个蒙眼者,你是一个帮扶者,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在家长的帮助下摸索、前进,一步步成长。亲子之间可以同(下转第33页)(上接第24页)甘,也可以共苦,上了小学以后,在孩子成绩不好时,是挖苦、讽刺,还是鼓励,是否有一个新的调整。
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完全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环境,孩子作为蒙眼者,需要我们家长帮助才能走好这一步”。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与家长长期关注的一个话题,随着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幼小衔接,从现在做起,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他们真正能够带着微笑离开幼儿园,唱着歌儿走进校园,并且在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仍然可以唱着歌儿,笑着离开。让我们共同担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