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浅谈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1、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竞争世纪。本世纪向人们提出,必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幼
1、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竞争世纪。本世纪向人们提出,必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是21世纪的主人。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回避的挑战。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竞争的世界”、“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与否。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呼唤。
一.积极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环境,营造科学学习的氛围
环境是指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全部客观现实,它包括一切外部条件。过去,我们一般指幼儿园环境是狭义的幼儿园内的环境。现在,新《纲要》所提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宏观的,它既包括了幼儿园内的环境,还包括了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区和自然等大环境。它是个复杂的系统,是赖以进行的、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所以,我们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在进行“虫虫、虫虫飞”的主题教学时,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进入昆虫世界。让每个孩子都象名侦探柯南一样,拿着好奇的放大镜去发现,我们周围有哪些昆虫?这些昆虫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怎样采集昆虫和饲养昆虫等。孩子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常常会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小动物。
走进我们的活动空间,首先映入在大家眼帘的是孩子们制作的昆虫吊饰,这些有趣的昆虫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的物品共同制作的。在活动室外,我们还创设了亲子作业栏,也是孩子们与家长共同粘贴的亲子作业,给周围环境增添了更温馨的色彩。家长的参与,不仅使我们家园互动起来了,也让孩子对昆虫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了。
幼儿学科学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当他们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科学信息,能引发他们探索活动兴趣的物质环境。让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建构自主的知识经验。
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而为幼儿提供具体操作材料不仅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体裁,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阶段教育情况,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如:在上空气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找空气时,我为孩子们投放了塑料袋、气球、空瓶子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捏紧袋口,摸一摸、压一压袋子感觉空气的存在,对着脸放开吹满气的气球口,感觉气流的冲击力。又如:投放石子、沙子、豆子、扣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在活动时通过摇晃成敲击瓶子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还可以从敲击瓶子所发出的不同声音判断瓶子中的材料,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听觉能力,还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提供充分的材料,就为每个孩子创设了动手动脑的机会,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
二.发挥自然角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利用自然角进行科学发现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发现意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园的自然角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让这道风景线能与孩子互动起来,起到教育的作有,我决定把科学的目标融入到自然角中。尝试将以前的简单种植,变成生动、有趣的情节。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从中培养科学技能和方法,掌握科学的知识。
在自然角中,孩子们的探究往往是从制作精美的种植容器开始。以往的种值容器都是由教师精心制作的。现在,我们大胆放开双手,把装制的权利交给了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通过想象、加工和创造。使它们变成精美、神奇的种植容器,从中体验到废物是可以重新利用的,并增强孩子变废为宝的意识。
在一次种植容器大集会中,我发现,孩子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蝴蝶、蚂蚁、毛毛虫等种植容器。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他们流露出来的那份成功的喜悦。
每天的早上,孩子们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看看自己制作的“虫虫”。帮“虫虫”浇浇水、施施肥,日日盼着自养的昆虫能快快长大。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一天清早,我听到城城大声感到:“快来快来看,我的毛毛虫长毛了。”开始我觉得很奇怪,毛毛虫不是本身就有毛吗?看到孩子们一窝蜂似的跑了过去,我也去凑凑热闹。一看,“哦,真的,这是绿色的毛毛虫。”“城城在毛毛虫容器里种了小麦已经发芽了,变成了一只真正有毛的毛毛虫了。”横横接着说。孩子们摸着嫩绿的小麦苗象呵护着刚出世的婴儿。他们认真的观察、讨论着,为了把孩子们的探索引向深处,我借此向孩子们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毛毛虫容器里种的不是小麦,那它会长出毛来吗?”有的孩子说可以,有的说不行。他们谁都不让谁。最后决定做实验,用实际来证明。第二天早上,每上孩子都在家里带来一只“毛毛虫”,准备来种自己喜欢的植物。他们天天盼着自己的“毛毛虫”能快快长出毛来。随着“毛毛虫”的成长,孩子们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也不断的学习、成长着。
孩子们在料理植物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从中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创造能变废为宝和成功的喜悦。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自然角环境提供给了孩子们认识自然、观察自然与亲自实践的空间。从中也增强了孩子们探索的精神。
三.将游戏做为教育的“媒体”,寓科技教育于科学游戏中
兴趣是幼儿认识科学的动力,它表现为儿童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而游戏却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游戏中,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效果更加。如在游戏“吹泡泡”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泡泡的运动情况,知道了空气会流动的特点。又如在进行科学活动《谁的小伞飞得高》中,我们以游戏为切入点,首先让幼儿认识不同材料的雨伞,让幼儿动手摸一摸,进行感知,然后再让幼儿说一说伞的用途。再以“小伞飞行大赛”的游戏形式,比一比哪种材料的小伞得高。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到。直伞、塑料伞和布伞飞得高,硬纸板伞飞得低,并说出了一定的道理。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乐,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牢固,记忆深刻,又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好。
四.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培养幼儿的科学尝试的精神,提高教育效益
过去,我们都认为部分孩子的能力较差。经常采取一味迁就的方法,将所有知识细细嚼碎后再喂给他们。这样越是迁就,他们的脑筋就越不肯动。时间长了,孩子们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学习套餐。实践证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们应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去帮忙,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教师才出面帮忙。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尝试的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他们的脑筋动起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达到以教育的目的。
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设疑尝施困难,有意识的让幼儿尝试,并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实验《有趣的轮子》中,我们为幼儿营造一个探索的空间、创设一个探索的环境。提供给幼儿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棱体、球体等,和各种材料(毛巾、纸片、绳子、橡皮筋)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让它们都快速滚起来。幼儿活动踊跃,都动手进行尝试,力争使自己的办法与同伴不同。就这样,在活动中使孩子们明白了,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能解决一个问题。孩子通过亲手动一动,亲眼看一看,亲自经历这一过程,获得直接的体验后,得到结果,印象深刻。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富有新意的幼儿科学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积极发动家长的力量,大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科学活动。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探索科学、学习科学。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要求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孩子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还要求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不断地努力。
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这是我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忠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浅谈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素,是幼儿学习的巨大动力。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兴趣的培养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先,我班有60%的幼儿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既使有部分幼儿愿意参加,其画面重复较多、内容简单。
如:男孩总是画“汽车”、“轮船”,女孩总画“太阳”、“小花”、“小草”等。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现,绘画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幼儿受益较少。
怎样才能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游戏形式,以及各类教学活动,把语言、音乐、常识和绘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
一、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第一步。
现代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会学习。因此,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具备绘画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这就是幼儿发展的动力机制。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幼儿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以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空间。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
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环境创设中,我注意到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雪碧瓶,快餐盒、马粪纸等废旧材料制做竹林、草地、大树,利用泡沫板、彩色皱纹纸绘画、编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海底世界”“可爱的熊猫”“我的祖国”等。
此外,增设美术角,为幼儿提供黑板、粉笔、五彩胶泥、卡纸,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理想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随意及时的表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二、 教给幼儿绘画的基本方法,把创作的余地留给幼儿。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现代美术教育主张启迪幼儿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介和示范非常重要。语言讲解的形象是否直接影响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幼儿去模仿画,而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幼儿,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m、n等线条,让幼儿猜猜看,教师把这些线条有趣的组合在一起变成什么?教师根据上述线条示范色画出空中小鸟,水中小鱼,春天的花朵等,然后请小朋友也来根据上述的各类线条,把它们有趣的组合成一幅幅画面,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多最好。
由于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持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新形象在自己的手中展示出来。为了丰富幼儿对物体造型的印象,我还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散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动物园的各种动物,马路上的汽车、花草树木,楼房等物体的形状,请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如:公共汽车是由长方形、圆形组成,花朵是由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组成,雪松是由三角形、长方形组成等。活动前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的各种图形纸,先由教师示范拼贴一组画面,请幼儿欣赏,并说说教师拼贴的画中有哪几种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蜻蜓,梯形,三角形组成帆船,半圆形组成花朵。
然后,请幼儿动脑筋,把几种图形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拼贴成各种画面,看谁拼贴的又形象又美丽。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拼贴出许多丰富有趣的画面:有的用圆形、半圆形拼成了小鸡、小鸟;有的用圆形、长方形等拼成了红绿灯、公共汽车;还有的用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拼成了太阳、房屋、草地、小兔等,应有尽有,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绘画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其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最后,再让幼儿根据自己所拼贴的画面,用勾图方法进行线条造型,也就是把拼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我将绘画活动故事化、游戏化。
如:幼儿画“龟兔赛跑”命题组画时,我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去饲养角、自然角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最后再让幼儿动手画。
由于前者的辅垫,所以幼儿的画面真实、生动,绘画时不感到有任何压力,使幼儿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首先要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每个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都具有不同特点,加之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其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不相同。
因此,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必需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不能把每个儿童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儿童。
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发现,并使他们知道美在哪?为什么美?如:幼儿画“美丽的手套”装饰画时,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只需在难点处帮助一下,重点教幼儿掌握用直条、横条、斜条构成图案进行装饰;对待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即可。
由于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丰富的画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我们还设置了美术长廊,幼儿的绘画作品都插展在透明塑料袋里,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位置,幼儿也可以随时向同伴,成人讲介自己的作品,使每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认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很有必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的幼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孩子们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回家后也愿意动手绘画。
并能主动利用社会、自然、生活及各科教学等丰富的题材进行创作,不仅充实了画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设计能力,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多次在美展中获奖。
通过实践,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让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只有让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只有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对绘画有足够的自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通过科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开展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全面的、初步的科学素质。这种素质既不单纯地表现为个体掌握科学知识量的多少,也不是单纯地表现为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而是个体表现出的一种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学习运用简单科学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幼儿通过参与科学活动,能丰富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逐步形成一种主动探索、自主发展、力求创新的行为模式。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要想培育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幼儿,首先,幼儿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教材中现有的框架,更新内容,选择具有普通性、易操作性、生活性强的教材,让幼儿的科学教育从教师的“教”为主,转化为幼儿的“学”为主。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幼儿放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意思就是说创造属于每个幼儿,而不是少数幼儿的专利。我们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应是支持幼儿进行创新的活动,是让每个幼儿都感兴趣并有创新机会的活动。这些活动随意性强,幼儿参与时间自由度大。如“有趣的溶解”中,我们发给每个幼儿三只杯子(分别装有沙,小块肥皂,小决块),三杯水(分别装有凉水,温开水,热开水)。操作前,先让幼儿预测:哪只杯里的物品会溶解?先溶解?在操作过程中,个个幼儿兴致都很高: “我看见了……”,“我发现了”,“我知道了……”,这些声音此起彼伏,连平时动手能力较弱的几个小朋友都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实验,还代表自己小组演示整个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支持诱发幼儿进行独立思考,并给予了他们有机会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让幼儿自觉地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幼儿不仅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还增强了自信心和求知欲。在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
2、幼儿是活动的探索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活动是人的创造性生存的基础。活动性的操作是创新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发展幼儿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活动材料的刺激、自由摆弄、动作操作和探索、再从感知到内化,积累经验,去获得创新。例如:探索活动“光和影子”,教师准备了足够的手电筒和小玩具,让幼儿自由地找影子。结果,他们发现了影子会“走路”,会“跑步”,有时在左边走,有时会在右边跑,而有时却躲到天花板上去了。孩子们兴奋地追来追去捉影子。可见在活动中,师幼是互动的,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和合作者。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经验积累将成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延续,成为科学活动的“前奏曲”。幼儿在和教师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创新,充分体现了教育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的新《纲要》理念
3、幼儿是活动的创造者,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思维发展要经历行为式━━图像式━━符号式三个阶段。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创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体验学习的快乐,我们每周安排三次活动,时间为一、三、五下午(30—40分钟/次),让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幼儿通过轻松、自主地选择器械,在教师的引导和共同合作下,幼儿进一步体会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天平只有一个支点”,“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生活小常识,丢弃了以前常用的“嚼与喂”的方法,扩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挖掘了幼儿的创造力。
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实施创新教育。
一定数量的知识是发展智力,培养创造精神的必要条件,但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也会限制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
1、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
皮亚杰指出“儿童应通过动作进行学习”。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的事会印象深刻,理解也透彻。一次,我们带幼儿去户外感受秋天。可孩子们东瞧瞧,西望望,注意力很难集中,更不要说感受秋天的主要特征了。第二天,我们特意创设了一个游戏情景,请孩子们当“爸爸”,当“妈妈”,每人抱一“宝宝”去户外找秋天。游戏使孩子们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们向“宝宝”们介绍着秋天的各种现象:“小树叶变黄了,离开了树叶妈妈”,“美丽的菊花开了”,“小草变矮了变黄了。”在该活动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客体进行了连接,将从客体获得的感知觉进行了组合,同时,又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获得的经验进行再组合,从而变为自己宝贵的知识经验。教师在该活动中充分尊重了幼儿,相信了幼儿,尽量减少了干预,减少了可提供幼儿直接模仿的样式,保证了幼儿创造的流畅性。
2、营造自由空间,鼓励幼儿自由想象。
教师要接受每一个幼儿,保证其心理安全,使他有充足的信心,能主动尝试各种活动,而不使其在过分的干涉、指责、嘲笑下产生恐惧感。教师还应给每个孩子以适当的自由,包括选用材料的自由,操作材料的自由,以及创设愉快心态的自由。这样,孩子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寻找变化”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会变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去尝试。教师边观察、边提问,结果发现全班四十名幼儿,有85%(约34名)幼儿频频举手回答问题,平时那些不爱动脑筋或胆小不举手的幼儿占15%(约6名),也累计举手2—3次。就这样,幼儿在与物体、环境的接触,相互作用中获得了经验,建构了新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创新思维。
3、“科学宫”是幼儿进行自由探索的好去处。
创设一个幼儿学科学的环境,建立一个小小科学宫。宫内设有科学小制作园地,各种昆虫标本。内容可随时更换,让幼儿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发现、发挥、探究。
科学宫的主要内容有:1、会转的小船;2、认识空气;3、了解光不会拐弯;4、认识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的沉浮现象;5、操作天平;6、茶水变墨水; 7、观察哪根铁钉先生锈;8做汽水;9、有趣的溶解;10、认识常见的昆虫;11、好玩的电珠;12、玉米、大豆、蒜苗。
孩子们定期在这科学的天地里遨游、探索、成长。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拓宽创新教育理念。
1、组建友好小组
这种小组的目的是:每个参与者面临一种与人坦诚交流的情境,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自由的、直接的、自发的沟通。如:“认识空气”,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中幼儿通过操作,使用塑料袋、气球、打气筒、手绢等物,发现了空气无处不在,它会藏在汽球里,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地方。幼儿在相互讨论、合作、交流中得出了结果,而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会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新的,与往常不同的活动形式,从而在同伴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同伴的友情和信任,一段时间下来,有二十多名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作敏捷度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
2、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交叉进行。
哪种形式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如:组织幼儿进行玩沙,玩水活动时开始时采用集中形式:介绍游戏内容,布置任务:“记住你发现的问题,等会儿告诉老师和小朋友。”然后,幼儿自然地分成若干组,教师也加入他们的行列,观察他们的活动,倾听他们的交谈,引导发现问题。最后,教师又在集体中让每个幼儿提出玩中发现的问题,并用录音机录下来,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四、尊重需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科学活动。
1、教师应正确评价幼儿创新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不能以此判别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只要幼儿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的学习或游戏,只要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创造,那就是有所成功了。并不是说,一这下要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与众不同的创造。在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即在教师引导下,能100%独立完成的,就让幼儿独立完成100%,能独立完成50%的,就独立完成50%,能独立完成25%的,就独立完成 25%。只要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予表扬或鼓励;对那些暂时没有成功或失败的幼儿给予特别的建议,如“不要急,慢慢来,相信你一定会做到。”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铺以这样的点拨,讲评,同伴间讨论,交流,从而深化理解了新知,掌握了规律,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幼儿推到了新知的“第一线”。
2、不断地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增强幼儿的信心。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说不给幼儿一点启发、指导。教师应用启发性的指示或暗示,来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以激励幼儿积极思维。一次,幼儿用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做沉浮实验。开始时,幼儿都忙于进行与自己材料本身性质有关的沉浮活动。这时,我提醒幼儿:“看看是不是沉的东西一定沉下去,浮的东西一定浮上来?” 在这问题的启发下,幼儿又活跃了起来。许多幼儿多次操作发现:海绵,布块先是浮在水面上,等它吸满了水,就会沉下去了。通过老师的提示,幼儿将自己发现的现象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加以比较、分析、判断,得出较辨证,较有理性的答案。
结论
总之,在科学活动中对幼儿开展创新教育是符合当前幼儿教育实际━━即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意识;营造有利于开展创造性活动的环境,实施创新教育;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拓宽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幼儿需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开展创造性科学活动。让幼儿的创造力在科学活动的探索和操作中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幼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造型人才,让我们的孩子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浅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它不仅是知识启蒙,还应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 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实验室是发展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在“踩鸡蛋”的活动中,当老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此时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接着,老师又拎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没有破碎时,一起鼓起掌来,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秘密在这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饲养、种植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去浇水,除草,经常结伴去观察,不断报告所发现的新情况。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杆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它的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幼儿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4、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三、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21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幼儿园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我们的孩子不断探求、不断成功、不断进步,在科学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