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关系类型及发展特点,幼儿同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幼儿同伴关系类型及发展特点
  目前的研究发现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按照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可以把幼儿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e
1、幼儿同伴关系类型及发展特点
目前的研究发现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其中常见的按照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可以把幼儿划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1.受欢迎型幼儿
受欢迎的幼儿得到较多的正提名和较少的负提名。他们情绪稳定,反应敏捷,活动的强度和速度适中,在交往中积极主动。这些幼儿喜欢与人交往,而且善于交往,且经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喜爱。受欢迎的幼儿是人们推崇的,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为其自身的成长、成功铺平了道路,这些幼儿大都倾向于成为优秀的社会问题处理者、有效的协调者和对他人的支持者(毕晓平,2005)。
2.被拒绝型幼儿
被拒绝型幼儿得到较少的正提名,却有较多的负提名。这些幼儿情绪不稳定,爱冲动,其活动的强度大,速度较快,特别好动,较外向,注意力易分散,坚持性差。他们喜欢和小伙伴们交往,却不会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活跃、主动,但经常采取不友好的交往方式,如抢玩具、随意改变游戏规则、推打小朋友等,因而常被同伴排斥、拒绝。被拒绝的幼儿容易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严重的适应问题,表现出更多的敌意、批评、攻击性,更容易活动过度和过分离群,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3.被忽视型幼儿
被忽视型幼儿只得到很少的正撮名和负提名。与其他幼儿不同的是,这些幼儿不大喜欢与他人交往,他们平时很安静,常常独处或独自活动,在交往中表现出退缩或畏缩,很少表现出主动、友好的行为,也很少表现出不友好、攻击性行为。因而既没有多少同伴喜欢他们,也没有什么同伴会很讨厌他们。这类幼儿通常比较听话\\\'在平时生活与交往中暴露的问题不明显,不易引起教师和同伴的注意,往往也成为被教师忽视的群体。这些被同伴和教师忽视的幼儿缺乏与他人积极情感的交流,对他人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也缺乏兴趣,行为也会变得愈加退缩。
4.矛盾型幼儿
矛盾型幼儿的正提名和负提名均较多。指的是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另一些同伴讨厌的幼儿,也称:有争议的幼儿"。这些幼儿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能领导大家进行游戏,在某个团体中有一定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有时候会压制同伴,行为有时会具有破坏性,从而引起一些同伴的反感。
5.一般型幼儿
一般型幼儿得到平均的正提名与负提名,他们在同伴提名中没有获得极端的分数(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这些幼儿在同伴群体中处于中间的位置,既不是特别主动、友好,也不是特别被动、惹人讨厌;同伴们大多不是特别喜爱、接纳他们,也不会特别拒绝、忽视他们。这类幼儿能够参与同伴交流、游戏,但表现不是很突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幼儿同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与亲子关系相比较,同伴关系具有其特殊性。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一种教养关系,父母处于权威状态、主动状态,而幼儿则处于服从状态、被动状态。在同伴关系中,由于幼儿在生理机能方面处于近乎相同的水平,因而他们之间是平等、互惠的,这种人际关系为幼儿的社会化提供了全新的舞台,构成了幼儿之间特殊的学习环境和交往原则。幼儿与同伴之间这种共同活动并协作的关系在幼儿社会化中的作用是成人无法替代的,对幼儿的个性、情感、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1.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
:自我中心"是个体在婴幼儿时期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特征随着幼儿的心理发展逐渐减弱或消失。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成为家中众星捧月的对象,其:自我中心"倾向也随之加重(纪红艳,2005)。
日本幼儿教育专家山下俊郎在其《独生子女》一书中指出::儿童是在同别的儿童的交往中开始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了解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出各种各样的道德品性的。尊重他人,理解行为规范、协作精神、服务精神这一类品性,不是靠成人的说教,而是靠儿童在游戏活动与社交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同伴在一起游戏、活动的日益频繁,幼儿逐渐了解到同伴所拥有的权利,并借助于其他孩子的行为来评价自己的行为。随着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还能逐渐了解群体交往中的各种规则,产生与同伴交往所需的合作、谦让、助人、宽容等良好的社会行为。
2.平等关系,增进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主要还是幼儿日常生活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逐渐掌握一些交往技能和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模式。虽然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能力,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教师对于幼儿来说,多少都带有一些权威、领导的性质,而幼儿及其同伴在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都处于近乎相同的水平,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横向的关系,他们之间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如下例:
4岁的毛毛是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初入园时经常都是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整天也不说一句话,很少去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游戏。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他还和以前一样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小朋友玩。他的眼睛总是在小朋友的身上浮动,看别人:过家家~‘买东西"……但是他从来没有融入进去。他的带班老师李老师想让他也参与到游戏中去,于是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毛毛,你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吗?老师带你去玩好吗?"他听到后,抬起头,小眼睛眨眨地看着李老师,没说话。李老师想拉毛毛起来,他却使劲地往后挪,坐在座位上,就是不起来。李老师蹲下来对他说::我想带你去萱萱的商店买东西,或者去娃娃家做客,好吗?"他仍旧看着李老师,什么也不说。正当李老师一筹莫展时,同班的萱萱走了过来,笑着叫毛毛的名字::毛毛,你来我这儿买西瓜吧,今天的西瓜又大又甜!"边说边拉着毛毛到了她的:水果摊"前,开始一样一样地介绍起来。上面案例中的毛毛小朋友,他在某种程度上还对教师有生疏感,这使得他对教师的态度冷淡、不积极,所以无论教师怎样积极地想与他拉近距离,他都没有理会,使他和教师陷入了一种被动的局面。但是同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使他毫无抗拒地参与到与同伴的游戏中去。
3.提供知识经验,为将来的社会角色做准备
同伴之间的活动、游戏向儿童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包括游戏规则、生活常识乃至有关性别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与经验通常容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如下例:
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有一个:秋天来了"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就听到嘉嘉指着活动课上用的树叶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看见过一个叔叔用火烧树叶。"宁宁也跟着说::我也看见过的。"天天说::我妈妈讲火很危险,小朋友是不能玩火的。"大泽说::火能推动火箭上天。"就在大家兴致高昂地观看、议论、争吵火时,君君自言自语地说::火是从哪里来的呢?"君君的问题再次吸引了幼儿,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这时陆凯把头抬得高高的,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君君说::火是会把房子烧着的,我们家前面就着过火。"君君边点头边说::抽烟弄的。"有的说::烧水时煤气没人看管。"嘉嘉说::消防车可以去救火。你们知道为什么消防车的车上装一个灯吗?"天天说::消防车去救火时,这个灯就会亮,而且会发出声音,大家就得让路。"这时全班幼儿就发出消防车的声音:嗡……嗡……
可见,在没有成人介入的情况下,这些幼儿之间的信息进行着不断的互动、交流、碰撞,将对话一次次推向高潮,此时的幼儿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着新的知识。
在与同伴的实际交往中,幼儿除了学到知识外,还学会了如何相互合作,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如何坚持或放弃自己的意见。幼儿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学会实践其社会角色和性别角色,并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幼儿积极地对成人世界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仿和实践。
4.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
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不仅满足了自己交往和归属的需要,而且还使幼儿从中体验到快乐,有助于幼儿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通过社会性交往,幼儿对是非、善恶的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分享、助人、合作、安慰等会被同伴接受,而攻击和破坏行为则遭到同伴拒绝。同伴的接受和拒绝强化了幼儿的道德行为,使幼儿认识到哪些道德规范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哪些是不符合的,最后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然而幼儿最初的这些道德判断具有很大的情绪性、具体性和受暗示性,很容易受其他环境的影响。因此,树立同伴中的榜样对幼儿品德规范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促进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詹姆斯认为:我们具有被我们自己所关注、被我们自己的同类所赞赏的本能倾向。当自己没有受到或没有受到太多他人的关注时,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我们是: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幼儿也是一样的,通过同伴的:眼睛"进行自我认知。同伴的行为和活动就像一面:镜子",为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参照,使幼儿能够通过对照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自身的能力做出判断。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在幼儿处于不利的发展状况下,还可以抵消不良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一项对离群索居的猴子进行的研究表明:同伴间的接触可以抵消亲子关系中对幼儿的某些不利方面。研究发现,尽管幼猴被剥夺了受母猴照料的机会,但只要它们在:幼年"有同其他的幼猴充分接触和玩耍的机会,它们的发育仍然会是正常的。
安娜·弗洛伊德和索菲.丹(annafreud&sophiedan,1951)提供的著名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二战期间,有6个儿童的父母都被纳粹分子杀害,这些儿童被关在集中营内长到3岁(他们在集中营生活了近两年的时间,直至解放)。这期间他们很少得到成人的照顾,几乎是彼此相互照顾着长大的,相互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持久的依恋情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有缺陷或是精神病患者,长大后均成为正常的、有用的社会成员。对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和对人类的相关研究都证明了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青春期抑郁、社会适应困难。另外,儿童在早期同伴交往中获得的经验对塑造其个性、价值观及人生态度都有着独特的、重要的影响。
小章来自南方某省的山区乡村,在家排行最小,全家人都很疼爱他。他自小性格十分内向、孤僻,不善言语,很少与人交往。但他很聪明,学习踏实用功,成绩一向很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期间的十几年成长还算顺利。然而自上大学之后,他开始感到许多事情总不顺心,尤其是怎样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使他伤透了脑筋。一年多来,他和班上同学的关系很不融洽,跟室友曾经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关系十分紧张。后来他擅自搬出宿舍,与外班的同学住在一起。从此,他基本上不和班上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的感情淡漠、隔阂加重。他没有一个能信任、谈得来的知心朋友,精神痛苦无处倾诉,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他曾想尽力克制自己,企图用埋头学习的方法来减轻痛苦,冲淡烦恼。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他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很差,成绩急剧下降,后来竟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他开始厌倦学习,厌恶同学和班级,一天也不愿再在学校待下去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劣势地位幼儿的同伴关系指导方法
如何指导劣势地位的幼儿与同伴交往呢?
(1)从气质人手,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有人认为,有些幼儿的先天气质影响到其与同伴的关系,而且很难改变。气质是行为的最初表现,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里对同伴和教师的反应。要想在交往中获得成功,幼儿必须知道他人的想法并能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思想。那些对社交问题能够提出更好解决办法的幼儿,能更有效地解决社交冲突,并且大多在同伴关系中处于受欢迎的地位。成人可以从幼儿气质表现中得到一些信息,比如那些在家里和学校里都表现出性子急、脾气大、易冲动、好动、攻击他人等特点的幼儿通常容易被同伴所拒绝。而那些经常处于焦虑、恐惧状态,表现为退缩、不爱活动、反应较为迟缓的幼儿则容易被同伴甚至教师所忽视。
随着幼儿发展进入不同阶段,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发生着变化。从气质特点人手,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角度设计的一些游戏活动,已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所以教师可以从改善气质人手来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刘文、梁楠、杨丽珠,2007)。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更好的解决纠纷的办法,帮助幼儿改善其同伴关系,如下例:
名称::我会怎么做呢?"
目的:
1.引导幼儿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帮助其掌握更好的办法;
2.教育幼儿与同伴交往时相互友爱才能快乐。
过程:
1.教师假设一种情境:一只小猫、一只小狗正在一起玩皮球。玩了一会儿,他们吵了起来,小猫想多玩一会儿,小狗也想多玩一会儿。
2.教师问::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小猫和小狗吵架啊?"每个幼儿都提出一种或几种方法,然后由其他幼儿和教师评价。
3.教师问::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也会碰到这种情况,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4.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办法,并引导幼儿一步步得出更好的结论。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还可以故意说出不恰当的解决办法,让幼儿进行评价。
(2)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恢复社交地位
如何关注那些处于社交劣势的幼儿呢?首先教师要通过观察和调查得知本班幼儿的同伴关系概况,了解哪些幼儿是经常会被同伴拒绝的,哪些幼儿是经常被忽视的。然后通过观察和访谈来得知这些幼儿被拒绝或被忽视的原因,对症下药。有些可能是因为攻击性强,经常欺负别的小朋友而被同伴拒绝;有些可能是因为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还有一些可能是因为个性内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原因很多,这需要教师和家长针对不同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利用这些闪光点使其重塑在同伴中的地位,如下例:
5岁的豆豆很聪明但不爱表达自己,而且没有自信,对周围的事物和游戏总是表现得缺少兴趣。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图画书或者看窗外。刘老师与豆豆的母亲交流后得知豆豆很喜欢讲故事,于是便经常给豆豆提供在班里讲故事的机会,并给予表扬。还任命她为:森林故事会"的导演,让她教别的小朋友如何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几天后,每天自由活动时好几个小朋友都争着让豆豆听自己讲故事,豆豆也和大家热络开来,有说有笑的。
(3)家园配合,适时适当指导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寻找同伴。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在家中整天只与成人打交道,与同龄人接触少,更需要让他们到外面的世界中去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交往的敏感性。在同伴交往中,家长适时的指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的例子中,妈妈的调节使两名幼儿不仅有了游戏的机会,而且了解了沟通的方法。
在社区的公共活动区,小雪和轩轩为了一辆小汽车抢了起来。小雪大叫着::小汽车是我的!"轩轩也大声喊着::小汽车是我的!"还打了小雪一下。小雪的妈妈看见了,急忙跑过来把他们拉开::你们不是好朋友吗?为什么打架?"轩轩噘着嘴::不是好朋友,汽车不给我玩!"小雪的妈妈对小雪说::妈妈平时是怎么对你说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再说,小汽车一个人玩并不好玩,要开来开去才好玩。小雪,你站在这边,让轩轩站在那一边,你把车开过去给轩轩,轩轩再开给你,这样小汽车不就跑起来了吗?"小雪和轩轩听话地面对面站好,拉开了约三米的距离,妈妈示范着把车推向轩轩::轩轩快把车掉个头开给我们。"轩轩把车拿了起来,往前一推,车开到了小雪的眼前,小雪高兴起来,说::你开得真准,不过我能开得更快!"于是,两人高高兴兴地玩了起来。
我们在幼儿园里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那些着装比较奇特、邋遢不讲卫生、过于肥胖、发音不标准(有异地口音)的幼儿常常被同伴嘲笑,在交往中遭到同伴的拒绝(曾守锤、吴华清,2004)。因此,还需要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表的干净整洁,不要因为这些让幼儿被他人拒绝,同时也要教育幼儿接受和悦纳不同体型、肤色和语言的同伴。
幼儿同伴关系的改善,同伴交往的增强,不仅需要家长、教师的引导,幼儿的配合,还需要幼儿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社区要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环境及器具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给一般幼儿同伴关系做指导
一般幼儿同伴关系的指导:
(1)营造宽松环境,培养交往技能
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不得不靠自己的社交技能或优点来赢得其他小朋友的认同,获得属于自己的地位。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加入到其他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如何与其他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处理各种突发状况,如受到欺负、排挤。在冲突情境中,幼儿还必须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为自己辩护,如何机智地解决冲突等。所有这些都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社会交往技能"。
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给他们营造一种温暖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气氛,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同伴关系(曾守锤、吴华消,2004)。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幼儿的同伴交往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参与到同伴的游戏中,或给幼儿展示某方面优点的机会。
(2)在各领域教育教学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健康、浯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课程是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活动中,交往合作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合作频率很高。幼儿在交往合作时的心情是自由的、快乐的、平等的、率直的。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例如在体育、音乐活动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体育游戏:走独木桥"中,教师拿一根20厘米左右宽的木板放在墙边,让幼儿自由想办法走过桥。这时幼儿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方法过:桥",有的侧身走,有的手牵手走,有的互相搭肩走,有的一人在:桥"下走,一人在:桥"上走。这不仅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发展了幼儿之间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内涵,需要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在音乐游戏:小熊跳舞"中,教师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中的舒缓、轻快、热烈。乐曲第一段,幼儿跟着学小熊走路,边走边和朋友打招呼,相互点头、微笑、招手,或做出亲切交谈的样子。在跳音的部分,幼儿用手、肩膀、腿等部位轻轻碰触小伙伴。在无声的交流中,幼儿体验到用表情、动作与人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以唤起全体参与者的合作热情。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与人合作,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与同伴交流,体验交流的快乐
在交往的方向以及交往中的一些重要关头上,成人应该给予幼儿及时正确的指导。首先,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幼儿的人缘如何,同学之间如何交往,交往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孩子能否解决,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些问题教师都应及时了解,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正确处理同伴关系,避免他们陷入困境。
另外,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还会直接影响到这名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小朋友也将成为其他小朋友否定、批评的对象,极易导致其在同伴中不受欢迎。幼儿很容易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如:你不听话,不是好孩子"来给身边的小朋友:贴标签"。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对幼儿的批评方式和场合,避免因为教师的缘故而使幼儿陷入困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