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歌:只会为爱的人生孩子,注意!别只会当孩子的朋友
1、田歌:只会为爱的人生孩子
因为漂亮的女性,一般不怎么努力;还有,因为漂亮,一些男士害怕沾上麻烦而拒绝提供帮助。即使成功了,往往其背后也背负着许多的阴影,一些令
1、田歌:只会为爱的人生孩子
因为漂亮的女性,一般不怎么努力;还有,因为漂亮,一些男士害怕沾上麻烦而拒绝提供帮助。即使成功了,往往其背后也背负着许多的阴影,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猜想也会随之而来。
当然,田歌亦坦然承认,漂亮女性比一般女性更有捷径可走。
“不过,通过捷径取得的成功,只是一种暂时的成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我走到今天,没有被时代淘汰,这就说明我脚踏实地的道路是对的。”
她说可能有些人对演员、主持人有一定误解,认为就是要漂亮,是花瓶。田歌大笑:“我可不愿意做一个花瓶。”
做演员时,会有一个“角色”命运和情节的。做导演呢,却还多多少少能操纵一点别人的命运呢。她自认,因为不喜欢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野心颇大,喜欢当导演。
离婚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正规起来
田歌和著名导演尤小刚有一场长达10年的婚姻。在32岁那年,她走出围城,成了一名独身女子。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感谢离婚”。“因为我真正走向成熟,是离婚以后。我没有因为离婚,生活和工作一败涂地。而是相反,是在离婚以后才开始正规起来的。”
她说离婚前,只要搞一个作品,别人就会说是尤小刚帮她弄的,她压力很大,“我离开他,也就走出了他的阴影。”
在田歌看来,真正的婚姻幸福是一种和谐:“我和尤小刚在很多问题上是很难找到和谐点的,我们之间不缺乏激情,但是就是缺乏和谐。在我看来,他的作品不缺乏时代感,不缺乏思想,但却永远都缺乏品位。当然他身上那些上进的东西对我很有影响,这是我应该感谢他的。”
田歌透露她喜欢比较内在的男人。她评价一个男人首先是看他爱不爱吹嘘。
不相信平平淡淡的爱情
她坦陈,空闲下来的时候,也会颇感孤独,需要一个可以与自己交心的人。“这样的人或许有,但我不一定有机会能接触到。有时候可以接触到,但却未必是可以跟我交心的人。所以像我这种人越过越胆小,越来越怕被伤害。”
她说可以跟一个男人很好,跟他谈恋爱,但是一提到结婚、长相守,就会害怕,或者说不自信,因为她担心爱情会变质。
也许有人会说,婚后更多的却可能只是一句问候、一种默默的惦念,是病后的端汤倒水。田歌却说不是不相信平平淡淡的爱情。
那么将来会不会选择同居的方式来实现爱情呢?田歌回答说,同居虽然相对是一种轻松,无形之中却也是一种无奈,还包含着一种隐隐约约的痛苦。因为双方不知道将来该如何是好。
我只会为爱的人生孩子
年轻的时候,看到孩子没有感觉。而现在,看到孩子就会觉得亲切、可爱。田歌一脸向往地说:“要是我当幼儿园阿姨,每天看到那么多孩子,我就会去分析、观察。这个男孩子将来会有多么棒,这个女孩子将来会有多么迷人。我每天往那儿一坐,就可以很幸福地过上一天了。”
如果将来自己要生孩子的活,前提必须是爱这个男人,愿意为他生一个孩子。
不会理家也不会理财
田歌坦陈,她这一辈子最不幸的事大概就是不会理家。如果将来哪个男人要娶她,必须正视她这个极大的缺陷才行。
除了不会理家,她还不会理财。
她举了一个小小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这种弱智。一次,就分房子的事找领导反映情况,急得嘴上竟起了一个大泡。
“我主持过那么多的节目,每次滔滔不绝,嘴都从来没有起过泡!”那位领导就笑她,说真不知你那么节目是怎么做出来的,谈自己的事时,怎么那么笨拙。“在生活中,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白痴,有时候,真为自己感到悲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注意!别只会当孩子的朋友
都说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最好模式是以朋友的身份相处,不过朋友固然好,却不能让孩子满足心理的需求,那么家长要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不仅做宝贝的朋友,也要是他的心理医生,朋友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帮助,心理医生最能关注他心理的健康发展。
1.知己知彼
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爸爸妈妈们必须要全面地了解孩子,这样才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就是沟通交流,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倾听他们的诉说,在他们诉说完毕以后,在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他们一个清晰的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很信任父母,凡事都愿意和父母一起解决,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2.表达情感
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便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孩子这个那个,在孩子眼里这就是唠叨,有的孩子面对父母的唠叨很不耐烦,要么是大声嚷嚷,要么直接不予理睬,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凡事没有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父母面对孩子的冷漠,大可上去询问::宝贝,你为什么烦妈妈?"同时也要让孩子说出,妈妈究竟哪里让宝贝做得不舒服了,只有这样将双方的想法和感情都表达出来了,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3.不是真的朋友
像朋友那样相处可以,但不能真的成孩子的朋友,因为毕竟孩子还是需要大人的指导和督促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道德品质的标杆,要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不要让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随地吐痰;不要让孩子不要撒谎,自己却经常欺骗孩子,即使是做孩子的朋友,也要做一个优秀的、值得孩子学习和喜欢的朋友!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父母还可以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和包容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的处境、站的角度都不尽相同,或许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要让他们抱着平常心去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孩子喜欢和欣赏自己,会让他变得更加有自信。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过分勉强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5-6岁时,爸爸、妈妈都希望他参加兴趣班,学习一项特长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如果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看,这一时期确实是孩子培养兴趣与特长的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开始适应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训练,他们的性格也初具雏形,兴趣相对稳定。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有充裕的学习时间。所以,抓紧这个黄金时期,学一些特长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需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的是,过份勉强孩子学习会适得其反。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每到双休日,满怀期望的父母,带着极不情愿的孩子背着琴、带着画夹奔走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家长们着急上火,孩子也苦不堪言。兴趣班上得如此辛苦,何来“兴趣”二字?父母在给孩子报班之前,一定要明白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什么事情孩子不但爱做,也爱听爱看,不然,孩子对二胡感兴趣,你却坚持让他学游泳,他当然不乐意了。一般5-6岁孩子的性格和兴趣已有了明显的趋向,让孩子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是激发孩子自觉学习内部动力的最佳方法。
请不要将家长的兴趣强加给你的孩子,同时,以下问题也请家长们能予以重视。
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还是为了有一技之长,如果纯粹是因为功利目的,让孩子达到几级水平,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是不合适的;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学习方式,有些孩子愿意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有的却愿意学别人的样子去做事,每个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不同,在学习的时候可分别对待;不要同时学习多种技能,同时要求孩子上几个兴趣班,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结果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如果给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标,孩子会因为太难而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努力。家长可以时常为他制定一个近期容易完成的目标,这样,孩子会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父母需要的是只会赚钱的孩子吗
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往往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我曾读过一篇《穷苦人家的孩子更容易患疾病》的报道。文章里说,家庭收入较低阶层的孩子比家庭收入较高阶层的孩子患有多动症、哮喘等疾病的概率高出两倍之多。穷苦孩子由于饮食条件、生活压力等因素,很容易出现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状况。我真心希望:不能因出生于贫困家庭而使健康水平下降"的福祉原则,能够在我们的社会中坚持到底。
但另一方面,我又产生了一种忧虑。因为我感觉这篇报道好像是在强调在当今的社会中,只有用更多的金钱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如果任何事物都要用金钱去衡量、来解决,那只能说是社会的悲哀。我也担心妈妈们把赚大钱、买名车豪宅的目标灌输给孩子们。
孩子并不是为了赚大钱而出生的。有些孩子的感性思维非常发达,有些孩子的学习非常优秀,而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拥有很好的理解他人的能力,如果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孩子们能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着生活该有多好。但实际情况是,有钱有势的人并不愿意和没钱没势的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妈妈们只能寄希望于让孩子拼命地学习,读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
妈妈总是担心子女以后不能过上好的生活,因为现在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已经很少了。缺少同情心,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这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生活。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免费的帮助感到别扭,而自己也不大愿意去帮助他人。
只有妈妈摆脱了金钱至上的想法才能改变现实,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真实内心去生活。妈妈们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挣大钱,过好生活的人",让孩子不停地上课外学习辅导班。其实,即便让孩子上再多的辅导班、赚再多的钱,孩子也不会过上开心的生活,因为孩子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正常的人性。
韩国忠清道某村的小学老师因为向特定政党缴纳捐款而被罢免。那位老师最后一天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沉浸在悲伤之中。这位老师小时候家庭状况非常困难,经常因为难以交齐学费而被叫到教务室接受训斥,每天也都因为没有多余的钱交车费而只能徒步十几里路上下学。正因为明白这种境遇的苦楚,所以他积极地去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只要听说有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慷慨解囊。这次,当他知道有个政党提出了:免除学费"的教育政策,就立刻捐出了支援金,甚至都没有考虑到此举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离开学校之前,他向学生嘱咐道::希望你们今后能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曾经有一个女孩来咨询室求助,她说自己是一个在父母的保护下,从小到大没过过苦日子、穷日子的女孩。父母从小就教育她没必要浪费精力去帮助他人,在不能挣到钱的事情上倾注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长大后,她看到过一些人致力于慈善事业,很感动,也想投身其中,因此和父母产生了一些意见分歧。或许这个女孩第一次意识到父母的想法并不一定都对。
有的人会认为只有拥有名牌产品,才能代表身份高贵;只有衣着华丽,才能被别人另眼相看;只有通过整容,才能达到美丽的标准,才能在结婚:市场"中成为:人气商品"而被卖到:好顾客"手中。可是现在这个女孩却已经领悟到自己的喜恶并不是靠拥有金钱的多少来实现的,因此她在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父母给她灌输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
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金钱是买不到希望和健康的,希望妈妈们不要忘记把这些告诉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