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如何加强对挫折的心理应对,面对挫折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

2022-04-26 22:42:0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加强对挫折的心理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碰到如意外事件、生离死别等个人能力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也避免不了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政治、经济、

1、如何加强对挫折的心理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碰到如意外事件、生离死别等个人能力无法左右的自然因素,也避免不了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等社会规范的限制,再加上人人都具有种种需要和动机,因此可以说,动机冲突是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挫折感是由动机冲突发展而来,但动机冲突是否导致挫折感的产生以及挫折感产生的强弱程度,却与当事人的主观认知评价和抱负水平直接相关。比如工作性质和生活境遇类似的教师,完全可能因为个人需求及认知抱负水平不同而出现不同频度和程度的挫折感。

  一个人一旦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应对,也就是受个体容忍力强弱的影响,在遭受挫折时表现出对挫折感受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反应形式。心理应对是在个体社会化和人格形成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并随着社会阅历的加深而不断丰富。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对同样的生活事件也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所以,心理应对具有较明显的个性特征。

  因个体及情境上存在着差异,遭受挫折时的心理应对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将其分为积极性的心理应对和消极性的心理应对两大类。积极性的心理应对是保证心理平衡、维护心身健康的重要措施,比如通过从事其他有益的活动来补偿、转移因遭受挫折而带来的消极情绪;通过提高认识,将情感升华并导向至比较崇高的方向等。消极性心理应对由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暂时维持心理平衡,不致使人精神崩溃,并可获得某种转机,因而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若运用过度或运用失当,也可能导致心理病态的形成。具体如在虚幻中追求满足,否认已发生的不愉快或失败事件,相信命运的迷信思想等。

  一、注意动机和行为的正确导向

  因为挫折感的产生与个人动机的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当遭受到挫折时,如何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是防止挫折感进一步加深、避免带来心身损害的关键所在。

  (一)修正目标

  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之所以遭受到挫折,原因之一可能是它违背了客观现实或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对于个人不切合客观实际的目标追求而导致的不愉快或失败,消除其心理冲突的最佳办法是重新修正目标。也就是重新考察客观实际,修订、或延期、或转化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因目标难以达到而引起挫折境遇,防止因此影响到心身健康。知识分子对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荣誉感的需要比其他职业人群相对强烈,因而追求目标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差距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多一些,所以,在遭受相应挫折时,注意分析并修正自己的目标,就十分有益于挫折感的消除。

  (二)加倍努力

  只要自己的追求没有绝对违背客观现实,暂时的失利或失败是因为自身的努力不够,经验欠缺,那就应该鼓起勇气,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去实现追求,达到目标。要注意阶段性目标的拟定并实现,这样既可从经过努力实现阶段性目标中获得满足,增强信心,而且可以获得成功的经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是人生过程的重要内容和生活中的主要乐趣所在,极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

  (三)情感升华

  在遭受挫折时,总把思维情感集中于挫折情境之中,必然难以摆脱沮丧、痛苦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不利于尽快从挫折情感中恢复过来。此时,最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自己的情感或转移自己的意志,让自己从难以忍受的挫折感中解脱出来。具体说,是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情感,使之升华至一个较高的境界,帮助自己忘却暂时的不愉快,使自己的动机和行为更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所谓升华,就是改变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将其引导至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和时代的要求。比如,面对某种失败,并不只是一味的痛苦,更不因此而消沉。相反,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开端,激发出加倍努力奋斗的力量。不少人在逆境中反而大有作为,干出了大的成绩,就是情感升华的结果。:化悲痛为力量",也是升华的一种典型表现。

  (四)替代补偿

  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转移自己的意志,改变自己情感的又一有效办法。它是在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受挫,或因自己行为过失、生理缺陷而遭到失败时,选择其他可能获得成功或能够转变意志的活动来替代补偿,借以恢复自尊与自信,或减轻内心的空虚苦闷,使生活重新充满乐趣和更加具有活力。比如,身躯残缺,发奋钻研技术;中年丧偶,热心公益事业;身边无子女,热心少儿教育等等,都可发挥有益的补偿作用。而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打球、散步、打太极拳,以及写诗作赋、书画琴棋等,则可消除紧张刺激及挫折感的负性影响,使人情怀舒畅,忘却忧烦,是极好的替代行为。知识分子大多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广泛的文学艺术爱好,因此,只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一般都能在碰到挫折而忧烦不快之时,选择适当的补偿替代行为,以使自己免于思虑不快事件和玩味失败细节,松弛精神紧张状态,排解不良心境的困扰。

  (五)幽默平静

  幽默可以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缓解精神紧张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为形式的良性刺激,当其被认知后,即可导致欣快感,冲淡和排解掉不快情绪。维持心理活动的相对平静,可以帮助思维清晰,便于对意志和行为作出正确导向。遇事不慌,不急不躁,是对遭受挫折时能作出正确反应的基本要求,进而可有助于当事人将矛盾冲突控制在最小范围。

  二、避免消极性应对的过度运用

  由于社会化过程的复杂性和人格的多样性,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人们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方式也各有不同。如前所述,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适宜的应对方式对维护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消极性应对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可因运用过度或运用不当而导致心理病态,需要加以注意和防范。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掩饰

  当自己的动机或行为不被客观现实所接受,或因所从事的工作失败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而导致的紧张和焦虑,总要以各种所谓:在理"的辩解来为自己开脱,尽力维护个人自尊;或者把自己的过失或失败归因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推卸责任来减轻内疚;或者援引某些例证,找些理由来:说明"事情发生的必然性,设法获得他人及自己的谅解等等。但是,所有掩饰或辩解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其诉说的理由、援引的事例等,仅仅是一种推诿。虽然它们可以暂时性的冲淡内心的不安,减轻自责以求得一时性的心理平衡,但却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因失败、挫折给自己心理上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寻找和发现导致失败、挫折的直接原因并加以克服。经常过度运用,还有可能形成习惯,于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反向投射

  反向,就是行为上的虚假表现掩盖了内心的真实动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与其真实动机是一致的,比如想做一件事就积极寻找机会去做;对某人怀有敌意就尽量躲避并严加指责等。但是,在碰到挫折或预感到目标难以实现之时,一个人的外在行为可能会与内在方向正好相反,表现出与动机反向的行为。如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可能是由于严重的自卑所致;在特别爱慕的异性面前,总不那么自然甚至故意回避等。投射,是在自己碰到挫折、遭受失败时,把自己的问题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借以摆脱自责和内疚。比如,一个总是指责他人自私自利的人,对自己只知图谋私利的动机和行为就不那么感到羞愧;不少总是注意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也许就会对自己相同的缺点和错误难以觉察等等。习惯于以反向应对或投射应对来缓解心理压力及精神紧张的人,虽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但同时也会因此而影响到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天长日久,反而可能形成对自我心理的巨大压力,甚至扭曲性格特征,产生病态心理,严重影响到心身的健康。

  (三)虚构现实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感觉到追求难以实现之时,会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像境界,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或获得某种满足。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幻想。因为人在虚幻中一般都能追求到满足,所以幻想偶尔为之,可以使人暂时摆脱挫折的境遇,对缓冲过于紧张的精神状态有所助益,有时甚至可通过幻想使自己在精神上变弱为强,以积极替代消极。但是,如果形成了在挫折情境下的幻想习惯,而且仅停留在幻想阶段,甚至完全依赖幻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则属于不正常的心理应对,有害于心身的健康。

  当一个人的动机或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或许会把自己比拟成某个成功的人物(包括虚构的人物),借此分享成功的喜悦,以缓解因失败或挫折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困惑。这种心理应对形式被称为:认同"。同样,认同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为它远离现实,比拟总归是比拟,面对现实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挫折,它仍然不能起到积极的、根本的作用。

  有人在遭受意外事件或重大失败而痛苦之时,不是采取积极的办法和措施以帮助自己把痛苦的事件忘却掉,而是把已发生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认,虚构在现实生活中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借以逃避因此而给精神上带来的刺激和心理上带来的痛苦,如事业一败涂地、亲人突然死亡等,当事人却根本不信会有类似事件发生。这种以否认现实存在为特点的心理应对形式虽然原始而可笑,但却可以缓冲突如其来的打击,免于因过分震惊和过度悲痛而致精神崩溃,借心理平衡的暂时维持而让心理上有所准备地接受痛苦的现实。

  (四)相信命运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意外事件和失败面前,并不从内外环境中去寻找原因,而相信是上苍或神的意志,认为命运并非自己所能左右。这种宗教色彩的心理应对形式,对于特定的人,也可能帮助个体排解精神上的压力,缓解紧张心理,维持心理平衡。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面对挫折提高孩子心理承受力

  亲子镜头

  贾明从小被父母照顾得很好,所以很娇气,受不得一点委屈。他刚上幼儿园时,有的小朋友和他抢玩具,他就马上跑去向老师告状。老师说,玩具谁都能玩,提议两人一起玩。贯明听后,就大哭起来,嚷着要回家。

  在家里,贾明的玩具是谁都不能动的,现在上幼儿园了,竟然遭遇不一样的待遇,这让贾明受不了。第二天,贾明哭着不去幼儿固。父母没办法,只好给他请假。

  在享里,贾明一直说恨抢玩具的人,恨老师。父母看他如此受伤,发现儿子的心理承受力太差了。

  教育启悟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迅速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如今的社会竞争很激烈,如果没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就无法轻松健康地生活。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强,面对人生挫折,就会用乐观的心态战胜它们。相反,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差,那么一点小挫折就会压垮孩子。生活要继续,孩子要成长,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会逐渐被社会淘汰。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口如果父母事事顺着孩子,让孩子形成:蛋壳心理",以至任何小的碰撞都让孩子无法承受,这样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因此,父母要从小锻炼孩子,使之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应对宝宝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每个人都有的性格心理,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面对。那么,宝宝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来应对呢?

从1.5-2岁起,人的嫉妒心理就会开始出现明显而具体的表现。

一开始,宝宝的嫉妒大多数是跟妈妈有关,当妈妈将自己的注意转移到别的宝宝身上的话,那么宝宝就会以供攻击的形式对其他的宝宝进行攻击。

其次,当宝宝上了幼儿园之后,会与小朋友争老是的宠爱,表现争风吃醋。比如,如果老师夸奖了其他的小朋友的话,宝宝则会还喊叫:我也会啊!

宝宝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

1,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者是在宝宝面前议论,诋毁他人,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宝宝的心理。

2、大人喜欢对自己的宝宝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使得宝宝会认为自己的爸爸妈不喜欢他而喜欢别的小朋友。

3、家长过于溺爱宝宝。

纠正宝宝嫉妒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环境。家长们要以身作则,要在家里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宝宝嫉妒心理的重要肌醇。

正确评价宝宝。如果评价不当或者是评价过度,就会使得宝宝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另外,家长也要适当的支出拜拜的长处和短处,使得宝宝明白人人都是有长处和短处的,帮助宝宝正确评价自己。

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要让宝宝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宝宝明白,就算没有人表扬自己,自己的有点依旧是存在的。如果能继续的保持自己的优点,又虚心的学习别人的有点,就会真正的长久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要引导和教育宝宝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想必,不能用不正确的手段去获得胜利。(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4、影响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的因素

影响学生应对挫折的方式的因素有:

  (1)学生的成就目标。学生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会影响无助和掌握取向两种不同的模式形成不同的应对方式。确立成绩目标的学生,目的在于获得别人对自己能力肯定的评价而避免否定的评价;相反,确立能力目标的学生,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变得更聪明。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肯定自己的能力,都希望自己能掌握新知识。但当学生过分注重自己的成绩目标,或者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成绩的评价时,他们对挫折就会非常敏感,特别是在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时;相反,当学生看重的是能力目标时,他们对挫折会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由此可以看出,成绩目标使学生注重通过成绩评定自己的能力,导致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无助反应;能力目标使学生看重努力和学习方法,则培养了学生面对挫折的掌握取向反应。

  (2)学生对智力的认识。以成绩为目标的学生,似乎把能力看作静止不变的品质;以能力为目标的学生,则认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据此,可以把学生对智力的看法分为两种理论,即实体理论和增长理论。实体理论认为智力是一种固定的实体,是根植于个体内部不变的品质;增长理论认为智力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培养的品质。坚持实体理论的学生很喜欢表明自己有高智商,所以他们会追求成绩目标,寻找表现智力优越性的机会,而避免带有暴露智力缺陷危险的环境;相反,坚持增长理论的学生则关心如何变得更聪明,而不会浪费时间来炫耀自己的智力。与此同时,持有不同智力理论的学生对努力有不同的态度。坚持实体理论的学生认为,努力是智力的一个测量丁具(因为他们认为做一件事越需要努力,就说明你能力越低)。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努力只会说明你缺乏能力。当他的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会说:我根本没有复习",力图表明自己并未:努力"。坚持增长理论的学生,不会把努力看作是智力的测量工具,而把努力看成学习的工具。对这些学生来说,刻苦努力就是运用能力,从而发挥能力、提高能力的一种方法。

  (3)教养方式。教养者的反馈方式将导致学生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如果针对他这个:人"进行,则容易导致对挫折的无助反应:自卑、自责和缺乏建设性的反应;而对学生正确的行为(或这一过程中的努力与策略)的肯定则容易养成掌握取向反应。对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对学生这个:人"(而不仅是他的具体行为)的表扬,培养了学生对挫折的无助反应;而对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的表扬,则培养了掌握取向反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