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反应滞后:过了很久我才完成了告别仪式该有的情绪
1、情绪反应滞后:过了很久我才完成了告别仪式该有的情绪
一般来说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和感情经历中清晰的分辨自己的情绪并且及时表达和释放。但是有的女
1、情绪反应滞后:过了很久我才完成了告别仪式该有的情绪
一般来说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在日常生活和感情经历中清晰的分辨自己的情绪并且及时表达和释放。
但是有的女性却会在经历重大的事件时候出现一种情绪滞后的状态,即当时的重大事件没有引起相应的情绪波动但是在不经意的某一天或者某一时刻由一个小小的触发点将这种情绪如洪水般引流出来。比如在失去亲人或者告别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或者失恋分手,在当下的那一刻没有任何强烈的情绪波动,但是几天或者几个月之后这种感情才表现出来。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个体在面对重大的创伤时为了避免由此触发的伤害和痛苦从而在这种情绪进入自己的意识之前将其隔离,从而实际上无法意识到这种应该存在的情绪的存在。但是这种短暂的隔离只是一种时间上的缓冲,被囚禁的情绪还是会在某个时刻逃出来或者一点点的在日常生活中泄露。
或者是由于童年所经历的重大创伤未被正确的处理从而影响了个体正常的感受、处理情绪的能力,在之后的重大经历中暂时和自己的情绪脱离。
也可能是其他事情比如工作或者抑郁的情绪占有了我们的认知资源,所有我们不能及时的做出正常的情绪反应。
虽然我们在对待情绪上需要一定的钝感,但是这种面对创伤的应激情绪反应仍然会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给我们带来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
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开放式的冥想练习培养自己的情绪感受能力,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而不被伤害。同样也应该积极觉察和反思自己一些方面的感受滞后,这可能是一个处理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的好时机,让你重新真正勇敢面对自己的经历并且和它告别。
2、孩子情绪反应 父母要学会接纳
其实孩子年纪还小,实在无法要求他来管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从内心角度上讲,主要还是依赖。
正确引导、协助改善
其实孩子的情绪学习常会受亲子间相处模式影响,而大人却很少用心和利用机会去陪孩子处理这些情绪,并从中来学习成长,因此,以下一些类型的父母需要特别注意:
1. 忽略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情绪是以芝麻绿豆、过一会就好的的方式来处理,那么你将失去和孩子一起学习、体会情绪的机会。
2. 放任型的父母:放任孩子自行处理情绪,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反应时,没有想要更进一步去教导、引导他,做适当的情绪处理。
3. 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绝对的权威和??,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及想法,这样的父母到最后可能会遇到孩子在外使坏、作怪等情形发生,甚至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如果自己的小孩的情绪本质较为负向,该如何去协助、引导他们,降低此天生气质对生活的影响呢?
(1)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原因和动机,让他有如此的情绪反应。
(2) 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并花些时间沟通;而当他表现出正向情绪时给予赞扬,鼓励他加强这种情绪的表达。
(3) 提供并协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生活造成的障碍。如脸臭臭的孩子在学校可能受到老师、同学的排斥,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协助孩子和同学作朋友。
(4) 以同理心和同年龄层,去接纳孩子的想法和看法。
(5) 教导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降低被误解的情形。
(6)良好的情绪示范,如家长需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掌控和了解,才能以身作则,并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能保持正面积极的方式。
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适时的接纳和提供方法,尤其让孩子能有安全感和信赖感,更是协助孩子在情绪处理上,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
3、婴儿虽小,但已有了情绪反应
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并不是无动于衷的,而是常常会持有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在人内心的体验就称之为情绪。情绪有肯定的情绪和否定的情绪,如果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肯定的情绪,如快乐、愉快、喜爱等。如果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情绪如愤怒、悲哀、憎恨等。
婴儿虽小,但他已有了情绪反应。早在新生儿时就有的最初的情绪反应,这时候的情绪状态主要决定于生理需求满足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吃饱了、睡足了他就表现出愉快、安静,就有了肯定的情绪。相反当饥饿、瞌睡和身体不适时就会哭闹,出现消极不愉快的情绪。随着需要和认识的发展,婴儿的情感也在发展,2--3个月的婴儿的情绪已经不再象新生儿那样几乎完全与生理的需要相联系,这时婴儿由于产生了和成人接触的需要,因而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决定于是否有人跟他玩。如果有成人的陪伴,有人和他玩耍时,婴儿就会表现出全身的活动和笑出声,显露出非常愉快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不仅能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而且对健康和智力发育也很重要。情绪饱满的小儿睡得香、吃得多,而且愿意同外界交往,喜欢接受外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相反,小儿情绪不安,低落就会出现不思饮食,常哭闹,容易生病,更谈不上学习新知识以及同外界交往。因此,家长在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不要等孩子哭闹了,情绪变坏了才去哄他、安慰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