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行业,是否有大的创业机会?
2017年6万亿的健康产业规模中护理服务市场占3750亿,呈每年递增趋势,5年将
变革的火种总是萌发于边缘地带。资本正在试图颠覆重构一个不那么性感,甚至被很多人误解的行业。
2017年6万亿的健康产业规模中护理服务市场占3750亿,呈每年递增趋势,5年将突破万亿。截止2016年底中国有超2.3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4000万失能老人,而与之匹配的,只有350多万护士队伍。这其中,真正供职养老机构、护理机构的只是很小部分。
老龄化的“银色浪潮”来袭,我国已经面临与发达国家同样的老龄化问题,而且还多一个“未富先老”的突出矛盾。我们准备好了吗?
5月1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才中心指导,卫人伟业、国药励展合作组织,护联网承办,清科资本支持下的“2018护理创新发展论坛”上,医疗健康相关专家学者、各国领事馆代表、国内外医疗健康创新企业、医院集团、上市公司、投资公司和医疗机构行业代表数十位嘉宾分享,四大话题共同解构健康产业中的护理价值链。
当你老了,谁来护理?人才是关键
毫无疑问,供给侧改革已然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医疗大健康产业中的护理领域。
从需求侧看,《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22-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由2.6亿增长到3.7亿,“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近50%,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18.3%。老年人群为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服务存在庞大的刚性需求。
同时,我们慢性病患者增多,他们的护理康复需求更为迫切。还有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妇产、儿童护理服务需求都大幅增加。
而从供给侧看,大多数发达国家护理专业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每千人中挪威拥有照护师17.27人,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欧盟制定的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而在中国比例极小。350多万的护士群体远远满足不了“老龄化”需求。
“当看到中风的爷爷被绑在床上,护理人员却在外面打电话,我很气愤。”北京一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曾在一次采访中告诉投资界,他的爷爷中风后,家中先后换了7位护理人员。“折腾得家人心力交瘁,我发现有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所以萌生了自己做养老事业的想法。”
专业养老护理员数量少、不好找,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国家卫生计健康生委人才中心张俊华主任在《中国护理服务人才培养与规划》的主题演讲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专业的、适宜的、便捷价廉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而医养结合护理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创新离不开人才,在护理服务体系中,专业护理资源的提供方包括:护士、护理员、康复技师、健康管理师等,其中:护士是护理服务中最专业的护理资源在护理服务产业链条上承担着护理引领者、辅导者的角色。
护理员介于家政、护工和注册护士之间,护理员是介于临床护理人员和传统的家政照顾之间,要有一些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做家政,又接受过专门的技能操作方面的培养。张主任认为,护理员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实操的技术,在注册护士指导下做很多服务的工作。
他强调,人才培养主要有六个环节,“我们培养人才第一基于需求;第二基于老龄化;第三基于人口总数;第四基于二胎全面放开政策;第五要生得好、生得出孩子又健康,当然还需要一批的人才,有职业的设立,我们的健康产业需要哪些职业来提供服务;第六是各学院教育、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再加上人才怎么进行考试,合格以后怎么发展、怎么注册,上了岗以后,他的职业定位怎么样,怎么进行激励、鼓励表彰,以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这是六个大的环节。”
三大“缺陷”待改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养结合专家乌丹星博士深度剖析《中国医养产业发展中的护理服务价值》。她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养老机构里的护士来做护理事业,有三个重要缺陷。
第一,“人文”缺陷。“我们的护士对职业要求非常苛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们特别认同,因为这就是他的职业习惯。当你转到养老以后,养老的基本生活理念是‘我的生活我做主’,它是生活方式而不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如果你不做这样的转变,你会拿技术来压人文,你会拿技术来说事,但是养老真的不是这么回事。养老和医疗和酒店都不一样,它有非常重要自身的一些特征。”
第二,“成本”缺陷。“有很多的护士尤其是高大上的医院挖过来,从来不讲究成本。消毒也好,方方面面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各位应该知道当你在公立医院的时候可以不计成本,但是大养老,养老成本是天是命,养老的成本就是它的利润,成本只要加大,运营成本占到百分之七八十已经没有办法活下去了,再加上租金。所以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时候护士就不能说只负责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不考虑成本,养老必须是在考虑成本前提下尽量把事情做好,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三,“运营”缺陷。“我们会干一件事,但是我们不能干10件事,我们在医院都是一人一岗一职,做好自己可以。但是在养老界是一人多岗多职,全能型的是最需要的,而不是单一技能的。这是养老界对高大上医护人才的一些期盼。”
那么在这样一个缺陷下,需要改变,第一个改变观念,技术为大,改变人文为大,医院护理是以规章制度,你所有东西按章去做为准则,按标准去衡量养老产业没有办法这样衡量,它是生活方式,没有办法衡量生活方式。
第二个改变,职业扩容,单纯吃技术饭,在大健康产业肯定不行,我这么高薪聘你,我一定让你接入管理,哪怕是组团管理也是管理,你技术饭的是技能过硬,但是做养老管理是整体达标,哪怕一个楼层一个组团管理是我们这样的行业转到其他方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能力和知识技能的爱人。
当然有大的机会,而且很大。
养老不仅是政治任务,而且是经济任务。
双任务你说机会多不多。
老龄化严重,在一定时期内会越来越重。
国家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从这几年每年养老政策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倾斜,就可以判断政府的急切之心。
国家的困难就是企业家的责任,利人利国利己,还有比这更合谐的产业吗?
老人越来越多,人在哪,经济活动就在哪。
以人为本不是口号,他是真正的商业利润来源。
当下一些寿险,房地产商已开始布局养老产业,外资也介入中国的养老。
巨头的动作就是风向标。
判断一个行业是不是阳光产业,看从业人员年龄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就知道了。
养老产业从业人员正向年轻化发展,而且学历也在提升。
看看养老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三年来的变化就知道了。
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