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记录(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记录表内容)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记录表内容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如何写(含示例)
XX小朋友性格非常活泼,好动。无论什么活动都很积极、主动,但是调皮捣蛋的成分居多。如:小朋友刚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实施措施
1.针对的XX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2.孩子小,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班时,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屡次和家长做了沟通,家长从未重视过。现在大班了,家长看到孩子的情况着急了,天天追着老师问怎么办?)
效果
基本上没有改观,父母也说他们也没办法,用尽了各种方法不管用,刚说完,不到2秒就又恢复本性了,管不了。
针对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给他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经过努力,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不论怎样,他都只能坚持2秒钟。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记录表内容怎么写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如何写(含示例)
XX小朋友性格非常活泼,好动。无论什么活动都很积极、主动,但是调皮捣蛋的成分居多。如:小朋友刚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实施措施
1.针对的XX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2.孩子小,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班时,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屡次和家长做了沟通,家长从未重视过。现在大班了,家长看到孩子的情况着急了,天天追着老师问怎么办?)
效果
基本上没有改观,父母也说他们也没办法,用尽了各种方法不管用,刚说完,不到2秒就又恢复本性了,管不了。
针对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给他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经过努力,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不论怎样,他都只能坚持2秒钟。
分析
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他的习惯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孩子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这个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中,面对那样自由的空间,在无人监督的真空状态下,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他什么道理他都懂,也很清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的无意性的行为得不到发展,就成了现在这样。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导语: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可是,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每一种观察记录需要从哪方面来记录?……许多问题却常常困扰着老师们。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 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 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 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 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
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 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 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 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 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 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 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幼儿园托班个人观察记录表
个案观察1:
“郑世炀,加油,加油”。孩子们正起劲地在为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呐喊助威,原来我们班的小朋友正在进行穿衣比赛。再看世炀,胖胖的身体在不断地扭动,身上那件羽绒背心怎么穿都是扣子面朝后方,惹得孩子们一阵大笑。经过一番比拼,比赛结束。孩子们穿好鞋子下了床,只有世炀孤零零地站在比赛场地,伸着两胳膊,倒穿着背心,难为情得一动不动。
个案观察2:
要出去做操了,孩子们开始换鞋子,见世炀一屁股坐到地板上,用力地向前弯曲上身,努力使双手去够自己的鞋子,好不容易拽掉了小白鞋,他便开始穿皮鞋,见他捞起左脚的鞋子硬往右脚上套,三拽两拽却怎么也穿不上,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穿戴完毕,他用渴求的眼神望着我,声音低低地说道:“老师,我穿不上。”此时,一旁的浩瑞急忙蹲下身说:“没事,我来帮你”。一边将其胖胖的身体从地上拉了起来。
个案观察3:
“老师,世炀不吃饭”,见小朋友告他的状,他急忙解释:“老、老师,我不饿,我已经吃过饭了,”我坐到他跟前,告诉他早餐是每个小朋友都要吃的,这样你才不会浪费粮食啊。可他仍是振振有词:“我不饿,我不想吃。”看他如此坚决,我也铁下心,非让你将早餐吃了不可。于是,我说道:“世炀,如果今天的早餐你不吃,那你今天的工作就什么也别做了,只好等你吃完才可以去进行,你看行吗?”他僵持了老半天,最后还是无奈的极不情愿地吃了。事后,经过我的调查才知道,原来早上临上幼儿园之前,妈妈已给他吃了三包方便面外加两个鸡蛋。好家伙,这饭量也真够吓人的。也难怪小世炀吃不下去了。
个案观察4:
晚上,妈妈来接世炀,一见到妈妈,他的小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刚走到门口处他就想出门,我提醒道:“世炀,你还没有换鞋穿衣服呢。”无奈,他只好坐到地板上开始重复着对他来说极为复杂的“工程”,缓慢、费力, 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穿戴完毕,一出门,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晚给我买酸酸乳和锅巴”。妈妈示意其跟老师说再见,可他全当没听见,仍是软磨硬泡要妈妈答应他的要求,最后妈妈妥协了,条件是跟老师说再见。
个案观察5:
我为世炀单独展示工作,刚到一半,他便急急地说道:“老师,我会了。”说完,一把从我手中抢过教具,见他迟迟不动手做,我问:“为什么不做呢?你不是说已经会了吗?”他动了动手中的彩色串珠,有点无奈的地看着我。于是我重新给他做了一遍展示,这回我想他应该没问题了,便请他自己来操作一遍,没成想,他干脆不做了,直挺挺坐在椅子上眼睛呆呆的。此时已到吃饭时间,我提醒世炀,你的工作还没有进行完,等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可以吃饭了,加油。可任凭我怎样说,他还是无动于衷,既不收拾工作也不去吃饭。咳!还真是个个性特强的孩子。
个案分析:
世炀是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说起话来有些口吃,而且越是着急的时候,口吃越严重。通过他在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与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比一般的同龄幼儿稍差,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礼仪方面的教育,虽然小家伙的头脑比较灵活,反应问题也相应较快,但是由于长期在家庭中受到老人以及父母的过度娇惯与宠爱,性格执拗外带倔强。为此,父母也明确地感受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并一再交代老师来尽量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行为。针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进一步和家长取得联系,做了更详细地了解与沟通,以便对孩子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其各个方面的能力。
教育措施:
1. 首先,我们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幼双方都明确问题的所在,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 做好家长的工作。究其原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主要是家庭成员过度溺爱与包办代替所造成的,首要的一点就是,作为家长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要逐步放手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来做事,更要充分地认识到良好生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将是对孩子受益终生的事情。
3.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根据孩子的现状,采取了一定的方法与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在班里举行幼儿生活技能方面的比赛,如:穿衣服、系鞋带、系纽扣、系拉链、叠被子、叠衣服等生活技能项目,还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以及结合主题教育相关内容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每当孩子出现稍微的进步,我都会及时得给与鼓励与表扬。对于孩子身上任性的一面,我会经常与其单独交谈,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多次给其讲明道理,使其能明白有些事情是绝对要讲究原则的,是要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并且拿身边的小朋友来做榜样和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家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已完全得到解决,自我控制与约束力也进一步加强,孩子的倔强性格也在规则与制度的调控下慢慢的发生着改变,今后我们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为培养孩子更加健全的人格而再接再励。
托班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分析表
一、 托班幼儿问题行为案例
案例一:“我不要上幼儿园”(拒上幼儿园)。早晨来园时,在活动室里就能 听到天天吵着要回家的声音。当我从他妈妈手里接过孩子,天天哭的更厉害了。之后,不愿意吃饭、不肯睡觉,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案例二:“彬彬咬了我的手!”。早锻炼时晴川突然哭着向我跑过来,边伸出 小手边说:“王老师,彬彬咬我的手了……呜……”我心平气和地问:“彬彬,你怎么咬晴川叱?”没想到,彬彬竟然一点没有做错的感觉,兴奋的跑开了。
案例三:“将玩水进行到底”。中餐前,小朋友都去洗手,过了好久发现怎 么这儿少了一个人呢?一看,平平正在盥洗室里玩水呢。衣服上、裤子上全都是水。我问:“你怎么不洗手,在玩水呢?”谁料他竟然大发脾气,边踢门边喊:“走开,我要玩,我就是要玩。”
二、 托班幼儿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引导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及集体生活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与人交流的方法、途径、应遵守的规则,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当然在选择游戏是要根据幼儿需要,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愉悦,增强幼儿参与意识,逐步适应幼儿生活。
2.教师鼓励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和手势性鼓励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同伴群体的影响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托班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同伴群体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同伴群体作为参照点来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他人来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
4.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
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消除问题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幼儿在得到训练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随着孩子入园时间的增长,对他的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
5.开展个别辅导
一个集体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都不一样,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更有助于他的成长。
基于托班个案观察记录的前提下,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个别辅导,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心理上的压力,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托班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 观察内容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如何写(含示例)
XX小朋友性格非常活泼,好动。无论什么活动都很积极、主动,但是调皮捣蛋的成分居多。如:小朋友刚站好队准备游戏,他就冲过来冲过去,把队伍搅乱,或者游戏时带头做许多很危险的动作;无论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或安静,他都是不停的动啊动,不是玩玩手,就是扭扭身子转过来转过去的。总之,他无时无刻不在动。每一次,老师刚提醒他不到2秒,他就又恢复了他的好动。
实施措施
1.针对的XX这些行为,我们首先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足,然后再采取语言提示等直观教育手段纠正幼儿的行为,这样幼儿就容易接受。
2.孩子小,他的行为容易反复,不容易得到巩固,因此,要利用日常活中的教育契机,坚持不懈。
3.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班时,针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屡次和家长做了沟通,家长从未重视过。现在大班了,家长看到孩子的情况着急了,天天追着老师问怎么办?)
效果
基本上没有改观,父母也说他们也没办法,用尽了各种方法不管用,刚说完,不到2秒就又恢复本性了,管不了。
针对这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和他谈话,主动和他聊天,活动中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他,并且让他和性格内向的孩子搭配组合,为他的交往创造一个互补的环境,给他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经过努力,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不论怎样,他都只能坚持2秒钟。
分析
每个孩子所处环境不同,他的习惯也不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孩子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这个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中,面对那样自由的空间,在无人监督的真空状态下,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他什么道理他都懂,也很清楚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可就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的无意性的行为得不到发展,就成了现在这样。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导语: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可是,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每一种观察记录需要从哪方面来记录?……许多问题却常常困扰着老师们。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 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 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 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 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
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 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 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 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 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 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 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幼儿园托班个案观察记录表内容大全
幼儿能力差异不同,有的小朋友就能够自己完成穿脱衣并且能够将衣物叠放整齐,这样的小朋友具备这样的能力很少。
有多数小朋友即使能够自己完成但是不自主,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
这一方面来自家庭,一方面来自老师,还有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生活照顾,担心着凉生病。
这样的小朋友性格腼腆,等待老师发现,缺乏主动性。
个性明显,知道午睡前后穿脱衣,就是不自己做。
托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
保育员个案观察记录表意思是指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线索追踪法观察幼儿进餐活动、观察幼儿的洗漱洗活动和观察幼儿的睡眠活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