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审美的培养(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
看到我经常分享女儿的一些画作,不少朋友在问:孩子画得不错,有没有经验分享?
回想这两三年来对女儿绘画兴趣的培养,经验是谈不上,但方法还是用了一些的。
我们会一起玩“超级变变变”游戏,灵感是从小时候看的一本《卓娅与舒拉》中得来,具体操作附在文末。
我也常观察女儿的画作,找出她潜藏的需求,及时调整养育方式。我猜,这些改变女儿也能感受得到,这让她对绘画更有好感。相关链接同样附在文末,可以点击查阅。
一起了解绘画对孩子的好处吧:
首先,有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育,对于小宝宝,这点更为重要。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个点、一个圈、一个波浪线,都是孩子探索手部动作的杰作。
其次,孩子想要将看到的画下来,就必然要学会仔细观察,找出物体的主要特征。而不断绘制的过程,又会促进其审美的提升,有利于人格的发展。
最后,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孩子用语言表达不好的情绪、感受等,都可以通过画笔进行释放和宣泄,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
家长想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就要对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心中有数,对照孩子所处阶段,给予正确引导:
1
无意识涂鸦期
顾名思义,孩子就是在“乱画”,毫无章法。
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如果你给支笔,他可能会满墙、满地乱画。但这是孩子探索“眼、手、脑协作”的重要过程,也是兴趣启蒙的关键时期,不要过分压制。
如果不想孩子在墙上或沙发上留下墨宝,那就主动提供一个可以乱画的空间。我当时是和女儿说好,可以在地板和玻璃门上画,给她买可水洗的彩笔,无论怎么画,事后用湿毛巾一擦就全没了。因为给了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至今我们家的墙面都是干干净净的。
2
涂鸦期
孩子的画开始貌似有些章法了,但成人绝对看不懂。
这个阶段孩子用笔不灵活,心中的想法也不具体,所以画面都非常抽象,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线条和图案都是有意义的。
这是女儿2岁半时,在台历上涂鸦,已经出现了封闭的线条。
我很少去打断女儿的创作,有时她眼睛都快贴纸上了,我实在忍不住,就默不作声,直接上手纠正,然后尽快退回原位,不做过多干扰,尽量让她全神贯注。
3
象征期
孩子的画开始能看出一些意思了,但我们常会猜错。
这个阶段,孩子绝对是有思想了,只是不能很写实的画出来,更多时候是用些特征性图案来代表。画面缺少构图,想哪画哪。
女儿快3岁时画的,她说是草地、河流和一只兔子。
这个小人,是女儿3岁半时画的。两根棍子就代表腿,两个圆圈就代表胳膊,一个太阳就是头。
这个阶段,孩子画画都很“写意”,家长不要在细节上多做要求,尤其不会要打击孩子说“画的不像”,更不要教孩子简笔画,那都是对他们积极性与想象力最大的扼杀。
4
图示期
即便很有想象力的画,也完全能被成人看懂。
孩子开始对画面有整体安排,空间意识增强,写实感增加,人物、情节等都有体现。
这是女儿快4岁时画的,已经能看出水面以下和水面以上的空间区别了,蝌蚪、蜻蜓、荷花都比较真实了。
这个阶段很多孩子的绘画能力已经不错了,兴趣也多半养成,想进一步学习就需要送专业机构了。
这是女儿第1次上绘画课的作品,一只带棒球帽的蝌蚪,老师教了她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以水草和蝌蚪的前后关系,表现的比较清楚。
绘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有的家长在孩子涂鸦期或象征期时,因为孩子画得“乱七八糟”,就断定他们缺少绘画天赋,这是不负责任的。
孩子的发展有他自己的节奏,有的孩子会在前几个阶段停留比较长的时间,看起来像是一直没有进步,缺少能力,但很可能只是孩子在蓄积能量,等待日后的爆发而已。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上,只要孩子是享受的、是有意愿的,就说明,绘画已经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高兴。
在日常的陪伴和引导中,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让你的孩子对绘画更加有兴趣、有信心、有力量。
下面的几个注意事项,你需要了解:
1
“像不像”不重要
我见过这样的妈妈:
孩子画了个小兔子,正准备涂颜色,妈妈看见了赶忙制止“你怎么能用红色呢?兔子都是白的你不知道吗?”
孩子赶紧换了支白色的笔,正要画,妈妈又喊“你用白色涂能看得出来吗?这是白纸!”
孩子又换了支绿色笔,“这颜色也不对啊!好好想想,用哪个笔才对?”
孩子摇头想不出来,迟迟不愿动笔。
毕加索说“我用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可见在孩子随心所欲的创作面前,成年人眼中的“像不像”“对不对”根本不那么重要。
一味强调,不仅会让孩子有挫败感,更会禁锢他们原本丰富的创造力。
2
正确点评孩子的画作
当孩子拿着自己的画给你看,期待着表扬时,你怎么做?
是简单一句“画的不错”吗?听起来很敷衍。
或者说“你画的小狗真可爱,我都想摸摸它了!”
万一孩子告诉你“我画的是小熊”,怎么办?
掌握两个原则:一鼓励孩子自己做介绍,说出画面的内容。二认可孩子努力绘画这一行为本身,重过程,轻结果。
注意图中红线圈出的部分
女儿有一次给我看她的画,我看不出那个圆圈代表什么,于是我说“你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来完成这幅画吧(认可她努力的过程)。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部分呢(让孩子主动介绍)?”
女儿说“我最喜欢小狗!”我点头认可说“我也觉得小狗不错,它的头上有个什么?(让她自己说出画面内容)好像很特别的样子(认可她的想象力)。”
女儿说“那是一个转动的螺旋桨,这样它就能飞上天了!”“哦,螺旋桨转动起来的确就是这样,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样“有来有往”的互动式点评,会让孩子备受鼓舞,认为自己的画能被大家看懂,很有成就感。
当然,如果还能加一些专业性指导(很遗憾我不懂绘画),孩子一定会更加受用。
3
帮助孩子提升能力
绘画是对孩子眼、手、脑协调能力的考验,能力较弱的孩子,绘画过程中总会体验到挫败感,自然兴趣不高。所以帮助孩子发展精细动作,尤其是手部动作十分必要。
最基本一点就是,尽早让孩子学会握笔。年幼的孩子都习惯抓握,就是最初握勺子时的方式,如下图:
要让孩子尽早学会握笔,就要从纠正孩子握勺习惯做起。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习惯了正确的握勺,很容易就能过度到熟练的拿笔。
另外多和孩子一起搭建积木、拼插乐高、制作彩泥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增加手部及腕部肌肉力度。
早前我也鼓励女儿在这样的涂色书上涂色,一些细小部位的着色对幼儿来说很有挑战,可以锻炼手的灵活性和力度,增强孩子对画笔的掌控感。
另外孩子的视野也需要不断开阔。家长要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去户外观察大自然,大到一整片树林、草地,小到一片树叶、一只蚂蚁,都值得细细观看。
阅读绘本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书中色彩及线条的使用。只有看得多了,头脑中才能产生出画面,拿起笔来才会“妙笔生花”。
4
提供良好的绘画环境
生活离不开仪式感,绘画也一样。给孩子设计一个绘画墙,或预留一个专门存放画笔的绘画角,都能让绘画成为一件很特别的事。
姥姥为女儿设计的绘画墙
画笔、画纸的选择也不能马虎,不仅要安全无毒,还要定期更换,确保每一支画笔都有颜色。年纪小,用笔不熟练的孩子可以选择油画棒,显色度高,下笔顺滑。
大一点就可以选择水彩笔了,最好是可水洗的,方便家长打扫,笔杆要选粗细适中的,方便孩子抓握。
另外水彩、水粉、水墨等,对孩子来说都是新奇的绘画方式,瓶瓶罐罐的非常有趣,家长不要嫌准备起来太麻烦哦。
除了这些,还可以启发孩子用各种物品作画,快递盒里的泡沫包装纸、喝完的牛奶瓶盖、赠送的一次性小勺、小区路边掉落的树叶,都可以成为绘画创造的好材料。
附赠超值互动小游戏:
“超级变变变”
小时候看《卓娅与舒拉》时,书中的一家人常玩一种绘画游戏,我将它改良,并搬到了生活中。
初级版:先画一个图案(可以是圆圈、方块、梯形,甚至一个点)和孩子一起,一人加上一笔,看看最后会成为什么?
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在游戏中做主导,孩子主要负责猜大人的画作,再添上些“有的没的”。
进阶版:同样先画一个图案,让孩子想象,可以加些什么线条,让图案变成其他东西。
一开始如果孩子画不好,家长可以帮忙画主体部分,让孩子添加细节。
后面,可以让孩子画主体部分,家长来添细节。
也可以由家长来决定,要将图案变成什么,孩子来动笔。
比比看,谁想到的东西更多,谁画得更好。
提升版:孩子画一幅画,家长和孩子一起,提意做怎样的修改,让画面更有趣。
有一次,女儿画了一只坐在地上的小狗,我提意加上一个肉骨头,让小狗变成正在吃饭的狗。
女儿想想说,可以在狗屁股旁边加一陀“粑粑”,就成了正在拉粑粑的狗。
我们大笑,最后,还增加了滑板车,变成了一边吃、一边拉,一边玩滑板的狗。
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绝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多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多一重眼光独到的审美,多一份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此而已。
希望家长都能始终以赞美的眼光,欣赏孩子的涂鸦,以支持的态度,肯定孩子的创作,这样孩子就一定能在绘画中找到快乐,获得成长。
(文字图片转自超级育儿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创意思维的培养,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创意意识
人的创意意识分为习惯性创意意识和强制性创意意识。习惯性创意意识是指不需要主体意识的主动、特别的干预就能有效地支配人的创意活动的意识。这种创意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持续的特点,因此要从小培养。强制性的创意意识是指创意意识的产生必须由主体意识的强制性干预而形成的创意意识,它受创意主体目的性支配,当创意活动 的目的性达到后,这种创意意识多归于消失。
(1)培养习惯性创意意识
首先,要开发右脑。对于人的大脑,一般认为,左脑主司逻辑思维,表现为语言、运算功能;右脑则主司形象思维,表现为形象识别、艺术鉴赏等。开发右脑,是开发人的创 造性思维的核心。 其次,要培养创意性品格。创意性品格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它一经形成,就可以 激发创意意识的持续延伸。创意性品格包括: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仰慕创意的品质;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敢于质疑的习惯;勇于探索、刻意求新、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
(2)培养强制性创意意识
强制性创意意识的培养途径有外部强制和自身强制之分。外部强制是指一切由外部因素激发的创意意识,如上级布置的指令性课题、领导委派的开发任务等。自身强制性是由自我需要的目的性而引发的创意意识。自我需要的目的性既有经济利益的需要,如奖金、转让费等;也有个人显示心理的需要,如要借此显示自己的才能,满足心理上的成就感;更高境界的则是宏伟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的需要,从而激发创意意识。
2. 善于观察生活
在前面分析创意来源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到过,现实生活是创意的最终来源。因此, 创意者要想使自己的思维素质与水平得到提高,首先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善于观察、体验和深入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体验,不仅能使创意者的观察能力与感悟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也能使创意者的思想得到不断丰富与完善,使其想象力得到扩展,同时,也有利于创意者摆脱线性单一的思考问题的模式与习惯,学习和掌握多角 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技巧与方法。要深入观察和体验生活,创意者可以通过“五看法”来实现,即一看卖场,二看广告,三看标识,四看包装,五看标签。在对卖场、广告、标识、包装、标签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之后,创意者才能较为全面、有效地了解市场信息和把握市场走势,在此基础上构思出来的创意方案也才能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满足消费者的欲望。
3. 培养广泛的兴趣
培养广泛的兴趣,对于创意者思维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这主要体现 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泛的兴趣能使创意者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与生活体验。在这些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创意者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成熟,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全面。其次,兴趣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拓展也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因为有了兴趣,人们才会对问题进 行关注,才会进行思考、探索与发现,而这些正是人类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生的过程。再次,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创意人员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审美能力是人类思维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意过程中创意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正是有了它,才产生了大量既具创造性又具美感魅力的创意方案。
4. 知识的储备与积累
知识的储备与积累,对于创意人员理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策划创意过程中,逻辑判断与推理是创意人员最常用到的思维方法。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那么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想要做出合乎理性与逻辑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创意人员就要注意加强对知识的广泛涉猎和积累,不仅要学习与策划、创意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要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只有在平时做好了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在创意过程中,创意者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避免盲目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增设美育课程及相关课程
1.增设美育课程
美育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美的本质、形态、审美意识、审美过程等是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大学生美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美的感知、教育与熏陶,进行心灵、行为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理解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追求美。如何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去发现美、创造美。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就指出,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使人成为理性的人,个性完美的人的重要途径。一个不懂得外在美和内在美,不懂得美的真谛,不会欣赏美、审美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的。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设美育课程,向学生们介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不同美的特点、分类及欣赏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明白人完美的形象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在追求人的自然美的同时,还要追求心灵美,“心灵美”才是决定人美与不美的最主要因素,它表现在人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修养当中。这些课程将利于地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智能结构和健全的人格结构。
2.开设”艺术理论基础与鉴赏”课
在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训练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去年上半年,我承担着艺术团舞蹈教育的任务,很多大学生对艺术都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渴望,纷纷踊跃报名参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上艺术理论鉴赏课这种审美教育形式,设置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建筑、园林、雕塑、戏剧、影视、文学等欣赏课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音乐欣赏课入手。由浅入深地讲解一些音乐专业理论知识并欣赏部分中外名曲,教会他们鉴赏高雅音乐艺术。同时突出作品分析,以便让学生从中清楚这部作品究竟表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认识艺术、理解艺术。让学生们在艺术欣赏与实践教育中,感情在愉悦中得到升华,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起到净化道德的作用。使青年大学生逐渐从低级趣味中脱离,达到一个高尚的人格境界。同时利用合唱训练来巩固和提高音乐欣赏课所形成的音乐能力。不仅陶情养性,而且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将他们学到的音乐知识应用于校园文化生活的实践,即登台演讲、演唱、编排、制作音乐节目等当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会随之活跃起来。同时要将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全面、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制度和标准,使之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加健美操和艺术体操课程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身体练习为对象,以塑造外部形态的健、力、美为主要特征,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改善心肺功能和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轻松愉快地达到改善身体曲线,使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美丽的目的。健美操在高等院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参与锻炼人群进行的十个最受欢迎的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仅次于健身气功居于亚军之座。另外,健美操不受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我校的体育教研部门应充分利用每节100分钟的体育课。由教师专业性的指导学生进行健美操锻炼,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以后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开设艺术体操课程,这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增强人文素质教育
要培养审美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包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以及生活阅历等。有一位高中生,从家中箱子里搜寻到一幅清代吴昌硕的《墨荷图》,不懂得它的艺术价值,随手在图上打草稿,毁了这幅名画,把父亲气得呕血。缺乏文化素养的青少年,又如何学会正确的审美?我们必须增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如果学生除了专长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是不可取的。我建议在这方面同学应“博采群芳”,又能有“一枝独秀”。我们可以采取加强课堂教学,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对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对于文科生而言可以增设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而对于理科生就要多增加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人文素质教育要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使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二者交融渗透;大学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教育,了解本民族文化,优长、缺失及发展趋势,指引学生,建立起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三)引进并重视专业教师、美育教学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并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要增强审美能力,除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还要重视发挥教师的师范作用。美育教育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严重。当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1)必须招进一批高素质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或硕士生。(2)把本校原有具备艺术功底的教师每年选拔一批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艺术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和合格率。力争通过三五年的努力,使我校的艺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高。(3)成立艺术教研室,自行开设本校的艺术类教育课程。加大对艺术类教材、教法、教学的研究力度。(4)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建立文化活动中心,舞蹈训练厅、画室、健身房、体操房等。(5)要有专项的经费给予支持,“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这样老师们才会有信心,工作才会更有积极性。(6)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艺术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这支队伍。对于艺术类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先、晋级、住房、福利待遇等方面,要同其他任课教师特别是专业课任课教师一视同仁。以便不断适应我校高职高专教育向正规高校教育转变的需要。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
1.塑造大学精神、提升文化品位,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
活泼、健康、文明的校园生活是人格健全的要素之一,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围绕有利于促进人格的形成来设计和展开。文化艺术自身的精神价值:自由、民主、创造、开放的文化精神,才是大学生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的灵魂。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所创新,大胆尝试,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大学生在艺术与文化的享受中探索艺术的创造精神,艺术欣赏的自由精神、文化兼容并蓄的宽容精神以及艺术和谐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那才真正是大学文化所致力追寻的。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构,知识型、创作性表演性强的文化活动将大展用武之地:科技文化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竞赛、我们倡导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即艺术欣赏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举办民族音乐CD欣赏会、校园原创音乐会、校园戏剧汇演、话剧小品大赛、中外经典影片展评、人文景观摄影大赛、集邮收藏、创作展览、中秋灯谜会、校园文明大使评选大赛、环保手工制作大赛以及校园原创文学、校园诗集和校园网上的各类校园原创作品和文艺赏析等。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童真是最高级的审美」。
长期以来,发展心理学都将色彩视为婴儿期认知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2个月左右的婴儿,能分辨红色和绿色,到了4个月左右,他们开始能分辨蓝色和黄色。
渐渐的,孩子开始能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颜色;孩子们的托管机构(ChildCare),比如幼儿园,也会大量运用孩子们喜爱的明亮、柔和的色彩用在装饰、玩具和教具上。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对欧美早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儿童教育学家——德国的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iedrichFroebel,1782–1852)。
福禄贝尔早年曾在法兰克福学习过建筑,后来进入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ofGöttingen)学习语言和科学。在此期间,他表现出了对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极高兴趣,因为在他看来,矿物从简单到复杂的结晶的过程,反映了普遍的宇宙规律,也主宰着人类的生长和发展。
1816年,福禄贝尔在格里森建立了德国环球教育学院。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为3-4岁的孩子们建立了一所新型的幼儿园。
在这所幼儿园里,福禄贝尔开始实践自己的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不再只是「托管机构」,更被设计成为教育机构。在这里,老师引导孩子进行游戏、歌曲、故事和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活动,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福禄贝尔深信,幼儿园的首要目标应该放在游戏上——他相信孩子们表达内心想法、需求和欲望的过程。他对游戏的强调与19世纪盛行的传统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即游戏是一种懒散和无序的形式,并非人类生活所必须的元素。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促进了儿童的文化重演、模仿成人职业活动和社会化进程。通过游戏,孩子能逐渐社会化和模仿成人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因此,幼儿园也应当鼓励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孩子互动。
孩子应该「在玩中学」(playiswork,workisplay)的理念,被沿袭至今,从蒙台梭利到高瞻理论,无一不将其奉为圭臬。美国儿科学会甚至要求儿科医生,给孩子们开出「玩」的处方。
美国儿科医生开具的处方:更多玩耍/游戏时间!此后,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福禄贝尔的声誉不断提高,并在德国各州建立了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进行「游戏」(play),福禄贝尔自己开发了一系列至今热卖的幼儿园玩具,这些玩具在有的书中被翻译为「恩物」(gift),从简单的未分化的球体或圆形开始,并转移到更复杂的物体上。
纱线球(yarnballs), 图源:http://www.froebelgifts.com
纱线球(yarnballs),图源:http://www.froebelgifts.com
由于福禄贝尔的建筑学背景,他还涉及了很多积木和拼图素材,鼓励孩子们创造几何图形并搭建自己设计的建筑。
镶嵌板/拼图板,图源:http://www.froebelgifts.com
木棍和圆圈(stickandrings),图源:http://www.froebelgifts.com
在福禄贝尔幼儿园里,孩子们使用木棍和圆圈在纸上描出图案,锻炼手的小肌肉,协调手眼的动作,并为后来的绘画和写作中奠定了精细运动的基础。
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儿童教育,甚至是如今美国广泛流行的高瞻课程(highscopecurriculumcourse,HCC)。
在欧美根据福禄贝尔教育理念指导下兴建起来的幼儿园里,出现了很多现代艺术大师——他们都确凿地相信:自己的作品受到福禄贝尔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布置和设计的影响。
比如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dLloydWright,1869-1959)。
他在自传中回忆到:
福禄贝尔积木柔和且明亮的色彩,以及简单的形状,让他儿时的游戏里伴随着对15世纪佛罗伦萨画家FraAngelico描绘的「身披鲜艳长袍的天使」的遐想:一些天使穿着红色长袍,一些穿着蓝色的,还有一些天使的长袍是绿色的。不过最可爱的哪一位,身着黄色长袍,会飞来并盘旋在桌子上方。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认为:
幸运的是,当人类被简单的形状和纯正明亮的颜色所吸引时,就会表现得像孩子一样。在他后期的建筑作品中,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运用了温暖、柔和且乐观的自然色彩——正如他的理论所倡导的。
图源:https://www.vanityfair.com/style/2017/06/frank-lloyd-wright-150th-birthday
图源:https://www.ohiomagazine.com/ohio-life/article/ohio-s-frank-lloyd-wright-homes
图源:https://www.arch2o.com/forgotten-house-frank-lloyd-wright-architecture-lab/
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教师和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家之一,弗兰茨·西塞克(FranzCisek,1865-1946),被认为是第一位发现「许多儿童喜欢以色彩起稿,而不事先进行任何勾绘的人」。
20世纪后期,有关婴幼儿发展的研究证实了福禄贝尔的观察,即幼儿对色彩的区分早于对形状的区分,而且,即使孩子无法正确命名颜色,但他们确实能区分出红色、蓝色、绿色和黄色。
正是基于儿童对明亮、柔和、纯净色彩的偏好,20世纪初,欧美教育机构开始将这些颜色用于幼儿园和托儿所——而现代艺术中对明亮原色的偏好正始于托儿所!
荷兰风格派建筑师、设计师GerritRierveld(1888-1964)的标志性作品红蓝椅的用色,就源自他所设计的育儿家具。
图源:https://terraingallery.org/art-criticis丨m/gerrit-rietvelds-red-and-blue-chair-what-i-learned-about-rest-and-motion-in-myself/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学府魏玛包豪斯学院成立早期,由于一战后经济萧条时期缺乏优质原材料,家具工作室(thefurnitureworkshop)开始频繁手受雇,生产色彩鲜明的儿童玩具。
PeterKelet(1898-1982)为他老师——瑞士画家JohannesItten——的儿子所设计的摇篮,也受到托儿所使用的色彩的影响。
图源:《艺术中的色彩》[英]约翰·盖奇
之前和
@TimothyWang
聊到这个话题时,他说:
「你去看看蒙德里安」在现当代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里,也都是深受孩子们所偏爱的颜色——他的风格太独特了,大家可能都曾看到过或者觉得眼熟。
图源:https://www.canvasartrocks.com/products/mondrian-design-print
圣罗兰(YSL)曾推出过一系列致敬他的连衣裙,当时大受欢迎和好评
图源:http://www.rtl.fr/culture/medias-people/l-oeuvre-de-yves-saint-laurent-en-cinq-creations-7778518345
儿童审美是不是处于低水平?
如果说,他们在色彩和形状的命名上频频出错,那么是的——他们难以用语言表达出审美。
但是从孩子的视角去感知、发展和设计,已经涌现出大量具有强烈艺术风格、高审美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童真确实是高级的审美。
本文来源:Cecilia,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一)幼儿美育的目标
幼儿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在幼儿自身主动投入审美活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
(二)幼儿美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给幼儿提供美的事物,让他们能够理解美的形式所包含的意义,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从直觉开始,产生最初的审美情感,并将此情感一直贯穿于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
2.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培育幼儿的审美感知,就是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和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美,使其感知活动对美变得敏感起来,能在平常的事物中、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在情感的驱动下,会产生表现美的欲望和行动,幼儿表现美的核心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带着自己的特点,表现自己对美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想法。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恩格斯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 语言是绿叶,思维是花朵,幼儿成长是果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用心去培养这片绿叶和花朵,让孩子们结成最健康的果实。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 “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活幼儿的创造力。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幼儿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语言素质成为发展幼儿语言教学和创新性思维的瓶颈,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过关,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不知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给定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从而严重阻碍和抹杀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则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中教法单一、目标混乱。要么教法单一重复,时间长了导致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降低,越来越不喜欢参与和学习思考,教学中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多种方法齐上阵,表面热闹气氛浓烈,课堂结束后孩子难分主次重点,最终效果甚微。 二、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 培育创新性思维,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恰恰在于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成人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决定幼儿的眼睛,大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 “善意”地扼杀着幼儿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事实上,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返璞归真的回归到幼儿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教育幼儿记忆现有的知识,而非教育幼儿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殊不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孩子成了一个没有思辨的容器,但我们的孩子不是容器,更不是装载知识的死板工具。我们应该克服传统语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创新语言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学习的兴趣取决于语言教学材料的选择,有趣的内容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幼儿讲述的欲望。教师选取的内容不仅要被幼儿所熟悉,更要杜绝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去比较、去选择,从而讲出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 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课堂材料,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传达出来。比如选择适合幼儿的网络动画短片,通过播放,孩子表演且讲述看过的动画短片,在听说看做的感官互动下,使孩子敢说能说会说,敢于自己去创造去表达,如此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幼儿们在新颖的创造活动中兴趣盎然,心理也得到极大的满足。 语言表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正式运用语言的场所,能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中表述自己对事物见解的能力。在语言表演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开阔了,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精心设计,以科学的方法和形式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突破幼儿思维惯性的训练方法和形式。爱迪生说,我们应观察别人在达到成功时采用的新奇的创意,只有这样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才能产生独树一帜的创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求异性思维,在幼儿时期,智力发展最为迅猛,此时加强训练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够开阔幼儿的思路。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用续编故事情节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比如在给孩子们讲完豌豆公主这篇童话后,我要求每个孩子续讲故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孩子们语言表达兴趣很高,并且在口语表达中形成互动,碰撞出许多新鲜的创造性思维。孩子们在这节课积极性很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论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子就很简单了,我的建议是这个,不过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建议。这个都是没办法判定。关于钢琴对小学生审美水平的影响论文其实钢琴的话它是一个外国的一个艺术,也可以是中国的一个艺术,它只是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的优秀起来,气质更高,然后呢更有加分项而已,但如果你一定要去学钢琴的话,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毕竟每个人兴趣都不一样,他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讲座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民间剪纸艺术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独特的和多方面的,它主要通过剪、粘、抠、刻等技法来表现艺术,以其独特的技法和趣味性,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它通过让幼儿动手动脑,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萌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园从去年开始开展幼儿民间艺术剪纸活动,目的是:1、 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民间剪纸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2、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剪纸活动时,我们遵循三个原则:(一)实践性原则我们的剪纸活动强调的是幼儿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幼儿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幼儿热爱民间剪纸,着重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二) 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的技能和审美情趣。(三) 趣味性原则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欢乐的情景,形成愉悦的氛围,让幼儿乐于积极参加。在活动中求知,求乐,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既增长幼儿的技能,又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_@我是分割线@_@ 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动脑想、动手做,积极探索,这样就能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并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来训练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有趣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剪纸《小鹿的家》时,小班的老师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村里的梅花鹿养殖场,让孩子们自己亲自去喂小鹿,看一看,摸一摸,充分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当孩子们进行剪纸时,脑子里就有了东西,而且是带着对小鹿的感情去进行创作,当一幅幅作品被展示出来时,孩子们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一次创作剪纸活动中,一位老师组织幼儿剪《手拉手》,在组织剪纸之前,她先带领幼儿玩手拉手玩游戏,并请幼儿观察小伙伴手拉手时的样子,这样在剪纸时幼儿对拉手就有了深切的感知,知道哪里应该剪断,哪里应该连在一起。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剪纸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幼儿逐渐提高剪纸技能和审美观。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我们先让幼儿随意目测剪,包括随意目测剪直线、随意目测剪折线和随意目测剪曲线,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能熟练使用剪刀。当幼儿学会熟练使用剪刀后,便教幼儿学习沿轮廓线剪。包括:沿线剪直线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及一些不规则图形。沿线剪圆形、椭圆形等弧线。弧线幼儿掌握较难,常常出现把圆形剪成多边形的情况,这就要教幼儿剪时左手要配合右手的动作旋转纸片,才能剪出光滑的图形。在幼儿掌握了直线与弧线后,使可沿线剪一些物体形状。先剪一些大面积的,线条较简单的,如房子、大树等,然后逐渐加深难度,剪些线条复杂的,有细节的图形,如各种小动物、小朋友、花草树木等。在目测剪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称剪。让孩子通过对称剪,感知半个会变一个,一个会变两个。然后在已有剪纸经验的前提下,学习镂空剪。在物体轮廓线上、轮廓内折剪镂空剪出图案及装饰线条。如动物的眼睛和花边,树上的果子,动物身上的花纹等。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幼儿的剪纸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大大提高,继而由对称剪发展为多次折叠剪,即将纸折叠多次后,剪出相连的纹样。在多次折叠剪活动中,应当注意到折叠的层次不能太多,纸张不能太厚,否则幼儿的手腕力量不够,剪不开;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图案的连接点,不能剪散。 @_@我是分割线@_@ 通过开展民间剪纸活动,对幼儿起到了以下的促进作用: 1、民间剪纸活动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幼儿在民间剪纸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前欣赏作品,活动中亲自动手去表现美,到最后创造出一个个美的作品的过程,无不渗透着对幼儿美育的教育。在课题实施一年多的时间里,民间剪纸艺术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民间剪纸活动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思维,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自我操作,自由发展思维想像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活动中,幼儿通过手、眼、脑的协调动作,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民间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剪纸活动主要是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手脑并用,既发展了幼儿剪的技能,也发展了幼儿在画画、折纸等多方面的兴趣及技能。通过一年来剪纸教学地开展,幼儿创造性地剪出了许多图案、花边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 4、剪纸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幼儿有了一定的剪纸技能之后,我们的教师往往都是采取多名幼儿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方式,这样完成的作品内容会更加丰富,由于多人互相商议,想象空间更加广阔,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幼儿更有成就感,而在幼儿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其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幼儿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剪纸活动,派了多名教师去上海、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开辟了专门的教室作为剪纸工作室,在每个班级都有剪纸活动区域,大厅走廊更是必不可少的悬挂着孩子们的剪纸作品,这些都为剪纸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的剪纸活动向家长进行开放,无论是大班还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娴熟的剪纸技能,引起了在座每个家长的惊叹。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时期,无论是幼儿对民间剪纸活动的实践,还是创造力地培养上都应把握好这一时机,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它们更大的作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需要成人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以上内容是我们在开展幼儿剪纸活动中的一点心得,由于开展时间短,经验还不够丰富,请各位家长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展这项活动。
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是需要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要注重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不断挖掘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有:
1. 亲近大自然启迪幼儿的审美情趣。
2. 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3. 创设审美环境是 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前提。
4.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是开发幼儿审美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