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园教案(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路边摊能吃吗?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知道病从口入,做到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等简单的卫生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照片、健康卫士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幼儿了解不卫生的食品引发的身体状况。 1、以“教师“的“心情变化”引出话题。 猜猜老师为什么会肚子痛?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老师不舒服的原因。 小结:贪吃东西会生病的。 二、观察路边小摊做点心的照片,引导幼儿懂得不吃路边的小食。 1、你觉得照片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2、照片上的人在做什么?他们卫生吗? 小结:路边做的食物虽然很香,但是一点也不卫生,而且也没有营养。一些颜色的很漂亮的食物里面有很多色素,吃了会中毒的。所以我们不能去买路边的小吃。 三、以关爱老师的健康,引发幼儿懂得爱吃蔬菜和水果等有营养的食物。 (1)老师身体不舒服了,怎么办呀? (2)吃哪些食物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小结:少吃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能让我们的身体很健康。 (更多教案尽在:屈老师教案网)
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教案大全集
躲,看,跑,报。有危险第一时间躲开,不要围观,看准时机跑到安全处,马上报告可靠的人求助,例如自己的教师,穿制服的人(警察、城管、消防员、军人等等)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大班教案
我个人认为一年级端午节安全教育:一是注重人身安全――在家(水电火)、在外(交通),二是注重财物安全。
幼儿园大班活动中的安全教案
不玩电风扇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是具有危险性的,了解生活中哪里有电。
2、在共同游戏中了解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电。
活动过程:
一、引入1、小白兔要搬新家了,它的家里需要放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帮它出出主意,它需要哪些东西呢?
2、原来小白兔还需要这么多的家具,还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这么多的东西。我们的家里有没有这些东西呢?
3、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动起来呢?它们需要什么?
4、原来这些都是电器,只有电才能让它们动起来。他们是电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电器。
二、 找电器1、出示电的标志(宝宝们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这是什么标志?这是电的标志)2、在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用电的电器呢?
3、我们一起找找哪里有电器,找到之后把这个电的标志贴在它上面吧。
4、共同进行游戏。
5、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们有没有找对教室里各种各样的电器。
6、和幼儿一起检查。
三、 危险的电1、电也是十分危险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2、那我们平时有哪些动作不能做?(引导幼儿讲出不能去玩电器,不能去碰电插头的道理。)3、幼儿了解触电的危险。
4、共同进行讨论除了电还有什么是危险的。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不在马路上滑旱冰
首先你必须要有驾驶证,驾龄满三年,到当地驾(车)管所报名领书,程序和考驾驶证一样,先考理论后上车,上车考试旁边会有考官同车监考的,考试时每一个选项都要考,边考试还要向考官边讲解,和教练教学员时做示范一样,考试合格后可以拿教练证了。
驾校教练资格证报名条件
一、驾校教练员报考条件
(一)理论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具有2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常用伤员急救等安全驾驶知识。
5.了解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教学知识。具备编写教案、规范讲解的授课能力。
(二)驾驶操作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符合安全驾驶经历和相应车型驾驶经历的要求;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和应急驾驶的基本知识,熟悉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具备驾驶要领讲解、驾驶动作示范、指导驾驶的教学能力。
二、报考材料
(一)身份证、驾驶证复印件;
(二)学历证书、学历证明书复印件或学历证明原件;
(三)职业资格证复印件;
(四)机动车驾驶人安全驾驶经历证明;
(五)相应车型驾驶经历证明;
(六)备案证明复印件。
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
1、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考试每年举行两次。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交通部制定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核标准、考试工作规范和程序组织实施。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向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教练员证》《教练员证》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印制并编号。《教练员证》的有效期为6年。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应当在《教练员证》有效期届满前30日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换证手续。鼓励教练员同时具备理论教练员和驾驶操作教练员资格。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防溺水
幼儿园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教育幼儿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来园,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伤害。
2、教育幼儿不能拿玩具和同伴打闹,更不能抓、咬、打同伴。
3、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
4、到公共场所参加游览,外出散步或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要远离变压器、建筑工地等危险的地方,听老师(或者大人)的话,不得随便离开集体,有事应告诉老师。
5、教育幼儿在运动或游戏时应听老师的安排,遵守纪律,有序活动,避免互相追打、乱跑碰撞。
6、向幼儿讲解和宣传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玩火、玩电、玩水的危害,以防止意外事故。
7、引导幼儿了解消防栓、灭火器的用途,知道幼儿园的安全通道出口;教育孩子养成到公共场所注意观察消防标志和疏散方向的习惯;知道各种报警电话,懂得如何报警。
8、下午放学后,教育幼儿要拉着大人走,不能自己到处跑,不能停留在幼儿园玩耍,以防意外。
9、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10、教育幼儿不随意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要让陌生人碰自己的身体,告诉孩子,只有家长、医生、护士才能触摸他(她)的身体,如果陌生人要这么做,一定要尽快逃开。
11、教育幼儿在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不玩煤气、炉火、火机、开水壶、饮水机、药品等危险物品。
12、教育幼儿没成人带领下不能自己过马路,过马路时,应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上街走路靠右边走。
13、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14、到野外旅行或散步时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应该放入口内,以防意外。
一、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小朋友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在一些城市中,小学生外出均头戴小黄帽,集体活动时还手持“让”字牌,也是为了使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这种做法应当提倡。
二、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三、坐车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坐公共汽车:排队上车,先下后上,做懂事的小孩;在车子里,不要头手伸出窗外,容易被别的车刮伤; 不要坐在开动的车厢座位上看书;没有座位时,要拉好身边的扶手;不得向车内外乱扔东西;不要在开动的车厢里乱跑,容易摔跤;车里不要吃东西,尤其是冰棒和串烧。
2、坐出租车:冲到马路当中去拦车很危险,在路边招手司机叔叔也能看见;下车时要从右边下车,注意后面的车辆和行人;下车前看看坐椅上有没有东西,不要把东西忘在出租车上了;如果下车要穿过马路,走到出租车后面比前面更安全。
3、坐父母开的车:不要提问题和唱歌,让父母分心影响开车;不要去开车门,乖乖地在后排坐好;系好安全带,父母就可以安心地开车了;如果坐前排,不要扳动方向盘、排档杆,很容易造成事故;不能在车厢里放带尖角的玩具,容易受伤。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活动前提:
具有一定想象力,情感及社会行为有一定发展。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冬季
我家以前老鼠也挺多的,现在少了。要防鼠注意几点就行了:
1.最关键是搞好卫生。卫生不好很容易招老鼠,垃圾要及时的倒掉尤其是厨房,每天打扫一下,既能防鼠又能防蟑螂,一举两得。
2.如果已经有老鼠,我建议用粘鼠板,或者夹鼠板。老鼠药不建议用,死老鼠都不知道从哪里找,家里有小孩的就更加不能用了。至于养猫就没那个必要了,不过要是你喜欢也可以养一只。
大班幼儿园安全活动教案40篇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安全活动大班幼儿园教案防疫
我个人认为小班防疫美术教案设计符合幼儿小班身心认知规律、通过防疫美术的练习绘画、让幼儿懂得基本的防疫常识、并坚持做到、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