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如何让宝宝坚守餐桌好好吃饭,怎样让宝宝好好地吃饭?

2022-07-05 07:51: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让宝宝坚守餐桌好好吃饭

  4岁2个月的仁秀,被怀疑患有adhd,但是药物治疗需要满6岁才能进行。主治医生认为,先进行非药物治疗,通过父母的教育态度来引

1、如何让宝宝坚守餐桌好好吃饭

  4岁2个月的仁秀,被怀疑患有adhd,但是药物治疗需要满6岁才能进行。主治医生认为,先进行非药物治疗,通过父母的教育态度来引起孩子的改变。仁秀的父母是双职工,每天忙得连和孩子见面交流的时间都没有,医生要求他们进行餐桌教育。简单的餐桌教育实施表已经做出来了,有如下四条,条件是每周必须进行五次家庭就餐。

  1.全家人一起就餐(标记出没有参加的人)。

  2.在指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吃饭。

  3.自己动手吃饭。

  4.关掉电视。

孩子们吃饭的时候父母虽然在旁边,但是孩子们不会自己吃饭,所以一起就餐显得遥不可及。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要定下目标,即使花再长时间也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引导孩子们不离开餐桌,并且不要让他们在屋内跑跳打闹。

  课题一固定场所

在仁秀家,妈妈要追着两个在电视前的孩子吃饭,经常把饭摆在两人用的小餐桌上,从房间端到客厅。加上姥姥一家五口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寥寥无几。所以连像样的餐桌也没有,仅仅是将孩子们用的书桌拼凑起来而已。

  这样的缺点不仅仅在于要经常地移动吃饭场所,而且在书桌上就餐不能让孩子们意识到跟家人在一起就餐是一个特别的仪式。反复地说让孩子们不要离开餐桌,但在孩子们听起来就像唠叨一样。

  餐桌计划第一周的第一天里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弄一张全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的餐桌。在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进行的餐桌教育就这样开始了。为了吃饭场所固定,弄一张餐桌,这也是能自然而然关掉电视的方法之一。

  课题二弄清辈分

  专家们指出全家人围着仁秀团团转是问题所在。根据心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爸爸在孩子们心中有一定的权威,但是由于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他们经常违背爸爸制订的规矩。在家庭就餐中进行对话时有必要进行辈分的确立。

  专家们认为如果父母不制订规矩的话,孩子是不会守规矩的。因此要先在餐桌上制订规矩。用各种各样颜色的椅垫训练孩子们对长幼辈分的认知能力,让孩子们逐步意识到大人的存在。通过这种方法会起到吃饭时不离开餐桌的双重效果。

  课题三不论什么理由,都不吵架

  因为仁秀的原因,夫妇俩经常吵架。但是餐桌教育开始之后,最亟待解决的是要创造良好的家庭就餐气氛。父母们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所以他们商量好当出现分歧后,或是一旦有要吵架的迹象时就马上转移话题。

  他们决定努力把就餐时的对话气氛变得和睦。牢记,当对方说话时,要以:哦,是吗"这样的方式来给对方回应。

  餐桌教育第一周的情况

  对孩子们进行新规则下的餐桌教育。在开始餐桌教育之前,姥姥在厨房准备完饭菜以及孩子们吃完饭之后她才去吃饭。这个训练项目开始之后规定,在姥姥还没有坐在餐桌前时,孩子们是不能开口吃饭的。

最初孩子们听到对椅垫的说明,看到有自己的位置后,他们好像感觉到了标准的餐桌有什么不同了。庆秀和仁秀好像做游戏一样把椅垫和筷子摆好了。但是这种效果并没持续太长时间。特别是注意力相对不集中的仁秀厌倦了吃饭后,就会靠在妈妈身上或离开餐桌去玩球。但是父母的态度却有了变化。

  仁秀,快回到你的座位上。吃完饭之前都要坐在这里。快,我不是说过吃饭的时候不要玩球或是玩玩具嘛。放下,快过来。

——妈妈

  仁秀前后5次曾试图离开餐桌,都被父母制止了。半个小时后仁秀嘟囔着让父母喂他吃饭,但是遭到了父母的拒绝。:自己吃饭"是第一周的目标。饥饿的仁秀只能在斗争了接近40分钟后把饭倒进已经凉了的汤里吃了起来。有变化的不仅仅是仁秀,庆秀在仁秀每次离开餐桌的时候都会察看父母的反应,在确认了父母:吃完饭之前不能离开餐桌"的坚决态度之后,他自己就把饭吃掉了。从中父母也得到了自信,意识到了餐桌教育并不是那么难。

  孩子们能在餐桌上吃完最后一口饭,真是太值得感激了。他们今天主动把椅垫和筷子摆好了,虽然有一点吵闹但态度积极,这就已经很好了,好像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如果觉得孩子可怜就放任他们的话,这样就又回到了最开始的情况了。要试一试才行。

——爸爸

  一周5次的就餐时间里,孩子们在没有大人唠叨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不离开餐桌。即使再困难,也要让孩子们自己拿起碗筷来吃饭。最初要进行40分钟的就餐时间逐渐减少到了20~30分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怎样让宝宝好好地吃饭?

第一条原则:不可勉强

教育的原则是不要勉强。有些妈妈一看见孩子不吃就恼火。吃的人是婴儿,要根据婴儿的食欲和情绪耐心教育。

第二条原则:创造快乐气氛

首先,妈妈要快乐,要注意创造快乐的气氛。孩子不想吃的时候就不要硬把食物塞进他的嘴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很喜欢吃的孩子”,妈妈要经常保持保持笑容满面。

第三条原则:生活养成规律

养成白天充分运动,夜晚睡好觉的规律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第四条原则:和家里人一起用餐

孩子吃断奶食品到了后半期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她)和家里人一起用餐了。这样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扩大菜单的范围,还可以模仿妈妈和爸爸的行为,自然掌握进食的礼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有的妈妈经常为了宝宝吃饭这件事情而苦恼。妈妈下班后,不顾上班的辛苦,马不停蹄直奔超市,不管价格怎么样,只要是新鲜的、有营养的,就往家里搬,到家急急忙忙做好饭了,宝宝却不吃。

看着自己的战利品不被宝宝接受,妈妈甭提有多失望了。于是,想方设法地哄宝宝,宝宝走到哪里,妈妈就端着饭碗跟到哪里,结果,宝宝还是只吃进那么一点点。妈妈发愁,喂宝宝吃个饭怎么就这么难呢?不当喂养,导致宝宝失去饥饿感。

吃饭本是人的天性,宝宝怎么就不喜欢呢?宝宝小的时候,一饿了就会哭泣,妈妈过来喂他就不哭了。由此可见,宝宝并不是生来就讨厌吃饭这件事的。那么,是什么导致宝宝失去了吃饭的兴致呢?

原因在于妈妈的喂养方式不当,导致了宝宝不喜欢吃饭。如果妈妈不认为是这样,那么就接着往下看吧。

当宝宝喜滋滋地开始张嘴接住妈妈喂过来的饭时,妈妈非常开心,因为宝宝能吃饭了!能吃饭就意味着可以健康成长!于是,当宝宝把头扭到一边,小手一个劲摇摆的时候,其实是在用身体语言告诉妈妈“我饱了”,可是妈妈总觉得再给宝宝吃一些会更好,于是想方设法再往宝宝肚子里塞一些妈妈认为有营养的物品。

有的妈妈害怕宝宝吃不饱,觉得宝宝吃得越多身体越好,于是不管餐前餐后,都往宝宝手里塞吃的,诸如水果啊、面包啊、火腿啊之类的。外面买来的小食品,较之妈妈做的饭菜,往往更能满足宝宝的口欲,不知不觉间宝宝就会吃进很多,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吃不进去了。但是在妈妈眼里零食不是饭,到了餐桌上,宝宝必须吃下很多肉、菜、饭,妈妈才肯善罢甘休。否则的话,妈妈就会想尽办法催宝宝吃,搞得宝宝很烦躁。

有的宝宝喜欢吃肉,每餐饭只要有肉,就能吃个肚圆。不过,妈妈可不这么认为,她们觉得宝宝吃肉太多,吃菜太少,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就开始禁止宝宝吃肉,硬是把菜往宝宝碗里塞,搞得宝宝连肉都不愿意吃了。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宝宝频繁地被妈妈要求吃饭,本来一件简单的行为被妈妈演绎成了一种义务,仿佛是在为妈妈吃饭一样,宝宝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逆反心理。被强迫吃饭的宝宝会拼命反抗,而被迫少吃饭的宝宝则会感到受了虐待反而更加想吃。行为疗法专家阿奈特·喀斯特采恩指出,正是家长这种对孩子吃得“太多”、“太少”、“太单一”的忧虑,使饭桌成了“烦桌”。

一味地让宝宝吃并不是懂爱妈妈的做法,通过观察宝宝的日常行为来断定宝宝是不是营养合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养育方案。只要宝宝每天快快乐乐、活泼可爱,即使宝宝的饮食单一、即使宝宝食量不大,妈妈都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宝宝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需要什么他们就会摄入什么,让宝宝自己决定要吃什么也是一种在教育上的民主。没有这种民主,孩子迟早会以不吃来抗议。

千万不要追着喂

追着宝宝喂饭,哪个妈妈都不愿意,可是很多妈妈都在做。主要原因就是妈妈们怕宝宝饿着,觉得自己麻烦一些,总比饿着宝宝强。其实,有这样做法、想法的妈妈问题就出在没有树立正确的喂养原则上。

1.妈妈不要乱了阵脚

吃饭是宝宝自己的事情,当宝宝找到了当家做主的感觉后,吃饭的积极性也就来了。妈妈只要准备足量的营养足够的饭菜就好了,吃多少、吃什么由宝宝自己来决定。妈妈的目标就是让宝宝养成按时定量吃饭的习惯,妈妈虽然不能够决定宝宝吃多少,但是妈妈可以控制两餐间隔时间,一般是4—6小时。这样的用餐安排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经过4—6小时肠胃对食物进行了有效的消化,按照胃吸收和排空的时间来控制两餐间隔,可使消化系统处在有节律的活动状态,可保证宝宝充分消化吸收营养。如果妈妈确实想让宝宝多摄人某种食品,只有在做菜做饭上下工夫,提升宝宝对食物的兴趣,但是绝不可以简单化地命令宝宝吃。

宝宝懂得恰当地吃人他们所需要的量,既不多也不少。这餐可能肉多吃点,那餐可能米饭多吃点,妈妈都不要约束宝宝。宝宝有时候吃得多,有时候吃得少,妈妈不要每天都盯着宝宝的筷子,只要在一个阶段内摄入的食物是平衡的,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妈妈不必为此担心。

妈妈根据自己在健康饮食方面的知识确定并选择要吃什么、什么时候给宝宝吃、怎样吃,并规定吃饭时间以及次数,而由宝宝决定吃不吃、吃多少。

无论孩子吃得多还是吃得少,妈妈都不唠唠叨叨地追着喂宝宝,宝宝会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吃饭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快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宝宝的食欲就会很健康,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控制饮食,不偏食、不多食。

2.培养宝宝吃饭的专注力

小宝宝最感兴趣的是玩具,刚开始引导宝宝吃主食的时候,妈妈可以允许宝宝手里拿着玩具。但是,妈妈要想办法把宝宝的注意力引导到吃饭上。妈妈可以说:“哦,今天的饭菜真香,宝宝吃!妈妈只喂宝宝!”

宝宝能够自己吃饭的时候,妈妈就可以让宝宝把玩具放在玩具箱里,告诉宝宝:“让玩具休息一会儿,宝宝吃完饭就有力气了,再好好玩!要不玩具会抢宝宝的好吃的!”

当宝宝能够独自吃饭的时候,妈妈就要给宝宝立一些规矩了。妈妈要告诉宝宝吃饭的时候不要玩玩具,不要老从椅子上下来,不要老喝水,不要边吃边看电视等,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培养他的条件反射和心理适应规律。

宝宝刚刚学着自己坐到餐桌吃饭的时候,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吃饭技巧,会把餐桌搞得很乱。这个时候,妈妈一定不要喂宝宝吃饭,经过了“抓饭”、“混乱”的局面后,宝宝就能准确拿勺子、筷子夹菜、吃饭了。

3.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全家人要着力营造一种到了吃饭时间全家人围坐在餐桌前的用餐氛围。不管家里人谁有没干完的事情,到了用餐时间都要停下,共同吃饭。当然,如果某个家庭成员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餐桌吃饭的,妈妈要跟宝宝讲清楚,让宝宝明白规矩是死的,但执行起来是灵活的。

吃饭的时候,妈妈不要数落宝宝的劣迹,也不要说任何不高兴的事情,可以讲一些高兴的事情,以改善大家的用餐心情。

妈妈不要当着宝宝的面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受大人影响宝宝就会先人为主地觉得哪道菜不好,就会拒绝食用。事实上,每道菜都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妈妈只需说出来就好了,不要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也不要劝说宝宝,而要让宝宝自己品尝、选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怎样让宝宝学习自己好好吃饭

  10个月的宝宝几乎能接受所有软、烂的食物了,咀嚼能力和小手的协调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培养餐桌礼仪了。他现在可能吃的还没洒的多,但可以让你以后不用再追着赶着哄宝宝吃饭了。

  鼓励宝宝自己动手。让宝宝自己拿勺吃,别怕他弄得到处都是,如果觉得难打理,可以给他围上围嘴,在餐桌椅下铺上报纸。

  给宝宝固定的餐桌椅,让宝宝明白,这就是他吃饭的地方。

  别在吃饭的时候逗宝宝玩,不要所有的人都争着抢着喂他吃,让他自己动手。

  吃饭时间要规律,一日三餐定时进餐,让他和大人一起吃。

  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选择多种食物,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每天还要保证600毫升左右的奶量供给。

  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的搭配,让宝宝喜欢从而增加食欲,爱上吃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