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老师对学生偷窃行为的因应与辅导,孩子为什么会有偷窃行为及对策
1、班级老师对学生偷窃行为的因应与辅导
一、前言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经营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其棘手之处乃在于若班级
1、班级老师对学生偷窃行为的因应与辅导
一、前言
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经营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它甚至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其棘手之处乃在于若班级中有同学遭窃,却因无法抓出行窃的同学时,恐将造成同学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严重打击班级秩序,即便查获偷窃同学,老师亦需适当处理应变,并协助同学改过。有道是:「细汉偷摘瓜,大汉偷牵牛」,所以积极预防的工作更是不容忽视。以下我们将就偷窃行为类型、成因、预防与辅导方法等方面加以探讨。
二、偷窃行为的类型
在探究青少年偷窃行为成因前,我们可先参照台北市士林地方法院和青少年辅导委会(民74)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系年偷窃行为分为十种类型:因情绪冲动受物质引诱而不能克制的冲动型;因家贫且父母疏于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窃的经济型;为反抗社会不公平而报复的反抗型;为减轻内心紧张的强迫型;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不能克制冲动产生的癫痫型;自我堕落的堕落型;受英雄主义支配而为团体做事的集体型;缺乏法律常识及物权观念的无知型;以及物质欲望过高的占有型。
三、偷窃行为的成因
根据以上的分类可以看出,青少年偷窃行为的产生有几个原因,大致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因素,另一类是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可分为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自动神经系统不平衡,内分泌的失调以及体型上的畸形或官能上的缺陷。这些生理因素影响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或自我概念,进而产生适应困难的现象,有些青少年因而走上偷窃之路。心理因素则包括:(一)占有欲的需求:当青少年不能拥有同侪或其它人所拥有的东西时,就会使用「不告而取」的方式,设法取得他想拥有的东西。(二)爱的需求:当青少年得不到父母师长的爱,经常遭到拒绝,就可能以偷窃,企图补偿因得不到爱而受到的伤害。(三)被承认的需求:青少年为了得到同侪的承认,或反应同侪的压力,会以偷窃方式取得财物与同侪分享。这种不当行为,说明了青少年在群体中有强烈不适应的感觉。此外,青少年有时会为了加入帮派而被要求偷窃,因为偷窃是加入帮派的一种仪式。(四)好逸恶劳:行为受享乐原则的支配,凡事都想不劳而获,容易受物质的引诱,如果加上侥幸的心理,就会采取偷窃的方式,以供自己的享乐。(五)不正常的情绪发泄:偷窃不是因为个人所需或金钱价值,也非表达忿怒或报复,而是一种强迫性行为,从偷窃中获得快感。
除了上述个人因素外,环境因素亦助长了偷窃行为的发生,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例如:(一)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子女,促使子女向同侪负向次文化认同,形成反社会行为。(二)父母过于放任,对子女偷窃行为纵容,使子女逐渐养成从事偏差行为而觉得无所谓的态度。(三)父母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子女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盗心,或者子女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四)父母本身即从事偷窃等不正当行业,子女从小耳濡目染,根本不觉得偷窃是不正当的行为。
在学校方面,则可能因为(一)学校道德教育偏重教条的灌输,忽视行为的实践。(二)课程设计不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成就感,以致课业适应不良。(三)学校忽略法律常识教育。(四)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器材,或没有足以吸引学生的活动,使学生精力无法宣泄。(五)同侪朋友引诱,相互认同模仿。
在社会因素方面,因为(一)社会急功近利,政治生态畸形发展,社会风气不良,误导了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判断。(二)大众传播媒体过于详实描写窃盗行为,无形中传授了偷窃技巧。(三)传统守望相助精神荡然,给予偷窃可行机会。(四)正当休闲场所太少,而不正当场所的诱惑太多,或意志不坚的青少年沈沦其中而步上偷盗犯罪之途。(五)青少年处于都市之较贫穷低下地区,受到低社会阶层青少年次文化的熏染,养成强悍、粗鲁、聪明、狡猾、宿命的性格,反抗法律规章,藉偷窃追求刺激。
四、预防与辅导方法
面对青少年偷窃行为,在预防方面,各校辅导室可根据现有人力与物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加强亲职教育。二、增加学生法律常识,使学生了解普通窃盗、加重窃盗或常业窃盗之法律刑责。三、利用价值澄清法讨论偷窃等偏差行为,导正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四、加强青少年之自我观念、自我控制力、发展健全之超我、以及愿望不能满足或遭遇挫折时,应如何转化寻求其它合法之替代。五、关心与接纳学生。六、从观察、晤谈、测验及作文等方面收集资料以了解学生是否有偷窃等偏差行为。另外对于被偷窃之学生应教导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务。七、建议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注意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上能获得成就感。
在辅导方面,要先了解青少年的偷窃行为是偶发性的还是习惯性的,其次要了解偷窃的动机及背景,在矫正青少年的偷窃偏差行为时,「行为改变技术」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例如使用增强原理施予行窃者嫌恶刺激,要求行窃者送回窃取物外,再加一样价值相当的东西的过度矫正法、大量提供行窃者需求以造成其身心上不舒服的饱足策略法、减轻压力的松弛训练法、以及模仿抑制与角色扮演法等。
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矫正偷窃行为时,「自我管理方案」是可使用的技术,首先要协助青少年认清自己的偷窃动机是什么?有什么不能满足的需要?其次协助青少年找出最易导致其偷窃行为产生的情境,最后再帮助青少年找出克服偷窃行为的方法,例如,请老师经常提醒,请父母随时检查。利用自我核查、自我酬赏、自我契约及刺激控制等自我管理的策略来改变偷窃行为。
对于如何改变造成青少年偷窃的偏差观念,meichenbaum(1986)的「自我指导治疗」是可行的方法。透过认知重建,青少年要改变其自我内在语言,以新的观点看自己的问题,观察造成自己偷窃行为的内在语言是什么?然后学习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适当的、符合社会规范的内在语言,再学习更有效的因应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里加以练习。在使用上述技巧时,可利用现实治疗法的技术,鼓励青少年注意其「现实」责任以及对与错的问题。
五、参考现实治疗法老师可采用的因应措施
现实治疗法最主要的需求就是爱与自尊的需求,强调个体如果接受爱或给予爱,则会产生适度的成功,由爱会使个体产生成功的动机和自我价值。在爱与自我价值的交互作用下形成自我认同,而且将走向成功的途径。注重「现在」和「行为」,老师引导学生,使其能对自己有正确的了解,且面对现实,实现自己的需求,而不侵犯到别人。强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所以依据现实治疗法,我们认为老师应强调的辅导特质有:
1. 重视现在行为,而非情感与态度:
不依赖领悟法去改变态度,而是认为行为与态度两者是相对的。行为改变,态度亦随之改变。
2. 强调现在,不重视过去:
着重学生的实力、潜能、成功与积极特质,不赞成就学生过去之历史提出讨论。
3.强调价值判断:
强调学生须对目前的行为性质做价值上的判断,并且决定什么是造成生活中失败的因素。
4.不重视转移:
认为转移乃是老师用作自庇的一个方法,此种转移方式无法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际关系。
5.强调意识,排斥潜意识:
强调潜意识即是避开学生不负责的核心问题,并且给他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就负责而言,潜意识是不富意义的。
6.排除惩罚:
反对采取惩罚,而以经验代替惩罚,使学生去经验行为的自然结果。
7.强调责任的观念:
使学生知道他们可以使用能力去满足一己的需要,但不能陷他人于不义」。即为所谓的责任观念。
◎对于偏差行为(如偷窃),老师可采用的具体处理方法:
1. 教导 ( teaching)
教导学生能接受责任的观念,使其能从日常生活中采取较佳途径,期能满足需要,必要时应给予直接的说明。
2. 示范 (modeling)
老师提供自己给学生作为模仿的对象,鼓励他们学习有关责任的问题及需求的满足等事项,并应用到学生处理问题的情境。
3. 涉入 (involvement)
老师以拟情、尊重、温暖、灵犀相通等方法尽力与学生产生心理的融合,学生投入辅导的过程中。
4. 设限 (setting)
设限,是指限制辅导的时间以及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设限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效率。
5. 对质 (confrontation)
使学生用负责及睿智的方式,表达出不同的见解,以建构自我观念。对质的目的即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一致,而能独立采取行动,并向自我挑战。
6. 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使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反应或观感,并习得适当行为。
7. 建立契约 (planning)
老师须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白指出哪些工作或行为需在何时完成也指明奖赏。
8. 经验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老师提供本身相似经验或其它真人案例,向学生描述并解释。使学生对其目前的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并提供他们一个参考架构,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依据。
9. 具体目标实现的监督 (pinning down)
计划中各阶段所提出行为目标的细节明确,促使学生实践力行。
10. 鼓励 (encourage)
强调个人有爱与被爱的需求、自我价值感的需求,老师的鼓励对于学生该两种需求的满足不无影响。可使用代币制。
11. 团体方式 (grouping)
有偏差行为的学生在团体中,经由相互的讨论而了解责任,并将责任的涉入分享给成员,使成员学习解决问题。藉对过去事情或罪恶的判断,将可于此时此刻确认其过去失败而产生另一新的做法。如此,犯罪者参加团体后,归属的需求会获得满足,使犯罪者产生一致性的责任行为,而达到适应的需求,进而获得快乐与成功。
六、结语
因此,我们发现学生偷窃行为的形成背景与动机实在是包罗万象,而其中许多预防与辅导的工作,更需仰赖老师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无间,才得以施行。唯有如此,方能彻底维护班级的整体秩序与良好互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为什么会有偷窃行为及对策
常常会见到宝宝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其实,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偷”。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有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骂,而收效却甚微。其实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反应过度和:姑息养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要花钱来买,不懂得不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所以当家长发现他偷拿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责怪。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偷"。
但是大人应该通过这件事设法让他意识到偷窃是错误的。告诉他::如果你没有经过同意或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就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别人会很伤心。"
如果孩子从超市悄悄带出了糖果,父母要带着孩子把糖果还回去。
如果他已经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还钱。再次带他去超市时,就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又将喜爱的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时,对他说::每一件东西都有价钱,妈妈只有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件小东西,在收款台前,让宝宝自己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
小孩子对于父母嘱咐的事情常常一转脸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的吼叫、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必须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才会逐渐改进。如果宝宝的表现良好,家长则可以在房间里为他贴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
3、班级中学生的个别指导
一. 前言
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健全的人格,欲发展健全的人格,固然需要有完善的课程、设备,尤其需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指导方法,个别指导便是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藉导谈或其它活动以了解学生身心状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社交关系、兴趣嗜好、学力志力等,予以适当的指导,以达到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指导的实施,在支持某个人能认识他在社会上、职业上、以及休闲生活上,他自己有关的各项问题,透过指导,使他能面对现实问题,并且顺利的解决问题,并就这种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训练和经验,使他能获得生活适应的能力。唐守谦教授认为:指导的对象是个人,以每一个人为对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使他充分发展潜在的能力。所以各种指导都可作为个别指导来看。由此可知指导是一种「帮助」及「支持」,也是一种诱导和启发。
二. 个别指导的功能
个别指导在教育上必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述如下:
(一)增进学生间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不愉快,常由于彼此间的了解不够。如师生相处,教师对学生误认为「顽劣」或「朽木不可雕」,学生对老师误认为「故意找麻烦」或「对我有成见」等,往往由于师生间的结阂不能了解,而缺乏情感的缘故。若能时与个别指导谈话,自能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因而更能建立师生间深厚的情感。
(二)帮助学生矫正个别的问题行为:
1、交友问题:与同学朋友相处,态度不正常、欠妥善。
2、社交礼仪:社交欠大方磊落,应对进退礼节欠周到。
3、服装仪容:散漫、不修边幅、装扮不得要领。
4、言语行动:举止欠端庄、文雅、言语粗野、无分寸。
5、英雄主义:无理取闹、不择手段,自视为英雄。
6、心理卫生:精神不振、骄矜、自卑、多疑等不正常心理。
(三)帮助学生解决个别的困难问题:如学习、生活、健康、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其困扰或心事,唯有教师能经常接近学生,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就客观的因素,诱导学生对求学、为人、处世有所认识,才能逐渐解除其困扰或困惑,并帮助其解决困难的问题。
(四)辅助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互异。欲使学生的个性能在群体中发展,除了教育指导外便是生活指导,尤其有赖于个别指导,以适应学生的个别需要。
(五)激发学生自发自动的精神:杜威认为教育及生活,生活是经验不断的改进,要使学生亲身去经历,亲手去做,才能获得真正的教育。因此若要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精神,必先激发学生的良知,其方法乃在于个别指导。
(六)补救班级教学的缺陷:教师一人实施教学活动,无论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都是合乎经济原则,是为其优点,但是忽略了个别差异。在学校学生人数过多,班级内学生数超过饱和的状态下,只有实施个别指导,方可补救班级教学忽略个别差异的缺陷。
三.老师所务求具有的能力
1.工程师般的精心
老师有丰富的学识固属重要,然而尤须「能思考」、「会创造」,所以要有工程师般的周密思考和创造能力,能随时间、空间以及人为的需要,精心设计建设的蓝图,既经济、效用、又艺术、合理。而老师是建设「人」的工程师,更须具有此能力。
2.法官般的公正
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的态度只要一稍为不小心,对待学生有欠公平,则亦难使学生心悦诚服。当然要做到绝对工公正不是容易的事,但不能不随时抱有「力求公平公正」的一颗心。
3.军事家般的胆识
对学生要能洞悉内情,了解学生个性,明了学生行为背景。有胆略、有见识、面对现实、站稳力场,持应有态度,逢事自能迎刃而解。如军事家在千变万化的军事行动中,仍持有那份胆略与见证,此可让自己多自我磨练。
4.宰相般的心胸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理想能具恢宏的气度,开阔的胸襟,要对学生行为能宽恕,处处替学生着想。
5.医师般的心眼
好医师具有耐性,尤要心灵、眼明、手快,对任何病症仔细捡查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我们老师也要有此智能,方能指导学生行为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正常的发展。
6.菩萨般的心肠
如同人民希望菩萨能让他们「有求必应,祈求平安」。在学生来说,「有求必应,祈求平安」是老师能了解学生的需要,以慈爱心时加指导,使获得温暖,而具有自信心和安全感。
7.宗教家般的热忱
宗教信仰和贡献宗教的热忱,使宗教家产生一种潜在力量,时时抓住机会、制造机会、宣扬教义,引导他人能信教为善。老师要能认清教育一职是任重而道远,秉持此热忱,掌握指导学生的机会。
8.艺术家般的手腕
艺术在求「均衡」、「和谐」、「节奏」、「变化」,老师应具此手腕,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对其所引起行为的动机,作适时适切的引导和控制。
四.不同类型学生的个别指导
在个别指导中,老师应依学生的类型、需要及兴趣等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指导,引发其适当之发展,以下即针对优良学生、平庸学生及特殊学生所给予之不同指导方式加以说明之。
1、优良学生:
(1)勉励保持优良的习性
若学生已有许多优良习性,如说话诚实、礼貌周到、热心服务、友爱同学等优良习性,应加以勉励,鼓励其继续保持,且在团体中产生示范作用。
(2)发展特长
当学生已有特殊才能时,可在课间及课外勤加指导,让学生多有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本身的专长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3)鼓励学生立志
当学生做事有毅力、负责及有条理,有守法及勇敢牺牲等精神时,可多鼓励学生立定个人志向,向目标做努力,且予以必要的辅助。
(4)增加责任
对于具备领导才能的学生,尤可指导其组织其组织个种社团,以培养和发挥其领导才能。
2、平庸学生
(1)勉励保有优良之习性
(2)鼓励向上
当学生有精神萎靡、不肯用功及生活懒散等现象时,应多与他相谈,可鼓励其阅读振奋精神的书籍,使其能发愤上进。
(3)加强信心
若学生表现不佳时,应调查其原因,多给予指导和学习的机会,并辅助其成功以加强信心。
3、特殊学生
所谓的特殊学生系指精神异常学生、身体缺陷学生及行为过失学生而言。对于特殊学生的指导,应以「个案研究」为最佳,现就指导的一般方法,略举数点加以说明:
(1)寻求真正原因
以各种检查方式,如体力、智力、精神等以寻求其之所以特殊的原因,如果再加以详细研究其家庭、社会背景及学生能力等结果则对指导的效果更有帮助。
(2)补救身心缺陷
依据检查及诊断结果,发现特殊原因,及身心有所缺陷时,设法延请专家予以诊疗以求补救。
(3)平衡情绪生活
可使学生专心致力参加健身活动或其它正当娱乐活动,以减低其紧张情绪。
(4)利用环境实行间接指导
利用环境自然的改善其不良行为,较直接教条式的训话来得省力且有效。
(5)调整作业份量
若学生是因工作量的多寡而逐渐引起精神上的失常,则可依学生的个性能力调整作业份量。
(6)指导正常活动
当学生做不正当活动时,应诱导其参加正当活动,使其向正当的方向发泄情绪。
(7)介绍良师益友
学生的行为常会受师长及同伴间的影响,若发现学生有不正当或特殊行为时,可以此达到潜移默、互为影响的效果。
(8)因势利导
改变学生一种不良的行为,或期望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标准不能悬得过高,也不能操之过急,老师应能「了解」且「同理」,然后因势利导以竟事功。
五。结论
每一个体在生理及心理上有者显著的差异,在班级经营中,针对不同学生做个别之指导,给予其适性发展的空间,这样「因材施教」的目标也正是身为一个老师所努力的方向,就如同孙亢曾教授在其「班级教学步向个别诱导的途径」一文中所写「教师应由般及教学走向个别诱导的途径,使置身林中,犹能发现所栽培的是一株又一株不同的树,而不是一片丛密不辨的林。这样的树可得救,林也自然欣欣向荣了。」这是值得我们加以深思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接任新班级-如何认识学生
壹、前言:
班级是由老师、学生所组成的,教室上课气氛好坏,有赖于师生间之互动,因为,互动气氛热烙,会增加学生的学习意愿,且教学效果也会提升,而互动就必需从教师对学生之了解开始,尤其是教师在接任新班级的时候,如何认识学生呢?以下几点,是本组所提出之方法:
贰、具体方法:
一、点名:点名时,应详细观察并记录每位学生外表特征,或将学生姓名、相貌与其它生活中人、事、物联结,藉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若遇到学生名字不会念时,则故意跳过,待全班点完名后,再询问学生,有没有没点到的?
二、划座位表:在上课时,新老师如能直接叫出学生名字,对学生而言,有助于专注学习,一心向着目的,激发学习状态,因此在接任新班级无法辨认全班学生前,有必要绘制座位表,夹于课本中,辅助认识,掌握全班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三、综合指导记录簿及辅导数据:当你接任新班级时,不妨翻阅综合指导纪录及辅导数据,透过数据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健康资料、学业成绩、行为习惯、兴趣、专长、、、、等,可作为教学与辅导之参考。
四、优点大轰炸:可采团体辅导方式,发给每位小朋友白纸一张,请小朋友逐条写出班级中某位同学姓名及其优点(专长、兴趣、、、、等),老师可藉此了解班上某位小朋友的优点,必要时亦可就缺点大轰炸,做为教师个别辅导之参考,使学生优点、潜能充分发挥,缺点可加以改正。
五、社交测量:是一个团体中各个份子被其它份子提名的次数之测量,可用来了解团体中同侪团体的组成及领导者,作为班级经营的参考。
六、基本数据:发一张白纸给学生,让其在纸上填写班级、血型、籍贯、生理状况、家人状况、毕业的国小及国中、详细住址、电话并贴上照片一张。
参:问卷调查结果:
「接任新班级-如何认识学生」,对毫无带班经验的我们而言就如一项浩大的工程,只能凭空想象,但在现实世界里并不见得适用,且思考的范围也太狭隘,因此我们乃利用问卷之方式,攫取”鹿港国中”教师历年来的带班经验,以弥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感谢「廘港国中」教师的热力协助,提供我们这么多宝贵的经验,而我们也将问卷内容加以归纳、统整,进而呈现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与交流,希望后人能继往开来,并揣模出一套属于自已风格的教学方法,详述如下:
一、在认识新班级学生前:
须做何种事前准备?
要有自信及心理准备,调整自己更能适合学生的年龄。
准备见面讲话内容。
拟定班上以后追求的理想目标。
设计表格,搜集学生基本数据。
熟记学生特征与姓名。
对校方所提供的资料(学生的个性、国小求学情形、家庭背景),先加以了解。
做一张简单的问卷、小卡,以了解学生。
多阅读有关班级经营之技巧及学生心理之书籍。
希望学校提供何种资源或援助?
提供特殊学生的基本资料(如:重病、、、、等等)。
新生e 国小在校成绩、操行资料。 旧生e 学生以前的辅导记录。
提供场地开”家长会”。
训导处的强硬角色与辅导室的柔和角色,相辅相成。
二、接任新班级在认识学生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自己要有自信。
领导的观念(老虎带绵羊,绵羊变老虎),强势顉导。
开明的专制 e 听学生的意见、导师的要求一定要贯彻。
学生之特殊健康状况及家庭背景。
尽早记得学生的姓名,并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
谁是班上的特殊份子。
自我心理调适,与学生谈话时让学生认同自己。
多沟通、讲理与包容,避免正面冲突。
要有所要求规范且拿捏要恰到好处。
三、在熟识每位学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瓶颈?
隐藏自己来自单亲家庭的事实e 对策:让谋顺其自然,不然会适得其厉。
不要相信教育的力量,记着!上智、下愚不移。
学生表达能力不佳,无法介绍自己。
学生个别差异大,人数过多,难以面面俱到。
学生自我保护过强,一问三不知。
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对于教师的心态无法完全了解,常与教师处于对立的角色。
对部份学生不论在秩序或学习方面的辅导成效低落。
有学生学习能力不错,但学习意愿低落,而家长施予压力。
四、认识学生的甘苦经验谈。
苦e 学生与教师价值观念相差太大,难以沟通。
甘e沟通后的快乐。
五、请就您的教学经验,与我们分享您在接任新班级-如何认识学生之具体做法。
制作座位表并常常点名。
一个一个发作业。
先记最特别的学生并安排其它学生个别谈话。
与家长沟通,并建立良好亲师关系。
新生e 与小学老师联系,取得该生之在校状况资料(如人际、学习情形等)。
旧生e 询问前任导师。
利用在校时间与学生充分接触。
学生自我介绍。
团体游戏中互相认识。
交生活照、写周记、作文(如:我的家人、深藏我心的事、我的朋友、、、、、)。
六、请您提供给教育新鲜人在初次接任新班级时,一些具体建议。
不要对自己的要求太高, 不要迷信教育潜移默化的"神力"。
必须一步一脚印。
可跟学生打成一后,但应适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且要教导学生懂得尊敬及自重。
多吸收新知及流行风尚事物。
细心观察并参阅坊间有关「班级经营」的书籍。
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
先严后宽,建立威严,言出必行。
衣着有专业形象。
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慎选班级干部,刚开始多选几位轮流,到了一段时间再选择。
将一些准备工作交由学生自已去做。
公平、耐心、认真、负责、爱心。
肆、结论:
班级的组成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班级经营的主要对象,所以,一位接任新班级的教师,面对来自各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要想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先从认识学生开始着手。
”认识学生”是接任新班级的首要工作,也是订定班级目标、建立良好班级气氛和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教师若能确切地掌握到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期能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在接任新班级时---“认识学生”是非常重要且具意义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该如何纠正
有些孩子,不懂什么叫偷窃,只要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要据为已有,尽管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毫无使用价值,也仍然照拿不误。他们把幼儿园的东西或别人家里的东西拿了带回家里,或者悄悄把商店货架上的东西拿走,等等。他们是由于自控能力差,并且尚缺乏“物品归谁有”的概念,因此,还不能称他们的上述行为是“偷窃”。
这种孩子多由于缺乏爱惜别人东西的教育。他们的家庭往往条件优越,从很小的时候起,他们无论想要什么东西都能很快得到满足,一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方设法拿回家去,缺乏控制能力。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时,我们应该陪孩子一道去向当事人那里赔礼道歉,将东西物还原主,让孩子树立“所有权”这一概念。教育他们懂得公私之分的道理,比如给孩子一个专用的箱子,放他们自己的玩具、书本等,父母用他们的东西时,也要先征得他们的同意才能拿走。
对于有些孩子属于明知故犯的偷窃,你发现后应立即指出这个问题,告诉他们这是偷窃行为,尽快找机会单独和孩子认认真真谈一谈,要求他必要把东西归还主人。但一定要注意,在这种场合下不要责骂、嫌弃或鄙弃孩子,而是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坏孩子,因为不是孩子本人不好,而仅仅是他的这种行为不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