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存在问题(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必须做到)

2022-11-27 01:04:3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必须做到信不信,羞不羞,主动对内疚(1)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必须做到

信不信,羞不羞,主动对内疚

(1)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前具形、爱奇艺(2、7、1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学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阶个连定不顺

(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的顺序性和定向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一直格外美丽的猪(依只个外主)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独立性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在品质的评价

(4)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5)从只有评价没有依据发展到有依据的评价

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特点:

他人,自己,策略,父母

(1)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2)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3)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

权全进阶

(1)享受适当的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

(3)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阶梯

幼儿教育的性质:

鸡公煲

基础性、公益性、保教性

学前教育的原则:

自发启动包饺子和粽子

(1)独立自主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保教结合原则

(4)综合性原则

(5)启蒙性原则

(6)活动性原则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语数音体空社然我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他认为,智能主要由八种能力构成: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社交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般原则:

安全参与开放一致发展经济

(1)安全卫生原则

(2)幼儿参与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环境与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

(5)发展适宜性原则

(6)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基础,师幼,幼幼,师师,全园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原则:

作的适层丰富

(1)目的性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丰富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5)操作性原则

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教育特点:

环生师学社

(1)学习环境的改变

(2)生活制度上的不同

(3)师生关系的变化

(4)儿童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

(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不同

素质教育观:

两全两能一个性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独发权学

(1)儿童是发展的人

(2)儿童是独特的人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行为转变:

赞助思作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

开醋(促)放盐(研)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要求

幼儿园植物区投放材料,可分为工具类、种子类,自我管理小型植物,及区角种植园。

工具类可提供小铲子,小耙子,小喷壶等等。

种子类可提供常见的豆类,瓜类花种、菜种等等,便于幼儿分类。也可以提供记录本,尺子等引导幼儿观察,测量等等。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必须做到

绘画材料:蜡笔、水彩笔、排笔、水粉颜料、丙烯颜料 图画纸 是必不可少的

手工材料:卡纸、KT板、蜡光纸、亮光纸、皮纹纸、色纸、泡绵纸、包装纸

工具类:双面胶、泡棉胶、白乳胶、剪刀、花边剪、各式压花机 (老师用的增加圆头玻璃棒做纸雕用的,镊子)

其他半立体材料:乒乓球、有色毛根、保丽龙球、装饰宝石、缎带、布艺胶带、彩色纱、花布、扣子、豆子、木板

废旧材料:各类盒子、开心果壳、旧挂历、吸管、筷子、纸杯、树叶、菜心、牛奶杯、鸡蛋壳、奶粉桶、饮料瓶子 绘画类材料比较单一 切保守,手工类只要你想得到都可以拿来用,废旧材料组织家长收集。

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应随什么投放

1、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

2、材料应有趣味性。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材料的丰富性。

3、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

4、材料的暗示性。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必须做到什么

在进行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兴趣来进行,对活动区域进行划分,这样能够促使幼儿合理地使用材料,增强同伴之间的互动,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过程之中。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区域环境的创设进行优化,保证幼儿合理利用活动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必须做到哪些

一、根据不同的活动区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科学区、美工区、语言区、木工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一般来说,各活动区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材料。例如:积木区:大中型号的积木。需要的话,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材料,如易拉罐、各种小动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区:各种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其用途的服装、道具、家具等。

 科学区:放大镜、天平、尺子、磁铁等工具和各种适宜于幼儿探索的材料。

 操作区:桌面积木、积塑片等各种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各种智力拼图等各种拼图及各种数学学具操作等。

 语言区:图书、录放机、故事磁带、木偶、头饰等。

 美工区:纸、笔、橡皮泥、胶水、剪子、各种空纸盒等制作材料。

 图书区:各种有趣的图书。

 但活动区材料的这种稳定性并不是不变的,有些属于活动内容的材料往往需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加以改变。

 二、注意活动材料投放的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家中搜集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发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除了注意活动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外,还要注意活动环境的安全性。如,家具要平稳,挂衣服的钩子要略高于幼儿头部等等。

 三、投放蕴涵有教育价值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之上的。材料不同,操作方法及活动方式便会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经验也就不一样。这就使得不同的活动区具有各自独特的教育功能。

 例如,通过充分挖掘在操作区(数学区)投放积木的内涵,就可体现出多种教育价值,主要取决于积木本身的结构特征及其所能引发的各种活动。

 积木是由一个个标准的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在一套积木中每个形体之间都存在着某种严格的比例关系。比如,正方体的边长要么与长方体某边长度相等,要么是其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角体必有某一边或者与正方体边长相等,或者与长方体边长相等,薄立方体的厚度一定是厚立方体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也必定能找到与其相应的“伙伴”……积木的这种结构特征使它成为幼儿学习数学发展认知能力的极佳材料。积木区的教育价值还取决于积木的“开放性”特点。首先,积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无限的“可组合性”。单位积木都是一些十分简单却又十分基本的形状,这些形状可以说是各种实际物体之形状的高度概括与抽象,因此人们可以借助于某种想像“还原”它,即赋予它各种实际意义,这就是所谓“可塑性”的涵义,比如可以将一块竖立的长方体想像成一个人,一座楼;将一块三角体想像成小山、滑梯,树冠、屋顶。正因为积木均为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其功能不必固着在某些特定的物体或结构上,才使它具有无限的可组合性一一反复拼搭、不断重组。当幼儿把一块积木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赋予不同的意义时,幼儿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就是积木在认知方面体现出的“开放性”。

 其次,搭建积木(尤其是大型积木)常常需要儿童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这可以说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开放性”。如主动寻求对方在材料上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合作搭建,共同商定主题,协调分工合作等,并在交往中学习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解决矛盾等,这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必要内容。

 四、投放的活动材料要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动区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学习3以内的数”这一活动,根据活动中的情况我投放了“分类盒”和“给圆点宝宝找朋友”两件材料,其中“给圆点宝宝找朋友”加深了些难度,适合已掌握的幼儿玩;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完全掌握的幼儿可以通过“分类盒”继续巩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操作材料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使幼儿在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五、投放的活动材料要避免高档化、成品化

 在活动区材料的选择与投放上,要避免互相攀比,追求高档化、逼真化、成品化,“成人看着舒服”,结果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大大降低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例如,不少幼儿园不仅高价为娃娃家购买了梳妆台、洗衣机、灶台等设备及服装,老师们还加班加点地制作好各种可以以假乱真的包子、馒头、果盘等食品,使娃娃家看起来非常像模像样。但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却发现,原来的利用妈妈的旧围巾改作围裙,寻找物品布置房间,分工合作“买菜”、“做饭”的环节没有了,娃娃家还剩下的,大概就是假装吃饭、聊天打招呼了。而且,过于形象逼真的材料功能必然是单一的、固定的,这样一来,原本完全可以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变的“角色扮演区”,现在被限制在“娃娃家”上了。这不仅限制了区域的功能,还限制了幼儿的活动,更限制了他们的想像和自由。这可能是投资者并不希望的结果,但它却真实地发生了。

 事实上,相对原始而基本的材料、半成品,反而更可能是多功能的,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发展。

 因此,无论资金有多丰厚,人力有多充足,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都要从实际的效果出发。高投资并不一定换来高回报。

幼儿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模型(人物、木板、有机玻璃板、塑料板)、盖顶、雕塑的建构技能) 大型积木、板材(硬纸板、延长、增宽幼儿园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类别 材料的功能 材料的投放 班级材料自查 建 构 游 戏 (建 筑 区)

大型建筑材 料的投放 (堆高、围拢

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

他山之玉:

幼儿园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

幼儿在这一个开放学习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求 、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而活动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活动发展的目标、内容都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中,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调配,结合主题的进度、孩子的需要等等合理地投放材料。

大班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总是爱提问,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并且能寻找周围所不熟悉的因果关系。

首先,针对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也突现着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究性。让区域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探索途径。如:我们在益智发现区投放了“磁铁能吸谁”,让幼儿自己通过操作,自己去发现磁铁能吸什么物体,不能吸什么物体;自己去探索为什么有的会被吸住,有的不会被吸住。他们还提出一些老师没有提供的材料会不会被吸住,这时,我的任务不是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你去把那些材料找来试一试就知道啦。孩子们一听,都自己动手操作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次,大班的孩子思维敏捷,爱学好问,动手能力强,有极强的求知欲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提供的材料上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多提供一些半成品、废旧的物品及原材料。如我们班级的“智力大冲浪”中的“动手小制作”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以下一些材料:各种包装盒、易拉罐、光盘、塑料瓶等废旧物品做主要材料,还提供了各种彩纸、皱纸;毛线、丝线、丝带等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幼儿还可自由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我们还提供了一些教师做好的一些半成品及成品楼房、汽车等等。孩子在操作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再次加工、创作,作成了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储蓄罐、笔筒……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可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再次,提供的材料要有多样性、层次性、挑战性。

材料的提供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能力,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例如在馋嘴棒棒糖中,最开始我投放了各种颜色、材质的纸张,丝带,毛线,废旧纽扣,珠子,各种豆类等等,游戏刚开始,孩子对这些材料都很感兴趣,每一种都想去尝试,于是常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后来我在每次游戏时只提供一种材质类型的材料,等幼儿基本都掌握了再换另一种材料,这样一来孩子们每次都能认真地、仔细的制作棒棒,每一种制作方法都能掌握得很好。待所有幼儿都掌握后,我们在根据幼儿情况提供多种材料与活动中,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还提供各种纸张让幼儿自己设计棒棒糖的形状、大小,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教师发现前阶段备受幼儿喜爱的语言区无人问津了,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于是,教师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同时,根据近期课程有目的地投放一些用于幼儿查阅资料的科技书籍。果然,语言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非凡,孩子们相互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介绍自己的新书,并时常光顾新到的科技书籍。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到材料的互补,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活动提供服务。

最后,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区域活动材料。家长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资源,我们区域活动所需的多种材料(纸盒、塑料瓶、钮扣、毛线等废旧物品)很多是家长多提供的。我们要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区域活动中,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

以上是我在实践当中得出的有关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一些经验。要真正做到合理性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发挥材料最大的教育功能,还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