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回避型依恋,亲密关系恐惧症应该如何自救?

2022-12-20 18:33:43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我在大学以前就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小孩。可以说,一直没有亲密朋友,甚至父母对我而言都是隔阂的。世界于我而言,就像是隔了一层纱,特别碰到下雨天,感觉孤独的要死的感觉

我在大学以前就是一个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小孩。可以说,一直没有亲密朋友,甚至父母对我而言都是隔阂的。世界于我而言,就像是隔了一层纱,特别碰到下雨天,感觉孤独的要死的感觉,这种感觉小学就开始频频发作,每次这个时候我就钻到我妈的怀里,想寻求一点联结感和真实感,没用。依旧觉得很孤独,以至于我小时候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社交方面,特别怕别人跟我说话,对我好,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回馈别人,怕别人发现真实的我,会讨厌会嫌弃。于是,在初中正值青春期的时候,我其实特别渴望有朋友,但是每当别人对我好,我一开始很开心,结果都是开始假装高冷,忽视别人,推开别人,高中情况愈演愈烈,。高中开始喜欢人了,有男生有女生,开始尝试慢慢对喜欢的人在意,示好,可是一旦收到他们的爱的反馈,我就不行了。立马翻脸装高冷,怕再继续深入交流下去,吓走了很多人,可有一个女孩不信邪,每天百般对我好,于是我每天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惧的自责当中,甚至痛苦到想转学,后来我知道,那是有人想强行撬开我冰冷而厚重的外壳时,内心强烈的激荡和不安。后来我还是真的狠狠地伤害了她,哎。感觉只要谁对我好,我就推开谁。那阵子很痛苦,每天在手机上百度,我到底是什么病,其实已经有想要去了解病源并治愈自己的念头了,因为太苦了。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填了省外的大学。想要远离这一切,重新开始。大学时,因为自己的努力和一些事,我才开始真正改变。开始慢慢建立亲密关系,开始慢慢学会爱与被爱,也开始坦然面对从前了。总结一下吧。 一是选修了心理学课程,学了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明白自己的状态并不是一个人,很多人都会这样,而且跟先天的气质和原生家庭分不开,感觉不是无迹可寻的,稍许获得了一些安慰。二是我有一个读书很多的室友,我有次向她吐露了心里话,我说我觉得我是个有病的人,她说这个 社会 人人都有病,只是病的方面和程度不同,别太在意,坦然接受就好。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差点让我老泪纵横,因为大学之前,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很“正常”,没人可以这样可以推心置腹的给我说这些话,我记得我当时听完真的特别开心如释重负的感觉。 三是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认识了卡夫卡,加缪,黑塞,妥爷,知道了局外人,荒原狼,悉达多等等,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众生万象,世人皆病,我这算什么呢。再怎么样,还有阿廖沙小可爱啊,于是我又更接受自己了。如果是光是接受自己,是治愈的第一步,那么治愈的第二步便是联结他人,学会建立亲密关系。我遇见了三个人,让我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了吧。一是大一的时候喜欢的一个男生,后来跟他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来想想,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简直就是两个亲密关系都不好的人学会建立亲密关系的试验,期间各种小心翼翼,敏感,冷漠,害怕,总之过程不是很愉快,但是,我感觉到自己渐渐破冰了,因为是第一次主动喜欢并追求来的人,当然结局不太好,后来分手了。原因不表。第二个人是我唱戏的搭档,她对我很关心,可能也是因为搭档的关系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我一开始也是抗拒的,但是我又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试试接受对方的好意并且尝试回馈呢,于是我也开始主动对她好,找她玩。其实一开始心里特别别扭,也挺难受的,因为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但是我都扛过来了,我明白这个过程不会太顺利,我想想总要走完这个过渡期,所幸,我成功渡劫了,她也一直在,而且理解我,支持我。 我清晰的记得当我开始享受我们之间互相关心带来的美好体验时,有一天我走在校园,看漫天黄叶,我想起了高中那个被我伤害很深的女孩子,我突然发现我终于敢于面对她,跟她说一句谢谢和对不起,于是,在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联系了她。我想,这真的是一个大大的进步了吧。 最后一个人是我喜欢的一个女生,她是一个人格非常 健康 ,性格也很温柔,对在意的人很暖的T……我当时很喜欢她,也主动追她。跟她在一起的时间,我彻底被温暖和爱所包围的感觉,前所未有的体验,可以说是真正融化了一大半我心里的冰块。那段时间我心态特别好,虽然她也经常抱怨我很冷淡,但是我明白,我还在进步的路上,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能需要花费我一生的时间,不过我明白只要我在走,我就不怕了。

你知道回避型依恋这个专业词汇,那么你一定知道这是依恋类型其中的一种,是婴儿在早期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策略,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回应,所以孩子倾向于不表达 情感 需求,采取回避 情感 的态度。但其实,内心仍然是情绪波动的,只是用“回避”来掩饰而已。

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对待不同的每人会有不同的策略。所以首先你要相信自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走出回避型依恋,而变成安全型,而且你可以多观察自己,对什么人你可以信任多一点、表达多一些,不至于太回避的,这都是你的成功经验,可以扩大,慢慢就会更有信心了。

其次,所有心理状态最好的改变方法是自我去觉察和反思,你试着在人际中不断去看到自己的依恋方式、回避状态,然后思考为何如此?思考怎样可以做些改变?持续这样觉察、反思和行动,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会越来越能控制自己、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当然,如果你缺乏自我觉察和反思的能力,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去改变,在咨询关系中,你会经历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和无所不谈的亲密,这本身会帮助你增加体验、修复人格。

婴儿在早期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策略,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回应,所以孩子倾向于不表达 情感 需求,采取回避 情感 的态度。但其实,内心仍然是情绪波动的,只是用“回避”来掩饰而已。

要相信自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走出回避型依恋,而变成安全型,对什么人你可以信任多一点、慢慢就会更有信心了。

你试着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去看到自己的依恋方式、回避状态,然后思考为何如此?反思和行动,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会越来越能控制自己、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也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去改变,你会经历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和无所不谈的亲密,这本身会帮助你增加体验、修复人格,增强信心!

其实,内心仍然是情绪波动的,只是用“回避”来掩饰而已。

要相信自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走出回避型依恋,而变成安全型,对什么人你可以信任多一点、慢慢就会更有信心了。

你试着在人际关系中不断去看到自己的依恋方式、回避状态,然后思考为何如此?反思和行动,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也会越来越能控制自己、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也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去改变,你会经历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和无所不谈的亲密,这本身会帮助你增加体验、修复人格,增强信心!

看到问题我才意识到,原来当年的我是回避型依恋。可惜当时还是学生,觉得只是对未来不确定,并没有多想。最终导致错过了合适的人。

说到底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大多来自不自信,也许是因为对方不够爱,也许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就像当年张爽在张翰面前一样,尽管张翰说郑爽是他的小仙女,可装爽依然很自卑。

关键你要找到自己恐惧的原因,你能想到自救,说明还是愿意主动改变的,这就成功了一大半。

如果是对方不够爱,你自然不必太过纠结,我相信还有更多有意义的事等着你去做;

如果是你不确定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建议一定要问问,我们谁也不会读心术,也许你以为的不在乎只是“你以为”。如果我当初可以多问一句,结果就会大不相同!问过之后无非是两种答案,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让自己更明白;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我想你完全不必自卑,没有人天生就是完美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比如我自己五音不全,除了接受实在没办法),再强化那些可以做的更好的。可能你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就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另外,要勇敢一点,与其多年后悔不当初,不如勇敢表达。

回避性依恋,亲密关系恐惧症应该如何自救?

一:看到这种感受的来源

有回避性依恋的人,多来自缺乏 情感 引导的家庭,父母在童年期就不会使用 情感 引导,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比如恐惧,疲惫,心疼,孤独,背判……,这些 情感 在孩子身上确实是存在的,父母却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要求孩子坚强,认为孩子小题大做,为了达到父母的标准,孩子会掩藏自己的真实 情感 ,孩子不善于表达 情感 ,就会回避家长,内心却无比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的感受!

现在很多成人,很想回家和父母团聚,希望能和父母交流,吃一顿家里的饭菜,但是父母见到孩子,会催婚,催生,唠叨家里的事情,抱怨孩子没有能力……一想起回家,脑海中就回想起很多不舒服的感受,导致亲密关系即渴望又疏离!

世界上最大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原因,就有了打开问题的钥匙,就是好的开始!

二:面对曾经的”伤害”,并接纳

接受来自父母那种不会表达爱的方式,因为你的父母是是这样长大的,他们是用了不适合你的方式传递了对你的爱,但他们是爱你的,从来没有变!

三: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给父母或者爱人述说自己的感受,可以用短信或者视频的方式,让曾经的感受被看到,并且告诉家人,你是爱她们的,即便自己曾经很不舒服。因为爱她们,才会表达自己对她们的爱渴望!

四:走进家庭,和家人在一起

弥补这份错误缺失的爱,需要回归家庭,多和家人在一起。多和家人互动交流。家人觉知到自己的问题,就会改变,因为家庭成元的每个人,都愿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好亲人!

五:不建议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会给自己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对原声家庭的挖掘,会有受害者倾向,比较难接纳事实!

只有爱存在,一切是幻相!爱是一切的答案,只要还有爱,所有的关系都能够修复!

我是7姐,专注 育儿 领域,分享家庭教育心得,评论加关注,愿您生活更美好,一起成长,再见!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心理阴影,首先,必须了解产生的根源,以便有针对性的治愈。其次,作为自救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习为方式,来进行纠正。比如脱敏法。

恐惧亲密关系,那是因为我们在过往的经历中,特别是在幼年的时候,我们的主要抚养人,对我们没有积极的正向的回应,总是大吼大叫,或者态度冷漠,指责贬低,我们和她呆在一起就忐忑,恐惧,不安。但是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们又离不开她,她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是想得到她的爱,但是靠近了又害怕,因此才会形成回避型的依恋。

首选是通过心理咨询,这是相对比较快的。

其次是学习心理学,更多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

第三就是自己多反思,既然您已经能够概括自己的问题,它就已经意识化了,我已经走在自我疗愈的路上,但这条路缺的往往是感受,没有感受做基础,会比较的漫长,会比较依靠运气。

从行为上,如果你真的想转变,不妨做点与习惯相反的的选择,比如,你见了喜欢的人习惯于回避和逃跑,那么,下一次,试试不跑,就多呆一会儿,哪怕自己很难受,去体验,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并不舒服的过程,但是它可以改变你的惯性。不过,这不是根本就是解决方案,因为这种依恋的类型不是你现在形成的,它源自你的童年,那里有你的早期创伤,如果你真的想彻底改变,还是找个专业的咨询师,用一段时间去经验一种新的人际关系,这是捷径。

个人觉得每个人都存在这种关系,只是轻度或者重度罢了!这种关系肯定是因为个人成长经历当中某些人或者事情带来的某种影响

个人觉得还是要自己做一个自我的心里建设,不是每一个人或者事物都会失望的,大多数还是美好的人和事物多

不要担心受搓,平常心对待,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

积极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