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告状频繁是怎么回事?
因为孩子到了中班以后,可能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的时候也懂事了,所以有的时候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也希望能告诉你,希望你可以帮他解决这些
一、中班幼儿告状频繁是怎么回事?
因为孩子到了中班以后,可能也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有的时候也懂事了,所以有的时候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也希望能告诉你,希望你可以帮他解决这些问题。
二、孩子总喜欢告状怎么办
告诉他: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思维方式与行量别人行为的对与错,出发点不同,思维与行为自然有差异的,我们可以用换位思考及宽容的心态去感染别人,如果别人做的确实不好,我们可以帮助人家,使之能发现并能改正问题,如果大家都喜欢你,愿意跟你交朋友,那你岂不更开心?
孩子小以上的语言可能听不能,用你们之间的沟通方式表达以上的意思,还有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学习能力,你们要做些相关的事情,用事实,实例来感染教育他,小孩子是很单纯的,你是一个好父母
三、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如何正确看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如下:
1、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对幼儿的告状持欢迎态度
幼儿爱告状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老师不要怕幼儿告状,从积极意义上说,幼儿告状正是他们亲社会的一种表现,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告状应斥欢迎的态度,在工作中遇到幼儿告状,可以先停一停别急着截断或不耐烦,微笑会让自己与幼儿都得到放松,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只要教师能重视幼儿告状,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指导,相信幼儿的这些良好心理品质会得到发展。
2、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遇到幼儿告状教师应耐心倾听,细致、全面的调查,争吵、控告的原因,详细的弄清告状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对症下药”选择适合的处理方法。以下列举个别类型进行分析:
(1)、检举类告状的幼儿,他们以揭发检举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其目的就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幼儿,可以这颤森样对告状的孩子说:“你知道他打人不对,这很好,那你看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呢?”培正
(2)、求赏类告状,这是幼儿比较常见的一种心态,因为幼儿告状常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不宜鼓励。
(3)、为自己辩解的告状,这时老师要分清责任,该惩罚的绝不姑息,同时要让本以为告了别人的状自己就没事的孩子认识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
(4)、保护弱者类告状行为,这是幼儿道德意识发展的表现,教师应视之为一种可喜的想象,并应及时的加以肯定、鼓励,然后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共商讨解决这些茄中亩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听故事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的任务的行为,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也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来想办法解决,从而幼儿独立处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进而减少幼儿告状行为,幼儿到了幼儿园其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能力、认识社会、与同伴交往、学习交往技能、学会解决身边的矛盾。所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耐心引导,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一同成为更好的人。以下是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方法。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1 孩子告状,发生在6岁前的最多!爱告状是孩子在幼儿期的常见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至消失。爱告状既是孩子在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未成熟的表现,它又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在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
孩子爱告状背后的动机
1、邀功请赏类型
这是此年龄阶段孩子的自我表现和希望得到关注和表扬!一般四五岁的孩子不管是在家里或者是在幼儿园,他们都很喜欢动不动就跑到老师面前告状,就像是“老师,欢欢吃饭没吃干净,我吃的很干净!”“妈妈、他玩玩具要抢,我就不会抢!”等等。
孩子告状,渴望受到成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所以孩子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能够对自己肯定。一般而言,“表现欲” 强的孩子更喜欢告这类状,以示自己比别人做得好。针对这类告状,大人们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行为,然后对孩子提示,如:“那你下次提醒一下欢欢把饭吃干净,好吗?” 这也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2、检举揭发类型
此阶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肯定自己做的'是非判断!有良好的教育的孩子主要会把这一液首轿点体现出来,就像是带着孩子出行,他闹肆就会告状,“妈妈,你看那位小哥哥乱扔垃圾!”“老师,乐乐把自己的书给撕烂了”等等。
在孩子3-6岁的时期,他们开始懂得了一些规则、规矩,他们会发现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对的,当面对不正确的行为时,他们会成为小警察,正义地指出来。碰到这种类型的“告状”, 应首先对孩子予以肯定,家长还可借此机会对孩子“因势利导”,鼓励孩子说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把“被告”当做镜子反思自己的不足;孩子告成年人的状,父母要引以为戒,只有规范好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
3、无奈求助类型
告状有时候只想要寻求承认的保护和帮助!比如说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玩玩具,而一个孩子却哭着跑向自己的妈妈告状,说另一个孩子打他,就要回家,还说再也不和这个小朋友玩了…但是其实就是他自己抢了别人的玩具,但是没得到别人的同意自己去拿,所以才被打的,玩具也没得到!
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获得喜欢的玩具,所以导致矛盾出现,这时她向大人告状,其实是为了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明白了孩子告状的正向动机,成人要做的是满足孩子的正向动机——告诉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应该怎么解决。小羽妈妈可以借机让孩子明白“交换”的概念。比如告诉小羽:“如果你想玩表姐的玩具,你可以主动提出用自己喜欢的玩具与表姐交换着玩,表姐同意后你们就可以一起玩了。”
4、事无巨细类型
还有的是依照告状来一来成人的态度评价自己!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就是在我们大人眼中看起来不叫事的事情…像什么“老师,他在洗手的时候玩了水”、“老师,明明在本子上乱画”…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很多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
在幼儿园,幼儿总是依据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进行告状,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把菜倒到桶里了” ,其实,他心里不能确定这样做对不对,而是要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判断他所看到的行为。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任何简单敷衍的芹扮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建议成人要表现出仔细倾听的态度,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强化孩子正向的行为,让孩子学会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爱告状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意
1、在倾听“告状”时要认真,不要打断或者斥责孩子,也不要偏听偏信,先要弄清事实真相。如果孩子一时说不清楚,大人们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回想一下发生的事情,同时可以适当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实后,大人们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状”,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若是其他类型告状,则通过耐心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3、当孩子告状时,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把问题抛给他,要让他知道,除了发泄情绪之外,还要学着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鼓励他们交流和表达,让孩子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会更乐于交流,在交流中,经过合适的疏导,他们会养成适当的行为模式和良好的性格。
5、孩子 “告状” 不是什么大事,但家长和老师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处理“告状”问题上需谨慎对待,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
孩子爱告状是什么心理2 1、引起重视
光光是个非常爱告状的孩子,他几乎每隔一会儿,就会来找老师控诉同学的“罪状”。
很多人觉得光光是想看同学出洋相,其实不然,原因是光光的父母忙工作,很难重视他,而园内孩子多,老师也很难只关注他,因此,他才通过告状,来获取老师的关注。
不少缺乏关注的孩子也是如此,告状能让他处于一件事情的主要角色之中,会让他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以此提升自己的重要性。
2、得到肯定
“诚诚真乖真棒!以后有什么事也要来告诉我哦!”
这些鼓励表扬的话,往往是孩子爱告状的原因。也有的孩子平常表现不出色,很少听到赞扬,而告状却能够使他得到肯定。
所以为了这份肯定,他们便会通过告状和检举他人来实现。
3、打抱不平
有些孩子正义感非常强烈,喜欢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性格也比较外向和热心,当遇到不公或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时,他们自觉能力有限,不能解决,于是他们就会去找老师告状,为的是帮助受伤害的同学打抱不平。
4、维持纪律
沐沐是个非常有秩序感的孩子,平时老师教小朋友上课的时候不要有小动作,沐沐就会非常遵守纪律,也非常善于观察,当看到有人乱动时,她就会马上告诉老师。
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以上的孩子都有强烈的纪律秩序感,他们往往非常在意别人是否遵守纪律。当他们发现有人不破坏规定时,他们便会去找老师告状,为的是维持纪律和保持原有的规定。
5、“报复”他人
晨晨因为小琦没有借给他玩具,而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就非常关注小琦,当小琦做错了什么事情时候,他就会第一时间去报告老师。
小孩子之间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其实这也是孩子们年龄所导致的结果,孩子们其实非常单纯,他并不是真的想去告对方的状,而是仅仅为了“解气”。
就好像晨晨去告小琦的状一样,心里只是想:哼,谁让你不借我玩具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