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慢性肾炎的原因,慢性肾炎的治疗

2022-04-01 21:39: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慢性肾炎的原因

慢性肾炎病程长,除了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基本症状外,还可能会导致患儿肾功能减退、高血压和贫血,造成严重后果。为了给患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首

1、慢性肾炎的原因

慢性肾炎病程长,除了蛋白尿、血尿、水肿等基本症状外,还可能会导致患儿肾功能减退、高血压和贫血,造成严重后果。为了给患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首先需要了解本病的病因。本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三类:

1、原发性,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未能彻底控制,急性肾炎迁延不愈,炎症进展,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而演变为慢性肾炎。部分患者无明显急性肾炎表现,症状隐匿,但炎症缓慢进展,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炎。

2、继发性,既往有急性肾炎史,经数周数月疗养后,临床正状及尿异常消失,肾功能正常,达临床治愈。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3、遗传性,遗传性肾炎、多囊性肾病等。

有些患儿过去无肾炎病史,因上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出现显著水肿及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症症状,也会迁延至本病。

慢性肾炎早期可见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膜性肾病等。慢性肾炎发展至晚期时,肾组织严重破坏而失去功能。慢性肾炎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1、病毒感染。由此引起肾小球肾炎,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都可以引起肾脏病变。病毒可以直接侵犯肾组织,也可以以病毒为抗原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炎。

2、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原虫感染、花粉、蜂毒、重金属、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等原因也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3、尿路感染。并不是所有的尿路感染都会引起肾炎,只有对尿路感染没有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才会引发肾炎,尿路感染在临床上主要以尿路异常为表现症状,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血尿。尿路感染又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上尿路指的就是肾盂肾炎,而下尿路感染指的是尿道炎和膀胱炎。它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系,如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病变,性生活,尿道插管,全身机体抵抗力的

家长需要了解慢性肾炎的病因,及时治疗孩子身体出现的疾病并排除生活环境中的隐忧,才能降低孩子患慢性肾炎的几率。

2、慢性肾炎的治疗

慢性肾炎病程长,治疗难度大且需时长,目前尚无有效的特殊治疗方法。小儿慢性肾炎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治疗:

1、对症治疗,针对感染应合理选用抗高血压和利尿剂药物,选择有效而肾毒性小的抗生素等。不仅要治疗全身性高血压,而且要控制肾小球局部的高血压,即解决其高灌注、高滤过问题。应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或其他转换酶抑制药及钙通道阻滞药,延缓病情进展。

2、激素及免疫抑制药治疗,长疗程的泼尼松口服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继以隔天口服泼尼松1mg/kg。本症还应强调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双嘧达莫(潘生丁)、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延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过程的可能。而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患儿,常规激素效应者仅23.1%。若经2周6次冲击尿蛋白无明显改善,或虽部分效应,而后尿蛋白再次增高,则加用环磷酰胺。激素耐药者,环孢素伴用少量激素(30mg/m2隔天)取得一定疗效。

3、抗凝疗法、用肝素抗凝剂、纤溶药物(如,尿激酶、蝮蛇抗栓酶等)和双嘧达莫(潘生丁)等,但目前存在争议。

4、日常治疗。去除感染病灶,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患儿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肾功能不全切忌摄入过量蛋白,过量蛋白不仅增加肾排泄含氮代谢物的负担,加重氮质血症,还会导致肾小球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和加速肾小球的硬化过程。因此患儿因保持低蛋白饮食,或加用必需氨基酸或酮酸(每天1.25-1.6g/418kj(1.25-1.6g/100kcal))。同时注意低磷和摄入优质动物蛋白。

3、慢性肾炎检查

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慢性肾炎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慢性肾炎一般要做尿液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量、尿比重、尿蛋白及尿沉渣):慢性肾炎必有现象为尿液异常。水肿及肾功能影响尿量变化,水肿期间尿量减少,无水肿者尿量多数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禁水10-12h)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osm/(kg·h2o)。尿蛋白含量一般在1-3g/d,亦可呈大量蛋白尿(>3.5g/d)。尿沉渣中可见到颗粒管型,伴有轻度至中度的血尿。

尿液其他检查:

尿c3检测:膜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微小病变型及局灶节段性肾炎阳性率最低。

尿fdp检测:慢性肾炎患者的测定结果与c3测定相似,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阳性率较高,局灶节段性肾炎及微小病变阳性率较低。

尿圆盘电泳: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性肾炎及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高分子蛋白尿。微小病变、igm肾病、早期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多见中分子蛋白尿。

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临床意义与尿圆盘电泳相似,膜增殖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iga肾病多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spi>0.2),微小病变、igm肾病、系膜增殖性肾炎及膜性肾病等病例半数以上spi≤0.2。

2、肾功能检查: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不全主要指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多数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轻微降低,但未降到正常值的50%以下,所以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若ccr降至50%以下则血清肌酐(血清肌酐到达133?mol/l)和尿素氮增高。继之,则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尿浓缩功能减退及酚红排泄率明显降低)。酚红排泄率受肾血浆量的影响较大,不能完全代表肾小管功能。

除了上述两项检查外,慢性肾炎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肾活检、肾脏b超、心电图,x线胸片、骨片和胃镜检查等诊断病情。

4、慢性肾炎饮食

孩子患慢性肾炎后,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安排好孩子的饮食,切勿让孩子进食了不利于疾病康复的食物。患慢性肾炎的孩子的饮食原则如下:

1、供给足够维生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b1、铁等,均有利于肾功能恢复及预防贫血,食物中应足量补充;可选食醋溜卷心菜、番茄炒鸡蛋、炒胡萝卜丝等食品。此外,新鲜蔬果也能促进病人食欲。但提醒家长注意,在限钾期蔬菜水果的食用量应减少。

2、多供给成碱性食品。碱性食物可调节尿液ph值,改善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尿液偏酸的现象。患儿少尿期应限制含钾多的水果和蔬菜,预防高血钾的发生。

3、碳水化物和脂肪摄入需适宜。补充足够碳水化物,可以防止热能不足,也使食物供给少量蛋白质完全用于组织修复和生长发育;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甜点心、粉皮、凉粉等。不需严格限制脂肪总量,但少给含动物油脂多的及油煎炸的食物。急性肾炎常伴有高血压,不宜多食动物脂肪,以防血脂升高。

4、热能供给视情况而定。慢性肾炎的治疗以休息、药物和饮食营养治疗相结合,严重者需要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时患儿热能消耗降低,活动少使食欲降低,因此每天供给热能不必过高,按0.10-0.13mj(25-30kcal)/kg,全天以6.69-8.37mj(1600-2000kcal)为宜。

5、低蛋白饮食。孩子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因根据病情而定,症状较轻者控制在20-40g/d,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但需要注意的是低蛋白饮食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发生贫血。一旦血中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接近正常,无论有无蛋白尿,蛋白质供给量应逐步增加至每天0.8g/kg,以利于肾功能修复。选用含必需氨基酸多,而非必需氨基酸少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和鱼等;不宜选食豆类及其制品。

6、限制钠及水分摄入。发病初,水肿为主要症状,肾脏不能正常地排泄水钠。限制饮水和忌盐,是消除水肿的好方法。应根据病情,尿量及水肿情况,给予低盐、无盐或少钠饮食。少钠饮食除不加食盐或酱油外,还要避免用含钠高的食品。

7、控制钾摄入。患儿少尿或无尿时,应严格控制钾供给量,水分限制在500ml/d以下,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品,如鲜蘑菇、香菇、红枣、贝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类等。

慢性肾炎在不同病程患儿表现的症状不一,其需要的营养成分也不一。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病症表现,合理安排好饮食。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