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特发性矮小”须慎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

2022-04-09 15:39: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幼儿“特发性矮小”须慎防

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每位父母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

1、幼儿“特发性矮小”须慎防

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

每位父母对宝宝的身高总是非常关心,希望宝宝长得高长得壮,但是作为人群而言,高矮是平衡的,所有的身高标准都是以一个正常人群为依据制订的,平均身高就意味着一半人的身高比它高,一半人的身高比它低,不可以强求。

我们把正常人群中调查的身高数据按百分位数法统计,低于第三百分位数者称为身高偏矮。在这些偏矮的人群中,有报道表明,只有1%属于生长激素缺乏或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其余在排除一系列矮小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意思也就是不明原因的身材矮小,影响因素包括: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这些患儿所占比例在80%以上。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医生十分重视这部分宝宝的身高,以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监测身高的几个项目

所有宝宝出生后满28天,就要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接受生长发育指导。

有关身高的项目主要有对身高进行评估、计算身高生长速度。一般,生长速度正常的宝宝,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要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幅度约5~8厘米。

而生长速度较慢则是从年身高增长速度来看的,即0~2岁低于上述正常速率的70%,2岁以后至青春发育前期,每年的增长速度低于4厘米。

儿童测量身高后,由保健人员对照《上海市0~6岁儿童标准身高参考值》比较,按年龄来看身高是小于p3值(指同年龄同性别的正常儿童人群中,有97%的人比它高,3%的人比它低)的,则初步判断身高偏矮,但这并非是指孩子有病,因为正常人群中就有3%的儿童低于该标准。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

要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先就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一种病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1],是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认为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在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无差别。itp根据持续时间可分为新诊断、持续性(持续时间在3~12个月)及慢性(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12个月)。成人典型病例一般隐匿起病病,病前无明显的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史,病程多为慢性过程。儿童itp一般为自限性,约80%的患儿在6个月内自发缓解。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发于儿童身上;慢性型则多发于成年育龄女性,妊娠期容易复发,发病之前多数没有明显的感染史。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同时发病的机制也没有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患者可测到体内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当结合了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脏时,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从而使血小板减少。

儿童itp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治疗

儿童itp属良性疾病,死亡率不到1%,但是成人itp自发缓解者很少,约5%的患者可死于颅内出血,不管怎么样,生病了就要医治,否则痛苦的还是自己,百科为大家总结一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几种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法 休息、卧床以减少活动避免外伤。 2、糖皮质激素法 糖皮质激素为itp的首选治疗,近期有效率达80%。其作用机制为 减少paig生成及减轻抗原抗体反应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 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刺激骨髓造血及血小板对外周血的释放,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3、手术介入治疗法 若经正规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考虑脾切除术治疗,有效率约70~90%,但由于术中易出血使手术风险增大。或者采用介入治疗,以脾动脉栓塞造成部分脾梗死也可达到相似的结果。 4、免疫抑制剂法 若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仍疗效不佳或不宜采用这两种治疗方法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也可以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