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个性,不要轻易拿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1、教育时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个性
  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我们应当遵循自然的方法,根据他们和我们的天性。我们并不承认:孩子是天生如此",我们把:儿童是人
1、教育时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个性
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理,我们应当遵循自然的方法,根据他们和我们的天性。我们并不承认:孩子是天生如此",我们把:儿童是人生最快乐和美好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最脆弱和天真的时期"作为我们的观点。我们不能削弱他们的生活感受,我们应该以他们的接受能力为限,让他们适量地接触生活,为此我们必须小心从事。
不要轻易随便改变孩子的个性,绝不轻易去改变孩子们的尊严,这是我们的宗旨。其实,这些发展是稳定、长期的,不存在过渡阶段。这种教育是先进的,但也是最广泛的。我们必须声明,我们的常识以生物学的科学理论为基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它的理由。我们还要承认:事物之间的调和科学",我们只告诉孩子最重要的事情,而对于孩子的行为不去过多地进行干预,给他们提供天性,提供超乎自然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原理中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激励。我们对康德的观点,即人的大脑拥有先天的知识,持保留意见;我们也不去反对休谟的说法,即人的大脑拥有天生的思想。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见解认为,人的大脑具有适应大干世界各类知识的变化能力。我们可以发现,假如在教授孩子知识时,我们用适当而热情的方式,那么孩子们也会热情地学习,传授给他们知识。所以我们认为,必须为孩子们提供宽泛和率富的课程内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要轻易拿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父母常犯的错误是好高骛远,一边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一边又因为孩子不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而感到失望。他们总希望孩子表现优秀,有最好的前途,因而比较难容忍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学习上不及同龄的人,认为这是孩子的失败,也是自己的失败。
老师常犯的错误,则是拿优秀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作比较:大家都在同一个班学习,别人能学好,为什么你学不好?那肯定是你不肯用功。忽视孩子个体的差异性,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虽然是多年流传的教育理念,但是真正能做到的老师并不多,因为这样做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很多老师难以承受。
其实,对待学习较为落后的孩子,以上的错误做法恰恰是老师和父母必须避免的;因为这类错误对孩子自信心的打击最大,而对于提高孩子的成绩又毫无益处。
只有在思想上摒弃影响孩子进步的观念,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那么,什么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孩子进步呢?
这里也需要比较,但最有效的比较不是拿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而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这样既不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孩子明显感受自己身上有哪些进步。受到成功的激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请不要轻易把孩子全托
对于幼儿全托好还是日托好这个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争议,学者、老师和家长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近日又有新闻报道说一些小学生家长竟然为了使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既能获得课外学习辅导又能被严格看管,而把孩子全托在老师家里。 真可谓家庭教育,一托了之。
不全托,孩子就无法进行独立性的培养了吗?不全托,父母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吗?孩子究竟是我们生活的礼物还是累赘?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们认真反思,全托的代价太大了。
据报导,最近,天津出现了招收0岁孩子的“全托”托儿所,孩子一出生就可以交由托儿所抚养教育。有人说,从孩子一出生就“全托”,可以解除父母的负担,能“解放生产力”,还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猛一听,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我却不以为然。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十月怀胎,父母是怎样怀着企盼、激动、欣喜的心情等待“喜从天降”。孩子一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父母,首先投入的就是父母的怀抱,出生以后最先得到的珍贵的亲情也是来自父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然的。孩子小时候,对父母依恋,强烈要求与父母保持亲情,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那是十分正常的,也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发育的。
孩子小时候,与父母保持亲密的经常的接触,形影不离,这不仅使孩子有安全感,心情舒畅,情绪放松,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感到莫大的温馨幸福,而且也会使孩子拥有正常的感情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血肉相连,唇齿相依,极为特殊,是其他任何人的感情所不能替代的。父母亲情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精神食粮中的“精品”。即或是“全托”托儿所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但那毕竟是“像”,且是“后天”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亲情。孩子一出生就“全托”,实际上是七天内有五天完全脱离父母,就等于强制“割断”孩子与父母的亲情,对于那些对父母有着极大依恋的小孩子,简直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不可否认,从理论上说,孩子出生以后入“全托”托儿所,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孩子再小也是有情感需求的,过早地长时间离开父母而“全托”,使孩子刚一出生就觉得像孤儿似的,对孩子心灵、情感上的伤害极大,甚至是终生都不能慰平的。
据《北京晚报》报导,有一位某部委的干部,父母都是军人,他从小就上整托,爸爸妈妈甚至一个月都不来接他一次。事过几十年之后,他回忆说,那时候,幼儿园经常只剩下几个孩子,他们想妈妈了就开始哭。后来,不哭了,只觉得妈妈对他们不亲。
另外一位成年人,也是从小就被家长送到全托幼儿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有时甚至周末也被父母遗忘在空空荡荡的幼儿园里。他说,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1958年中秋节那天。那天傍晚,幼儿园里只剩下他和其他四五个孩子没被接走。吃过晚饭后,他们在阿姨的陪伴下,一个个攥着手里的月饼,或站或坐,在宿舍楼外面的走廊上,仰着头,呆呆地望着天上那轮金黄色的大大的月亮。
“中秋节是干嘛的啊?”一个小班孩子问。
“就是吃月饼呗!”一个大班的孩子回答说。
“中秋节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老师说。
“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不接我们回家啊?”那个大班的孩子疑惑地噘着嘴又问。
那一晚,老师没有催他们按时就寝,一直陪着他们这几个手里攥着月饼的小可怜儿,望着夜空那轮冷冷清清的月亮。
到了小学,他又被送进寄宿学校,每两周回一次家。直到现在,他仍然认为人生中好像缺少母爱。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母亲,也不是母亲不爱他;而是他在最需要温存母爱的年龄阶段,却被送进了全托幼儿园、寄宿小学。
几年前,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子也在我家寄托过5年。临近小学毕业时,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事她“触景生情”,竟然哭着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他们(指父母)从小就送我全托,一个星期接我一次。现在上小学了,又全托到您家。等他们老了,我也把他们送到敬老院,一个星期接他们一次!”
可见,过早地送孩子“全托”对孩子的伤害是相当严重的。年轻父母们是很忙,是有压力。但是,生育了孩子就应当有养育的责任,就要搭辛苦,把事业和孩子的关系处理好。不能因为忙就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压力转嫁到身心稚嫩的孩子身上。你对孩子无“情”,就别怪孩子将来对你无“义”。
延伸阅读:全托,对孩子的“四宗罪”
专家给全托父母的贴心建议
家长评说
雁儿妈:我认为孩子和家长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坚决主张日托。每天晚上孩子和我玩游戏、聊天、讲故事,这种快乐是不能用任何东西替代的。我爱我的女儿,我不怕累,我愿意多花点时间陪着她,看她快乐地成长!
徐爸爸:我们是外地来京做生意的,生活很不规律,担心孩子跟着我们也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于是我们就把孩子送全托了。可是几个星期下来,我们发现孩子变了,变得沉默不语,不再活泼好动,有时逗逗他,他竟然说恨我们。我原以为一周两天的相聚能弥补五天的分离,看来是不现实的,很难办到。
吴妈妈:我是个职业妈妈,工作很忙,老人帮我带孩子,可是老人很宠爱孩子,我担心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所以考虑过要把宝宝全托。后来我仔细想了又想,如果要全托,必须要考虑教育的质量以及园所的管理和环境,同时还要看孩子能不能承受。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和自已的宝宝多沟通,白天不能在一起,晚上还不在一起亲密亲密,实在太残酷了。想想晚上和宝宝嬉戏玩耍,哄他睡觉,会有多幸福!所以,最后我还是决定放弃全托,选择日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改变孩子自私个性 从小事做起
现在的社会中,很多家庭里的宝宝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疼爱这一个孩子,什么要求都满足他,这样的孩子将总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没有兄弟姐妹,他们不懂得分享,很容易形成自私的心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这点,不能让他们养成自私的坏毛病。
1、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父母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在跟父母出门的时候,例如去商店,逛超市,孩子看上某个玩具,某件衣服,他们便会不问价格的就要求父母给他们买,这样的行为是很不好的,可是父母在这个时候却是拿孩子没有办法,有的甚至因为受不了孩子的吵闹就给他们买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会导致孩子在以后看到什么东西都想要,不顾忌父母是否有这个能力。所以,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做到能够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不惯养溺爱他们。
2、引导孩子孝顺老人
小孩子在与爷爷奶奶相处的过程中,长辈们会特别宠爱孩子,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导致孩子自私,父母在平时需要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孝顺老人。在出门的时候,例如公交车上,地铁上,父母要教导孩子向老人家让座。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父母要教导孩子先让爷爷奶奶吃饭,在散步的时候搀扶着爷爷奶奶。这样的良好教育会让你的孩子修养更高,以后也不会变成自私狭隘的人。
3、让他们交朋友,与朋友分享
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在社区里玩耍,让他们与社区里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做游戏,玩玩具。父母在一旁可以教导孩子将食物玩具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在以后也知道将快乐与朋友一起分享,不会导致自私的心理。
4、让他们做家务
父母可以让孩子帮你一起做家务,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让他们干活,家务劳动是家中每个成员的责任,所以,父母应该从小锻炼他们做家务活,让他们明白要承担责任,这样可以让你的孩子变得更有担当,更有责任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