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至三岁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2022-05-03 08:36: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1、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

1、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1、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即可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2、开始运用逻辑思维。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儿童即可具有最初的对事物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这使他们在游戏等湖动中,初步学着运用逻辑思维。比如,观察4周岁左右的儿童在“过家家”游戏中可能有:菜必须切碎,否则煮不熟,煮不熟吃了就会肚子疼,就得到医院打针等一系列简单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不过,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

3、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开始形成。儿童的个性倾向在幼儿期萌芽,在学龄前期就可形成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

在儿童的心理护理上还应注意顺其自然,要和儿童教育、儿童保健紧密地结合起来。护理得当,可使儿童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一至三岁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一至三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以前的一个阶段,幼儿园的儿童称为学前儿童,因此三岁前的儿童就称为先学前儿童。

  这阶段的儿童,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能够独立行走,有了基本的自由活动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愿望,更进一步地密切了和成人的交往。因此,这个阶段家庭和保教人员对他们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至三岁的儿童究竟有哪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呢?

  1、身体迅速发展,认识范围逐渐扩大。一至三岁的儿童,身体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身长几乎是初生时的一倍,体重是初生时的四倍。骨骼还没有完全硬化,耐劳力还差,但是与婴儿期相比,耐劳程度有增加,已能保证儿童从事一些基本的活动。如跳跃、攀登小梯子、上下楼梯、横走后退,越过障碍等。

  从神经系统看,一至三岁的儿童两年内脑的重量增加到1011克左右。脑重增加的速度仅次于婴儿期。三岁儿童的脑重跟成人的脑重相比,相差不过400克左右。在脑的结构上不但细胞体在增大,神经纤维也在加长,这就使大脑机能进一步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情况有了改善。所以,两、三岁的儿童,有可能较长时间地进行活动和游戏,并能开始接受父母和保教人员的指示来支配自己的一些动作。但:由于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力量还不平衡,在儿童的活动上常常表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例如儿童正在说某一个东西,马上会又转向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刚听完父母或保教人员的吩咐去做某件事情,一转身就可能忘记了,干别的事情去了。

  一至三岁的儿童,双手的动作也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双手已开始参与丁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抓匙子,捧奶瓶。他们在穿衣吃饭这些基本生活活动中也不象婴儿期那样完全被动地受父母和保教人员的照料。他们爱把小盒子放在大盒子里放进取出,也喜欢把东西搬来搬去。通过这些活动,儿童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各种特性和关系,也就发展了感知觉和具体思维的能力,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独立行走和双手动作的发展,不但使儿童有可能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而且还能从各方面去认识物体,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儿童的认识范围。

  在动作发展的基础上,三岁儿童逐步出现了最初的有目的的活动。

  (1)模仿性游戏活动。儿童在运用物体的基础上,开始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来反映现实,这就是最原始的最低水平的游戏。实际上,这种游戏还只是重复模仿日常所见的成人所作的某些动作。如用匙子喂布娃娃吃东西,用手帕给布娃娃盖被子等。这种年龄的儿童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喜欢用日常用品,而不愿使用玩具。例如,他们看到桌子上放的茶杯、汤匙或是镜子等东西的时候,就想拿过来玩。这个时期的游戏内容还是非常简单、贫乏而片断的乙游戏活动都是由当前存在的具体东西引起的,想象的成分极少。

  (2)最原始的学习活动。两三岁的儿童开始喜欢模仿成人:写字"。实际上,他们是拿着笔在纸上乱划广些圈圈和线条,并且自己说::这是一只狗"、"这是小猫"。有时儿童也用泥团,面团来塑造一些物体,虽然他们捏得粗糙,也不很像。

  (3)最原始的劳动活动。两三岁的儿童已经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例如洗衣、穿衣、吃饭,还能模仿着成人的样子,用小刀:切菜"、用扫帚:扫地"。开始时动作比较笨拙,但在慢慢学会这些动作以后,还能够做一些抹桌子、搬凳子、摆豌筷等简单的服务性活动。

  正是这些基本的活动,尤其是游戏活动对两三岁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和保教人员应该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这种心理,选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各种玩具,对儿童进行教育,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迅速发展是一至三岁儿童突出的特点。这里又可以分为一岁至一岁半和一岁半至三岁两个时期。

  一岁至一岁半是单词句时期。这个时期儿童语言的特点是:

  (1)单音重复。如说:妈妈"、:爸爸"、:抱抱"等。

  (2)一词多义。如儿童说:椅"这个词,可以是代表:拿椅子来"、:请客人坐椅子上"、哥哥:拿走了他的椅"

  (3)以音代物。如叫汽车为:bei-bei"(呗一呗),叫小铃铛为:ling——ling"(铃——铃)。

  (4)词的内容限于与儿童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而且多数是名词。

  一岁半到三岁的儿童是多词句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跃进阶段,它是儿童学说话积极性高涨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内,随着儿童理解言语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语言结构也更加复杂化。这些,都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廖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随着儿童掌握词汇的数量增多,开始出现了多词句。每个句子一般包括二至三个或三到四个词。如:爸爸上班"、:妈妈再见"等。

  (2)儿童不仅能说一些简单句,而且出现了复合句。但这个阶段的复合句只是两个简单句的组合,还不会使用连接词。如:不要你,我自己睡"等。这个时期的儿童特别喜欢和成人说话,喜欢听简单的故事和朗读儿歌。

  (3)语言的概括作用明显地发展起来。两三岁儿童对:猫"一词的认识,已不只是代表家里的那只猫,而且还代表着他曾经见到过的各色各样的猫。

  三岁左右的儿童已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词汇、词类,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句子,他们所说的话基本上符合语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1、随意运动的发展

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

2、言语发展

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儿童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而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从3岁到6岁,词汇量增加了近3倍,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

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讲话逐渐

4、关注学龄前儿童异常心理

异常表现:遗尿。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

专家点评: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异常表现:咬指甲和吮手指。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

专家点评: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异常表现:手淫。学龄前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由于缺乏玩具和游戏,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

专家点评: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若对学龄前儿童手淫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异常表现:攻击破坏行为。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儿则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愤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破坏行为。专家点评: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制止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还可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