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宝散谈治小儿夜啼,小儿夜啼的针灸疗法有哪些
1、从八宝散谈治小儿夜啼
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查获八宝散中含有过量重金属”,带过婴儿的爸妈都知道:婴儿如果哭啼不止,尤其是夜间哭啼,吃一些类似八宝散之类的中药就
1、从八宝散谈治小儿夜啼
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查获八宝散中含有过量重金属”,带过婴儿的爸妈都知道:婴儿如果哭啼不止,尤其是夜间哭啼,吃一些类似八宝散之类的中药就能有效缓解。
事实上,有些中药的确有“安眠”(中医所谓“重镇安神”)的作用,这些中药(例如铅丹、朱砂等等)只要经过正确的炮制(中医通常会用一些“炮制”的方法去掉药物的毒性),对人体并不会产生毒性。
问题是:一些有毒的中药其“炮制”过程往往复杂而耗时,现代人“缺时间”、“缺耐心”的结果就把一些炮制的步骤给自我省略,造成一些中药“去毒”不完全导致中毒的事件发生。
这样的事件我想可以有两点意义:
1. 中药也是药物的一种,既然是药物,就应该经由医师正确开处方,由医师负责其药物用量的安全,不可以有“有病治病、没病强身”的观念。
2. 中药必须“因人而异”,不可以小孩睡不着、夜间哭啼就给同一种中药,毕竟每个小孩的体质不可能都一样,既然体质有差异,用的中药当然就不一样。
以这个“小儿夜啼”为例,临床上常见的体质类型有三种:
第一型:所谓的“惊倒”,婴儿由于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于外界的信息往往不能正确判断,时有所谓的“误判”情况,导致“惊到”、晚上忽然哭闹不安,脸色发白、甚至有抽筋的现象,这一类型的夜间哭啼,中医会用一些具有镇惊安神的中药来治疗,例如:钩藤、天麻、远志、琥珀、黄连等。
第二型:这一类型与所谓的“惊倒”没有关系,小孩的体质原本就比较虚弱、胃口不佳、大便不成形,即使是夏天,小孩的四肢仍然比较冰凉,这是属于“脾虚”的症状,可以用高良姜、党参、白术、茯苓、香附等比较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来治疗。
第三型:这一类型的小孩体质原本就比较“燥热”,饮食正常、四肢温暖,但是大便常不顺,舌苔厚黄,周边稍微一有动静就哭闹不安,这种属“热性”体质的小孩可不能再用补药,因为会“越补越上火”,适得其反,反而应该用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例如生地、木通、甘草梢、淡竹叶、莲子心等中药来治疗。
每个小孩都是作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婴儿不会讲话,想要跟父母沟通、表达需求时,往往是用哭闹的方式,虽然哭闹的声音“尖锐刺耳”,但是,作父母的毕竟要多重视原因所在,可不能一哭闹、就给小孩吃“镇静安神”的中药,惟有正确使用中药,小孩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小儿夜啼的针灸疗法有哪些
小儿夜啼的针灸疗法有哪些:
1.取穴
(1)主穴身柱,百会,中冲。
(2)配穴难以安睡:中脘,足三里。
2.灸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0~20min,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2)直接灸艾柱如麦粒大,每穴3—5壮,每日1次,5次为l疗程。
(3)药物灸将黑丑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灸时取上药末10~15min,加温水适量调如膏状,临睡前灸于神阙,胶布固定。每日灸3次。
3.调理护养
(1)患儿啼哭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相鉴别,本病白天多安静,只是入夜啼哭。
(2)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适宜。
(3)患儿啼哭要注意检查尿布是否浸湿,包裹松紧是否适宜。
(4)给予小儿足够的卫生护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小儿夜啼的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
(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
(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
(3)惊骇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
(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4、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手段
有些婴儿白天安静,入夜却啼哭不休,影响全家休息。有些家庭的老人们,常按迷信习俗,用黄纸写上一些祈祝的话,到处张贴。可是,这样做并不太灵,有时婴孩反而哭闹得更厉害了,叫人无可奈何。
实际上,小儿夜啼,并非皆是有病,啼哭倒是婴儿表达某种意愿的信号,也是一种运动的辅助形式。故首先可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虫咬、尿布潮湿、包扎过紧等。除却这些原因,中医认为夜啼不外乎脾胃虚寒,心火过盛,食积或惊恐等导致。以推拿方法辨证施治,可使婴儿止啼。
一、脾胃虚寒型:
症见夜啼阵阵,腹痛喜按,四肢欠温,面色青白,大便溏薄。治当健脾温中。手法可以:
1.顺时针摩腹3--5分钟,按揉脾俞、胃俞穴。
2.推三关,补脾土,揉小天心(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穴。
二、心火过盛型:
症见面红目赤,烦躁不安,怕见灯光,哭声响亮,手心较热,伴见便秘。治当清心泻火。手法如:
1.推清心经,清天河水,清肝经,推退六腑各100~300次o(清为泻法,退为自上向下操作方法).2.水底捞月法,水底穴在小指旁,明月穴在握拳时中指端处,医时用冷水滴入患儿掌心,用右食指从患儿小指尖旁推至明月穴,在穴位上旋推,边推边吹凉气,约30次。
三、食积型:
症见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胀拒按,大便酸臭,睡卧不安。治当消食导滞。手法可用:
1.逆时针摩腹3~5分钟,按揉中脘、天枢穴。
2.清胃、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按小天心。
四、惊吓型:
症见惊惕不安,面色泛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两目上视,面偎母怀。治当镇惊安神,手法如:
1.按揉百会、神门穴。
2.掐心经,肝经,揉外劳,揉小天心,揉威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