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从身边点滴做起
1、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艾米在地板上玩积木,妈妈和朋友在聊天。朋友对妈妈说::小艾米挺乖的啊。"妈妈说::才不是呢。她现在自个儿在玩,不亦乐乎,也
1、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艾米在地板上玩积木,妈妈和朋友在聊天。朋友对妈妈说::小艾米挺乖的啊。"妈妈说::才不是呢。她现在自个儿在玩,不亦乐乎,也很投入。如果不玩游戏,她就老黏着人,可烦呢。有的时候还闹觉。睡觉前可折磨人了。"
朋友蹲下来看小艾米投入地玩游戏,只见她想要把各种形状的积木放进积木盒里。方的积木要从圆的孔里塞进去,小艾米怎么塞也塞不进去。朋友看着好玩,就跟小艾米说::从这里放进去就可以啦。"但是小艾米很不配合,一副自己能行的自信表情。
妈妈说::小艾米玩游戏的时候,一般喜欢你和她一起玩,但不喜欢别人教她怎么做,都是自己来,很冲人的。这会儿你和她熟悉了,看看她愿不愿意跟你一起玩。"于是朋友就说::小艾米,给阿姨玩玩好不好?"艾米很听话地把积木让给了阿姨,自己在一旁看着阿姨把一个个积木放进孔里。
不少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即使脑子很聪明,反应灵敏,但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和挫折就会自我设置障碍,寻找借口,不让自己作出努力来改变不利的现状。而有自信的孩子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会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能争取到更好的成绩。
尽管父母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自信满满,但是他们可能没意识到,正是自己扼杀了孩子的自信。例如,在公园里玩的时候,孩子的鞋带松了,本来孩子想自己系鞋带,但是妈妈却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的机会,不是觉得孩子系不上,就是嫌孩子系得不好看。
还有一些时候,父母总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打扮、要求孩子,这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削弱。比如,带孩子出门,孩子特别想要穿她喜欢的那双鞋,可是妈妈偏偏说::我们不穿那双鞋,那双鞋不好看。我们穿这双鞋,这双鞋好看。"结果呢,孩子虽然穿上了妈妈指定的那双鞋,孩子的自信却在无形中受损了。
在孩子要自己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之所以会不假思索地反对和拒绝,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还小,还没到自己做这个的时候。其实他们不知道给孩子传达的感觉是:你不行,你做这个事情的能力不够。在,父母的影响和改造下,孩子形成了不自信的反应机制。长此以往,以后碰到任何事情,哪怕是孩子能做到的,孩子也会表现出不自信。这时候父母再想去弥补,去改变孩子,使他重获自信,就很难了。
因而.在家庭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不容忽视,否则本来能建立孩子自信的事情,因为处理不得当,反而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因此,在点滴的生活事件中,父母千万别亲手将自己的孩子变得不自信。
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扭转自己的观点。孩子的自信是在不断成功的过程中积累和壮大的。虽然失败也会对孩子的自信产生影响,但失败后的成功对孩子自信的建立更为有效。事实上,最可怕的是不作为——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怎么能建立自信呢?
观看老鹰是怎样训练小鹰飞行的,可以为很多父母提供借鉴意义。稚嫩的小鹰也害怕飞行,也不敢尝试,但老鹰每次都是将小鹰赶出鹰巢,让小鹰在悬崖上跌跌撞撞,在气流中打转迷失方向。小鹰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自信坚强起来,并最终成为飞翔高手。
在亲子教育中,当听到孩子自告奋勇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而不是越俎代庖,帮孩子做那些事情。帮孩子做事实际上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让孩子永远都无法在锻炼中建立自信,获得自信。想想看,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因而,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自信心至关重要。适当的评价和及时的放手,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孩子就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形成自信。反之,经常受到父母的否定,经常听到: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变得愈发不自信起来。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做起,多对孩子说:你真棒",孩子的自信自然水涨船高。比如孩子自己要穿衣服,你就应该让他自己穿,哪怕花的时间长点儿,哪怕孩子扣错了纽扣。千万别说:我让你别自己穿,你就不听,爱逞能:,而应该说:你已经长大了,是应该自己穿衣服了"。
同样,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父母应避免用语言和行动打击他。父母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能力不够,只不过是因为孩子还没有熟练地掌握技巧而已。一定要让孩子相信:一旦掌握技巧,他就能把事情做好。
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会更快地建立孩子的自信。因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别让孩子一开始就做难度很高的事情,经历屡做屡败的过程。如果让孩子总是经历失败,那对孩子的自信肯定会有很坏的影响。人的局限很多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理设定。如果孩子有太多失败的阴影,他就很难取得突破。
没有自信,人生就失败了一半。孩子有多自信,其实是父母说了算。事事包办的父母和适时放手的父母,他们孩子的自信肯定是截然不同的。而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可能与父母自信与否也息息相关。所以,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父母应该让自己表现得更自信。只有父母自己自信满满,才能培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从身边点滴做起
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崇时尚,过着奢侈的生活,因此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勤俭节约 的好习惯是很有必要的。要想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节俭的习惯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勤俭节约的好榜样。不能够一边教导孩子勤俭但父母却没有做到,这样不仅仅不能教育好孩子,还很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是从生活中的点滴来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因为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开端。曾有古人云有钱也买不到幼年时的贫穷,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说要孩子去过那种苦不堪言的日子,而只是告诫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简朴的家庭环境。
此外,家长还应该给孩子灌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只有让孩子了解了身边事物的来之不易,他才能够更好的去节约,并且是发自内心的简朴。不光是我们平时的饮食,在学习用品的使用上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节约,不能因为一个字写错了就浪费一张纸,也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等,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也的确省不了多少钱,但是重要的是它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孩子的人生导向都有很大的帮助。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了您的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节约习惯,为了您的孩子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那么那就开始行动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培养孩子自强和自信的性格
自强不息是立身之本。自强,首先要立志,也就是要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如消极颓丧、自暴自弃、痛苦沉沦等精神上的自我囚禁。现代文明和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在给予人们现代化享受的同时,也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生理贮备和新颖而富有活力的精神意识。
志向和抱负,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强大支柱。为了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利益而身体力行,持有勤劳、勇敢、坚强、奋斗的精神品质,可以使人心胸宽阔,积极向上,不管遇到多少波折、打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旺盛的精力,使生活充满情趣。如果胸无大志,心无所求,无所用心,饱食终日,必定生活懒散,百无聊赖,生活中稍有挫折,便会心灰意懒,悲观失望,对生活感到索然无味。
现代生活充满了竞争。自强不息可使人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具有介人精神和挑战精神,克服自身的萎缩感、自卑感,乐于从生活的变动中寻找机会,从不断的成功中获取精神享受,使心情处于紧张和放松的交替之中,极有利于心身健康。缺乏自强的精神,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产生自卑感,严重的甚至可以发展为极度自疚、自责,对心身健康危害极大。
自信是生活的主宰,是自强不息、事业成功的有力保证。建立自信,可使自己不退缩,不畏惧,更不妄自菲薄,就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致于以无能或可能失败等情绪而产生压抑感,始终表现出健康的心理状态。
信心是防御和战胜疾病的动力。,自信可以使人们产生坚强的意志,而意志能够支配精神,使人乐观,起到防御疾病和促使疾病康复的作用。实践证明,充满信心、毅力坚强的人,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情绪的意外冲动,能调节自己的思维及行动方式,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缺乏信心、意志薄弱者,多表现出神祛气虚,抗病力弱,易患各种心身病症并难以康复。
人既是一个有内在规律的生物体,更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理想和信念,有助于培养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对社会、同志、工作和困难总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能从无穷的生活乐趣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相反,缺乏信念和追求的人,遇事不仅容易消极、悲观,而且凡事纠缠不清,甚至心术不正,难免给心理上造成大的压力,成为导致精神疾患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诱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自信心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很大,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信的人呢?
一位家长周女士诉苦,她的儿子小然今年快4岁了,越来越有主见。比方说,小然希望自己控制睡觉前的活动,会选择性地要求妈妈讲故事、唱儿歌给他听、陪他在被窝里窝一会儿,或者再回答他一个问题等。
当周女士满足其种种要求后,准备离开他的房间时,小然又会再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而这个:最后"的问题常常不止一个。于是,请孩子上床睡觉变成相当冗长的仪式。
4岁开始有:权力感"
早教专家认为,4岁孩子的确有一些明显的转变。:我已4岁大了,不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想自己做主,掌握一切事情。"孩子已有自己的想法,:妈妈要我上床睡觉时,可我不想睡,有一个好办法可以拖延时间,比如不断提出问题,妈妈没回答完,我就不必睡觉。"
专家表示,孩子从环境中慢慢地体会到:权力"的存在,也相信自己有运用权力的能力,如利用提问题的方式规避睡觉;在这种情况下,他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肯定。
借机助宝宝建立自信
父母对孩子这种权力运用的试探,应该感到开心才对。毕竟,要培养出一个有判断力、责任感的孩子,前提是父母必须懂得权力的授予。所以说,孩子希望自己决定上床的时间,父母可在接受的范围之内,给予孩子一定的权利,这样才是双赢的做法。
从襁褓时期对父母完全的依赖,到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信、试验探索,终于长大成一个独立的孩子,孩子慢慢感觉到权力的存在;同时,他开始希望能掌握权力,这种自觉是出乎孩子的本能,父母可以压制它,也可以鼓励它。4岁的孩子,在他发展权力欲的过程中颠簸不定,他不确定该怎么做,但他会效法父母的模式,从中去修正自己的轨道。
权力的掌握可帮孩子建立自信,使他有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自制与判断能力、并进而能推己及人,勇于付出,关怀周遭一切的人与事。
建议1:不要压制孩子的主见
父母当然比孩子拥有更大的权力,甚至有权让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权力,但这么做的后果是造就一个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而且脾气暴躁的孩子。
专家认为,疏导是比围堵更好的手段。而且,孩子拒绝父母要他做的事,不是要反对父母,只是想对自己的事有主导权。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释放部分的权力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建议2:支持孩子自己做主
当小然不肯上床睡觉时,妈妈可以对他说::小然,我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因为你明天7点要起床。所以,你自己会在9点前上床睡觉,我相信你会自己注意时间。"
专家建议,家长可以支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提醒他界限何在。当孩子做选择时,他觉得自己的确享有主导权,这一点会令他开心。又或者可以问他::你想要先听故事呢?还是先换上睡衣?"两种选择都暗示他该睡觉了。
建议3:父母保持适当的权威
许多孩子家长也许在自己的孩童时期,所接受的教养方式是极端威权的,父母说一,他们决不敢说二,所以,许多家长小时候从未享受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专家提醒,如果孩子所争取的是对他自己的自主权,而不是对父母的或其他人的管理权,那么他的要求就没什么不对。父母应将大人的权力保留在适当范围内,别将它过分延伸到孩子身上。但同时,也要让孩子尊重父母的权威。
建议4:让孩子信守承诺
在父母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让孩子选择::只要你说话算数,那么可以再晚15分钟上床睡觉。"专家建议,父母给孩子选择权,但同时要灌输他承诺必须信守的观念。也就是说,尊重孩子的权力发展,同时坚持对孩子有利的一些原则。
比如小然选择了8:45上床睡觉,但时间到了,他仍不肯上床,妈妈这时要严格要求他::小然,因为你今天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所以明天你没有选择,一定要在八点半上床。"第二天晚上,周女士必须照着昨天的说法做,即使出现一些临时状况。比如刚好爷爷和奶奶来了,也要提醒他::因为昨天你说话不算数,所以……"或:如果你今天再不乖,接下来一个礼拜,你每天都要在八点半上床睡觉。"家长说出口的话,一定要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