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夸耀父母的孩子,怎样对待孩子打人与被打
1、怎样对待夸耀父母的孩子
喜欢夸耀自己的爸爸、妈妈是5-6岁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非常敬佩自己的父母,不允许别人诋毁他们,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是世界上最能干、最
1、怎样对待夸耀父母的孩子
喜欢夸耀自己的爸爸、妈妈是5-6岁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非常敬佩自己的父母,不允许别人诋毁他们,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是世界上最能干、最了不起的人。有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相互夸耀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超过了别的孩子的父母,就会得意洋洋,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所以,有的孩子在夸耀过程中,不免带有夸张、夸大的成分。为此,有的家长感到很生气,觉得孩子小小的年龄就会说谎,真不像话。还有些家长会当着小朋友的面“拆穿”他的“谎言”,甚至会大声指责孩子不应该骗人,此时,孩子十分难堪,感到非常委屈和压抑。
实际上,孩子因夸耀父母而说“假话”是善意的,也是他心理特点的反应,家长绝不可将“撒谎”、“骗人”等帽子扣在他头上,更不应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说他。孩子自尊心很强,家长要维护他的自尊心,不要去伤害他。如果发现孩子在夸父母时说过了头,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应该自然地告诉孩子的同伴,每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好的、最能干的爸爸、妈妈。当孩子的同伴不在场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有许多事不会做,并不是样样都好,别的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很棒,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怎样对待孩子打人与被打
妮妮上幼儿园了,有时回家跟妈妈讲“幼儿园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觉得小孩子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没有在意。但这次,妮妮又跟妈妈讲“小朋友打她了”,妈妈还看见妮妮的小脸上有几道红印,妈妈很心疼,爸爸说:“这样不行,得教孩子学会自卫。”可妈妈说:“总不能我们也教孩子打别人呀。”
妮妮的情况具有代表性,许多孩子都在幼儿园遇到相似的情况。分析幼儿爱打人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什么有的孩子爱打人?
在这里我们抛开孩子无意识打人的情况不提,而是分析3-4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养成打人的习惯,父母的态度究竟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育家认为:父母对待孩子打人的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例如:
1、用商量的口吻制止:当孩子打了别人,妈妈用商量的口气说:宝宝,咱别再打小朋友了好吗?这样的问句不能使孩子明辨是非。
2、显而易见的明贬暗褒:“我家阳阳总被告状,整个幼儿园谁也打不过他,真拿他没办法。”
3、不恰当的玩笑:“冉冉,打这个臭哥哥。”
4、口头制止没有行动:看到孩子打别人,家长只是呵斥孩子一句“不要打人。”但没有用行动去拉开孩子。
5、有制止的行动没有批评:只是拉开了打人的孩子,但没有告诉孩子他的错误所在。
6、过激的反应强化了孩子打人的意识:面对其他家长的告状,火冒三丈的爸爸一巴掌下去,“看你下次再打人!”。孩子也会学着把打人视作发泄情绪的手段。
以上这些方法对孩子“打人”的行为没有十分明确的善恶观念,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这时家长的态度应十分明确,首先要及时制止,郑重告之“不许打人。”然后允许孩子申诉打人的原因,父母要明确地表示对此事的态度,并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是其他小朋友引起的,应告诉孩子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问题,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如果孩子情绪激动,听不进道理,可以暂时“冷处理”,待孩子平静以后,进一步讲清。
二、建议教孩子的自我保护方法:
1、面对面严肃地说“请不要碰我”。
2、大声地说 “不许你打我”。
3、用手用力地推开他。
4、找老师讲明情况。
一般来说,当孩子能勇敢地用上面的方法保护自己的话,几次下来,挨“欺负”的情况就会改变。希望这些建议会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启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应该有孩子气。但是,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没有孩子气的状况。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缩短了幼年的快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
孩子早熟的主要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
2、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支持,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3、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4、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需要早做准备,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
5、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只有大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6、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7、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本领"。
8、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还孩子以童声、童趣。
4、怎样对待孩子的追星
父母应理解男孩的这种追星行为,然后再给予正确地引导,帮助男孩走出迷茫,成为一个求实上进的有志青年。
(1)引导男孩向明星学习
在很多传统父母的眼中,那些明星之所以能够出名,靠的无非就是漂亮的脸蛋、婀娜的身姿以及动听的声音。也就会耍耍花架子:做个漂亮的表面文章,压根就没有什么内涵。其实,父母的这种认识是浅显的。明星的奋斗史包含着很多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之所以能成功跟常人一样,也是历经艰难曲折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在他们光鲜亮丽的身影背后,隐藏着很多值得男孩学习的品质。明智的父母应发掘出这些优良的品质,以此来引导、教育孩子。这样的话,¨星一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男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帮助男孩成长进步,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好榜样。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多了解男孩为什么崇拜这位明星,和他一起分享崇拜的心情。最重要的是,父母让男孩知道这位明星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使之转化为男孩成长的助力。
(2)科学地引导孩子追星的消费行为
15岁的小健是周杰伦的铁杆粉丝。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常去买周杰伦的专辑和各种造型的海报,每个月还会参加周杰伦粉丝的聚会。当然,周杰伦的新电影一上映,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去电影院观看。妈妈粗略地计算了一下,不到一年的功夫,花在追星方面的钱就足足有2000多块。
为此,妈妈给小健制定了一项规则:每个月追星花的钱不能超过50元。小健很不服气::为什么?我不去网吧打游戏,也不会抽烟喝酒,更不会谈情说爱。唯一这么点爱好,难道还得不到你的支持吗?"
妈妈告诉他::你可以追星,也可以支持你喜欢的明星。但是,你应该凭借自己的实力去支持他。而现在,你自己还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你没有实力去支持他。"听完这话后,小健沉默了。
在追星这件事情上,很多男孩浪费了大量的时问和金钱。这让很多父母怒不可遏,往往会对男孩进行一番严厉地指责或训斥,并严厉禁止他的任何追星行为。然而,具有强烈叛逆心的青春期男孩,绝对不会因父母的训斥而就此止住,相反他们会更排斥父母的这种做法,并最终导致亲子之间矛盾重重。
而上述案例中这位妈妈的做法就很科学。面对儿子的追星,她是支持的,只不过她对儿子提出了消费支出的要求,以此来达到控制儿子追星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父母眼睁睁地看男孩花大把的钱用于追星,而又没有什么制约好办法时,不妨试一试这位妈妈的做法。
(3)和男孩一起去追星
看刭这一条,很多父母是不是很吃惊?其实,父母不要大惊小怪,毕竟不喜欢娱乐,不崇拜偶像的男孩是不存在的。因此,当父母发现儿子追星时,不妨自己也跟孩子一起追星。父母只有同孩子拉近关系,如同好朋友一般沟通无障碍,才能让孩子听进父母的话。父母只有真诚地贴近男孩的心灵,走进男孩的生活,才能完全可以像上述案例中的这位父亲一样正确地引导男孩,让他在追星中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喜欢给孩子买这个,吃那个,但对孩子提出的一连串“为什么”却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其实,这是父母的无知。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儿童思维发展成熟的速度,不是按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锻炼、培养和造就的。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对心爱的玩具,为了探索个究竟,也会把玩具拆散。对此,家长们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耐心解释、答复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解答不了,也要委婉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懂,去向人请教或查书再告诉他。也可告知孩子如何去寻求答案,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博采众长。由于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具有和他一样的生命和感情。对于这些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难以回答,可以以孩子为中心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比如,当孩子提问:¨为什么电简要装电池才能亮?一可以用人必须吃饭获得能量后才能工作来作答。即使有些幼稚、可笑的提问,如“妈妈,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不长胡子?”等等,父母可以向孩子说明,这些问题等你长大了,知识多了,慢慢就会懂了。千万不要以嘲弄、斥责和欺骗的方式来回答。
总之,孩子有好奇心,表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很关心,这是获得知识的起点,我们做父母的要予以鼓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