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小儿按摩整体取穴 重在督俞,小儿腹泻如何通过按摩治疗

2022-02-09 09:57: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小儿按摩整体取穴 重在督俞

按摩治疗应循经取穴,在相应俞穴上运用推摩按揉等手法。传统的按摩方法,对小宝宝按摩取穴,一般重视在小宝宝手部取穴。小宝宝机体稚幼,形

1、小儿按摩整体取穴 重在督俞

按摩治疗应循经取穴,在相应俞穴上运用推摩按揉等手法。传统的按摩方法,对小宝宝按摩取穴,一般重视在小宝宝手部取穴。小宝宝机体稚幼,形气未充,而且治疗时多有哭闹扭动不配合,按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分析,手是人整体的一部分,是能够反应周身气血盛衰的状况,而且手臂易于裸露取穴,以手为中心的取穴方法简便,有利于对小宝宝的治疗施用。但手远离躯干、脏腑,其治疗信息肯定是比较弱的,在此部按摩,很难保证确切的疗效。所以,中医学科专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整体取穴、重在督俞”的实施原则。

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诊察病症的重要原则。在按摩治疗中,不局限于某一局部而着眼于整体,这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原则的。督脉为人体“诸阳之会”,是人体气血汇聚的必经之地,阴阳升降的必由之路。故在此经上取穴治疗,可以更确切的起到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

督脉两侧是脏腑精气运行的诸俞穴。俞穴与督脉络脉相通,故刺激督脉可直接影响诸俞穴精气的盛衰,而调整相应脏腑的气血。临床治疗时,可以在刺激督脉的同时,亦重视对诸俞穴的直接刺激,这样不仅可以使治疗作用直接抵达病变脏腑,还可对脾俞、肾俞进行刺激,调补先天与后天之本,起到强壮机体、扶正祛邪的作用。

在一般内科病症的治疗中,可以多采用以背部的督、俞诸穴为主,以腹部、四肢诸穴为辅。但四肢、颜面、颈肩等常常是病痛表现的重要部位,所以,对局部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小宝宝患脑性瘫痪,患儿主要病变是运动功能障碍,以肢体瘫软、僵直、颤动或协调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患有此类病状的小宝宝,不是重视推患肢,而是以对背部督、俞之穴相对状况诸运动区(相应病变部位的表皮投影区)的刺激为主,辅以患肢局部的对症手法整复。应用这种取穴原则,中医专家从1961年起对近500例脑性瘫痪的小宝宝进行了治疗,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小儿腹泻如何通过按摩治疗

治疗原则:按摩治疗腹泻的原则依不同类型而异。寒湿腹泻以祛风散寒,温中健脾为主;湿热腹泻以清热利湿止泻为主;伤食腹泻以健脾和中,消食导滞为主;脾虚腹泻以健脾燥湿,补益气瓶为主。

1.寒湿腹泻:怕冷,流清涕,大便清稀多沫,无臭味,肠鸣,腹部喜热喜按,舌苔白腻,指纹红。

治疗手法:患儿俯卧,先用手掌自患儿骶尾部向上沿脊柱两侧摩擦3~6遍,再常规捏脊8~10次,手法宜轻,然后让患儿仰卧,术者将掌心搓热后贴于神厥穴处,做顺时针按摩5—6min。

2.湿热腹泻:发热,口渴,面唇红赤,大便色黄腥臭,尿少色黄,腹胀痛,舌质红,苔黄腻,指纹青紫。

治疗手法:患儿仰卧,点揉双侧足三里穴,清大肠湿热,均用泻法,再让患几俯卧,捏脊8—10次,手法稍重,每次捏至第一腰椎处时提拉1次。

3.伤食腹泻:腹痛胀满,便前哭闹,泻后痛减,大量酸臭便,伴有呕吐,为不消化食物,舌苔黄腻,指纹青紫。

治疗手法:患儿仰卧,术者用双拇指沿腹部任脉自上而下分推,在脐周围做顺时针方向按摩8~10遍,再让患儿俯卧,沿背部督脉自上而下推揉8~10遍,点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l~2min,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各3—6min。

4.脾虚腹泻:久泻不愈,反复发作,食欲不振,精神疲倦,大便有食物残渣,不臭,舌质红,苔少或无,指纹淡红。

治疗手法:患儿仰卧,术者将掌心搓热,按于小腹部,以关元穴为中心,做环形按摩法3—6min,然后双拇指沿腹部任脉自下而上轻推8~io遍,再搓患儿双掌心、双足心至红热为止,补脾经、肾经各6min。

注意事项

1.家长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

2.让患儿养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少食油腻及生冷食物。

3.可服用助消化药物,如小儿消食丸,多酶片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小儿咳嗽的按摩手法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是诱发因素。本文介绍小儿咳嗽的按摩手法。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及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发热、鼻塞、胸闷气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神疲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俯卧,家长用小鱼际按揉患儿背部的肺俞穴5分钟。然后,向两侧分推肩胛骨1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拇指点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钟。

(3)按揉并弹拨患儿足三里、丰隆穴各1分钟。

2.随证加减

(1)外感风寒型:咳嗽,痰稀色白,鼻塞,流涕,咽痒,或头身痛,发热恶寒,无汗,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推三关300次。

②拿风池、合谷穴各10次。③推太阳30次。

(2)外感风热型:咳嗽,痰黄咯吐不畅,咽于咽痛,甚则胸痛,或有发热汗出,舌苔薄黄,常用手法加

①清肺经、退六腑各300次,

②揉大椎30次,

③用拇指在肩井穴上作按揉法10次,最后用双手拇指与食、中二指提拿肩井5次。

4、小儿呕吐如何通过按摩治疗

  小儿呕吐的按摩治疗方法:

  1.风寒呕吐

  多见于外感病初起。突然呕吐,上腹不适,兼有恶风寒,大便稀薄,舌苔薄自,指纹浮而红。治则是解表散寒,和胃降逆,止呕。

  治疗手法如下。

  (1)术者用食、中指按揉中脘穴2—3min。

  (2)患儿仰卧位,术者用右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6min。

  (3)按揉患儿足三里、内关穴各3min。

  (4)推天柱骨3—6min;补脾经3—6min;揉外劳宫、合谷穴各3min。

  2.胃热呕吐

  便恶臭或秘结,小便黄赤,口唇红而干,舌红苔黄,指纹紫红。治则是清热泻火,降逆和胃止呕。

  治疗手法如下。

  (1)让患儿仰卧,术者用右手逆时针方向摩腹3—6min,捏挤新建及天突穴。

  (2)清脾胃、清大肠、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推之有清热作用)各3~6min。

  (3)让患儿俯卧位,术者用右手拇指推擦患儿七节骨自命门穴向龟尾穴方向推,以热为度。

  3.伤食呕吐

  多见于小儿饮食失调。吐物酸臭,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溏泻,酸臭难闻,舌苔厚腻。

  治疗手法如下。

  (1)让患儿仰卧位,术者双手拇指分别放在患儿剑突两边季肋处,然后向两边分推8~10min,以热为度。

  (2)术者用拇指推患儿内八卦穴,即在患儿手掌内八卦穴处行逆时针环形推动3—6min。

  (3)清脾经、清板门穴各3~6min。

  注意事项

  1.给呕吐患儿进食易消化食品,如米汤、菜汤及各种水果汁等。

  2.推拿止吐后,应到医院查明原因,及时治疗原发病。内服,可止呕吐,每日4~6次,每次2~3汤匙。

  3.如患儿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量多,伴发热、惊厥、抽。风等情况,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

  4.山楂6个,陈皮1/3个,柿蒂3个,生姜2片,共煎水内服,可止呕吐,每日4—6次,每次2~3汤匙。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